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高》知識梳理與練習(附練習+答案)原文解讀登 高杜 甫【原文】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大意】秋風勁急,秋日天高,猿嘯悲哀凄清。水中的小渚上水清沙白,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賞析】首聯著重刻畫詩人眼前的具體景物,形、聲、色、態一一展現。風、天、渚、沙、猿、鳥,構成了悲涼的秋景圖,“哀”字為全詩定下了“悲秋”的基調。【原文】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大意】無邊無際的落葉蕭蕭墜下,沒有盡頭的長江奔騰而來。【賞析】頷聯以仰視和俯視的視角,極寫肅穆蕭颯、空曠遼闊之景象,更賦予秋景以一種無窮無盡的時空感。【原文】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大意】遠離故鄉,更添悲秋情緒。晚年百病纏身,而今又獨自登臨高臺。【賞析】頸聯是對詩人顛沛流離生活的高度概括。詩人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雄闊高渾的詩句之中。【原文】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大意】一生艱難,常常抱恨于志業無成而身已衰老;衰頹失意,剛剛停下消愁的酒杯。【賞析】艱難,既指自己生活多艱,又指國家多難。尾聯從白發日多、因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這是詩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憂國傷時之情躍然紙上。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唐襄陽(今屬湖北)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東北)。杜審言孫。曾居長安少陵,自號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開元時,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結成忘年交。六載,應玄宗選賢詔,赴京應試,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長安十年。后因獻“三大禮賦”,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安史亂起,輾轉至鳳翔,謁肅宗,授左拾遺。返京后,因上疏援救房琯,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曾往返鄜、華、洛等地。適唐軍兵潰相州,遂作“三吏”“三別”等詩。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曾入劍南節度使嚴武幕,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晚年貧病,攜眷欲北歸。大歷三年(768)出蜀,聞北亂,轉赴南方,病故湘江舟中。詩作揭露社會矛盾與統治集團昏庸腐朽,反映人民苦難均十分深刻,有詩史之譽。現存詩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注本甚多。中華書局出版有清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創作背景《登高》寫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當時詩人正因為“安史之亂”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經五十五歲,動蕩的社會,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纏身,痛苦不堪。這一年秋天的重陽節前后,他來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遠眺,面對蒼茫秋景和滾滾長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為了抒發心中深沉的情感,就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后人給予這首詩極高的評價,明代詩評家胡應麟就曾說這首《登高》為“古今七言律第一”,這是毫不夸張的評價。思維導圖寫作特色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表面寫景,實質寫情。明寫景,即字面都是景語;但是,其中又都暗含著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運用這種方法作文,能使情與景高度融合,所寫的景融入感彩,所抒發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從而達到景中有情、情以景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如《登高》前兩聯寫登高聞見之景,后兩聯抒登高感觸之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漂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前后四句落筆的角度雖然不同,但都圍繞著詩的中心——“悲秋”。全詩通過“望中所見,意中所觸”,描繪了江邊的深秋景色,抒發了詩人感事懷鄉的悲郁情懷。沉郁頓挫沉郁頓挫是杜甫詩歌典型的風格特點。“沉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積”,凝重,含蓄。指詩歌思想感情上的豐富深厚,不是指思想上的消極、壓抑、憂愁。“頓挫”指語言上的凝練沉著,以節奏徐急相間,音調上的抑揚頓挫和旋律的鏗鏘跌宕,形成一種動人心魄的音樂美。這個詞描述了感情特別深厚而又無法一下傾吐出來,仿佛有個東西梗塞其間,幾經反復后,這種感情終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的感受。名句賞析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賞析:落葉茫無邊際,蕭蕭而下,是詩人仰視所見;江水奔騰不息,滾滾而來,是詩人俯視所見。整個畫面蒼涼悲壯,氣勢雄渾,境界宏闊深遠。“落木蕭蕭”有生命短暫之感;“無邊”表現空間的普遍性;“不盡長江”含時間無窮之意,而“不盡”表現時間的永恒性。這兩句形成對比:人生倏忽百年,而江山萬古長在。詩人在寫景的同時,也抒發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基礎檢測1.文學常識填空杜甫,字_____,自號 _____,是唐朝偉大的_____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為“_____”。其詩多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譽為“_____”。詩風_____,體裁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2.給加粗字注音江渚( ) 鬢角( ) 潦倒( )3.理解性默寫(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登高》一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 , 。(2)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 。(3)寫遠望所見,用傳神之筆描寫凄冷江色和長江氣勢的句子是: , 。(4)道出郁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 , 。4.簡答題(1)前兩聯中,作者寫了哪些景 這與詩人的情感是否和諧統一 為什么 (2)杜甫是一位系念國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詩人。