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A層 基礎過關1.霍布斯鮑姆在《帝國的年代》中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根源于一種愈來愈惡化,而且逐漸超出各國政府所能控制的國際形勢。慢慢地,歐洲分成兩個對立的列強集團。”兩個對立的列強集團指的是( )A.協約國與軸心國 B.北約和華約C.同盟國和協約國 D.法國和德國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最終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斷,判斷戰爭性質的重要依據是( )A.戰爭的動機 B.戰爭的規模C.戰爭的勝負 D.戰爭的后果3.“在一戰期間,英國失去了1/4的對外投資,法國失去了1/3的對外投資,德國失去了全部對外投資……”由此可見,第一次世界大戰( )A.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B.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C.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D.徹底粉碎了軍國主義的野心4.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對這一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A.俄國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政治條件B.俄國人民沒有進行革命反對資本家的實力C.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和北美資本主義國家D.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引發俄國革命5.下圖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其中③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A.《共產黨宣言》發表B.法國巴黎公社C.第一國際成立D.俄國十月革命6.(2024·青島一模)可以說,“一戰”結束時就埋下了“二戰”爆發的種子,地點就在巴黎凡爾賽宮。種子的萌發還需要空氣、水、土壤等外部條件。“種子”是指( )A.《凡爾賽條約》B.《聯合國家宣言》C.《波茨坦公告》D.《開羅宣言》7.克里孟梭本人在事后也曾作出分析:“這是一個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個手扶劍柄簽訂的和平,是一個雖已簽字但并未真正實現的和平……”材料中的“事”指的是( )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雅爾塔會議D.波茨坦會議8.圖示法是歷史學習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圖所示的會議是(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C.開羅會議 D.雅爾塔會議9.“面對經濟癱瘓,1921年春天,他決定實行與激進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許農民以自由市場價格出售他們的剩余產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A.列寧 B.斯大林C.赫魯曉夫 D.勃列日涅夫10.斯大林認為,必須優先發展重工業,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從輕工業開始的,社會主義則是從重工業開始;工業化必須高速度,因為帝國主義仇視社會主義,戰爭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強大的物質基礎。基于這一認識,蘇聯(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實施新經濟政策C.實施兩個五年計劃D.成立“華約”組織B層 能力提升11.(2024·揚州中考)下表是歐洲主要國家國防預算的增加情況。該表直接反映( )(單位:千萬英鎊)國別時間 德國 奧匈 帝國 意大利 英國 法國 俄國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A.各國經濟迅猛發展B.歐洲列強擴軍備戰C.兩極對峙局面形成D.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2.(2024·廣東中考)《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初,人們稱它為“結束所有戰爭的和平條約”。但后來史學家們稱它是“結束所有和平的條約”,其依據是該條約( )A.未得到國聯批準 B.穩定了歐洲局勢C.激化了多種矛盾 D.遏制了軍備競賽1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共有將近16個國家參與。其中,印度通過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過和平示威和武裝起義、墨西哥通過民主改革來進行,影響深遠,頗具特色。這體現出這一時期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 )A.涉及范圍廣,爆發原因復雜B.參與國家多,斗爭方式多樣C.持續時間長,斗爭過程曲折D.社會影響大,斗爭結果相同14.(2024·成都中考)蘇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該企業引進美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當時主要制造拖拉機等民用機械。這一企業的建設( )A.推動了新經濟政策的實施B.緣于二戰中美蘇兩國的合作C.有助于蘇聯農業的現代化D.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15.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于1926年寫道:“這場把歐洲浸潤在血泊中的戰爭已經……喚醒了遠離我們的土地上人民的獨立意識……過去幾年里,一切都變了。不論是人還是思想,就連亞洲本身都變了。”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是( )A.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劃分了勢力范圍B.推動亞洲民族民主運動高漲C.法國已經徹底失去了歐洲大國地位D.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動搖16.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是20世紀的最強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是世界近代史中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國家。西、葡兩國屠殺殖民地原住民,掠奪金銀貴金屬,建立封建制莊園經濟。17世紀,英、法、荷開始加入殖民擴張的行列。經多次大規模戰爭,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列強加強了對外侵略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1)依據材料一,歸納西葡兩國、英國不同的殖民方式,并依據材料一指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的標志。材料二 拉美國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隨之殖民地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北美人民反殖民斗爭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歐洲拿破侖戰爭的極好契機,掀起了推翻殖民統治的革命斗爭。19世紀,當亞洲人民民族解放運動蹣跚起步之時,拉美人民的斗爭早已波瀾壯闊。拉美人民通過反殖民斗爭建立起一系列獨立的國家,沖擊著世界殖民體系(殖民勢力)。