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大單元縱橫政治魏、蜀、吳三國鼎立,使分裂的中國走向局部統一、政權分立;西晉短暫統一全國后又陷入分裂局面;東晉、南北朝時期,多個政權并立,政局紛亂復雜經濟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縮小,為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思想文化科技文化(賈思勰《齊民要術》;祖沖之數學及科技成就;書法、繪畫與雕塑)有顯著進步民族關系各民族之間加強了交往、交流與交融,北方各少數民族封建化進程加快(北魏孝文帝改革)回歸教材赤壁之戰 三國鼎立 [七上P81~83]通過了解三國時期的政權更迭,認識這一時期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赤壁 之戰 背景 200年,曹操取得 的勝利,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 概況 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組成的聯軍在赤壁對峙,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以少勝多,大敗曹軍影響 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國 鼎立 形成 魏(曹魏),220年, (曹操之子)建立;蜀(蜀漢),221年, 建立;吳(孫吳),229年, 建立 統治 措施 (1)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 (2)蜀漢: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 (3)孫吳:開發江東,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 率領萬人船隊到達 (今臺灣),加強了大陸與臺灣的聯系 影響 實現了局部統一,為西晉的短暫統一奠定了基礎兩晉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的南遷 江南地區的開發通過了解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人口遷徙和區域開發,認識這一時期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一、兩晉南北朝的更替 [七上P85~96]二、人口的南遷 [七上P86~88]時間東漢末年開始,東晉后期形成南遷浪潮原因東漢末年開始,北方連年戰亂,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南下概況(1)中原人口南遷:西晉 (事件),中原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2)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影響(1)促進了 ,帶動了少數民族的發展 (2)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七上P91~92]背景 秦漢時期,北方和南方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 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而江南地區地廣人稀,農業生產落后 原因 (1)社會環境:江南地區的社會比較安定,戰亂較少 (2)人口、技術: ,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最主要原因) (3)地理環境:江南地區的 優越 (4)統治政策:統治者實行有利于生產的政策 (5)民族關系:南北方人民的交往和共同開發表現 (1)農業: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 (2)手工業:南方的手工業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 (3)商業:南朝時的 ,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 (4)海外貿易:①東晉時與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島上的國家有往來貿易。②南朝時,對日本和朝鮮半島的貿易增多,與東南亞地區的交往更加頻繁,還同天竺以及西亞、歐洲、非洲等地區有商品貿易交往影響 為我國 的南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淝水之戰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過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一、淝水之戰 [七上P93~94]年, 與東晉交戰,東晉以少勝多。淝水之戰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94~95]背景(1)439年, 統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 (2)鮮卑拓跋部仍保持鮮卑族的習俗,要治理好廣大的北方地區困難重重目的(1)根本目的:鞏固北魏對黃河流域的統治 (2)直接目的:改變鮮卑族落后的狀態,緩和社會矛盾措施(1)遷都:494年遷都 (2)移風易俗:①說漢語,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 ,禁用鮮卑語;②穿漢服,以 代替鮮卑服;③改漢姓,改鮮卑姓為 ;④倡聯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 性質一場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改革影響促進了 ,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加速了鮮卑政權的 進程 三、北方地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七上P95~96]表現(1)生產、生活方式: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互相學習生產技藝,漢人接受少數民族的食物、服裝、用具等 (2)文化交流: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漢語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等也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內遷各族的文化習俗也影響了漢族 (3)民族心理:“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意義(1)對民族關系:隨著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思想感情日益溝通,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 (2)對中華文明: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3)對后世統治: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較項目 商鞅變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 使秦國在兼并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緩和矛盾,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特點 廢除舊的奴隸制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縣制等) 直接借鑒中原地區先進的制度和文化,推行漢化政策側重點 富國強兵 改革制度、移風易俗作用 使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強盛的諸侯國,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促進了民族的交融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相同點 性質 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結果 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取得了成功影響 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進程,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為國家的統一創造了條件北方農業技術的成熟 農歷 祖沖之 書法藝術 繪畫與雕塑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科技和藝術成就,如祖沖之的數學成就,認識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一、北方農業技術的成熟 農歷 [七上P97~98]《齊民要術》 作者 北朝主要內容 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評價 (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農歷 中國古代的歷法,也稱“夏歷”。漢武帝時,確立了農歷的基本形式及計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這種歷法安排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又稱“ ” 二、祖沖之 [七上P98~99]簡介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數學成就(1)祖沖之運用劉徽的方法,把 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 (2)在數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與其子合著的數學名著《 》一書中 天文歷法創制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后來由朝廷正式頒行 三、書法藝術 繪畫與雕塑 [七上P99~101]書法藝術 (1)曹魏:①書法家 (獨創楷書書法)和 兼采漢末眾家書法之長,都擅長行、草、隸書,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②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書體 (2)東晉:王羲之,東晉時期書法家,他的代表作《 》被稱為“ ”,他被后人譽為“ ” 繪畫 東晉的 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雕塑 南北朝時期的代表: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參 考 答 案回歸教材知識點1官渡之戰 三國鼎立 曹丕 劉備 孫權 衛溫 夷洲知識點2八王之亂 民族交融 黃河流域 北方人的南遷 自然條件 建康 經濟重心知識點3383 前秦 北魏 洛陽 漢語 漢服 漢姓 民族交融封建化知識點4賈思勰 農書 農歷 圓周率 綴術 大明歷 鍾繇 胡昭 蘭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書 書圣 顧愷之 云岡石窟 龍門石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