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第4部分 力學(共8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第4部分 力學(共8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3張PPT)
第7講 功和機械能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7講 功和機械能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功
1. 定義:如果一個 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
動了一段 ,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
的 上移動的距離.
3. 功的計算:力學中,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的 ;公式是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為 ,
1J=1N·m.
力 
距離 
方向 
乘積 
W=Fs 
J 
4. 三種不做功的情況
示意圖 有力無距[勞而無功] 有距離無力[不勞無功]
力與距離垂直[垂直無
功]
實例 舉著杠鈴原地不動(用
力推桌子但沒有推
動),人對物體沒有做
功 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慣性
向前滾動過程中,腳對
足球沒有做功 人提著水桶沿水平面前
進,人對水桶沒有做功
考點2 功率
1. 定義: 與 之比叫做功率,用字母P表示.
2. 物理意義:在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 ,它在數值
上等于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3. 單位及其換算:功率的單位叫做瓦特,簡稱 ,符號
是 .工程技術上還常用千瓦(kW)作為功率的單位,1kW
= W.
功 
做功所用時間 
快慢 
瓦 
W 
103 
4. 公式:P=   
推導式:P=== (適用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Fv 
考點3 動能和勢能
1. 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能量的單位是 .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
的能量越大.
焦耳(J) 
定義 影響因素
動能 物體由于 而具有的能,一
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的速度有關.質
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
它的動能越 ;運動速度相同
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

運動 
大 
2. 動能和勢能
定義 影響因素

能 重
力 勢
能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體由于受
到 并處在一定高度時所具
有的能 與物體的質量和所處高度有關.物體
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
重力勢能越

性 勢
能 物體由于發生 ,而具
有的能 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物
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
勢能就越
重力 
大 
彈性形變 
大 
功和能的理解:
(1)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不是看物體是否正在做功,而是看物
體是否具有做功的本領.
(2)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3)做功的過程一定伴隨有能量的轉化,即物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能量發生了轉化.
考點4 機械能及其轉化
1.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可以為零,內能永不
為零]
2.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
重力勢能 動能 彈性勢能
3. 機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盡管動能、勢能的
大小會變化,但機械能的總和 ,或者說,機械能是守恒的.
不變 
機械能是否發生變化的判斷:
(1)直接法:先判斷物體的動能、勢能的變化,再確定機械能的變化,
即由機械能=動能+勢能來判斷.
(2)間接法:在物體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中,如果不計摩擦和空氣阻
力,也沒有其他力(除重力、彈簧的彈力)做功時,動能減少多少,勢
能就會增加多少;反之,勢能減少多少,動能就會增加多少,而機械能
的總量不變.如果有摩擦或空氣阻力,機械能的總量就會減少.
考點5 常考圖片
圖片 命題點
1.小車在推力的作用下前進,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推

2.用力搬一塊石頭而沒有搬動,石頭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所以
人對石頭的作用力 做功
做了功 
沒有 
圖片 命題點
3.(1)爬相同的樓梯,大人比小孩的質量大,他們移動的距離相同,
兩者做功不同,大人比小孩做的功
(2)如果兩人在相同的時間內爬完,做功的快慢不相同,大人比小孩
做功 `
4.拉彎的弓能將箭射出,射箭時弓的形變越大,其 就越
大,箭射得越遠
多 
快 
彈性勢能 
圖片 命題點
5.滾擺下降時,它的重力勢能越來越小,動能越來越大,
轉化為 ;滾擺上升時,動能越來越小,重力勢能越來越
大, 轉化為
6.小球從A點下落到B點, 逐漸轉化為 ,到最低
點B時動能 ,之后又從B點上升到C點, 轉化為

重力勢能 
動能 
動能 
重力勢能 
重力勢能 
動能 
最大 
動能 
重力
勢能 
圖片 命題點
7.風能可以用來發電,風吹動風車可以帶動發電機發電,其能量轉化情
況是 轉化為 ,最終轉化為
8.衛星在遠地點時重力勢能最大,當它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時,重力
勢能 ,動能 ;當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時,動
能 ,重力勢能
風能 
機械能 
電能 
減小 
增大 
減小 
增大 
 實驗突破 
實驗 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命題點
1. 轉換法的應用:在同一水平面上,木塊被撞得越遠,小球的動能越
大. 2.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3. 實驗結論:質量相同的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的物
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4.若水平面絕對光滑,該實驗不能達到探
究目的,因為當水平面絕對光滑時,小球和木塊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
動,無法比較木塊運動的距離.
    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基礎過關
(1)在實驗中,物塊B被推動的距離能夠反映小球A動能的大小,理
由是物塊B被推動的距離越遠,說明小球A對物塊B 越多.
(2)為了探究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應該選用質量 的
小球從斜面的 位置由靜止釋放.(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做功 
不同 
相同 

(3)為了探究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應該選用質量 的
小球從斜面的 高度由靜止釋放.(均選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 
不同 

拓展提升
(4)上述實驗中,利用物塊B被撞后移動的距離大小來比較小球A的動能大小,
下列的四個實例中與此實驗方法相同的有 .
A. 根據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來認識磁場
B. 保持電阻大小不變,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值,觀察電流如何隨電壓變化而變化
C. 研究電流的大小時,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的大小來判斷電流的大小
D. 認識電流大小時,用水流進行類比
AC 

(5)如圖乙所示,讓小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運動到C點時,若一切
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會沿 路線繼續運動,你判斷的依據是
.

b 
物體
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不變 
改進創新
(6)[創新裝置]另外設計了圖丙裝置,來探究小球的動能與質量的
關系,用質量不同的小球將同一彈簧壓縮相同程度后由靜止釋放,撞擊
同一木塊,發現木塊移動的距離相同.這個設計方案 (選填
“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相同的彈簧壓縮相同距離后,由靜止
釋放轉化的動能 (選填“相同”或“不同”).

不可行 
相同 (共34張PPT)
第6講 浮 力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6講 浮 力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浮力
1. 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
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 .
2. 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其上、下表面受到液
體(或氣體)對它的壓力不同,上、下表面存在壓力差,F浮=
(用F向上、F向下表示).
豎直向上 
F向上-
F向下 
拓展:浸在液體中的物體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若柱形物體底部與容器
緊密接觸,F向上=0,此時物體不受浮力.如:橋墩、攔河壩等因其下表
面不受水的壓力,所以它們不受浮力.
3. 影響因素:液體對物體的浮力只與 和物體排開液
體的 有關,與其他因素(如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均無關.且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密度越大,所
受浮力越 .
4. 稱量法測浮力: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G和
浸在液體中時的示數F示,則F浮= .
液體的密度 
體積 
大 
G-F示 
考點2 阿基米德原理
1. 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開的液體所受到的 .
重力 
F浮=G排
F浮=m排 g=ρ液 gV排
變形公式:ρ液=   (求液體密度);V排=   (求物體排
開液體的體積).
 
