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社會答案判斷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1 2 3 4 5 6 7 8B B A A B B B A二、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B D C C D C C C A D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C A C D B A B B C D三、綜合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52分)29.(14分)(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觀點:不符合;(1分)原因:材料一反映法典對于不同等級的人同罪不同罰(法典嚴格保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2分)奴隸、婦女、外邦人。(3分)實質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制基礎上的奴隸制民主。(2分)突出作用: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法律依據;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2點即可。2分)地位: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2分)30.(12分)(1)特點:領主領導下的獨立的自給自足經濟和政治單位。(2分)方式:①使用莊園官員監督農奴勞動②利用莊園法庭權威及地方習慣法來來規范和約束農奴(2分)(2)不同之處:分封制的維系紐帶是血緣關系,封君封臣制維系的紐帶是土地的封賜。(2分)特點:封君與封臣有著嚴格的等級制,權利、義務交織,有契約意義。(2分)差異:中國封建城市規模更大、人口更多更、繁華,西歐城市規模小、人口少;中國封建城市是政治中心,西歐城市是手工業和農業中心;中國城市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沒有自治權,西歐城市有自由自治權;中國封建城市沒能產生資產階級,西歐市民成為獨立的階級孕育了資產階級等。(符合題意的任意2個角度即可,需中西對比。每個角度2分,共4分)(11分)共同點:都雇傭勞動力;產品都面向市場(市場化)。(2分)資本主義性質(2分)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2點即可,2分)。莎士比亞。(1分)新航路開辟(1分)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分)線路D.(1分)(15分)亞非奴隸制文明 ③、⑤歐洲奴隸制文明 ②、⑥亞非封建文明 ④歐洲封建文明 ①(1)圖1:暴力沖突 ,圖2和平交往。(2分)例1:亞歷山大亞東征,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在帝國統一的疆域內,古希臘、古埃及、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得到了交流,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促進東西方文化交匯的作用。例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等重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寫出1例即可,需要闡述基本史實1分,影響1分。)例:觀點:改革推動社會發展/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論述: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改革,擴大了公民的權利,為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制定了津貼制度,從而使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 公元7世紀中期,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推動了社會進步。 公元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確立了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的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歷史發展。結論:由此可見,改革推動社會發展,推動了歷史發展。(1.提出論點1分;結合2則事件,必須各有史實有影響,各1分,共4分。論述題格式也需考量)2024 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社會試題卷考生須知:1.全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00 分鐘。2.本次考試采用閉卷形式。全卷答案必須做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做在試題卷上無效。3.請用黑色簽字筆把姓名、準考證號分別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溫馨提示:請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相信你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一、判斷題(本大題共 8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8 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的 A 涂黑,錯誤的將答題紙相應題號的 B涂黑)。1.古埃及文明延續發展至今,文明進程歷經曲折但未間斷。( )2.在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最高權利機構是人民大會。( )3.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的古希臘哲學家是亞里士多德。( )4.宗教的形成和傳播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三大宗教都發源于亞洲。( )5.城市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6.“智慧宮”、《醫典》等關鍵詞所涉及的國家是拜占庭帝國。( )7.文藝復興的實質就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8.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西海岸。( )二、選擇題(本題共有 20 小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9.人類早期文明的誕生源于“水”的贈禮。尼羅河孕育的文明古國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希臘 D.古巴比倫王國10.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A.擴展性 B.發展性 C.開放性 D.多樣性11.印度的種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姓氏當中也有一定的體現。