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教學目標】①通過良渚、陶寺遺址,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史料實證、唯物史觀)②了解華夏族的形成、理解禪讓制的含義。(歷史解釋)③認識到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遺址、禪讓制。教學難點:認識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軒轅黃帝的陵寢,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每年清明節,都有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黃帝陵被視為華夏子孫尋根祭祖之地。為什么黃帝陵會受到后人敬仰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本課,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環節二:整體感知1、先導閱讀: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又有哪些重要的歷史遺址? 答案提示:陶寺都城;良渚古城;牛河梁;炎黃;堯舜禹環節三:新課教學(一)目標導學一: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1、教師指導:何為國家?何為文明?國家形成的標志為:一是階級的存在,二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區別開來的一些特征。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教師指導:階級的出現是國家得以建立的社會基礎,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則是國家的社會職能,是國家機器的本質特征。國家是文明的概括,文明是在國家管理下創造出的物質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發明創造的總和。2、教師指導:【唯物史觀】距今約5000年,隨著農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答案提示:教師指導: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勞動成果有了剩余,一些人開始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于是,出現貧富差別,私有財產開始萌芽。貧富懸殊的變化是階級產生的基礎,到父系氏族社會后期,氏族社會走向瓦解,階級社會開始出現,早期國家形成。 3、自主學習:通過視頻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答案提示:牛河梁遺址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階層分化,這也證明,早在5000年前,社會形態就已經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二)目標導學二:良渚古城與陶寺都城1、自主學習:觀看良渚古城視頻,了解其基本信息2、教師指導:【史料實證】結合視頻材料,依據下列考古發現你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答案提示:①浙江余杭、5300-4300;②出現高等級建筑和大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統治者有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③社會階級分化明顯;④王權、軍權的象征⑤當時社會有著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⑥農業及經濟發展水平高,城市人口規模大。教師指導:良渚古城遺址的許多內涵和細節,尚未得到完整、清晰的揭示與呈現,但它由城址、外圍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系列遺址、體現用玉制度的精致極致的良渚玉器等4類主要人工遺存。共同揭示出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地區一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出現了復雜的社會分工、階層分化與城市文明、并擁有著統一信仰、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等特征的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的中心所在。3、自主學習:觀看陶寺都城遺址視頻,了解其基本信息。4、教師指導:【史料實證】結合視頻材料,依據下列考古發現你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答案提示:①山西襄汾、4300-4000;②王權發達,社會動員和組織能力強;③等級身份的象征、禮制制度初步形成;④王權象征;⑤有階級分化的等級社會;⑥已會觀測天象,確定節氣,制定歷法;⑦目前所能確認的最早的文字,對研究古代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指導:陶寺遺址不僅成為黃河流域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而且是中國發現的首個一座城墻、宮殿、王陵等各種功能要素齊備的早期(東周之前)都城遺址,通過發掘出的圭表系統測定,證實了陶寺就是《堯典》中記載的“地中之國”,就是最早的中國之所在,證實了“堯都平陽”的真實存在,在中國文化遺產中具有突出的價值。對于國家的形成標志,一些學者提出其標志應當包括文字、城市、大型禮儀性建筑以及青銅器等。而在分析陶寺已發現的遺存之后,可以發現這些文明因素在陶寺遺址中都可可以找到原型。而且中國古代的巫文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禮樂典章制度的發達也應當肇始于陶寺文化。 5、問題探究:【歷史解釋】結合所學說一說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具備了國家初始形態的歷史依據。“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國家形成的標志為:一是階級的存在,二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設立?!?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答案提示:良渚古城遺址和陶寺都城遺址都出現了宮殿等大型公共建筑。同時根據遺址墓葬區的隨葬品可知已產生了明顯的階級分化。教師指導:考古發現證明當時的長江下游地區與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6、自主學習:【時空定位、家國情懷】觀察左圖,說一說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有何特征?答案提示: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教師指導:通過對各文化中心性遺址(如山東焦家、遼寧牛河梁、安徽凌家灘、湖北石家河等)的考古工作,獲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證明距今5300年到4000年期間,各地區的文明化進程都有了很大發展。