 
2. 公式:
3. 注意
(1)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
(2)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V物;當物體的一部分浸在液體
中,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上時,V排<V物.
考點3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1. 物體的浮沉條件
上浮 下沉 懸浮 漂浮 沉底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FN=G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V排 V物 ρ液 ρ物 V排 V物 ρ液 ρ物
V排 V物
處于動態(運動狀態不斷改變),受非平衡力作用 可以停留在液
體任何深度處 是“上浮”過
程的最終狀態 是“下沉”過
程的最終狀態
處于靜態,受平衡力作用 > 
< 
= 
= 
> 
< 
= 
= 
> 
< 
< 
= 
  2. 浮力的計算方法
(1)原理法:如圖Ⅰ所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是F浮= =ρ液V
排g.適用于已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注:懸浮、沉底時V排
=V物;漂浮時,V排<V物.
G排 
Ⅰ Ⅱ Ⅲ Ⅳ
(2)稱重法:如圖Ⅱ所示,如果在空氣中稱重為G,在液體中用彈
簧測力計測其視重為F,則浮力F浮= .適用于已知物體的重力及
物體浸在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G-F 
Ⅰ Ⅱ Ⅲ Ⅳ
(3)壓力差法:如圖Ⅲ所示,對于形狀規則的長方體、圓柱體,浮
力F浮= .適用于已知或能求出形狀規則物體的上、下表面
的壓強及上、下表面積或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只需滿足其中任何一
條即可).(注意:當物體的下表面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物體的下表
面沒有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此時浮力就不存在)
F向上-F向下 
Ⅰ Ⅱ Ⅲ Ⅳ
(4)二力平衡法:如圖Ⅳ所示,當物體懸浮在液體中或漂浮在液面
上時,F浮= .只適用于漂浮或懸浮的物體并且已知物體的重力或
質量.
G物 
Ⅰ Ⅱ Ⅲ Ⅳ
3. 浮力的應用
(1)輪船:采用“ ”的辦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F浮
= ,m排= .
(2)潛水艇:通過向水艙中充水或放水來改變“ ”實
現下潛或上浮.F浮 G艇,上浮;F浮 G艇,潛行;
F浮 G艇,下潛.
(3)熱氣球與飛艇:通過充氣或放氣(加熱或降溫)來控制升降,
F浮= .
(4)密度計:F浮= (不變)=ρ液V排g,V排越大,則ρ液
就 .
空心 
G船+G貨 
m船+m貨 
自重 
> 
= 
< 
ρ空V排g 
G計 
越小 
4. 求解浮力問題的一般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
(2)明確研究對象所處的運動狀態(漂浮、懸浮、沉底、上浮或下
沉等).
(3)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受力示意圖(除分析重力、
浮力外,還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相關聯的物體對它有拉力、壓力等).
(4)列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下的力的平衡方程(應注意題中的關鍵
字“浸沒”“部分浸入”“漂浮”“沉底”等).
(5)解方程求出未知量.
考點4 常考圖片
圖片 命題點
1.將新鮮雞蛋分別放在盛水和濃鹽水的容器中,在水中的雞蛋下沉,
即水的密度小于雞蛋的密度,在濃鹽水中的雞蛋 ,即
的密度等于 的密度
2.潛水艇的艇身裝有水艙,向水艙充水時,潛水艇變重,逐漸潛入水
中;當水艙充水后潛水艇的重力等于同體積水的重力時,它可以
在水中;當用壓縮空氣將水艙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時,潛水艇變
輕,從而上浮
懸浮 
濃鹽
水 
雞蛋 

浮 
 實驗突破 
實驗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命題點
1. 會使用彈簧測力計并正確讀數. 2.利用稱重法計算浮力,
即F浮=G-F.  3.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4. 實驗結論: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
有關.
    小明同學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你根據小明的實驗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基礎過關
(1)做A、B、C三次實驗是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
.
物體排開液體
的體積 
在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的
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2)分析 三次實驗的實驗數據,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
體浸沒在液體內的深度無關.
A、C、D 
(3)做 三次實驗可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
系,可得出的結論是
.
A、C、E 
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的密度越
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拓展提升
(4)小明對A、B、C、D四次實驗進行了觀察研究,發現浮力的大
小有時與深度有關,有時與深度無關.對此正確的解釋是浮力的大小隨著
排開液體的體積的增大而 ,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后,排開液體
的體積相同,浮力的大小與深度 .
增大 
無關 
(5)在C與E兩圖中,保持了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研究浮力與
的關系;根據A與E兩圖所標的實驗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鹽水
中所受的浮力為 N. 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可以計算出鹽水的密
度為 kg/m3.

體密度 
2.4 
1.2×103 
(6)同一物體浸沒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受到的壓強 ,所受
浮力 .
不同 
相同 
改進創新
(7)[方案改進]另一組的小新在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發現
液體密度改變,而受到的浮力變化卻不明顯.下列三種改進方案,其中不
可行的是 .
A. 換用體積更大的同種物塊
B. 換用密度比水小得多的液體
C. 利用現有器材進行多次實驗
C 
實驗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命題點
1. 用稱重法計算浮力,即F浮=G物-F示.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計
算:浸沒時物體的體積V物=V排=,液體的密度ρ液=. 3.實驗步
驟的補充與排序. 4.采用不同液體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使實驗結論
更具有普遍性.
    如圖甲所示,圖A、B、C、D、E是“探究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
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的五個步驟.

基礎過關
(1)由 兩個步驟可計算出圓柱體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
到的浮力F浮= N. 由 兩個步驟可得出物塊排開水所
受的重力G排,比較F浮與G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塊排開水所受
重力的關系.
B、D 
1.2 
A、E 

(2)在探究過程中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沒有加滿,會使所測物塊排開
水的質量 .
偏小 

(3)探究過程中,為使溢水杯溢出水的體積恰為物體排開水的體
積,可行的做法是

.
向溢水杯內加水,直到水流出一部分,溢水杯口不
再滴水時把空桶放在溢水口下方,把物塊放入溢水杯中,直到溢水杯中
的水不再外溢為止 

拓展提升
(4)如圖乙所示是圓柱體物塊從水面緩慢浸入水中時,根據實驗數
據描繪出彈簧測力計示數F隨物塊浸入深度h變化的關系圖象,分析圖象
可得:在物塊沒有浸沒之前,h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 (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當h=4cm時,物塊所受的浮力
為 N;浸沒后,h繼續增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 N,該圓
柱體物塊的高度是 cm.
變小 
0.8 
3 
6 

改進創新
(5)另一實驗小組利用兩個相同的彈簧測力計A和B、溢水杯、薄塑
料袋D(質量忽略不計)對實驗進行改進,裝置如圖丙所示.
①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F上,當逐漸緩慢調高升降臺時,發
現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且其變化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示數的變化
量,從而證明了F浮=G排.在這個過程中溢水杯E對升降臺F的壓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變小 
等于 
不變

