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A層 基礎過關1.(2024·寧夏中考)某歷史探究小組基于“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敘述中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等要求,對孫中山革命活動的相關敘述展開討論。其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B 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了中國同盟會C 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D 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2024·臨沂模擬)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中寫道:“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對該段材料相關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A.孫中山認識到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B.提出了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C.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了明確的反帝綱領D.標志著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3.(2024·佛山模擬)有位武昌居民回憶,辛亥革命前夕,他的住所附近經常有軍人出入,以為只是普通聚會,可是每人出來往往都夾著一本精裝書冊,后來才知道是《民報》。這體現了( )A.民國政府的建立 B.民眾文化的提升C.革命思想的傳播 D.封建帝制的結束4.(2024·東營模擬)中國同盟會成立之后,從1906年冬到1911年春,革命黨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先后發動了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十余次起義。這些起義活動( )A.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B.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C.阻止了袁世凱的皇帝夢D.結束了北洋軍閥的割據5.(2024·濟南模擬)1911年11月,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刊發文章,介紹了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后,與北洋新軍先后鏖戰于漢口、漢陽的情況。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C.二次革命 D.南昌起義6.1912年教育部向社會征集國歌歌詞,汪榮寶從《尚書》中截取《卿云歌》作為國歌稿。歌詞中一句“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流傳甚廣。征集該國歌的是( )A.晚清政府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C.北洋軍閥政府D.南京國民政府7.(2024·貴陽中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辛亥革命第一手史料的是( )A.油畫《武昌起義》B.國家博物館館藏《清帝退位詔書》C.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D.茅家琦等人所著《孫中山評傳》8.某同學在整理檔案時,摘抄如下案件資料。這一案件發生后,孫中山等人發動了反袁的( )時間: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經過:被害人于上海火車站遭暴徒槍擊,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凱親信及本人A.武昌起義 B.二次革命C.護國戰爭 D.護法運動9.(2024·鹽城中考)下側漫畫《二五與一十之比較》選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聞報》。該漫畫反映了( )A.辛亥革命成果喪盡B.護國戰爭北上討袁C.五四運動呼之欲出D.北洋軍閥割據混戰B層 能力提升10.1905年《民報》創刊后,陸續發表了《民族的國民》《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等文章。這反映出《民報》作者群體( )A.傾向改良 B.主張革命C.擁護君主立憲 D.贊成君主專制11.(2024·廣東中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初,入同盟會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數千”,趨炎附勢之徒也競相加入,借以獲得進身之階。這反映了( )A.民主革命任務完成B.辛亥革命潛藏危機 C.民生主義初步實現D.軍閥割據局面形成12.(2024·眉山中考)清末,梁啟超首先提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到民國初年,各種以“中華”命名的組織和機構蓬勃興起,如“中華革命黨”“中華銀行”等。這一現象( )A.否定了傳統的華夷觀念B.有利于維新變法思想傳播C.體現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D.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13.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民國前十年》中說道:“袁世凱那臺滑稽戲的演出,也是靠個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個個各唱其戲,他這個‘袁蘭芳’只好唱個獨角戲,就賣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凱唱的“獨角戲”是指( )A.軍閥割據 B.逼清帝退位C.復辟帝制 D.刺殺宋教仁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戊戌政變后數年,革命之論漸昌。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初炳麟與徐錫麟等設光復會于上海,黃興、宋教仁等亦立華興會于湖南。是歲,黃興、宋教仁舉事柳州,敗后,二人走日本,刊雜志《二十世紀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孫文至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為“三民主義”。1906年,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惠州起義,不克。同年,錫麟、秋瑾舉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與《民報》相對峙,公開論戰……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摘編自呂思勉《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進行的努力。材料二——據《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革命形勢發展的特點。材料三 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部分)北洋政府 時期 辛亥革命后“專制政體于此告終,共和政體于此開幕矣”南京國民 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終,民治開始”新中國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產生了中華民國,制定了‘臨時約法’”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1世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評價的“變”與“不變”》(3)根據材料三,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評價的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辛亥革命的理解,續寫一項辛亥革命的其他積極作用。C層 素養挑戰15.(2024·揚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內容節選: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 內容節選: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圣天下為公之義材料二 社會面貌出現新氣象:“君主之命已終,世局統統歸共和。”——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據材料一圖1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孫中山的精神品質。(2)據材料一圖2內容,分析清帝退位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當時社會面貌出現的“新氣象”。第八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A層 基礎過關1.(2024·寧夏中考)某歷史探究小組基于“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敘述中的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等要求,對孫中山革命活動的相關敘述展開討論。