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易錯易混知識點單選 強化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一、選擇題1.下列事實中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的是A.墻內開花墻外可聞到香味B.水蒸發為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C.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D.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2.濕衣服晾干,從微觀角度解釋正確的是A.分子的體積變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消失3.下列關于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B.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C.均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D.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4.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化學性質的微粒是A. B.C. D.5.關于分子和原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大,原子小C.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分子可分解為原子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構成物質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C.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粒子,故原子不帶電7.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研究原子的結構,有助于了解分子構成的奧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B.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C.硫離子有4個電子層 D.硫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8.下列結構示意圖表示陰離子的是A. B. C. D.9.我國著名化學家張青蓮教授與另外一名科學家合作,測定了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15,己知銦原子的核內有49個質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則銦原子核外有49個電子 B.核內有66個中子C.核內有49個中子 D.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910.如圖為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鈉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1 B.圖中n的值為10C.鈉原子的中子數為12 D.鈉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11.下列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是離子,③④是原子 B.②③④對應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C.③表示陽離子 D.只有②③具有相對穩定結構12.微粒觀是重要的化學思想。下列關于四種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說法正確的是A.4種原子核外都有3個電子層B.④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C.③中x可能為8D.②和④的化學性質相似13.如圖是兩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①屬于陰離子,化學符號為O2-B.②屬于原子,化學符號為ClC.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獲得兩個電子D.②在化學反應中容易獲得一個電子14.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的質量為m千克,某元素的一個原子質量為n千克。該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 B. C. D.15.下列有關元素分布說法正確的是A.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鐵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C.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D.太陽上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是氦16.礦泉水可分為碳酸水、硅酸水、鍶水等幾大類,此外還有含鋅、鍶、碘、硒等的礦泉水。其中“鋅、鍶、碘、硒”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離子 D.元素17.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壤中含有釔元素的礦物鹽,該鹽被命名為“嫦娥石”。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釔屬于非金屬元素 B.釔的元素符號為yC.釔的原子序數為39 D.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g18.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表述正確的是氧 16.00 氟 19.00硫 32.06 氯 35.45A.硫元素和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B.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gC.氟元素和氯元素處于同一周期 D.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719.我國化學家張育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銻、鈰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銻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1.76g B.鈰的元素符號是C.鈰屬于金屬元素 D.鈰原子的質子數為5120.中國芯彰顯中國“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純硅。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硅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硅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gC.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D.硅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4個電子21.如圖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及粒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口”中應填寫“鋅”,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B.該元素原子的中子數為30,相對原子質量為65.38gC.m、n的值分別為30、2,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Zn2+22.鎳元素可以維持生理結構、刺激生血、影響酶活性等作用,但是需要合理使用才可以防止產生不利影響。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元素說法錯誤的是A.圖2中 B.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C.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8.69g D.該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參考答案:1.BA、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香味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使人聞到氣味,A錯誤;B、水蒸發為水蒸氣,所占體積變大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B正確;C、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快,C錯誤;D、1滴水在宏觀上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但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D錯誤。2.CA、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水由液態變為氣態,分子間間隔變大,但分子本身的體積是不會變的,故A錯誤;B、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所以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不會分解成原子,故B錯誤;C、濕衣服晾干,是因為水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空氣中去的結果,故C正確;D、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而不是消失,故D錯誤;3.C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正確;B、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粒子,正確;C、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構成;分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如水分子由氫、氧原子構成,錯誤;D、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構成,正確。