②上述實驗也證明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 (選填“需
要”或“不需要”)以物體全部浸入液體為前提,該實驗方案的優點
是 (寫出一
條即可).
不需要 
可以隨時觀察比較彈簧測力計A、B示數的變化量的關系 
丙(共38張PPT)
第4講 牛頓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4講 牛頓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牛頓第一定律
1.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
為受到 的作用.
阻力 
2. 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 狀態
或 狀態.
(2)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
原因.該結論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推理概括出來的, (選
填“能”或“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屬于科學推理法).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不能 
3. 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有 的性質,我們
把這種性質稱為慣性.
(2)影響因素: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 有關,與物體的運動
狀態和速度大小無關.物體的 越大,其運動狀態越難以改變,我
們就說它的慣性越大.
(3)理解:①任何物體,無論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②慣
性不是力,不能把慣性說成是“慣性力”“受到慣性作用”或“克服物
體的慣性”,一般只能說“具有慣性”.
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 
質量 
質量 
(4)利用:如拍打衣服上的塵土、體育比賽中的各種投擲項目、跳
遠助跑等.
(5)防范:汽車安全帶、嚴禁超載、汽車安全氣囊等.
考點2 二力平衡
1. 平衡狀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保持 或
狀態.
2. 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 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
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2)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 、方向
,并且作用在 上.簡記:同物、等大、反向、共線.
靜止 
勻速直
線運動 
兩個力 
相等 

反 
同一直線 
3.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一對平衡力 一對相互作用力
相同點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不一定同時存在 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4.力和運動的關系
5.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若兩分力F1、F2同向,則F合=
,合力方向與二力方向相同;若二力F1、F2反向,且F1>F2,則F合
= ,合力方向與F1的方向相同.
F1+
F2 
F1-F2 
考點3 摩擦力
1. 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
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 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
2. 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3. 產生條件:兩物體 且相互擠壓;接觸面 ;發生
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4. 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阻礙 
接觸 
粗糙 
滑動摩擦力 靜摩擦力
產生條件 兩個物體相互 且有彈力(   ) 接觸面 (不光滑) 存在 (靜止的物體也
可受滑動摩擦力,受滑動摩擦力的
物體間一定是相對運動的) 存在 (運動的物
體也可受靜摩擦力,受靜摩擦力的
物體間一定是相對靜止的)
方向 跟物體接觸面相切 可能與速度方向同向,也可能與速度方向反向 一定與 方向相反 一定與 方向相反
接觸 
形變 
粗糙 
相對運動 
相對運動趨勢 
相對運動 
相對運動趨勢 
5. 滑動摩擦力與靜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 靜摩擦力
大小 跟 和
有關 隨 而變化,直
到 為止.存在最大靜摩擦

作用點 在兩個物體的相互接觸面上 壓力 
接觸面的粗糙程
度 
外力的變化 
滑動 
  6. 增大或減少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壓力、使接觸面變 、變
滾動為滑動.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壓力、使接觸面變 、變
滑動為滾動、使接觸面彼此分離.
增大 
粗糙 
減小 
光滑 
考點4 常考圖片
圖片 命題點
1.錘子的錘頭松了,人們常用撞擊錘柄下端的方法使錘頭緊套在錘柄
上.因為錘柄突然停止時,錘頭由于 會繼續向下運動,這樣錘
頭就會牢牢地套在錘柄上
2.用力擊打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該棋子飛出,而其上面的棋子又回落
到原來的位置.因為上面的棋子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 狀
態,因此不會隨著擊飛的棋子一起飛出
慣性 
靜止 
圖片 命題點
3.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勻速直線下降時,空氣阻力 運動員和傘的
總重力,二力平衡,空氣阻力方向
4.要讓自行車更快地停下來,可以用力捏閘,是通過 的方
式來增大摩擦
等于 
豎直向上 
增大壓力 
圖片 命題點
5.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會在手上抹防滑粉,是通過
來增大摩擦
6.在冰壺運動中,運動員通過摩擦冰面,使冰熔化成水,減小冰面的粗
糙程度,來 ,使冰壺滑得更遠
增大接觸面的粗
糙程度 
減小摩擦 
 實驗突破 
實驗一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命題點
1. 控制變量法:讓小車每次都從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滑,使小車每
次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都相同.
2. 阻力與運動的關系體現為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
離越遠. 3.根據實驗現象推理:若物體不受阻力,物體速度不會減
小,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即牛頓第一定律.
    如圖甲所示,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毛巾、棉
布、木板),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自由滑下.
基礎過關
(1)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小車在 表面速度減小得
最慢;伽利略對類似實驗進行分析,并進一步通過 得出:如果
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后來英國科學家
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揭示 關系的
牛頓第一定律.

木板 
推理 
運動和力 
(2)實驗中,要使小車在水平面上開始運動時的速度相同,應使同
一小車從斜面的 由 滑下.
(3)小車到達水平面后還能繼續向前運動,是由于小車具有
.
同一高度 
靜止 

性 

(4)該實驗結果能證明下列結論中的 .
A. 牛頓第一定律
B. 物體運動需要力
C.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D. 重力勢能可以轉化為動能
CD 

拓展提升
(5)第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時的停止位置如圖乙所
示,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則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為 cm.

68.0 
改進創新
(6)小麗同學通過上面的探究學習了解到的知識,思考了一個問
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
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認為其中正確的
是 .(圖丙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

D 
(7)在本實驗裝置的基礎上,如果可以補充器材,你還能進行的實
驗有:
① ;
② .(只要求寫出實驗名稱)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命題點
1. 選擇卡片或小車,而不選擇木塊的原因是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2.實驗時,對放置小車的水平桌面的要求是水平桌面應光滑,以減小摩
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3.控制變量法的應用:(1)保持研究物體兩端所
受力相同,將研究物體扭轉一定的角度,探究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在同一
直線上.(2)保持兩個力在同一直線上,使兩端托盤里的砝碼質量不相
等或兩端相同鉤碼的數目不相同,探究平衡的兩個力大小是否相等.
(3)保持平衡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讓兩個力同時作用在兩個物體
上,探究平衡的兩個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4.進行多次實驗的目
的是得出普遍規律,避免偶然性.
    如圖甲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基礎過關
(1)小華將系有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的細線分別跨過左右支
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
向 ,并通過調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相反 
鉤碼的數量 

(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松手后小卡
片 (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探
究 .
不能 
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 

(3)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設計了如圖
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于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
是 .
小華的實驗用小卡片,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 
拓展提升
(4)實驗總結中,老師指出實驗乙中桌面越光滑越好,這樣就可以
減小 對實驗的影響.