例如,姓氏“Sethi”原意指“放貸者”,是商人種姓無疑。如果追溯至古代印度,這一姓氏所屬的等級最有可能是(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12.上古時代,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文明,無不是由大江大河滋養孕育而生,這些大河文明共同特點是( )A.島嶼眾多,星羅棋布 B.商業相對發達C.建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D.民主政治發達13.下列對古代希臘城邦文明的地理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①環海 ②多山 ③地勢平坦 ④多島嶼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4.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先后興起了一個個有影響的大帝國。在下列帝國中,按興起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1{#{QQABJYqAogioAAJAAAgCAQEgCEEQkgGAAYgGxFAIoAABSBFABAA=}#}A.拜占庭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B.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C.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D.阿拉伯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15.在羅馬共和國擴張過程中,大量的當地居民被掠奪為奴隸,奴隸成為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甚至淪為貴族的娛樂工具,奴隸起義不斷發生,其中影響和規模最大的奴隸起義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布匿戰爭 C.斯巴達克起義 D.斯巴達起義16.右表中屋大維官職和權力的變化反映了古羅馬( )A. 是典型的共和國B. 奴隸制特征明顯C. 逐步向帝制過渡D. 已進入黃金時期17.文物解讀是歷史研究的一種重要手段。李同學在研讀右圖雕塑時有如下解讀,其中正確的是( )①展現了人的運動之美②人物雕刻藝術近乎完美③吸收了古羅馬雕塑的特點④是中世紀時期的雕塑作品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18.宗教是一種信仰和文化。下列關于基督教的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A.基督教在羅馬人渴望“救世主”背景下產生B.基督教傳達“忍耐順從”、“眾生平等”的思想C.教堂朝拜的是釋迦牟尼,希臘語中被稱作“基督”D.因宗教教義有利于統治穩定而得到統治者的推崇19.查理曼去世,強盛一時的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三個國家的雛形( )A.英格蘭、德意志、法蘭西 B.英格蘭、德意志、意大利C.德意志、法蘭西、意大利 D.英格蘭、法蘭西、意大利20.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及專職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這說明歐洲莊園( )A.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 B.促進了民主政治的發展C.體現了王權專制的色彩 D.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繁榮21.法國的《民法典》繼承了《查士丁尼法學總論》人法、物法、訴訟法的三編體例,德國的《民法典》則以《法學匯纂》為藍本,形成了總則、債法、物法等五編體例。這表明《羅馬民法大全》( )A.是羅馬成文法的開端 B.是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C.為歐洲民法提供借鑒 D.鞏固了羅馬帝國的統治22.“日本人借用了漢字,但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書寫體系;借鑒了儒家學說,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標準,調整了它的政治學說,以適應他們的社會結構。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時,日本還接受了佛教,但對之作了修改,以滿足他們自己的精神需要。”這體現了日本( )2{#{QQABJYqAogioAAJAAAgCAQEgCEEQkgGAAYgGxFAIoAABSBFABAA=}#}A.重視發展科學技術 B.企圖征服外部世界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借鑒吸收外來文明23.《天方夜譚》匯集了古代近東、小亞細亞和其他地區民族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形象地再現了中世紀時期阿拉伯文明以及周邊文明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這反映出阿拉伯文明( )A.推崇帝國的統治 B.具有包容性 C.以和諧為理念 D.極富擴張性24.中世紀,一位公爵因為欠了意大利銀行家的巨額高利貸,于是找商人們幫他擺脫困境。作為 345 英鎊的交換,這位公爵給市民商人們一個書面許諾(一份“特許狀”):市民可以建立一個他們自己的城市。材料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獲得自治權的方式是( )A.金錢贖買 B.武力斗爭 C.政治協商 D.制定法律25.下邊書簽中的句子寫于文藝復興時期。該詩體現的思想潮流與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A.來世的得救高于現世生活B.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C.忠實的報答是上天堂,邪惡的懲罰是下地獄D.順從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26.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強制性遷徙,不可否認也是最殘酷的一次遷徙。在 400 年的時期內,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材料描述的是( )A.新航路的開辟 B.三角貿易 C.鄭和下西洋 D.美國獨立戰爭27.“在很大程度上,海權的歷史乃是關于國家之間的競爭、相互間的敵意以及那種頻繁的在戰爭過程中達到頂峰的暴力的一種敘述。”下列事件中符合此特征的是( )A.葡萄牙人在亞非拉建立殖民據點 B.西班牙人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帝國C.英國海軍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D.英國從法國手里奪去大片的殖民地28.歷史敘述和歷史評價是歷史學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 公元前 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B. 公元前 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征服波斯帝國C. 中世紀的大學開設神學、法學、醫學等課程D. 