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部分(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銀外流量為684萬銀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388萬銀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銳減到219萬銀元。導致白銀外流量發(fā)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閉關鎖國和政治腐敗B.鴉片走私和林則徐禁煙C.鴉片戰(zhàn)爭和洋務運動D.《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2.1圓明園是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860年,侵略軍闖進圓明園瘋狂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侵略軍指的是A.英法聯(lián)軍B.英軍C.八國聯(lián)軍D.日軍3.右圖為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金田起義浮雕。這是為了紀念A.義和團運動B.黃花崗起義C.太平天國運動D.三元里人民抗英4.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與一批官僚開始“察吏、整軍、籌餉、輯夷”各事,《清史稿》將他看作“中興之臣”。與“中興之臣”評價相符的是A.領導禁煙運動B.發(fā)起公車上書C.簽訂《馬關條約》D,倡導自強求富5.某班設計主題為“中華大地·英才輩出”的板報,下列兩位歷史人物所在版塊的標題最為準確的是林則徐鄧世昌A.抗擊侵略衛(wèi)主權B.懸壺濟世醫(yī)天下C.銳意改革促發(fā)展D,傳播文化助交流6.1895年,康有為上書痛陳,值此千年變局,“病癥已變而猶用舊方”,未有不危者。為此,康有為開出的“新方”是A.師夷長技B.民主科學C.變法圖強D.實業(yè)救國7.條約規(guī)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而且為保證該通道“無斷絕之虞”,確定北京、天津、山海關沿線12處由各國“留兵駐守”。這些規(guī)定與使館區(qū)駐軍特權結(jié)合在一起,將中國的心臟部位直接置于列強集體軍事控制之下,該條約是A.《南京條約》B.《辛丑條約》C.《馬關條約》D.《天津條約》8.某校學生對中國近代史中的一個專題做了如下梳理。對該專題主線概括最為準確的是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A.中國人民的抗爭B.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和發(fā)展C.救亡圖存的探索D.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9、“他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領導中國人民向一個嶄新的時代,躍進,他消滅帝制、締造共和后仍為建設一個獨立強盛、白由平等的中國而奮斗不息。”材料評價的人物A.領導了洋務運動B.建立了太平天國C.指揮了黃海海戰(zhàn)D.創(chuàng)立了中華民國10。武漢有“首義之城”的美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重鎮(zhèn)。使武漢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歷史事件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黃花崗起義1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初,入同盟會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數(shù)千”,趨炎附勢之徒也競相加入,借以獲得進身之階。這反映了A.民主革命任務完成B.辛亥革命潛藏危機C.民生主義初步實現(xiàn)D.軍閥割據(jù)局面形成12.從專制到民主是政治發(fā)展的趨勢,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人卻倒行逆施。他鎮(zhèn)壓“二次革命”,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nèi)容,復辟帝制。這個人是A.袁世凱B.馮國璋C.段祺瑞D.張作霖13.從1915年開始,一場新文化運動在中華大地上應運而生。以下屬于其內(nèi)容的是①推行文學革命②高舉“自強”“求富”大旗③呼吁變法圖強④提倡民主與科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4.以下對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相同之處的討論,正確的是A.終結(jié)了君主專制制度B.無產(chǎn)階級登上歷史舞臺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zhì)D.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準備15,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宜言指出:“打倒軍閥,建設國內(nèi)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中共提出了A.民主革命綱領B.黨的中心工作C.黨第一個綱領D,組織工人運動二、非選擇題(21題7分,22題7分,23題6分,共20分)16.(7分)近代中國中華民族在救亡圖存的斗爭中日漸覺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它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次農(nóng)民戰(zhàn)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一《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中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是?(1分)該“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是誰?(1分)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B2. A3. C4. D5. A6. C7. B8. D9. D10. C11. B12. A13. D14. C15. A二、非選擇題16.(1)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發(fā)動者:洪秀全。(2)變法: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失敗原因: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頑固勢力強大;變法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變法措施過于激進,沒有充分考慮社會實際情況;變法觸動了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沒有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缺乏群眾基礎。(3)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jié)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從形式上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推翻清朝統(tǒng)治體現(xiàn)民族革命)和民主共和(建立民國體現(xiàn)民權革命),所以孫中山認為民族、民權兩大主義已經(jīng)實現(xiàn)。17.(1)侵華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民用企業(yè):輪船招商局(或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2)戰(zhàn)爭名稱: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割讓領土: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未能得逞)、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3)①處戰(zhàn)爭名稱:鴉片戰(zhàn)爭。主要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④處戰(zhàn)爭主要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docx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