摩擦力 
(5)實驗乙中,當兩端鉤碼質量相等時,木塊將處于 (選
填“運動”或“靜止”)狀態.此時若在右端再加一個質量較小的鉤碼,
木塊理應向右運動,但實際操作時木塊往往仍保持靜止,這時木塊在水
平方向受到的力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這種
現象產生,可將實驗裝置中的木塊換成 .
靜止 
平衡 
小車 

改進創新
(6)小華用圖乙裝置做實驗時發現,當在左端掛50g的鉤碼,右端
掛100g的鉤碼時,木塊可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兩端的原有鉤碼都不
變,使木塊最終可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方案是在左端再加掛 g
鉤碼(滑輪與繩子的摩擦不計).
100 

實驗三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命題點
1. 實驗測量原理:二力平衡. 2.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并讀數. 3.實
驗時運用的物理方法:控制變量法. 4.根據實驗數據描繪摩擦力隨壓
力變化的圖象關系. 5.觀察圖象得出以下關系: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
度不變,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控制壓力的大小不
變,得出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
選擇如下器材:長木板、棉布、木塊、砝碼、彈簧測力計等進行實驗.
Ⅰ Ⅱ
基礎過關
(1)根據 知識,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
做 運動時,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比較圖Ⅰ中 兩次實驗可知,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
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二力平衡 
勻速直線 
甲、乙 

(4)本實驗主要采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是 法.
控制變量 
(3)實驗中發現圖Ⅰ丙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圖Ⅰ甲的大,由此得出結
論:當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 ,滑動摩擦力越大.
粗糙 

拓展提升
(5)該小組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掉一半后重新進行實驗,如圖Ⅰ丁所
示,測得木塊所受摩擦力與圖Ⅰ甲測得的摩擦力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滑
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有關.此結論是 (選填“正確”或
“錯誤”)的.
錯誤 

(6)圖Ⅰ甲中,若物體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而是做加速直線運動,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摩擦力;若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
計的讀數 摩擦力.(均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大于 
小于 

改進創新
(7)[裝置改進]該小組在實驗中發現較難保持木塊勻速運動,導致
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于是他們改進實驗,如圖Ⅱ所示,固定彈簧測力
計,拉動長木板進行實驗.實驗過程 (選填“需要”或“不需
要”)勻速拉動長木板,更易操作.
不需要 
Ⅱ(共18張PPT)
第3講 力 彈力 重力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3講 力 彈力 重力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力
1. 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 ,用符號F表示.力不能脫
離物體而單獨存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
體,兩者同時出現,同時消失.
2. 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
3. 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
變).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使物體發生形變.
運動狀態 
形狀 
4. 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
5. 力的示意圖: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在線段的
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 ,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
,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
大小 
方向 
作用點 
方向 
作用
點 
考點2 彈力
1. 彈性:物體在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
狀,這種性質叫做彈性.
2. 彈力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 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如支
持力、壓力、拉力、推力等.
(2)產生條件:①物體相互接觸;②發生 .
(3)大小:在彈性限度內,形變量越大,彈力越 .
(4)方向:與物體形變方向 .
彈性形變 
彈性形變 
大 
相反 
3. 彈簧測力計
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其伸長量就越長
使用前 (1)看清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右圖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2)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 上,如果不在,應該把
指針調節到零刻度線上
(3)用手輕輕地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避免彈簧被外殼卡住注意:
豎直使用應豎直校零;水平使用就要水平校零
0~5N 
0.2N 
零刻度線 
測量時 (1)使彈簧的軸線方向與所測拉力方向 ,避免彈簧與外殼發生摩

(2)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允許超過它的
讀數時 視線正對刻度線,如圖所示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記錄時 既要記錄數值,也要明確單位
2.4 
一致 
量程 
考點3 重力
1. 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 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 ,公式是______
(其中g=9.8N/kg,它表示的是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
重力為9.8N).
G 
地球 
正比 
G=mg 
3. 方向:豎直向下;應用有鉛垂線、水平儀等.
4. 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等效作用點叫做重心.形狀規則、質量分布
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其 上.
5. 常考重力估測:兩個雞蛋的重力約為1N;一名普通中學生的重力
約為500N;一瓶礦泉水的重力約為5N;九年級物理課本的重力約為3N;
一個蘋果的重力約為1.5N.
易錯警示:
重力是地面上和地面附近所有物體都會受到的一個力,不接觸地面
的物體也會受到重力的作用.
幾何中心 
考點4 常考圖片
圖片 命題點
1.跳板被跳水運動員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
2.小鐵球從斜面上滾下,在其運動路徑的旁邊放一根條形磁體,小鐵球
在磁場力的作用下運動軌跡變為曲線,說明力可以改變

