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1.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自學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1.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自學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1.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自學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一、選擇題
1.下列勞動實踐項目中,一定包含化學變化是
A.澆花洗菜 B.修剪樹枝 C.編織草鞋 D.生火做飯
2.下列詩詞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玉不琢,不成器
3.在家庭廚房中,下列做法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①釀制食醋 ②用鋼絲球擦除灶具污漬 ③用西瓜汁榨汁 ④用天然氣煮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列有關物質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需要加熱就能發(fā)生的變化,一定是物理變化
B.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C.變化中有發(fā)光、放熱現象,就可以判斷它是化學變化
D.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5.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
B.“新物質”就是與化學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狀態(tài)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質
C.“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密度上不同的物質
D.“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
6.關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
A.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不存在任何聯系
B.物理變化過程中不會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等現象
C.化學變化過程中也不一定伴隨發(fā)光、放熱等現象
D.化學變化中生成的“新物質”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
7.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
A.有無顏色變化 B.有無新物質生成
C.有無氣體生成 D.有無發(fā)光、放熱現象
8.“化學觀念”是從化學視角對物質世界的總體認識。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化學變化一定生成新分子 B.化學物質具有多種類別
C.化學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 D.化學變化伴隨能量變化
9.下列物質性質的描述中,不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A.牛奶:白色液體
B.汞:有毒
C.冰塊:密度小于水
D.氧氣:無味
10.神舟飛船在下落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飛船上用到一種與智能手機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鋁玻璃,以便于觀察飛船外的情況。下列有關硅酸鋁玻璃性質的推測不正確的是
A.耐高溫 B.見光易分解 C.不易與氧氣反應 D.透光性好
二、填空與簡答
11.試管中裝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看到的現象是 ,澄清石灰水發(fā)生的變化是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判斷的依據是 。
12.如圖所示是探究有關物質變化的實驗,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裝置A中的現象。
(2)裝置B中,將一塊大理石用錘子敲成小塊,放入試管中,再向試管中倒入少量稀鹽酸,可觀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氣泡冒出,且大理石逐漸減少,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上述實驗過程中,哪些屬于化學變化?
(3)裝置A和裝置B中都有氣泡產生,其本質區(qū)別是什么?
13.從下列概念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
(1)0℃時水結成冰 ;
(2)汽油可以燃燒 ;
(3)塊狀膽礬變成粉末狀膽礬 ;
(4)酒精易揮發(fā) ;
(5)雞蛋久置后發(fā)臭 ;
(6)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 ;
(7)通常條件下,鐵的密度是7.86g/cm 。
14.碳纖維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鋁小,強度比鋼大。為了提高碳纖維的強度,必須選擇適當的預氧化條件。將碳纖維進行預氧化處理,測得碳纖維強度與熱處理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1)碳纖維的物理性質有 。
(2)由圖可知,碳纖維強度與熱處理溫度的關系是 。
15.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常伴隨著一些現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這些現象有助于我們判斷物質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但有了這些現象,就一定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嗎?根據你學習的化學知識和在生活中的觀察,請對下表中有關現象各舉出一個分別屬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填入相應位置。
現象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發(fā)光、放熱
產生氣體
爆炸
參考答案:
1.D
A、澆花洗菜,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修剪樹枝,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編織草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生火做飯,包含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C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鐵杵磨成針過程中,只是鐵杵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
C、化作春泥更護花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C符合題意;
D、雕琢玉過程中,只是玉石的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
3.C
①釀制食醋,產生了醋酸,屬于化學變化;
②鋼絲球擦除污漬,沒有新物質產生,是物理變化;
③西瓜榨汁沒有新物質產生,是物理變化;
④天然氣煮飯,燃燒產生新物質,是化學變化。
4.D
A、不需要加熱就能發(fā)生的變化,不一定是物理變化,比如呼吸、金屬生銹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
B、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比如水沸騰,故B錯誤;
C、燈泡發(fā)光發(fā)熱,但不是化學變化,故C錯誤;
D、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故D正確。
5.D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也可能屬于新物質,例如對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來說,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B、物質在顏色、狀態(tài)等方面變化不一定有新物質生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C、密度上不同的物質也可能是同一種物質,如冰和水,故選項說法錯誤;
