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1.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同步鞏固練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一、選擇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發光發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化學變化C.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D.有沉淀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2.《茶經》記載茶葉制作過程:“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采 B.拍 C.焙 D.封3.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于2024年4月30日成功撤離中國空間站,踏上回家之路。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脫離空間站 B.自由下落 C.外殼燒蝕 D.打開降落傘4.“煙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下列描寫煙火旳詩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人間巧藝奪天工 B.火樹銀花不夜天C.柳絮飛殘鋪地白 D.桃花落盡滿階紅5.“濟鄭牽手 山河相依”2023年12月8日濟鄭高鐵全線開通。濟鄭高鐵山東段建有濟南、茌平、聊城、莘縣四個站點,每一站點路段都有情有景,發揮著各自的獨有魅力。下面描述的四個站點路段的情景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A.泉城(濟南)——趵突泉泉水噴涌B.全國百強縣(茌平)——利用鋁土礦冶煉金屬鋁C.江北水城(聊城)——摩天輪在藍天白云間徐徐轉動D.中國蔬菜第一縣(莘縣)——蔬菜瓜果飄香6.2023年杭州亞運會主火炬的燃料是使用廢碳再生的甲醇(化學式為CH3OH),秉持綠色低碳的理念。下列屬于甲醇化學性質的是A.無色透明液體 B.有特殊氣味 C.能與水互溶 D.易燃7.綿陽市標志性建筑越王樓是中國歷史名樓,樓中展有陶瓷、青銅器和書畫作品等。下列有關性質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A.陶瓷耐腐蝕 B.青銅強度高C.宣紙易燃燒 D.墨跡難氧化8.下列物質用途利用了其化學性質的是A.用酒精作燃料 B.用干冰制造舞臺煙霧效果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 D.用銅絲作導線9.哈爾濱在2024年開年火爆出圈,迎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參觀游玩,在以下的熱門活動中,與物質化學性質相關聯的一項是A.吃火鍋 B.切凍梨 C.賞冰雕 D.玩冰雪10.高鐵列車依靠車頂的受電弓滑板與接觸網持續摩擦獲取電力.從而維持高速運行。石墨可用于制造受電弓滑板,這一應用與石墨的下列性質無關的是A.滑膩感 B.還原性 C.導電性 D.熔點高11.下列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質的物理性質又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C.二氧化碳用作氣體肥料 D.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12.常用的“滅火彈”里裝有液態四氯化碳,使用時,液態四氯化碳迅速轉化為氣態并覆蓋在火焰上、據此推測,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A.氣態時密度比空氣大 B.沸點較低,容易汽化C.不助燃,不可燃 D.常溫下為液體13.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會有A.顏色變化 B.氣體沉淀產生C.發光、放熱 D.新物質生成14.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A.干冰——人工降雨 B.氮氣——作保護氣C.稀有氣體——作電光源 D.活性炭——作吸附劑15.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A.發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固體物質C.鎂條逐漸變短 D.放出大量的熱二、科學探究題16.化學現象中包含發光、發熱,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小麗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整個學習小組對此展開討論和驗證。【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驗證過程】(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b.手摸燒杯有 的感覺;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分析: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 ,蠟燭燃燒為 變化。(2)觀察白熾燈(燈管內為鎢絲):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出白光, 手摸燈泡感覺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絲通電發光、放熱屬于 變化。【結論】猜想 (填“一”或“二”)正確。三、填空與簡答17.某家快遞公司在卸載環節中造成危險化學品氟乙酸甲酯泄露。現收集到有關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②沸點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要遠離火源;⑤劇毒,有腐蝕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醫藥、農藥等領域有廣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腫瘤藥物和抗菌藥物的起始原料等。(1)請根據上述內容可歸納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質有 ,化學性質有 ,其用途有 (填序號)。(2)按照我國國家郵政局規定氟乙酸甲酯等這類物品不得郵遞,試通過閱讀上述資料,分析其原因為(至少有一點) 。(3)為了避免與人體直接接觸,接觸時應正確處理的方法是 。參考答案:1.CA.發光放熱不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例如燈泡發光、發熱,屬于物理變化,故說法錯誤;B.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質生成,固體變成氣體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干冰升華,故說法錯誤;C.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質生成,因此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故說法正確。D.有沉淀生成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海水曬鹽過程中有沉淀析出,屬于物理變化,故說法錯誤。2.CA、采茶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拍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C、烘焙加熱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好變化,符合題意;D、封裝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3.CA、脫離空間站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自由下落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外殼燒蝕過程中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符合題意;D、打開降落傘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4.BA、“人間巧藝奪天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火樹銀花不夜天”是指煙花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符合題意;C、“柳絮飛殘鋪地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桃花落盡滿階紅”,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該選項不符合題意。