物體的形狀 
物體的運動狀
態 
圖片 命題點
3.推門時,在圖中A、B、C三點分別推門,在A點最省力,B點稍費力,
C點最費力,可見 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4.兩根條形磁體沒有相互接觸也會有力的作用,可見
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5.穿旱冰鞋的女孩用手推墻,她自己卻倒退,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點 
不接觸的物體
間 
相互的 
圖片 命題點
6.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小船,能夠把小船推開,并且自己乘坐的
小船也會運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7.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用鉛垂線來檢查所砌的墻是否垂直,利用了重力
的方向是 的
相互的 
豎直向下 
 實驗突破 
實驗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命題點
1. 實驗需要的主要器材:天平、彈簧測力計. 2.數據處理及實驗猜想. 
3.實驗時多次測量是為了得出普遍規律,避免結論的偶然性. 4.實驗
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歸納法和圖象法. 5.實驗結論:物體所受重力跟
其質量成正比,比值g是定值,取9.8N/kg.
    某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
的關系”的實驗記錄如下表所示:
實測物體 物體質量m/kg 所受重力G/N
物體1 0.5 4.9
物體2 1 9.8
物體3 2 19.6
基礎過關
(1)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
(2)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可知:物體所受重力G與物體質量m的比
值為 N/kg.
(3)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
天平和彈簧測力計 
9.8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
成正比 
拓展提升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g為9.8N/kg,但經過科學家的精確測
量,發現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g值存在著微小差異.下表為部分地區的
g值大小.
地點 赤道 廣州 武漢 上海 北京 紐約 莫斯科 北極
g值大小 /(N·kg-1)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緯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
  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4)g值相同的城市是 .
武漢和上海 
(5)猜想g值變化的可能原因是
.
(6)我國與許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在這些往來的貨物運輸
中,發貨單上所標示的“貨物重量”實質上應該是貨物的 .
g值可能與所在地的緯度有關,緯
度越高,g值越大 
質量 
地點 赤道 廣州 武漢 上海 北京 紐約 莫斯科 北極
g值大小 /(N·kg-1)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緯度 0° 23°06' 30°33' 31°12' 39°56' 40°40' 55°45' 90°(共27張PPT)
第四部分 力 學
第1講 機械運動(實驗法、測量等)
物 理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2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3
1
知識網絡
第1講 機械運動(實驗法、測量等)
 知識網絡 
 知識網絡 
 知識網絡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科學探究方法
1. 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來檢驗猜想時,先考查其中的一個因素對
探究問題的影響,而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種探究問題的方法叫做控制
變量法.如:探究壓強與壓力的關系時要控制受力面積不變.
2. 其他實驗方法:類比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理想模型法、實
驗推理法等.
考點2 長度的測量
1. 長度的基本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
符號是 .
2. 長度的其他單位及換算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 m;1nm= m.
米 
m 
103 
10-1 
10-2 
10-3 
10-6 
10-9 
3. 測量工具:基本工具有刻度尺;精確測量有螺旋測微器、游
標卡尺.
4. 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1)“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2)“觀”: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 及分度值.
量程 
(3)“放”: 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側
要緊貼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 ,不能歪斜(也可用其他整刻度對
準被測物體的一端).
零刻度線 
平行 
(4)“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 .
(5)“讀”:測量時,要估讀到 的下一位.
(6)“記”:測量結果由 和 組成.
垂直 
分度值 
數值 
單位 
5. 常考長度估測: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成年人走兩步的
距離約為1.5m;課桌的高度約為75cm;教室門的高度約為2m;一層樓的
高度約為3m;一張紙的厚度約為0.1mm;拇指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
初中生一“拃”的長度約為18cm.
考點3 時間的測量
1. 時間的基本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 ,
符號是 .
2. 時間的其他單位及換算:時間的常用單位還有 、分
(min)等,它們之間的關系是1h= min,1min= s,1h
= s.
3. 測量工具:生活中有機械停表、電子手表、石英鐘等,實驗室和
運動場常用停表(秒表).
秒 
s 
小時(h) 
60 
60 
3600 
4. 常考時間估測: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時間約為5min;中學生百米賽
跑所用時間約為15s;1min脈搏跳動的次數約為70次;初中一節課的時間
約為45min;一塊橡皮從課桌掉到地上所用的時間約為0.5s.
誤差[指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錯誤
產生原因 測量儀器精密度不夠;測量方法不夠完善;估讀時有偏差;環境對儀器的影響 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測
量過程中粗心
可否避免 避免,只能減小 避免
減小或避免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 ;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正確使用測量儀器;按照正確的
方法測量
不可以 
可以 
平均值 
5. 誤差和錯誤
考點4 運動的描述
1. 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 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
動,簡稱運動.
2. 參照物:在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總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
標準,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認為是靜止的).
位置 
(1)判斷同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取決于所選的
,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但不能選研
究對象自身作為參照物)
(2)如果物體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變化了,則該物體是
的;如果物體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不變,則該物體是 的.
參照
物 
運動 
靜止 
3.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考點5 運動的快慢
1. 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通過路程長的物體運動
得 ;相同路程比時間,所用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得 .
2. 速度
快 
快 
(1)定義:在物理學中,把 與 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 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
物體運動得越 .
(3)公式: .變形公式: (求路程);
(求時間).
路程 
時間 
運動快慢 
快 
v= 
s=vt 
t= 
(4)基本單位:米每秒(m/s);常用單位:千米每小時(km/h).
換算關系:1m/s= km/h.
(5)常考速度估測: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騎自行車的速
度約為5m/s;中學生百米賽跑的速度約為7m/s;真空中的光速約為
3×108m/s;15℃時空氣中的聲速約為340m/s.
3.6 
3. 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 定義 速度 的直線運動 [即運動狀態不變] 速度 的直線運動 頻閃照片 運動圖象
不變 
變化 
  4. 平均速度:粗略研究變速運動時,可以用 來描述物體運
動的快慢,這樣算出來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它表示物體在某一段路程
(或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
易錯警示:(1)將平均速度誤認為是速度的平均值.
(2)求時間時,若中途有休息時間,沒有計算進去.
v= 
5. 交通標志牌的含義
表示此地距離南充   
表示此地段限速
170km 
60km/h 
考點6 常考圖片
圖片 命題點
空中加油機給戰斗機加油,當它們的運動方向和速度相同
時,它們的運動一致,保持 狀態
相對靜止 
 實驗突破 
實驗 測量平均速度
命題點
1. 實驗原理:v=. 2.實驗器材:秒表、刻度尺. 3.平均速度的計
算. 4.斜面放置時應該注意:傾角不宜過大,傾角小,小車速度變化
慢,小車運動時間長,便于時間的測量. 5.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小誤
差. 6.誤差分析.
    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里做“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某次
實驗的過程如圖甲所示.
基礎過關
(1)“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 .
(2)在“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中,需要用的工具是
和 .
v= 
刻度尺 
秒表 

(4)圖中停表每格為1s,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v1
= m/s,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
0.1 
0.09 
(3)斜面底部用金屬片擋住,其設置的目的是便于測量 .
時間 

(6)[實驗評估]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秒表,如果讓小車過了起
點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 (選填“大”或
“小”).
大 
拓展提升
(5)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選填“大”
或“小”),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會 (選填“長”或
“短”)些而便于測量.
小 
長 
改進創新
(7)[實驗拓展]另一實驗小組利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傳感器測量出
不同時刻小車與傳感器的距離,并利用計算機測算出小車在不同位置時
的速度如圖丙所示,分析圖丙可知小車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速度變化的
特點是 ,小車在2.5s時到達
斜面底端,此時小車的速度是 m/s.
乙 丙
速度均勻增加(或速度與時間成正比) 
0.8 (共27張PPT)
第8講 簡單機械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8講 簡單機械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 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2. 五要素
(1)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如圖中的O點).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 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O到 的距離l1.
固定點 
阻礙 
動力作用線 
(5)阻力臂:從支點O到 的距離l2.
注: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和力的作用點的
連線.
阻力作用線 
3. 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 ,也可以寫為F1l1=F2l2.
4. 杠桿的分類
杠桿種類 力臂關系 力的關系 優缺點 舉例
省力杠桿 l1>l2 F1<F2 省力,費距離 手推車、鍘刀
費力杠桿 l1<l2 F1>F2 省距離,費力 鑷子、釣魚竿
等臂杠桿 l1=l2 F1=F2 不省力,不省距離 天平
阻力×阻力臂 
考點2 滑輪及滑輪組
1. 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圖示
定義 軸的位置固定
不動的滑輪 軸的位置隨被拉物
體一起運動的滑輪 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用繩子
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實質 杠桿 杠桿 \
特點 既不省力也不
省距離,但能 力
的方向 省力,但 距
離,且不能改變力
的方向 省力費距離,是否改變力
的方向與繞線方式有關
等臂 
省力 
改變 
費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F、G物的關系(不 計繩重和摩擦) F=G物 F=(G物+G動) F=
s繩、h物的關系 s繩=h物 s繩=2h物 s繩=
v繩、v物的關系 v繩=v物 v繩=2v物 v繩=nv物
(G物+G動) 
nh物 
  2. 確定n的方法
根據圖示判斷:在定滑輪和動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定滑輪和動滑輪隔開,然后
數出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的段數,n就等于幾
豎拉看重力 橫拉看摩擦力 有3段繩子通過動滑
輪,有3段繩子承擔
物重 有2段繩子通過動滑
輪,有2段繩子承擔
物重 有2段繩子通過動滑
輪,有2段繩子承擔
物體在水平面上所
受的摩擦力 有3段繩子通過動滑
輪,有3段繩子承擔
物體在水平面上所
受的摩擦力
  3. 輪軸和斜面
(1)輪軸:由兩個半徑大小不等的圓柱固定在同一軸線上組成的,
若輪半徑為R,軸半徑為r,在軸上掛一個重物G,輪上的動力為F,它們
滿足公式FR=Gr.
(2)斜面:一個與水平面成一定夾角的傾斜平面,斜面高相等時,
斜面越長,就越省力,但不能省距離.
考點3 功的原理和機械效率
1.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 .
2. 功的分類
功 
(1)有用功:無論是否使用機械,必須要做的功,叫做有用功,用
W有用表示.
(2)額外功:使用機械時,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額外
功,用W額外表示.
(3)總功: 功和 功之和叫做總功,用W總表示,
即W總=W有用+W額外.
有用 
額外 
3. 機械效率
(1)定義:物理學中,將 跟 的比值叫做機械效
率,用字母η表示.
(2)計算公式:η= .
(3)特點: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因此機械效率總
是 1.
(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在有用功一定時,通過減少機械的摩擦
和自重等來減小額外功;在額外功一定時,增大有用功.
有用功 
總功 
 