4.C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B、該圖是氫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氣體,不能保持H2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C、該圖是氫氣,能保持H2的化學性質,故符合題意;D、該圖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的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5.BA、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確;B、分子比構成它的原子大,不能說分子比原子大,如氫分子小于鐵原子,故B錯誤;C、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正確;D、分子、原子都可以構成物質,如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金剛石由碳原子構成,故D正確;6.D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故A說法正確;B、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例如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故B說法正確;C、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則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說法正確;D、原子中核內質子所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相等,故原子不帶電,故D說法錯誤;7.CA、硫原子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等于16,核外有3個電子層,第一層2個電子,第二層8個電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所以硫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選項正確;B、由硫原子結構示意圖知,硫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選項正確;C、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大于4,在反應中容易得到兩個電子而帶兩個單位負電荷,變成硫離子,有3個電子層,選項錯誤;D、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大于4,在反應中容易得到兩個電子,選項正確。8.AA、 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正確;B、 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原子;錯誤;C、 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錯誤;D、 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錯誤;9.CA、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銦原子核外有49個電子,不符合題意;B、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115-49=66,不符合題意;C、由B可知, 銦原子的核內有66個中子,符合題意;D、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故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49,不符合題意。10.BA、由圖可知,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不符合題意;B、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11=2+n+1,n=8,符合題意;C、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故鈉原子的質子數為11,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故中子數≈23-11=12,不符合題意;D、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從而帶上1個單位的正電荷,形成鈉離子,鈉離子表示為:Na+,不符合題意。11.CA、①②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表示原子,③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表示陽離子,④中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表示陰離子,不符合題意;B、②是原子,③④是離子,它們雖然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是對應的元素化學性質不相似,不符合題意;C、③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表示陽離子,符合題意;D、②③④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均達到了相對穩定結構,不符合題意。12.DA、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②中只有2個電子層,說法錯誤;B、④最外層電子數是6,大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2個電子而形成陰離子,說法錯誤;C、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x=17-2-8=7,說法錯誤;D、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于最外層電子數,②和④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為6,所以二者的化學性質相似,說法正確。13.CA、①核內質子數為8,是氧元素的微粒,又核外電子數大于大于核內質子數,微粒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化學符號為O2-,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②核外電子數等于核內質子數,屬于原子,核內質子數是17,故化學符號為Cl,此選項不符合題意;C、①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屬于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此選項符合題意;D、②的最外層有7個電子,容易得到一個電子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14.C相對原子質量是指以一個碳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一個碳原子質量的 的比值,即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已知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的質量為mkg,某原子質量為nkg,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選C。15.CA、地殼含量較多的元素(前四種)按含量從高到低的排序為:氧、硅、鋁、鐵,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故A錯誤;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錯誤;C、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C正確;D、太陽上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元素,其次是氦元素,故D錯誤;16.D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礦泉水中含有的“鋅、鍶、碘、硒”是指元素。故選D。17.CA、釔帶有“金”字旁,則釔屬于金屬元素,故A說法錯誤;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則釔的元素符號為Y,故B說法錯誤;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則釔的原子序數為39,故C說法在正確;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則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故D說法錯誤;18.DA、硫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族,即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相似,故選項說法錯誤;B、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單位為“1”,不是“g“,故說法錯誤;C、由圖示可知,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同一縱行,處于同一族,故選項說法錯誤;D、氟元素的原子序數為9,則氟原子的核內有9個質子,核外有兩個電子層,第一層上有2個電子,第二層上有7個電子,故選項說法正確。19.AA、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質量與一種碳原子質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不是真實質量,沒有質量單位,錯誤;B、圖中可知,元素符號為Sb,正確;C、鈰有“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正確;D、原子序數為51,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為51,正確。20.BA、硅是石字旁,所以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A正確;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意義可知,元素名稱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所以硅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單位不是g。B不正確;C、原子結構示意圖中,電子層數=周期數,由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硅原子核外有3層電子,所以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C正確;D、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硅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4個電子。D正確。21.DA 、中間是元素名稱,30號元素是鋅元素。鋅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A不正確;B、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數字為30,表示原子序數為30,在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該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30,相對原子質量為65.38,單位是“1”不是“g”。B不正確;C、在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核外第一層有2個電子,則m、n的值分別為30、2,由粒子結構示意圖,質子數=30,核外電子數=2+8+18=28,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是原子失去2個電子得到的。則其原子核外有4個電子層,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C不正確;D、由粒子結構示意圖,質子數=30,核外電子數=2+8+18=28,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是原子失去2個電子得到的。該元素是鋅元素,所以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形成Zn2+。D正確。22.CA、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所以x=28-2-16-8=2,此選項正確;B、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是幾,所處周期就是幾。鎳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是4,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此選項正確;C、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8.69,此選項錯誤;D、鎳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2,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此選項正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