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6張PPT)2025中考物理課件(廣西專用)一、聲、光、熱學第3講 透鏡及其應用(人教:八上P89~P106 滬科:八年級P70~P82 滬粵:八上P65~P79)考點1:凸透鏡和凹透鏡類型 凸透鏡 凹透鏡 形狀 特征 中間 0 邊緣 0 中間 0邊緣 0性質 對光有 作用 對光有 作用 相關 概念 厚薄薄厚會聚發散三條 特殊 光線 a.平行主光軸的過 0 b.過焦點的與主光軸 0 c.過光心的方向 0 a.平行主光軸的反向延長線經過虛焦點b.延長線過虛焦點的與主光軸平行c.過光心的方向不變總結:平行過焦,過焦平行,穿心不變 易錯 通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一定向透鏡較 的一側偏折 焦點平行不變厚考點2: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物距與焦 距的關系 像的性質 像距與焦 距的關系 應用正倒 大小 虛實 u>2f 0 0 0 0 0u=2f 0 0 0 0 測焦距fu=f 不成像(成實像虛像的分界點) 探照燈u倒立縮小實像f照相機倒立等大實像v=2f投影儀倒立放大實像v>2f正立放大虛像放大鏡動態成 像規律 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 0,像 ;物距減小,像距 ,像 ;成虛像時:物距增大,像距 ,像 ;物距減小,像距 ,像 0減小變小增大變大增大變大減小變小易錯 (1)實像分居異側倒,虛像總是同側正;(2)成像無論虛實,物體靠近焦點,就是像遠像變大;(3)凸透鏡的焦距越小,對光線的會聚作用越強;(4)實驗時,蠟燭和光屏分居凸透鏡兩側,點燃蠟燭前,要調節凸透鏡光心、光屏中心、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5)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均得不到像或清晰的像,原因主要有三種可能:①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③光具座不夠長,光屏不能移至對應像的位置考點3:生活中的透鏡照相機 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物體與鏡頭距離大于二倍焦距,在膠片上成倒立、 的實像投影儀 有一個相當于 透鏡的鏡頭,投影片到鏡頭的距離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屏幕上成倒立 的實像放大鏡 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凸縮小凸放大顯微鏡 物鏡相當于 的鏡頭,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是靠近眼睛的一組 0透鏡,作用相當于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望遠鏡 物鏡相當于 的鏡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照相機凸考點4:眼睛和眼鏡1.眼睛視物 原理 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透鏡,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成像 性質 成 、 的 像,與 的成像原理相同凸倒立縮小實照相機2.近視眼、遠視眼及其矯正類型 近視眼 遠視眼視覺 特征 近處清晰,遠處模糊 遠處清晰,近處模糊形成 原因 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0 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0成像 位置 在視網膜 方在視網膜 方矯正 方法 配戴 透鏡配戴 透鏡厚強薄弱前后凹凸1.(人教八上P93 T4改編)根據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在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適當類型的透鏡。2.(滬粵八上P69 T4改編)在踏青活動中,老師提醒同學們不要隨意丟棄礦泉水瓶,這是由于下雨時瓶內灌滿雨水后,相當于一個 鏡,對太陽光有 (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可能會引起火災。凸透會聚3.(滬科八年級P74圖4-43改編)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焦點,P、P′是距凸透鏡二倍焦距處,燭焰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運用此原理制成的;當把燭焰移至P、F之間,調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將會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像距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運用此原理制成的。照相機變大變大投影儀4.(人教八上P101圖5.4-3改編)如圖所示,是近視眼成因示意圖,造成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 (選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強,使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膜的 (選填“前方”或“后方”),要用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矯正。厚前方凹透鏡5.(滬粵八上P74活動1改編)如圖所示,下列有關眼睛的示意圖,遠視眼是 圖,遠視眼矯正是 圖。丁乙6.(滬科八年級P80 T1改編)爺爺是遠視眼,需要用 透鏡來矯正。當爺爺戴上眼鏡時,小麗通過鏡片發現爺爺的眼睛好像變 (選填“大”或“小”)了,這是因為小麗看到的爺爺的“眼睛”是通過鏡片形成的 (選填“實”或“虛”)像。凸大虛重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靜態 規律 ①一倍焦距分虛實,內虛外實,實倒虛正。一倍焦距處是實像、虛像的分界點,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成的是正立的虛像;在一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②二倍焦距分大小,遠小近大。二倍焦距處是放大、縮小實像的分界點,物體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間成的是放大的實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成的是縮小的實像。 動態 規律 ①成實像時:物近(物距減小)像遠(像距增大)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②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更換 透鏡 換小焦距透鏡相當于物距增大;換大焦距透鏡相當于物距減小。