小于 
4. 常見機械的機械效率的計算及影響因素
(1)滑輪組(豎直方向)
①η===,若不計繩重及摩擦,η==
=.②影響滑輪組額外功的因素:動滑輪重和摩擦.③提高滑輪組
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動滑輪重、減小摩擦(在轉軸上加潤滑油)、增
大物重等.
(2)斜面
①η==.②影響斜面額外功的因素: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③
提高斜面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物體與斜面間的摩擦、增大斜面的傾斜
程度.
 實驗突破 
實驗一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命題點
1. 實驗前杠桿平衡螺母的調節. 2.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減小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便于直接讀出力臂. 3.測量多組數據的
目的: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使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4.彈簧測力
計由豎直拉杠桿變成傾斜拉杠桿,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因為拉力的力
臂變小. 5.分析數據,總結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
基礎過關
(1)通常情況下調節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優點
是 .
減小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方便確定力臂 

(2)[實驗操作]在調節杠桿之前,杠桿停在了如圖甲所示的位置,
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
“右”)調節.
(3)杠桿調節平衡后,在此后的實驗中 (選填“可以”
或“不可以”)通過旋動兩端的平衡螺母來使杠桿恢復平衡.
左 
不可以 

(4)小明僅做一次實驗并記錄了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就得出了
杠桿平衡條件是F1l1=F2l2的結論,這明顯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k 1 15 1.5 10
只做一
次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拓展提升
(5)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乙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邊旋一些.
(6)[方案對比]調節好后,第一組按圖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丁進行實驗.你
認為第 組實驗更好,理由是 .
右 
二 
便于從杠桿上直接讀取力臂 
乙 丙 丁 戊
(7)從丙和丁可知,F1 (選填“>”“=”或“<”)F'1,原因是 .
> 
F1的方向沒有與杠桿垂直,因此此時的力臂小于OB 
乙 丙 丁 戊
改進創新
(8)[生活實踐]桿秤就是杠桿平衡條件的一個應用,是中國最古老
也是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的一種稱質量的簡易工具,由帶有秤星的秤
桿、秤砣、提紐等組成.如圖戊所示,此桿秤有兩個提紐,使用它稱較重
的物體時,常用離秤鉤較 (選填“近”或“遠”)的提紐.
近 
乙 丙 丁 戊
實驗二 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命題點
1. 實驗原理:η==. 2.滑輪組的繞線. 3.實驗過程中彈簧測
力計的方向. 4.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5.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
升的高度無關. 6.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1)減輕機械本身的
重量和加潤滑油減小摩擦.(2)在機械能夠承受的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每
次提起的重物的質量.
    如圖所示,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
基礎過關
(1)這個實驗使用的測量工具是 和彈簧測力計.
(2)本實驗運用的主要實驗方法是 ,即分別控
制 及 相同,研究滑輪組的機械
效率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的關系.
刻度尺 
控制變量法 
被提升物體的高度 
動滑輪的重力 
(3)實驗時沿 的方向拉繩子自由端最省力,且應
拉動彈簧測力計.若物體上升高度為10cm,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
圖所示,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
豎直向上 

速 
83.3% 
拓展提升
(4)若要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高度是否有關,可進
行的操作是
.
(5)若僅增加物體的重量,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 (選填
“增大”“減小”或“不變”).(不計摩擦)
利用同一個滑輪組勻速提升相同的重物,且提升不同的高
度,計算機械效率并比較 
增大 
改進創新
(6)[開放性設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還與其他因素有關,請你
做出恰當的猜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等有關.(寫出一種影響因素即可)
動滑輪重(或繩與滑輪的摩
擦) (共30張PPT)
第2講 質量和密度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2講 質量和密度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質量
1. 定義: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字母m表示.
2. 單位:基本單位是 ,符號是 ;與常用單位間的換
算關系是1t= kg,1kg=103g,1g=103mg.
3. 性質: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質量不隨 、
和 的改變而改變.
千克 
kg 
103 
形狀 

置 
狀態 
4. 常考質量估測:一本物理課本的質量約為250g;一枚一元硬幣的
質量約為6g;一個雞蛋的質量約為50g;一個蘋果的質量約為150g;一名
普通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一頭大象的質量約為6t.
使用 方法 看 觀察天平的稱量和精確度,即要看天平的銘牌
放 把天平放在 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 處
調 調節橫梁兩端的 ,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左偏右調,右
偏左調)
水平臺 
零刻度線 
平衡螺母 
5. 托盤天平的使用及讀數
使用 方法 測 (1)估算:先估算被測物體的大概質量,避免超出天平的量程;
(2)左物右碼:左盤放物體,用鑷子向右盤放砝碼(先大后小);
(3)測量過程中的調平(不能調節平衡螺母,只能增減砝碼和移動游
碼)
向右盤中加入砝碼后,指針指向分度盤中線左側,此時應向右盤內繼續
增加砝碼或向右移動游碼,直到天平平衡
讀 物體的質量=砝碼總質量+標尺上游碼左端所對應的刻度值,即:m物=
m碼+m游,圖中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 g
收 測量完畢后,取下物體,用鑷子將砝碼由小及大放回砝碼盒,游碼撥
回 處
62.4 
零刻度線 
誤差分析 (1)測量前指針左偏未調平就開始測量物體質量,則測量值比真實