5.BA、趵突泉泉水噴涌過程中,只是水的位置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利用鋁土礦冶煉金屬鋁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C、摩天輪在藍天白云間徐徐轉動過程中,只是物體的位置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蔬菜瓜果飄香過程中,只是微粒的運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6.D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硬度、熔點、沸點、密度、溶解性等;化學性質: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氧化性等;A、無色透明液體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B、有特殊氣味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C、能與水互溶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D、易燃在燃燒中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符合題意。7.BA、陶瓷耐腐蝕,耐腐蝕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B、青銅強度高,強度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C、宣紙易燃燒,易燃燒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D、墨跡難氧化,抗氧化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8.A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所以酒精的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空氣中水蒸氣冷凝成水滴,沒有通過化學變化,屬于物理性質;C、液氨用于冷藏血液,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熱,沒有產生新物質,沒有通過化學變化,屬于物理性質;D、銅用于制造導線是利用銅的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9.AA.吃火鍋,與人體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有關,人體的消化和吸收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過程中表現出來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符合題意;B.切凍梨的過程中,只是改變了凍梨的形狀和大小,屬于物理變化,體現的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C.賞冰雕的過程中,物質本身沒有發生改變,屬于物理變化,體現的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D.玩冰雪的過程中,物質本身沒有發生改變,屬于物理變化,體現的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10.BA、石墨具有滑膩感,因此用石墨制成的受電弓滑板能夠減小與接觸網的摩擦,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還原性屬于化學反應,高鐵動車的高速運行是依靠車頂的受電弓滑板與接觸網持續摩擦獲取電力,該過程中不涉及還原反應,因此石墨制成的受電弓滑板與還原性無關,故該選項符合題意;C、受電弓滑板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輸電,因此石墨制成的電受電弓滑板與石墨的導電性有關,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高鐵動車的高速運行是依靠車頂的受電弓滑板與接觸網持續摩擦獲取電力,因此石墨制成的受電弓滑板應該具有耐高溫、熔點高的性質,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11.B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華時吸熱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故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作氣體肥料,是因為二氧化碳能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為植物制造養分,屬于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D、用金剛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其硬度大的特性,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12.CA、氣態時密度比空氣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可以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故A錯誤;B、沸點較低,容易氣化,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可以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故B錯誤;C、不可燃、不助燃是點燃條件下化學性質較為穩定,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可以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故C正確;D、四氯化碳在常溫下為液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可以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故D錯誤;13.DA、顏色變化只是化學變化中經常伴有的現象,并不是任何化學變化都一定有此現象。A不符合題意;B、氣體沉淀產生只是化學變化中經常伴有的現象,并不是任何化學變化都一定有此現象。B不符合題意;C、發光、放熱只是化學變化中經常伴有的現象,并不是任何化學變化都一定有此現象。C不符合題意;D、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會生成新物質。D符合題意。綜上所述:14.B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為干冰升華時吸熱,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故錯誤;B、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用作保護氣,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體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正確;C、稀有氣體作電光源,是因為燈管中充入稀有氣體通電時能夠發出五顏六色的光,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故錯誤;D、活性炭作吸附劑,是因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故錯誤;15.B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需抓住其本質特征產生新物質,發出耀眼的白光、鎂條逐漸變短、放出大量的熱,都不能說明產生了新物質;生成白色固體物質說明有新物質生成,是判斷發生化學變化的依據。故選B。16. 熱 水 化學 發熱 物理 二【驗證過程】(1)b、蠟燭燃燒放出熱量,所以感覺到燒杯的外壁變熱;而燒杯內壁產生了水,該變化應屬于化學變化;(2)燈泡通電中發光放熱,但通電后燈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可以判斷燈絲通電發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結論】根據上述實驗可以知道發光、放熱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即猜想二正確。17. ①②③ ④⑤ ⑥ 氟乙酸甲酯劇毒,有腐蝕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 用酒精清洗(1)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等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因此,都屬于物理性質。故①②③屬于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質;物質只有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故④⑤屬于氟乙酸甲酯的化學性質;氟乙酸甲酯在燃料、醫藥、農藥等領域有廣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腫瘤藥物和抗菌藥物的起始原料等屬于氟乙酸甲酯的用途;故填:①②③;④⑤;⑥(2)氟乙酸甲酯劇毒,有腐蝕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所以不得郵遞;故填:氟乙酸甲酯劇毒,有腐蝕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3)氟乙酸甲酯可溶于酒精,所以接觸時應正確處理的方法是用酒精清洗。故填:用酒精清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