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統編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是在學生初步了解家庭結構、家庭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在家庭中的貢獻與責任。本單元對于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二)教材內容本單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少讓父母為我操心》:引導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學會從自己做起,少給父母添麻煩。2.《這些事我來做》:鼓勵學生主動承擔家務勞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有責任為家庭做出貢獻。(三)教材特點1.貼近生活實際: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家庭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2.注重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活動和案例,讓學生在情感上體會家庭的溫暖和自己的責任。3.強調實踐行動: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極為家庭做貢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責任和貢獻。2.學會一些家務勞動的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3.掌握與家人溝通、合作的方法,共同為家庭做貢獻。(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討論、體驗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和貢獻。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家務勞動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3.通過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讓學生學會與家人溝通、解決家庭問題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感恩意識,讓學生懂得關心家人、為家庭付出。2.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珍惜家庭的溫暖。3.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三、教學重點1.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和貢獻。2.培養學生的家務勞動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3.引導學生學會與家人溝通、合作,共同為家庭做貢獻。四、教學難點1.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家庭責任的內涵,并在實際生活中踐行。2.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在承擔家庭責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3.如何引導學生將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感相聯系。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家務勞動工具等。2.學生準備:收集自己為家庭做貢獻的事例、家務勞動照片等。六、教學策略1.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各種家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家庭責任的重要性。2.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家務勞動任務和討論家庭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3.案例分析法:運用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家庭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4.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不同的家庭角色,增強對家庭責任的理解。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播放一段溫馨的家庭視頻,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感上體會家庭的美好,為后續教學做好鋪墊。2.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的家庭是什么樣的?你在家庭中扮演著什么角色?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家庭和家庭角色,為引出課題做準備。(二)認識家庭責任1.教師展示一些家庭生活的圖片,如父母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孩子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圖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家庭中不同成員的責任和貢獻,引導學生認識到家庭責任的重要性。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案例,如“小明主動幫媽媽洗碗”“小紅幫爸爸整理書房”等,讓學生討論:這些同學的做法對嗎?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設計意圖:通過教材案例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家庭責任的內涵,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也有責任為家庭做貢獻。3.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認為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有哪些責任和貢獻?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加深對家庭責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4.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總結家庭中不同成員的責任和貢獻,如父母的責任是照顧家人、掙錢養家等,孩子的責任是好好學習、分擔家務等。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了解家庭中不同成員的責任和貢獻,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三)我的家庭貢獻1.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為家庭做貢獻的事例和家務勞動照片,并講述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展示和講述,讓學生在分享中體會為家庭做貢獻的快樂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還能為家庭做哪些貢獻?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思考自己還能為家庭做哪些事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3.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如幫父母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了解更多為家庭做貢獻的方式,拓寬學生的思路。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我也有責任”板塊,讓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為家庭做貢獻?設計意圖:通過教材閱讀,讓學生明確為家庭做貢獻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行動力。(四)家務勞動我能行1.教師展示一些家務勞動工具,如掃帚、拖把、抹布等,讓學生認識這些工具的用途。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家務勞動工具,讓學生了解家務勞動的基本工具,為后續的家務勞動實踐做好準備。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會使用哪些家務勞動工具?你會做哪些家務勞動?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家務勞動經驗,提高學生的家務勞動技能。3.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介紹小組討論的結果,如會使用掃帚掃地、會用拖把拖地等。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家務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4.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家務勞動實踐活動,如打掃教室衛生、整理圖書角等。設計意圖:通過家務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家務勞動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感。(五)與家人溝通合作1.教師展示一些家庭矛盾的案例,如父母與孩子因為家務勞動分配問題發生爭吵等,讓學生分析這些案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家庭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與家人溝通、解決問題。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當你與家人發生矛盾時,你會怎么做?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思考與家人溝通、解決矛盾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如主動與家人溝通、傾聽家人的意見、尊重家人的決定等。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了解更多與家人溝通、合作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團隊精神。4.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不讓家人為我操心”板塊,讓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與家人溝通、合作,共同為家庭做貢獻?設計意圖:通過教材閱讀,讓學生明確與家人溝通、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六)總結升華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總結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和貢獻,以及與家人溝通、合作的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2.教師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積極為家庭做貢獻,與家人溝通、合作,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設計意圖:通過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八、板書設計《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一)認識家庭責任(二)我的家庭貢獻(三)家務勞動我能行(四)與家人溝通合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