資源簡介 專題八 陜西地方史知識整合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陜西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朝古都歷史底蘊濃厚,尤其是周秦漢唐的歷史,以其開放、包容、大氣、和諧的精神,將中國歷史文明推向頂峰,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近代歷史中也有陜西的身影,革命圣地延安、西安事變舊址都是陜西近代歷史的縮影。當今的西安也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上述內容是陜西中考的常見熱點問題。線索詳解陜西古代歷史一、在陜西定都的主要朝代朝代都城時間建立者相關事件西周鎬京(今西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戰,武王伐紂秦朝咸陽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商鞅變法,秦滅六國西漢長安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楚漢之爭隋朝大興公元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唐朝長安公元618年李淵(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二、與陜西歷史相關的重要史實時間 事件 影響西周 實行分封制 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戰國 商鞅變法 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秦朝 嬴政統一六國 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西漢 “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統治局面) 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張騫通西域 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絲綢之路的開辟 (長安是起點) 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 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往來玄奘西行(唐太宗時) 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唐朝 遣唐使來華 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局面) 政治比較清明,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局面) 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三、陜西歷史文化遺跡名稱相關史實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修建在陜西西安臨潼東邊的驪山北麓,是秦始皇的陪葬陵。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風格渾厚,富于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于成熟的標志唐朝長安城 唐朝都城長安規模宏偉,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商業繁榮,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大雁塔 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西行歸來后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陜西近代歷史吳起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開始長征,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陜北吳起鎮會師西安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延安是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略總后方、指揮中樞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陜西現代歷史1.改革開放前,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寶成鐵路建成通車,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成就之一。2.改革開放新時期,陜西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陜西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3.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陜西設立西咸新區,西咸新區是中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4.2016年8月31日,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5.2018年2月,國務院批復《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建設陜西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