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八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B B A C D C B D A B C二、非選擇題(14題10分,15題8分,16題6分)14.(10分)(1)歷史事件:洋務運動(1 分)、維新變法(或者百日維新、戊戌變法)(1 分)特點:兼顧理論與實踐;強調實用性和現代化;課程開設較為全面豐富;受西方影響;保留部分封建因素等。(意思相近,寫出2點即可得2分)(2)影響:培養了新式人才;傳播了西方學說和技術;推動了近代海軍建設;有利于救亡圖存;推動了教育變革;促進了近代化。(任意1點1分)時代特征:民族危機加深;挽救民族危亡;近代化探索不斷深入等。(意思相近,寫出1點即可得1分)(3)本題按照思維水平層次賦分層次 要求 分值水平四 圍繞觀點,能夠用兩個史實和兩個影響展開論述;史實正確,邏輯較嚴密,語言表達較準確。 4分水平三 圍繞觀點,能夠用兩個史實和一個影響展開論述;史實正確,邏輯較嚴密,語言表達較準確。 3分水平二 圍繞觀點,能夠用兩個史實或一個史實和影響展開論述;史實正確,邏輯較嚴密,語言表達較準確。 2分水平一 簡單論述,沒有邏輯,語言表達不準確 0—1分示例:觀點:教育近代化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論述:福州船政學堂培養出了大量的海軍人才,成為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的人才搖籃,如劉步蟾、鄧世昌等管帶,均參與了甲午中日戰爭;許壽山等人參與了中法戰爭;嚴復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致力于洋務運動;詹天佑、魏瀚、陳季同分別為中國的鐵路建設、軍艦制造、外交官、文化傳播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魯迅都在北大任教,他們宣傳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典型代表人物,李大釗、毛澤東更是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4分,采分點包括兩個史實和影響即可)綜上所述,教育近代化深刻影響近代中國的發展,在國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8分)(1)A:④; B:② C:③ D:①(4分)(2)歷史現象: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民主革命團體紛紛成立;民主革命斗爭風起云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結束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意思相近,寫出2點即可得2分)(3)袁世凱復辟帝制。(1分)(4)近代社會中國的民主革命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沒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意思相近,寫出1點即可得1分)16. (6分)(1)示例1:A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之一。示例2:B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宣傳新思想、倡導新教育,聘請新思想學者任教北京大學,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之一。示例3:C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揭露封建的吃人本質。示例4:D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任答一個,2分)(2)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進行文學革命,主張使用白話文,提倡新文學。新文化運動動搖封建道德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宣傳。(時間1分,口號內容2分,意義1分,共4分)說明:考生所答歷史專用名詞、歷史人名、歷史地名等,如出現錯別字,以錯誤判定,不予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