D、化學變化中生成的新物質是相對于反應物來說的,即生成了與反應物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6.C
A、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是: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有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物理變化過程中也可能會伴隨著發(fā)光、放熱等現象,如燈泡發(fā)光、放熱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化學變化過程中也不一定伴隨發(fā)光、放熱等現象,如鐵生銹,只放熱不發(fā)光,故選項正確;
D、化學變化中生成的“新物質”指的是與原物質不同的物質,故選項錯誤。
7.B
A、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都可以有顏色的變化,例如在化學變化中,碳酸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在物理變化中,氧氣液化會變成藍色,顏色變化不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不符合題意;
B、變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有無其他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符合題意;
C、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都可以有氣體逸出,例如化學變化中,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時,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夠從溶液中逸出,物理變化中,加熱天然水時,溶解在水中的氣體會從水中逸出,所以有無氣體逸出不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不符合題意;
D、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都可能有放熱、發(fā)光現象,例如化學變化中,鎂在空氣中燃燒時,放熱、發(fā)光,物理變化中,電燈通電時會放熱、發(fā)光,所以有無放熱、發(fā)光現象不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不符合題意。
8.A
A、化學反應的定義就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而宏觀物質是由微觀的原子、離子、分子構成的,所以化學反應就是舊的物質被破壞,變成原子或者離子,然后原子、離子或者原子團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B、化學物質具有多樣性,可分為單質、化合物、混合物、氧化物等,故選項說法正確;
C、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以決定物質的用途,故選項說法正確;
D、化學變化伴隨能量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
9.B
A、牛奶是白色液體,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B、汞有毒,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化學,符合題意;
C、冰塊密度小于水,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D、氧氣無味,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10.B
神舟飛船在下落過程中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推測其耐高溫,不與氧氣反應;飛船上用到一種與智能手機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鋁玻璃,以便于觀察飛船外的情況,推測其透光性好,無法推測見光易分解;
11.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
試管中裝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澄清石灰水發(fā)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判斷的依據是有新物質生成。
12.(1)水沸騰,有氣泡冒出,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結
(2)大理石表面有氣泡冒出,且大理石逐漸減少,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均屬于化學變化
(3)裝置A中發(fā)生物理變化,裝置B中發(fā)生化學變化
(1)裝置A中的水加熱會沸騰,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水蒸氣,水蒸氣在試管口遇到冷的玻璃片會凝結成水滴。故答案為:水沸騰,有氣泡冒出,玻璃片上有水珠凝結。
(2)將一塊大理石用錘子敲成小塊,沒有生成新物質,只是物質在形狀上發(fā)生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向試管中倒入少量稀鹽酸,可觀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氣泡冒出,且大理石逐漸減少,生成了二氧化碳,發(fā)生化學變化;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所以發(fā)生化學變化。故答案為:大理石表面有氣泡冒出,且大理石逐漸減少,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均屬于化學變化。
(3)裝置A中水沸騰,產生的氣泡是水蒸氣,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裝置B中的氣泡是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化學變化。故答案為:裝置A中發(fā)生物理變化,裝置B中發(fā)生化學變化。
13.(1)A
(2)D
(3)A
(4)C
(5)B
(6)D
(7)C
(1)冰是固態(tài)的水,故0℃時水結成冰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A;
(2)汽油可以燃燒需要在汽油燃燒的變化中來體現,故是化學性質,故選:D;
(3)塊狀膽礬變成粉末狀膽礬是膽礬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的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A;
(4)酒精易揮發(fā)不需要發(fā)生 化學變化就可以體現出來,故是物理性質,故選:C;
(5)雞蛋發(fā)臭是變化過程,有新物質的生成,是化學變化,故選:B;
(6)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是鎂在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故選:D;
(7)鐵的密度是鐵的物理性質,故選:C。
14. 密度比鋁小 在215~240℃的溫度范圍內,隨著熱處理溫度升高碳纖維強度先增大后減小
(1)物質的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等。碳纖維的物理性質有密度比鋁小。
(2)由圖可知,碳纖維強度與熱處理溫度的關系是在215~240℃的溫度范圍內,隨著熱處理溫度升高碳纖維強度先增大后減小。
15. 燈泡發(fā)光、放熱 鎂條燃燒 水加熱變?yōu)樗魵? 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輪胎爆炸 火藥爆炸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燈泡發(fā)光放熱是由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鎂條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有新物質氧化鎂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水加熱變?yōu)樗魵馐怯梢簯B(tài)變?yōu)闅鈶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輪胎爆炸是由于壓強大,輪胎承受不住壓力造成的,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火藥爆炸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博野县| 灵台县| 呼和浩特市| 炎陵县| 溆浦县| 沈阳市| 游戏| 邛崃市| 扶余县| 丹寨县| 孝义市| 云浮市| 特克斯县| 云浮市| 青海省| 昌乐县| 龙里县| 蓝山县| 洞口县| 红原县| 涪陵区| 渝北区| 资兴市| 廉江市| 安福县| 镇坪县| 隆回县| 闽清县| 阜康市| 公主岭市| 平山县| 万山特区| 绩溪县| 孝感市| 咸阳市| 纳雍县| 松滋市| 仙居县| 专栏|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