羅馬的建筑藝術對后世建筑風格產生深遠影響三、綜合題(本大題共有 4 小題,共 52 分)29.(14 分)民主與法制建設是國家統治的支柱,促進社會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序言(部分):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法典內容(部分):196 如果一自由民毀壞一貴族的眼睛,他應將自己的眼睛弄瞎。197 若他(自由民)毀壞另一自由民的眼睛或打斷他的骨頭,該兇犯應賠償一米納白銀。198 若他(自由民)毀壞另一自由民的奴隸的眼睛,或打斷另一自由民的奴隸的骨頭,應折半賠償。——摘自《漢謨拉比法典》3{#{QQABJYqAogioAAJAAAgCAQEgCEEQkgGAAYgGxFAIoAABSBFABAA=}#}(1)《漢謨拉比法典》在法制史上地位是什么?依據材料一,你認為該法典與其序言宣揚的理念是否完全相符?為什么?(5分)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會的的交通圖及雅典公民比例(見下圖漫畫)(2)材料二中,漫畫《通往公民大會的“通途”》中,交通禁行標志禁止了哪些人的通行?圖二中雅典公民占全體公民人數的 9%,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5分)材料三:《十二銅表法》的頒布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橫,“有了成文法典他們就可以不再依靠貴族的記憶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它規定“凡人民會議的所有決定都應具有法律效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羅馬平民的利益,以后羅馬共和國每頒布一個成文法典,平民的政治、經濟、法律地位便提高一步。——陳筠、防微《十二銅表法》(3)根據材料三概括《十二銅表法》頒布的突出作用,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4分)30.(12 分)對比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事物的特征。根據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隨著封君封臣關系的發展,法國各地莊園化程度加強。……莊園生產經營之目的是滿足領主生活所需和服役所需,而非為了市場生產。為確保勞動效果,領主往往使用莊園官員來監督農奴生產過程,領主還以莊園法庭權威和地方習慣法來規范和約束農奴,對農民形成某種威懾。——摘編自黃春高《封建時代的領主經濟》(1)依據材料一圖片信息及所學知識,概括西歐莊園的性質。依據材料一文字信息分析領主“為確保勞動效果”而采取的管理方式。(4分)4{#{QQABJYqAogioAAJAAAgCAQEgCEEQkgGAAYgGxFAIoAABSBFABAA=}#}材料二:(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說圖一和圖二反映的制度的維系紐帶有什么不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二封君與封臣關系的特點。(4分)材料三:同學甲: 同學乙:我國北宋的東京(開封)南宋的臨安 西歐城市有自由和自治權,盡管還不能完全擺脫(杭州),比同時期西歐的城市大得 國王和領主的控制,但是,這種獨立性是我國古多,人口多,商業更繁榮,市民中也 代的城市沒有的。我國古代的城市往往都是政治有大量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因此也產 中心,東京和臨安都是首都,市民很難成為一個生了市民階層,這比西歐更先進。 獨立的階級,更不能像西歐那樣產生資產階級。(3)從材料三甲乙兩個同學的討論中,你認為中西方的封建城市有哪些差異?(任意兩點即可。4分)31.(11分)歐洲在走向近代的路上成為世界發展的“火車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租地農場 手工工場農場主提供土地和生產工具;農場主雇商人提供原料和生產工具;商人用農民;農產品推向市場 雇傭工人;手工業品面向市場(1)根據材料一,概括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經營方式的共同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出現的這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的性質。(4分)材料二:14-17 世紀,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吹響了張揚人性的號角,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為歐洲步入資本主義會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其影響深遠。——北師大版《世界歷史》上冊(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請說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是誰。(3分)材料三: 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5{#{QQABJYqAogioAAJAAAgCAQEgCEEQkgGAAYgGxFAIoAABSBFABAA=}#}(3)根據材料三圖文信息和所學知識,說說上圖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概括這一歷史事件的世界影響。圖中哪條航線最能證明地球是圓的(寫字母)。(4分)32.(15 分)學習歷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下面歷史信息,回答相關問題。【識別史料】(1)將以下文化成果按要求進行歸類,將序號鎮入相應表格內。(6分)①牛津大學 ②《荷馬史詩》 ③太陽歷④伊斯蘭教 ⑤楔形文字 ⑥帕特農神廟亞非奴隸制文明歐洲奴隸制文明亞非封建文明歐洲封建文明【圖文解析】圖 1:亞歷山大東征示意圖 圖 2:阿拉伯人商業活動示意圖(2)概括【圖文解析】中圖 1、圖 2反映的古代文明交流的兩種主要方式。請選擇其中一例,結合圖中信息和所學知識,簡.述.它在文明交流中帶來的影響。(4分)【史論結合】世界古代史重大事件(部分)時間 事件公元前 5 世紀中后期 伯利克里改革,雅典達到全盛公元前 4 世紀中期 秦國商鞅實行變法公元 7 世紀中期 日本推行大化改新公元 8 世紀前期 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進行改革(3)選擇【史論結合】材料中的兩個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自定一個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準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5 分)6{#{QQABJYqAogioAAJAAAgCAQEgCEEQkgGAAYgGxFAIoAABSBF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九年級上社會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卷.pdf 2024-2025九年級上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社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