凸透 鏡常 考隱 含信 息解 讀 ①若物像異側,且u>v,則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 ②若物像異側,且u=v,則此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焦距 f= u= v。 ③若物像異側,且u<v,則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是投影儀(或幻燈機)。 焦距 變化 解讀 換透鏡或加眼鏡片的實質:①加凸透鏡(遠視眼鏡)或換小焦距凸透鏡:改變折射光的會聚能力,使會聚能力變強,像靠近透鏡,像變小。②加凹透鏡(近視眼鏡)或換大焦距凸透鏡:改變折射光的會聚能力,使會聚能力變弱,像遠離透鏡,像變大。類型1:靜態成像規律(一題多角度)如圖所示,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若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a、b、c、d、e處,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則:(1)(已知物距和焦距的關系判斷成像情況)①將蠟燭放在a點時,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 、 的像;②將蠟燭放在c點時,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個 、 的像;③將蠟燭放在 點時,光屏上不會出現像。倒立縮小倒立放大d或e(2)(已知物距和成像情況判斷焦距范圍)蠟燭距離凸透鏡30 cm時,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可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D(3)(已知像距和成像情況判斷焦距范圍)蠟燭距凸透鏡40 cm,能在距凸透鏡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A.40 cm B.25 cm C.16 cm D.12 cmC類型2:動態成像規律(一題多角度)如圖,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 10 cm,則:(1)(根據物體的移動方向判斷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變化)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物距始終大于1倍焦距),光屏必須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再次呈現清晰的像。此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小再變大”或“先變大再變小”)。右變大(2)(根據光屏的移動方向判斷物體的位置和像的大小變化)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像距始終大于1倍焦距),為了使像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此過程中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大”或“變小”“先變小再變大”或“先變大再變小”)。(3)(根據成像特點判斷物體和光屏的移動方向)若要使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則蠟燭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此時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左變小右右(4)(更換透鏡的判斷)如果改換成焦距為12 cm 的凸透鏡,此時應將光屏向(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5)(加鏡片的相關判斷)將一近視眼鏡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由于眼鏡片對光具有 作用,燭焰的像會變模糊,要使像再次變清晰,應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右發散右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2022年版新課標必做實驗)實驗結論:(1)當u>2f時,f<v<2f,成 、 的 像;(2)當u=2f時,v=2f,成 、 的 像;(3)當f<u<2f時,v>2f,成 、的 像;(4)當u=f 時,不成像;(5)當u<f時,成 、 的 像?! ?br/>倒立縮小倒立等大實倒立放大實正立放大虛實要點1:環境及儀器的選擇①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選擇 的環境;②用發光二極管代替蠟燭、光屏上貼方格紙的優點:所成的像穩定,容易比較像的 。較暗大小要點2:安裝調節方法:凸透鏡居中,蠟燭和光屏在 兩側;點燃蠟燭,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使三者的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凸透鏡中心中央要點3:人眼觀察像的方法(1)成實像:①有光屏時,眼睛 觀察光屏上的像;②沒有光屏時,從原來放置 的一側觀察。(2)成虛像:在 一側透過透鏡觀察。直接光屏光屏要點4:凸透鏡焦距的測量①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鏡,在另一側移動光屏,當光屏承接到 0的光斑時,該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②當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倒立、 的實像時,物體到凸透鏡距離的 0即為焦距。最小、最亮等大一半要點5: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凸透鏡、燭焰、光屏的 不在同一高度;②物距 焦距;③像的位置超出了 的范圍。中心等于或小于光具座要點6: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加透鏡時像的變化問題①加凸透鏡或遠視眼鏡:像距變 ,像變 ,光屏向 透鏡方向移動;②加凹透鏡或近視眼鏡:像距變 ,像變 ,光屏向 透鏡方向移動。要點7:實驗現象分析: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對調物與光屏的位置光屏上還能成像原因:光路 。小小靠近大大遠離可逆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進行如下操作:(1)用平行光射向凸透鏡,移動光屏至如圖甲,呈現出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cm。