(2)用兩例重大史實印證材料二畫線部分的觀點。材料三 一戰交戰各國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這些地區的民族工商業獲得相對有利的環境,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之壯大,更加強烈地要求擺脫殖民主義統治。十月革命還將馬列主義傳播到亞非拉各國,鼓舞了那里的先進分子,他們開始用新的世界觀來尋求新的解放道路。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造成了歐洲列強的普遍衰弱。這些使得世界殖民主義體系與反殖民主義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3)依據材料三,概括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背景。材料四 兩次大戰之間亞非拉主要民族民主運動一覽表地區 國家 主要事件亞洲 中國 中國共產黨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亞洲 印度 甘地領導國大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洲 埃及 在華夫脫黨領導下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拉丁 美洲 墨西哥 卡德納斯改革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4)依據材料四,從斗爭手段角度簡要說明這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呈現的多樣性特征。C層 素養挑戰17.(2023·濟南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時間 事件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864年 成立國際工人協會1871年 建立巴黎公社1917年 俄國十月革命1919年 五四運動1919年 《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1921年 中共一大召開閱讀以上材料,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確定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第二十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A層 基礎過關1.霍布斯鮑姆在《帝國的年代》中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根源于一種愈來愈惡化,而且逐漸超出各國政府所能控制的國際形勢。慢慢地,歐洲分成兩個對立的列強集團。”兩個對立的列強集團指的是(C)A.協約國與軸心國 B.北約和華約C.同盟國和協約國 D.法國和德國2.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最終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斷,判斷戰爭性質的重要依據是(A)A.戰爭的動機 B.戰爭的規模C.戰爭的勝負 D.戰爭的后果3.“在一戰期間,英國失去了1/4的對外投資,法國失去了1/3的對外投資,德國失去了全部對外投資……”由此可見,第一次世界大戰(B)A.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B.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C.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D.徹底粉碎了軍國主義的野心4.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會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對這一觀點理解正確的是(D)A.俄國不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政治條件B.俄國人民沒有進行革命反對資本家的實力C.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遠遠落后于西歐和北美資本主義國家D.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引發俄國革命5.下圖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整體發展趨勢示意圖,其中③處對應的歷史事件是(D)A.《共產黨宣言》發表B.法國巴黎公社C.第一國際成立D.俄國十月革命6.(2024·青島一模)可以說,“一戰”結束時就埋下了“二戰”爆發的種子,地點就在巴黎凡爾賽宮。種子的萌發還需要空氣、水、土壤等外部條件。“種子”是指(A)A.《凡爾賽條約》B.《聯合國家宣言》C.《波茨坦公告》D.《開羅宣言》7.克里孟梭本人在事后也曾作出分析:“這是一個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個手扶劍柄簽訂的和平,是一個雖已簽字但并未真正實現的和平……”材料中的“事”指的是(A)A.巴黎和會B.華盛頓會議C.雅爾塔會議D.波茨坦會議8.圖示法是歷史學習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圖所示的會議是(B)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C.開羅會議 D.雅爾塔會議9.“面對經濟癱瘓,1921年春天,他決定實行與激進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許農民以自由市場價格出售他們的剩余產品。”材料中的“他”是指(A)A.列寧 B.斯大林C.赫魯曉夫 D.勃列日涅夫10.斯大林認為,必須優先發展重工業,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從輕工業開始的,社會主義則是從重工業開始;工業化必須高速度,因為帝國主義仇視社會主義,戰爭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強大的物質基礎。基于這一認識,蘇聯(C)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實施新經濟政策C.實施兩個五年計劃D.成立“華約”組織B層 能力提升11.(2024·揚州中考)下表是歐洲主要國家國防預算的增加情況。該表直接反映(B)(單位:千萬英鎊)國別時間 德國 奧匈 帝國 意大利 英國 法國 俄國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A.各國經濟迅猛發展B.歐洲列強擴軍備戰C.兩極對峙局面形成D.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2.(2024·廣東中考)《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初,人們稱它為“結束所有戰爭的和平條約”。但后來史學家們稱它是“結束所有和平的條約”,其依據是該條約(C)A.未得到國聯批準 B.穩定了歐洲局勢C.激化了多種矛盾 D.遏制了軍備競賽1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共有將近16個國家參與。其中,印度通過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過和平示威和武裝起義、墨西哥通過民主改革來進行,影響深遠,頗具特色。這體現出這一時期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B)A.涉及范圍廣,爆發原因復雜B.參與國家多,斗爭方式多樣C.持續時間長,斗爭過程曲折D.社會影響大,斗爭結果相同14.(2024·成都中考)蘇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該企業引進美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當時主要制造拖拉機等民用機械。這一企業的建設(C)A.推動了新經濟政策的實施B.緣于二戰中美蘇兩國的合作C.有助于蘇聯農業的現代化D.