(2)游碼未移至標尺零刻度處就開始測量物體質量,則測量值比真實

(3)若砝碼生銹,則測量值比真實值 ;若砝碼缺損,則測量

(4)若測量后才發現左邊托盤底部粘有雜物,則測量值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大 
準確 
易錯警示:
(1)待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最大測量值.
(2)不能用手直接接觸砝碼,應使用鑷子夾取.
(3)向托盤中加減砝碼時,應輕拿輕放.
(4)潮濕的物品或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盤中.
(5)移動天平位置后,要將天平重新調平衡.
(6)放上物體后,稱量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
考點2 體積的測量
1. 體積的單位及換算:國際單位:立方米,用字母 表示;其
他單位:立方分米(dm3)、升(L)、毫升(mL).與常用單位間的換
算關系是1mL= cm3= m3.
2. 量筒的使用及讀數
m3 
1 
1×10-6 
(1)“看”:看單位、 和 .
(2)“放”:放在水平臺上.
(3)“讀”: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 或凸液面
的 相平.
量程 
分度值 
最低點 
最高點 
考點3 密度
1. 定義: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
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其他常用單位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換算關系是1g/cm3
= kg/m3.
3. 公式: .變形公式: (求質量);
1×103 
ρ= 
m=ρV 
(求體積).
V= 
4. 性質: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一般情況下,與物質的種類、狀
態、溫度、壓強等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5.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或1g/cm3),它表示的物
理意義是 .
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kg 
6.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測固體的密度 測液體的密度
實驗
原理 ρ= 實驗
器材 天平、量筒、水、細線(適用于密度
大于水的固體) 天平、燒杯、量筒
測固體的密度 測液體的密度
實驗 一般
步驟 (1)用天平測得物體的質量m (2)把適量水倒入量筒,記下V1 (3)用細線拴住物體放入水中浸沒,
記下V2 (4)固體的密度ρ= (1)用天平測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
m1
(2)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
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3)用天平測出剩余液體和燒杯的質
量m2
(4)液體的密度ρ=
 
 
  7. 密度的可變性:一定質量的物質,當溫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其
密度 ;當溫度降低時,體積減小,其密度 .但水不是簡
單地遵循一般物質的“熱脹冷縮”規律,4℃時水的密度最大,人們把水
的這種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脹”.
減小 
增大 
 實驗突破 
實驗一 固體密度的測量
命題點
1. 實驗原理:ρ=. 2.天平的使用和讀數. 3.量筒的使用和讀數. 
4.密度的計算,會使用密度計算公式. 5.誤差分析:測量物體質量
時,不能沾有液體,否則會使測得的質量偏大;測量體積時,被測物體
要浸沒在液體中,若未完全浸沒會使測量結果偏小.
    小晨同學買了一個小吊墜(如圖甲所示)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
給媽媽,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小吊墜的密度進行鑒定.(水的密度ρ水=
1.0×103kg/m3)
甲 乙 丙
基礎過關
(1)將天平放在 上,撥動 至標尺左端零刻度
線,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左側,他應該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
“左”或“右”)移動,直至天平平衡.
水平臺 
游碼 
右 
甲 乙 丙
(2)將解去掛繩的小吊墜放在左盤,往右盤加減砝碼,當最后放入
5g的砝碼時,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右側,則他下一步的操作
是 .
A. 向右移動游碼 B. 向左移動平衡螺母
C. 取出5g的砝碼
C 
甲 乙 丙
(3)天平再次平衡后,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該小吊墜
的質量為 g.
(4)先向量筒中加入30mL的水,將重新系好掛繩的小吊墜輕放入
量筒中,液面如圖丙所示,則小吊墜的體積為 cm3.
24 
8 
甲 乙 丙
拓展提升
(5)小晨將測得的密度和表格中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小吊墜可能
是 制作而成的,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測量過程發現,小吊墜
密度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
變”).
材質 翡翠 和田玉 玻璃 有機玻璃
密度/(g·cm-3) 約3.3~3.36 約2.95~3.17 2.5 1.18
和田玉 
偏小 
改進創新
(6)[實驗拓展]小明在家用電子秤和水杯測量一個大石塊的密度,
步驟如圖丁所示,圖中電子秤顯示的四個數據分別為m0、m1、m2、m3,
若讀不出圖c中的數據m2,能否求出大石塊的密度?若能,請寫出大石塊
密度的表達式;若不能,請說明理由. .

能,ρ石=ρ水 
實驗二 液體密度的測量
命題點
1. 實驗原理:ρ=. 2.天平的使用和讀數. 3.量筒的使用和讀數. 
4.密度的計算. 5.注意:實驗時,要先測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將適
量液體倒入量筒后再測剩余液體和容器的質量,然后測倒入量筒中的液
體體積.
    用以下器材:足夠的待測液體、帶砝碼的托盤天平、一個空玻
璃杯、足夠的水,測量某液體的密度.請將以下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基礎過關
(1)用天平測出空玻璃杯的質量為150g,往玻璃杯中倒滿水,用天
平測出玻璃杯和水的總質量為200g,求出玻璃杯的容積為 cm3.
50 

(2)將水全部倒出,再注滿待測液體,待天平平衡后,右盤中的砝
碼和標尺的刻度如圖甲所示,讀出玻璃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 g.
191 

(3)用密度公式計算出待測液體的密度為 g/cm3. 
0.82 
(4)在實驗的過程中,下列做法可能會引起實驗誤差的是 .
A. 天平應該水平放置
B. 天平使用前要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C. 先測量盛滿水的杯子總質量,倒出水后,再測出空玻璃杯的質量
C 

拓展提升
(5)使用托盤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至標尺左
端零刻度線處,若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則應將平衡
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橫梁平衡.調節平衡螺母
實質是調節橫梁重心的位置,使 通過支點.
右 
重力作用線 

(6)在測定液體密度的實驗中,液體的體積V及液體和容器的總質
量m可分別由量筒和天平測得.某同學通過改變液體的體積得到幾組數
據,畫出有關的圖象,在圖乙中能正確反映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跟液體
體積關系的是 .

D 
改進創新
(7)愛思考的小芳又提出另一種測量醬油密度的方案.實驗器材有
彈簧測力計、細線、金屬塊(不吸水不沾水)、兩個燒杯、足量的水和
醬油.簡要步驟如下:
①分別往兩個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水和醬油;
②將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為F1;
③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未接觸杯底和杯壁),靜止時彈簧測力計
的示數記為F2;
④將金屬塊浸沒在醬油中(未接觸杯底和杯壁),靜止時彈簧測力
計的示數記為F3;
⑤醬油的密度表達式:ρ= (用ρ水及測量量的符號表
示).
·ρ水 (共29張PPT)
第5講 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
物 理
第四部分 力 學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物理·必備考點透析-
目錄
1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實驗突破
2
第5講 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
 緊貼課標·吃透考點 
考點1 壓力
1. 定義: 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 方向:總是 被壓物體表面且指向被壓物體.
3. 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表面上.
垂直 
垂直于 
F壓=G F壓=F+G F壓=G-F
F壓<G F壓=F≠G F壓=F-G
5. 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和
.
受力面積的大小 
壓力的大
小 
4. 大小(壓力與物重的大小關系)
考點2 壓強
1. 定義:在物理學中,物體所受的 與 之
比叫做壓強,用符號p表示.
2. 物理意義:表示 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于物
體 所受的壓力大小.壓強越大,壓力產生的效果越明顯.
3. 公式:p= .F表示壓力,單位為 ;S表示受力面積,單
位為 ;p為壓強,單位為 .1Pa=1N/m2.
壓力大小 
受力面積 
壓力作用效果 
單位面積 
 