10.0變式1:保持凸透鏡在50 cm刻度處,將蠟燭和光屏分別放置在30 cm和70 cm處,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變式2:保持透鏡在50 cm刻度處,蠟燭在 40 cm 處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大小不變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變式3:小明通過實驗探究,記錄并繪制了物距u與像距v之間的關系圖象,如圖丙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101010(2)在光具座上放置實驗器材,如圖乙中光具座A處放置蠟燭,則C處應放置 (選填“凸透鏡”或“光屏”);點燃蠟燭后,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此時光屏上剛好成清晰的像,生活中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屏同一高度照相機(3)若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此時成像情況符合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原理。(4)小華在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但她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這時光屏上的像 。能投影儀變暗(5)保持透鏡50 cm不動,將蠟燭移至45 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始終得不到燭焰的像,原因是 。(6)【更換透鏡】保持凸透鏡和蠟燭在圖乙中的位置不變,改用焦距為5 cm的凸透鏡繼續進行實驗,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所成像的大小變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燭焰成虛像左小(7)【加透鏡】小明借來物理老師的眼鏡,將其放在圖乙中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向左移動光屏,光屏上的像又變清晰了,說明該物理老師的眼鏡是 眼鏡。(8)【操作評估能力】實驗過程中由于蠟燭燃燒變短,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將向 移動;為了使燭焰的像始終成在光屏中央,操作的方法是 0(寫出一種即可)。遠視上將光節屏適當向上調(9)【實驗設計能力】小組內的小亮同學認為:凸透鏡成實像時,不但像與物上下是顛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于是小亮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探究:沿垂直于光具座的方向吹動燭焰,觀察光屏上像的晃動方向是否與 相反。燭焰的晃動方向(10)【裝置改進能力】同組的小華用如圖丁所示的LED光源代替蠟燭進行實驗,這樣改進的優點是 ;若不改變圖乙中器材的位置,則光屏上形成的像為圖戊中的 (選填序號)。成像更穩定B(11)【生活實踐能力】拍完全身照,再拍身份證照(通常稱“大頭照”)時,攝影師會將照相機鏡頭 你, 且同時調節鏡頭長度,使相機內所成的像 鏡頭。(均選填“靠近”或“遠離”)靠近遠離命題點1:透鏡及其對光線的作用1.(2024 廣西8題2分)如圖所示的眼鏡片是( )A.凸面鏡B.凹面鏡C.凸透鏡D.凹透鏡C2.(2022 桂林5題3分)在如圖所示的光學元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C3.[2022 北部灣23(2)題2分]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通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4.(2022 河池21題2分)如圖所示,請完成光線通過透鏡后的光路。命題點2: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5.★(2024 北部灣13題2分)畢業照給同學們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記憶,拍照時( )A.照相機鏡頭相當于凹透鏡B.同學們應站在鏡頭一倍焦距以內C.照相機成縮小的實像D.想讓成的像變大,鏡頭應遠離同學們C6.★(2022 梧州6題3分)購物支付已進入“刷臉”時代,消費者結賬時只需面對攝像頭,經系統自動拍照掃描等,確認相關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攝像頭相當于凹透鏡B.攝像頭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相同C.“刷臉”時,面部位于攝像頭二倍焦距以內D.“刷臉”時,面部經攝像頭成正立、縮小的實像B7.(2022 北部灣18題2分)在較暗的室內,手持一個凸透鏡,在白墻和點燃的蠟燭間移動(離墻近些),在墻上能看到燭焰 (選填“正立”或“倒立”)縮小的像,根據這個原理可制成 (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倒立照相機8.(2022 玉林17題2分)如圖所示,航天員王亞平在中國空間站用“水球”做成像實驗,“水球”成像的原理與 (選填“放大鏡”或“照相機”)的相同,所成的是倒立、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照相機實命題點3:眼睛與眼鏡9.(2023 廣西3題2分)為矯正遠視眼,配戴的眼鏡片是(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凸面鏡A10.(2021 北部灣8題2分)如圖是某位同學眼球成像的示意圖,他所患眼疾及矯正視力應配戴的透鏡類型是( )A.遠視眼,凸透鏡B.遠視眼,凹透鏡C.近視眼,凸透鏡D.近視眼,凹透鏡D11.(2022 柳州15題2分)人的眼球結構如圖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 0(選填“凸”或“凹”)透鏡類似,其中 相當于光屏。凸視網膜命題點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2.★(多選)(2023 廣西16題3分)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位于如圖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相同B.此時“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5.0 cmC.調節“水凸透鏡”的厚度可改變其焦距D.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CD13.(2022 貴港23題4分)小華用焦距為 10.0 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當各器材位置如圖所示時,在光屏上成燭焰清晰的像,此時燭焰的成像特點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相同。同一高度照相機(3)實驗時,若用一張紙片遮住了凸透鏡的上半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4)小華將一副老花鏡的鏡片放在燭焰與凸透鏡之間且靠近凸透鏡的位置,若保持蠟燭的位置不變,僅將光屏向 端移動適當距離,光屏上即可重新成燭焰清晰的像。能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