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學情評估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2,答題前,必須在答題卷的密封區內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座位號等。3,所有答案都必須寫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一、判斷題(本題共有8小題,共8分,正確的填“T”,錯誤的填“F”。)1.蘇美爾人發明了文字、制定了陰歷。2.斯巴達克起義沉重打擊了奴隸制,加速了羅馬帝國的衰落。3.西歐莊園中的農民可以通過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4.1497年,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最終到達印度西海岸。5.13-14世紀,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出現,促使早期資產階級產生。6,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我國現階段的工作中心。7,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8.民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二、選擇題(本卷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9.右圖是某校九年級(5)班同學制作的學習卡片,其中有錯誤的一處是(▲)A.文明名稱文明名稱:古巴比倫文明B.統一時間統一時間:約公元前18世紀C.文明代表著名人物:漢漠拉比D.文明類型文明類型:海洋文明10,法典是系統化的法律體系和文件。比較下列兩部法典中的內容,可以推斷出(▲)《漢漠拉比法典》《十二銅表法·債務法》第21條規定:“如果打破房第1條規定:“債務人在其子的墻壁,強行進入住宅偷VS承認債務之后或對他作了判竊,偷竊者必須在那個洞前決之后,得有三十天的特許處以死刑和埋葬。”期限。”《漢漠拉比法典》石柱《十二銅表法》節選A.古巴比倫更注重公平公正B.羅馬法更蘊含人文精神C.古巴比倫更維護平民利益D,羅馬法更維護貴族利益11,蘇格拉底曾評價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鬮的辦法來選舉國家的領導人,是將社會的命運置于缺乏真知灼見的人們手中…”這反映蘇格拉底(▲)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第1頁共8頁(2024.11)A.認識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B.主張實行元首制度C,認識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D.主張實行元老院制12.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此時的歐洲,戰爭頻繁,教會禁錮人們思想,人民生活痛苦,所以歐美普遍稱之為“黑暗時代”。但也有些歷史學家對此持反對意見,支持他們的理由有(▲)①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出現②眾多大學的興起③自治城市的形成與發展④十字軍進行東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和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城市相比,歐洲中世紀城市具有的突出特點是(▲)A.封閉和狹隘B.自由和自治C.衰敗和落后D.割據和獨立14,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要求的核心素養之一。觀察下列圖片,信息正確的是(▲)哈拉帕遺址《荷馬史詩》《十二銅表法》《蒙娜麗莎》①哈拉帕遺址讓我們認識到古代印度城市建設的精心規劃②《荷馬史詩》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早期希臘社會情祝③《十二銅表法》的內容說明了羅馬帝國定罪量刑有了依據④《蒙娜麗莎》向人們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性的歌頌和贊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帝國,下列關于這三大帝國的共同點分析準確的是(▲)A.都地跨三大洲,地中海皆成為其“內湖”B.都定都巴格達,都屬于宗教的發源地C.都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D.都是在公元后成立的帝國16.大化改新把廣大部民從氏族貴族的占有下解放出來,作為公民授予“口分田”,負擔一定的租庸調,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悅,提高了生產的積極性。由此可見,大化改新(▲)A.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B.推動了日本經濟發展C.促進了生產工具革新D.促進了土地流轉買賣17.據史書記載,阿拉伯帝國時期,巴格達的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等。這表明阿拉伯帝國(▲)A.疆域遼闊B.貿易發達C.人口密集D.港口眾多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與社會第2頁共8頁(2024,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