N 
m2 
Pa 
(1)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 ,如壓路機的碾子質量很大.
(2)壓力一定時,減小 ,如刀刃磨得很薄.
壓力 
受力面積 
4. 增大壓強的方法
5. 減小壓強的方法
(1)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 ,如車輛限載.
(2)壓力一定時,增大 ,如“沙漠之舟”駱駝的腳掌
寬大.
易錯辨析:
(1)受力面積S是指物體間相互接觸并相互擠壓部分的面積,不一定是
物體的底面積.
(2)粗細、密度均勻的柱體、長方體等規則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強可用p
=====ρgh計算.
壓力 
受力面積 
考點3 液體的壓強
1.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 ,對容器底
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
2. 液體壓強的特點
流動性 
(1)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 都有
壓強.
(2)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
(3)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 .
(4)同一深度的不同液體,密度越大,壓強 .
各個方向 
相等 
越大 
越大 
3. 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
公式:p=
ρgh 
變形公式
易錯警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液體的重力.
如圖所示不同形狀的容器中,由F=pS=ρ液ghS計算可知,液體對容
器底部的壓力F與液體的重力G的關系如下:圖甲中,F甲<G液;圖乙
中,F乙=G液;圖丙中,F丙>G液.
4. 連通器
(1)定義:上端開口、下部 的容器叫做連通器.
(2)特點:當連通器里盛有同種液體,在液體 的情況
下,各部分內的液面高度總是 的.
(3)應用:船閘、水壺的壺嘴和壺身、鍋爐水位計、排水管的U形
“反水彎”等.
連通 
不流動 
相同 
考點4 大氣壓強
1. 產生原因:空氣受到 作用且具有 性,所以空氣
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 定義: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產生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
大氣壓.
3. 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
(1)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2)其他實驗:覆杯實驗、瓶吞雞蛋等.
重力 
流動 
4. 最早測出大氣壓的實驗: 實驗.在該實驗中,當管內
水銀面下降到某一高度后,管內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受到大氣壓的
作用,支持著管內一定高度的水銀柱,這一定高度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跟大氣壓相等;通常把76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叫做標準大氣壓,
大小約為1.013×105Pa.
5. 大氣壓強的特點:大氣壓隨海拔高度增加而 .一切液體的
沸點都隨液面氣壓的減小而 ,隨氣壓的增大而 .
6. 應用:吸管吸飲料、吸盤式掛鉤、用鋼筆吸墨水、活塞式抽
水機等.
托里拆利 
減小 
降低 
升高 
考點5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 流體:具有流動性的液體和氣體.
2.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 ,流速
小的地方壓強 .
3. 飛機升力的產生:機翼在空氣中運動時上方空氣流速比下方空氣
流速 ,因而機翼上方受到的壓強 下方受到的壓強,形成
的壓強差使機翼獲得 的升力.
小 
大 
大 
小于 
豎直向上 
考點6 常考圖片
圖片 命題點
1.(1)推土機的推土鏟刃比較薄,是為了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
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2)推土機的履帶做得比較寬大,是為了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
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
2.車上的破窗錘,一端做得稍尖,是為了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
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小 

大 

小 
圖片 命題點
3.火車軌道上鋪有枕木,是為了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 受力
面積來減小壓強
4.茶壺的壺嘴與壺身組成
5.排水管的U形管“反水彎”是個
增大 
連通器 
連通器 
圖片 命題點
6.懸空的塑料管里的水 流出來,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7.塑料吸盤壓在光滑的墻上,證明了 的存在
不會 
大氣壓強 
圖片 命題點
8.吹氣時,內側的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小,所以兩張紙會向

9.在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內插入一根吸管A,用另一根吸管B對準A的管
口上方吹氣,看到A的管口有水流出,這是因為流體的流速越大,

中間
靠攏 

強越小
 實驗突破 
實驗一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命題點
1. 轉換法的運用: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壓痕深淺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
果,壓痕越深,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2.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在壓力
不同時控制受力面積相同,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在受
力面積不同時控制壓力大小不變,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
系. 3.實驗結論分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
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受力面積一
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同
學用一塊海綿、一張小桌子和一個砝碼,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
請注意觀察,并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基礎過關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比較海綿的 程度來確定壓力作用效
果的大小.
(2)分析比較圖 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當壓力相
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凹陷 
乙、丙 
(3)分析比較圖甲、乙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在受力面積
一定時,壓力越大 
拓展提升
(4)實驗結論表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
的大小有關.這個實驗主要用到了 (填寫科學研究方法的
名稱).
受力面積 
控制變量法 
(5)實驗中選用海綿做實驗,而不選用木板的原因:


.
因為此實驗
是通過受力物體的形變程度來體現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在較小的壓力作
用下,海綿之類的物體易發生形變,而木板的形變程度不明顯,故不選
用木板 
改進創新
(6)[生活實踐]某同學在家中用海綿和礦泉水瓶來重新探究.若要使
瓶子倒放時對海綿的壓強與正放時相同,需要從瓶子 (選填“A”
或“B”)中倒出部分水.
B 
實驗二 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
命題點
1. 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U形管中的液柱調平:拆除橡皮
管,再重新安裝. 3.壓強大小的判斷:觀察U形管液柱的高度差. 4.
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5.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
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深度越深,壓強越大;液體內部的壓強
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在探究“液體壓強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
示的操作:
基礎過關
(1)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 的關系.
(2)要探究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是否有關,應選擇丙和丁
兩圖進行對比,結論是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 (選填
“有關”或“無關”).
深度 
無關 
(3)要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應選用 兩圖進
行對比.
乙、丙 
拓展提升
(4)實驗前用手指按壓強計的橡皮膜,U形管內液面出現高度差;
將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形管內液面也出現高度差,這說明
;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 .
液體內部有
壓強 
等效替代法 
(5)如果實驗前用手指按壓強計的橡皮膜,發現U形管內液柱幾乎
無變化,其原因是 .
壓強計漏氣 
改進創新
(6)[實驗操作]如圖戊所示,同組同學小華將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
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橡皮膜兩側壓強不同
時其形狀為一凹面.若要用此裝置來檢驗“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跟深度
有關”,應該在容器的兩側倒入 的相同液體;觀察到橡皮
膜會向深度 (選填“大”或“小”)的一側凸出.

深度不同 
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辉县市| 保德县| 贡山| 夏津县| 汝州市| 阿合奇县| 玛纳斯县| 萨嘎县| 洛扎县| 巩义市| 大洼县| 万宁市| 留坝县| 侯马市| 萨迦县| 葫芦岛市| 绥江县| 凉城县| 定州市| 北安市| 德安县| 五华县| 太湖县| 稷山县| 加查县| 科技| 江口县| 建昌县| 万州区| 陵川县| 渝北区| 收藏| 凤城市| 阳信县| 兰考县| 新乡市| 灌云县| 万安县| 大埔区|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