其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D)A 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B 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了中國同盟會C 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D 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2024·臨沂模擬)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中寫道:“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于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對該段材料相關史實表述正確的是(A)A.孫中山認識到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B.提出了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C.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了明確的反帝綱領D.標志著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3.(2024·佛山模擬)有位武昌居民回憶,辛亥革命前夕,他的住所附近經常有軍人出入,以為只是普通聚會,可是每人出來往往都夾著一本精裝書冊,后來才知道是《民報》。這體現了(C)A.民國政府的建立 B.民眾文化的提升C.革命思想的傳播 D.封建帝制的結束4.(2024·東營模擬)中國同盟會成立之后,從1906年冬到1911年春,革命黨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先后發動了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十余次起義。這些起義活動(B)A.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B.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C.阻止了袁世凱的皇帝夢D.結束了北洋軍閥的割據5.(2024·濟南模擬)1911年11月,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刊發文章,介紹了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后,與北洋新軍先后鏖戰于漢口、漢陽的情況。材料反映的事件是(B)A.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C.二次革命 D.南昌起義6.1912年教育部向社會征集國歌歌詞,汪榮寶從《尚書》中截取《卿云歌》作為國歌稿。歌詞中一句“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流傳甚廣。征集該國歌的是(B)A.晚清政府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C.北洋軍閥政府D.南京國民政府7.(2024·貴陽中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辛亥革命第一手史料的是(B)A.油畫《武昌起義》B.國家博物館館藏《清帝退位詔書》C.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D.茅家琦等人所著《孫中山評傳》8.某同學在整理檔案時,摘抄如下案件資料。這一案件發生后,孫中山等人發動了反袁的(B)時間:1913年3月20日被害人:宋教仁經過:被害人于上海火車站遭暴徒槍擊,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袁世凱親信及本人A.武昌起義 B.二次革命C.護國戰爭 D.護法運動9.(2024·鹽城中考)下側漫畫《二五與一十之比較》選自1920年8月6日出版的《新聞報》。該漫畫反映了(D)A.辛亥革命成果喪盡B.護國戰爭北上討袁C.五四運動呼之欲出D.北洋軍閥割據混戰B層 能力提升10.1905年《民報》創刊后,陸續發表了《民族的國民》《駁新民叢報最近之非革命論》《駁革命可以召瓜分說》《駁革命可以生內亂說》等文章。這反映出《民報》作者群體(B)A.傾向改良 B.主張革命C.擁護君主立憲 D.贊成君主專制11.(2024·廣東中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初,入同盟會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數千”,趨炎附勢之徒也競相加入,借以獲得進身之階。這反映了(B)A.民主革命任務完成B.辛亥革命潛藏危機 C.民生主義初步實現D.軍閥割據局面形成12.(2024·眉山中考)清末,梁啟超首先提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到民國初年,各種以“中華”命名的組織和機構蓬勃興起,如“中華革命黨”“中華銀行”等。這一現象(C)A.否定了傳統的華夷觀念B.有利于維新變法思想傳播C.體現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D.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13.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民國前十年》中說道:“袁世凱那臺滑稽戲的演出,也是靠個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個個各唱其戲,他這個‘袁蘭芳’只好唱個獨角戲,就賣不了票了。”材料中袁世凱唱的“獨角戲”是指(C)A.軍閥割據 B.逼清帝退位C.復辟帝制 D.刺殺宋教仁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戊戌政變后數年,革命之論漸昌。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初炳麟與徐錫麟等設光復會于上海,黃興、宋教仁等亦立華興會于湖南。是歲,黃興、宋教仁舉事柳州,敗后,二人走日本,刊雜志《二十世紀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孫文至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為“三民主義”。1906年,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惠州起義,不克。同年,錫麟、秋瑾舉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與《民報》相對峙,公開論戰……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摘編自呂思勉《中國近代史》《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進行的努力。答:創辦革命報刊,建立革命組織,提出革命思想,舉行武裝起義。材料二——據《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革命形勢發展的特點。答:革命迅速發展,清政府統治瓦解迅速。材料三 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部分)北洋政府 時期 辛亥革命后“專制政體于此告終,共和政體于此開幕矣”南京國民 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終,民治開始”新中國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產生了中華民國,制定了‘臨時約法’”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1世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評價的“變”與“不變”》(3)根據材料三,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評價的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辛亥革命的理解,續寫一項辛亥革命的其他積極作用。答:共同之處:君主專制結束,民主共和思想傳播。作用: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層 素養挑戰15.(2024·揚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內容節選: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 內容節選: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于前,北方諸將亦主張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圣天下為公之義材料二 社會面貌出現新氣象:“君主之命已終,世局統統歸共和。”——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據材料一圖1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孫中山的精神品質。答:精神品質:熱愛祖國,獻身祖國;天下為公,心系民眾;不慕權勢,不戀權位;追求真理,與時俱進;堅韌不拔,百折不撓。(2)據材料一圖2內容,分析清帝退位的原因。答:原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各省相應;袁世凱的逼迫;人民傾向共和;清朝大勢已去,順應時代潮流。(任意三點)(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當時社會面貌出現的“新氣象”。答:評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促進了社會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但是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民主共和有名無實),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最終沒有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八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 學生版.docx 第八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