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選擇判斷用分支一、教學目標信息意識:學生了解問題解決需基于條件判斷,識別信息處理過程,理解算法作用。計算思維:學生描述分支結構算法,運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表達算法,理解分支結構應用。數字化學習與創作:學生繪制修改算法流程圖,提升數字化能力,掌握流程圖繪制和優化。信息社會責任意識:學生分析算法影響,意識到合理使用算法重要性,理解算法社會作用,關注風險挑戰,培養信息社會責任。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算法的分支結構,掌握用自然語言和流程圖描述分支結構的方法。難點:根據具體情境,確定分支結構的判斷條件和執行路徑。三、教學方法情境導入法、小組討論法、實踐操作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情境回顧:“大家在前往公園、電影院等場所時通常需要進行什么操作?”(旨在引導學生回答“購票”)2.規則介紹:公園購票標準兒童:身高1.2米(含)以下免費入園;身高1.2米至1.4米(含)享受半價優惠;身高1.4米以上需購買全價票。老年人:60周歲(含)以上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半價或免費優惠(具體依據公園政策而定)。學生: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軍人、殘障人士:憑有效證件享受免費或半價優惠(具體依據公園政策而定)。電影院購票標準兒童:身高1.3米(含)以下免費觀影(需家長陪同,且一名家長限帶一名免費兒童);身高1.3米以上需購買全價票或學生票(具體依據影院政策而定)。老年人:65周歲(含)以上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半價優惠(具體依據影院政策而定)。學生: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享受半價或特定優惠票價。軍人、殘障人士:憑有效證件享受半價或免費優惠(具體依據影院政策而定)。3.引發思考:教師進一步提問“在購票過程中,售票員是如何根據這些規則確定每個人的票價的呢?”4.揭示課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和討論,教師適時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判斷選擇用分支。在算法的世界里,我們可以利用分支結構來模擬售票員的判斷過程,從而實現自動化的票價計算。”(二)講授新課活動一:描述公園購票的算法1.情境分析:通過展示課件中的公園購票情境,引導學生分析購票過程和規則。2.購票規則分析:明確購票規則與身高的關系,規定身高低于120厘米的游客可購買半價票,而身高達到或超過120厘米的游客則需購買全價票。3.自然語言描述:引導學生使用“如果……那么……,否則……”的結構來自然地描述購票規則。(示例:如果身高低于120厘米,那么可以購買半價票;否則,需要購買全價票。)活動二:流程圖描述1.流程圖介紹: 講解流程圖的基本元素,如菱形框表示判斷條件,矩形框表示執行步驟,帶箭頭的線表示執行路徑等。 演示如何繪制簡單的流程圖。2.繪制流程圖: 引導學生根據購票規則繪制流程圖。 強調判斷條件(用菱形框表示)和執行路徑(用帶箭頭的線表示)的繪制方法。 學生在草稿紙上或電腦上嘗試繪制流程圖,教師巡回指導。3.展示與點評: 選擇幾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并邀請其他同學進行點評。 教師對流程圖進行點評和總結,指出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4.鞏固練習: 通過課件中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嘗試修改流程圖以適應新的購票規則,例如引入學生團體票的規則。 要求學生思考并討論如何修改流程圖以反映新的規則:“如果學生團體人數達到或超過5人,那么團體票在原價基礎上打8折?!?br/> 學生嘗試在原有流程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完善。(三)實踐應用1.探索不同購票環境的分支結構 向學生提問:“除了公園購票,你們還能想到哪些購票環境同樣包含分支結構?”(例如高鐵站、公交站、電影院等) 引導學生探討這些環境中的購票規則和決策條件。2.闡述過街時的分支選擇 向學生提問:“除了遵循紅綠燈指示過街,還有哪些過街方式可以選擇?” 引導學生分析過街的不同方法及其決策條件,并用自然語言或流程圖進行描述。(四)課堂總結1.總結關鍵知識點: 突出算法中分支結構的選擇性和靈活性的重要性。 回顧本課程中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流程圖描述技巧。2.促進深入思考: 向學生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能識別出哪些情況體現了分支結構?請描述這些情況下的判斷條件和相應的執行路徑?!?br/> 激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增強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3.家庭作業布置:請學生在家中觀察并記錄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分支結構實例,并嘗試用自然語言描述或繪制流程圖來表達這些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