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15.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于1926年寫道:“這場把歐洲浸潤在血泊中的戰爭已經……喚醒了遠離我們的土地上人民的獨立意識……過去幾年里,一切都變了。不論是人還是思想,就連亞洲本身都變了。”這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是(B)A.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劃分了勢力范圍B.推動亞洲民族民主運動高漲C.法國已經徹底失去了歐洲大國地位D.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動搖16.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是20世紀的最強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班牙、葡萄牙是世界近代史中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國家。西、葡兩國屠殺殖民地原住民,掠奪金銀貴金屬,建立封建制莊園經濟。17世紀,英、法、荷開始加入殖民擴張的行列。經多次大規模戰爭,英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列強加強了對外侵略擴張。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土地和人口,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1)依據材料一,歸納西葡兩國、英國不同的殖民方式,并依據材料一指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的標志。答:方式: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是殖民掠奪(屠殺和掠奪);英國主要是殖民戰爭。標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被帝國主義列強奴役和控制。材料二 拉美國家最先全面殖民地化,隨之殖民地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北美人民反殖民斗爭的鼓舞下,拉美人民利用歐洲拿破侖戰爭的極好契機,掀起了推翻殖民統治的革命斗爭。19世紀,當亞洲人民民族解放運動蹣跚起步之時,拉美人民的斗爭早已波瀾壯闊。拉美人民通過反殖民斗爭建立起一系列獨立的國家,沖擊著世界殖民體系(殖民勢力)。(2)用兩例重大史實印證材料二畫線部分的觀點。答: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獲得勝利,沉重打擊了殖民者,使南美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獨立國家;19世紀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義被鎮壓,印度依然處于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材料三 一戰交戰各國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這些地區的民族工商業獲得相對有利的環境,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隨之壯大,更加強烈地要求擺脫殖民主義統治。十月革命還將馬列主義傳播到亞非拉各國,鼓舞了那里的先進分子,他們開始用新的世界觀來尋求新的解放道路。同時,第一次世界大戰也造成了歐洲列強的普遍衰弱。這些使得世界殖民主義體系與反殖民主義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民族解放運動有了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3)依據材料三,概括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背景。答:一戰交戰各國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壯大;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歐洲列強的普遍衰弱。材料四 兩次大戰之間亞非拉主要民族民主運動一覽表地區 國家 主要事件亞洲 中國 中國共產黨開展武裝斗爭,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亞洲 印度 甘地領導國大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洲 埃及 在華夫脫黨領導下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拉丁 美洲 墨西哥 卡德納斯改革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4)依據材料四,從斗爭手段角度簡要說明這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呈現的多樣性特征。答:中國共產黨采取武裝斗爭形式,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印度甘地領導國大黨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形式,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埃及在華夫脫黨領導下以談判的形式,使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墨西哥卡德納斯以改革的形式,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C層 素養挑戰17.(2023·濟南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時間 事件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864年 成立國際工人協會1871年 建立巴黎公社1917年 俄國十月革命1919年 五四運動1919年 《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1921年 中共一大召開閱讀以上材料,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確定一個觀點,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答:觀點: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前進的道路。論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經過五四運動,全國各地建立了很多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總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從此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指導中國共產黨走向正確的革命道路。其他觀點: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促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2.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組織上和干部上的準備。3.馬克思主義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實踐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4.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十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 學生版.docx 第二十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