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社會分工和貧富貴賤的分化加劇,出現了掌握軍事指揮權與祭神權力、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統治者——王和為其統治服務的官僚階層,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具有向心力的區域性政體——國家,相繼進入了初期文明社會。龍山文化末期,周圍地區的文化與社會相繼衰落,其文明化進程遭遇挫折,而中原地區的文明脫穎而出,成為文明起源的核心。7、知識拓展:【史料實證】如何探索史前時期的歷史呢?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無法在缺乏當時文字材料的情況下,確證堯、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實存在,確認哪類考古學遺存屬于這些國族或王朝?!S宏《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答案提示:二重證據法:發掘的出土文物和史書的記載相互驗證。教師指導:在陶寺都城遺址發現了古觀象臺遺址和圭表,它們的功能主要是測定節氣,即根據日出時太陽處在觀象臺的不同縫隙,和正午時圭表顯示的影子長度,來明確時節。這正好呼應了《尚書·堯典》中‘敬授民時’的記載?!?br/>(五)目標導學三:遠古的傳說 1、教師指導:何為部落?何為部落聯盟?答案提示:部落是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形成于原始社會晚期(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部落聯盟是原始社會末期幾個親近部落由于某種需要結成的暫時或者永久性的聯盟的社會組織。教師指導: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代。中國古籍記載的黃帝、炎帝、蚩尤、以及堯、舜、禹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2、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將思維導圖的內容補充完整。答案提示:教師指導:黃帝,號軒轅氏,本姓公孫,后改姬姓。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從地圖可知當時的地理環境,炎黃部落興起于黃河南北岸,后經過聯盟,實力迅猛發展。而蚩尤部落興起于黃河下游,由于當地的地理、氣候、水源等優越條件開始由采集、漁牧、游牧向農業發展,文明發展遠遠超過其他部落。而為了爭奪這適宜生存的土地,部落之間爆發戰爭。炎黃聯盟大敗蚩尤,隨著炎黃部落聯盟勢力的增加,逐漸形成為華夏族,炎帝和黃帝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3、問題探究:【家國情懷】小組討論,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點?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簡⒊?br/>答案提示:是眾多民族在不斷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形成。教師指導:我們華夏民族,本來不是一個民族演化而來。自遠古時代,各諸侯雜居交融,去除了各自差異,留存了共通之處,逐漸演化形成一個民族----華夏,也就是后人所謂的諸夏。 4、自主學習:在黃帝之后比較有名的部落首領有哪幾個?他們是通過什么制度產生的?該制度的標準是什么?答案提示:堯、舜、禹、禪讓制、賢德教師指導:禪讓制,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本質上是以傳賢為宗旨的民主選舉首領制度。5、自主學習:【家國情懷】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他治水的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什么樣的精神品質?禹的父親鯀(Gun)曾主持治理黃河水患,他用了9年時間都沒有成功,后被處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總結教訓,開鑿河渠疏導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答案提示:①疏導②創新、無私奉獻、堅持不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教師指導: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率領民眾,改"堵"為“疏”,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征。6、知識拓展:遠古傳說和真實歷史之間是什么關系?答案提示:事實與傳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傳說中被考古資料證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沒有被證明的就是暫時不可信的內容。【課堂小結】中國早期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分布廣泛,中華文明的起源如同滿天星斗。中華文明的發展在不同區域是不平衡的,也是兼容并蓄的,中華文明在形成過程中吸收周邊地區先進文化因素,造就了中華文化的豐富與長久生命力。中國原始社會時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進入晚期后社會逐步分化,出現了權貴階層及相應的禮儀制度,開始向早期國家過渡。這一時期奠定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 【鞏固練習】1.(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遺址發現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據估算,其工程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這可用于印證良渚古城( )A.初步產生物品交換 B.已經出現早期國家 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2.(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鑄就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黃帝 B.堯 C.舜 D.禹3.(2023·山東濰坊·中考真題)“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边@描述了(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4.(2023·河南·中考真題)有學者說,在我國史前時期的各個文化區當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勢,扮演了中華文明大熔爐的角色。該學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區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 )A.產生時間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發展相對獨立 D.體系最為完備答案提示:BAAB【板書設計】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