沉郁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你是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的?請結合《登高》進行分析。類文拓展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問題。登岳陽樓(其一)[注]【宋】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蒼波無限悲。【注】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當時,陳與義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難民行列中,南奔襄漢,顛沛湖湘,流離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與朋友悲傷國事,借酒消愁,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其中就有兩首《登岳陽樓》。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面朝洞庭湖背靠長江,在一片慘淡的夕陽余暉之下,樓上的帷幔一動不動。B.頷聯思昔撫今,憶“吳蜀”融入厚重歷史感,說“徙倚”滲透個人悵惘情。C.頸聯寫詩人三年來行程萬里,多災多難,今日登上這快要倒塌的岳陽樓眺望遠處。D.尾聯寫滿頭白發的詩人在風霜里登樓憑吊古人,看著遠處的古樹和湖水,無限傷悲。2.歷代評論家都認為,此詩是陳與義學習杜甫詩歌的成功之作。請結合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一詩,從意境和用詞兩個角度,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學習杜甫表達自己的感傷之情的。參考答案【基礎檢測】1.子美 少陵野老 現實 詩圣 詩史 沉郁頓挫2.zhǔ bìn liáo3.(1)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2)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3)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4)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4.(1)登高所見的景物:風、天、猿、渚、沙、鳥、落木和長江。是統一的。原因:①急風,是說風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風,這樣的風更冷。急風凜冽,不僅吹在詩人身上,更是吹在詩人的心里。②高天:天高闊遠,在茫茫天地之間,詩人更覺自己的渺小,無限悲涼之情涌上詩人的心頭。③哀猿:猿的啼叫是哀傷的。哀猿聲聲,使詩人悲涼的心境更添一層。④清渚和白沙:從色調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調,更顯環境的冷清和凄涼。詩人觸景生情,自然內心也倍感凄涼。⑤回鳥:詩人筆下的鳥是一只無家可歸、低沉徘徊、孤獨哀傷的鳥。⑥落木:即落葉,到了秋天,樹葉紛紛落下,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看到落葉詩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盡頭,內心無限凄涼。⑦長江:東逝的流水會讓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總結: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詩人寓情于景,蕭索慘淡的畫面與哀猿的啼聲映照出詩人內心的凄涼、悲苦。(2)①從內容上來看,首先是意境的蒼涼壯闊:首聯十四字中詩人以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鳥六種蒼涼的意象;頷聯中兩句詩從大處落筆,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營造出一幅既雄渾高遠又肅殺凄涼的意境。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難抑;不僅包含有個人的苦難,排遣不開的羈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無依;還有對國運艱難的悲愁(“結合艱難苦恨繁霜鬢”來分析),再加上詩人那種郁積難舒(結合“潦倒新停濁酒杯”來分析)的愛國情感,詩人由悲人生之秋進而轉向悲國運之秋,憂時傷世的憂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再次是情感上的起伏回旋。《登高》中的情感表達不是平鋪直敘的,而是有著隱顯緩急的變化。首句“風急天高猿嘯哀”,如來自天外,將詩人的“悲”情緒展現于讀者面前。“渚清沙白鳥飛回”又語勢舒緩,仿佛令這悲情受到限制。“無邊落木蕭蕭下”,又將詩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個新的層次,“不盡長江滾滾來”滾滾而來的“長江”展現的開闊遼遠的境界,又仿佛緩沖了這段悲情。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可以揣摩到詩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②從形式上來看,首先是對仗工整,音調鏗鏘。胡應麟曾說這首詩“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呵成”詩一開頭就以對仗領起,八個詩句,兩兩相對,非常自然、工整,這種結構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給人一種神清目爽的對稱美,使全詩曲折頓挫。同時詩中所用詞語,聲調和諧,韻律流暢,讀起來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如三四兩句。其次是寫景抒情筆法錯綜變化,而又相互照應。作品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落筆的角度雖然不同,但都圍繞著詩的中心一一悲秋。一、三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接,都寫江景。而在寫景之中,又有聲(風聲猿聲)有色(沙白渚清),有動(鳥飛葉落)有靜(洲諸)。五、七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悲苦;六、八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詩的內容上是互相緊密聯系的。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中間雖有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復雜的感情,但卻一氣呵成,形成了一個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再次是詞句上的精練警策,多用煉字。【類文拓展】1.C【解析】本題考查綜合理解和賞析詩歌的能力。C項“登上這快要倒塌的岳陽樓”錯誤,“三年多難更憑危”中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倒塌”的意思。2.①首句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是學習杜甫《登高》的名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寬闊宏偉的意境,為感懷家國、慨嘆時勢蓄勢。②頸聯效法杜甫《登高》詩“萬里”“百年”的用詞,詩從用“萬里“三年”對舉,既寫出了逃難的路途之遠,又指出了逃難的時間之長,抒發亡國后輾轉流離的憂憤之情。③尾聯“白頭吊古”“老木蒼波”則兼有杜甫《登高》“艱難若恨繁霜鬢”的用詞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意境,氣韻蒼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