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 易錯點關鍵點 強化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 易錯點關鍵點 強化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 易錯點關鍵點 強化練 2024--2025學年上學期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一、選擇題
1.中國詩詞蘊含著化學知識,下列詩句描述的主要是化學變化的是
A.蠟炬成灰淚始干 B.千錘萬鑿出深山
C.日照香爐生紫煙 D.吹盡狂沙始到金
2.下列對于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燒時產生黑煙,放出熱量
C.火焰分三層,外層最明亮
D.吹滅后有一股白煙冒出
3.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A.汽油有揮發性 B.氫氣能燃燒生成水
C.氧氣能供給呼吸 D.鐵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
4.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br/>A.酒精可作為燃料
B.用金屬銅(Cu)做導線
C.用澄清石灰水[Ca(OH)2]檢驗二氧化碳(CO2)
D.氧氣(O2)用于醫療急救
5.下列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不正確的是
A.加熱、使用后用燈帽蓋滅
B.吸取液體、滴管口向下防止腐蝕膠帽
C.測量液體體積、可用作溶解物質
D.用作加液器、將液體注入小口徑容器中
6.下列行為不符合實驗室安全常識的是
A.在實驗室嬉戲打鬧,吃零食
B.遠離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藥品
C.酒精燈不慎被碰倒著火,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D.眼里濺入藥品,立即用水沖洗,必要時送醫治療
7.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加熱試管中的液體 B.稱量7.2g氯化鈉
C.聞氣味 D.振蕩試管
8.下列圖示的錯誤操作與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 讀數偏小 B. 試管破裂
C. 標簽受損 D. 液滴飛濺
9.空氣中含量較多且能夠填充燈泡的氣體是
A.氧氣 B.氖氣
C.氮氣 D.二氧化碳
10.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同學設計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實驗時引燃紅磷后便熄滅酒精燈。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紅磷的量不足可能導致所測氧氣含量偏低
B.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動
C.實驗結束后試管內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氮氣
D.用該裝置實驗時,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
11.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小組的同學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中,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口,通過導管(導管容積忽略不計)與潤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取足量的白磷進行實驗是為了減少誤差
B.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白磷燃燒冒出大量的白煙
C.實驗結束無需等到裝置冷卻到室溫后再讀數
D.該裝置實驗的優點是密閉容器中進行測量結果更準確,污染小
12.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空氣及其成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臭氧含量低,屬于稀有氣體
B.氮氣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D.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1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氮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B.空氣中含有氧氣,因此空氣可直接用于醫療急救
C.臭氧層破壞與空氣污染無關
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所占比例雖小,但用途廣泛
14.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的最佳方法是
A.觀察氣體顏色 B.插入燃著的木條 C.聞氣體的氣味 D.加入少量水
15.對下列實驗中出現的異常情況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點燃氫氣時發生爆炸——點燃前沒有檢驗純度
B.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點燃紅磷后沒有立即伸入到集氣瓶內
C.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鐵絲沒有燃燒——氧氣純度不夠
D.制取CO2時,始終收集不到氣體——裝置氣密性不好
16.空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下列關于空氣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氮氣約占空氣總質量的78% B.氧氣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C.工業制氧氣是分離液態空氣 D.二氧化碳屬于空氣污染物
17.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中,下列裝置或操作不正確的是
A.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檢查氣密性 B.用圖乙所示的裝置制備氧氣
C.用圖丙所示的裝置收集氧氣 D.用圖丁所示的裝置對氧氣驗滿
18.下列關于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種催化劑只能催化一個化學反應
B.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都不變
C.催化劑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也能減慢化學反應速率
D.催化劑能增加生成物的質量
19.有a、b兩份質量相等、濃度相同的過氧化氫溶液,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固體,則a、b放出氧氣的質量(縱坐標)和反應時間(橫坐標)的關系圖正確的是
A. B.
C. D.
20.下列變化中,既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氧化反應或分解反應的是
A. B.
C. D.
二、實驗題
21.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實驗室分別進行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圖1和圖2除了凸透鏡之外,均是相同的藥品和儀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雪按圖1裝置的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測得集氣瓶的體積為60mL,瓶中預裝了10mL的水。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足量),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測得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為19.5mL。
①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
②由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是:空氣中氧氣所占的體積百分數為 。
(2)小娟用木炭來代替紅磷,也按圖1的步驟進行實驗,小娟無法測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你認為原因是 。
(3)小清按圖2裝置進行實驗,與圖1相比優點是 。若用圖2進行實驗,測量結果偏低,原因可能是 。
22.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儀器的名稱① 。
(2)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較為純凈氧氣的裝置組合是 ,若選用F裝置收集氧氣,氣體應從 (填“a”或“b”,下同)端通入;也可先將集氣瓶裝滿水,讓氣體從導管 進入。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當選用C裝置收集完氣體后,測得瓶中氧氣純度明顯偏低,以下原因可能的是 。
A.收集前,集氣瓶中未注滿水
B.集氣瓶在移出水面前未蓋玻璃片
C.未見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就開始收集
(4)氨氣極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加熱固體硫酸銨和固體熟石灰的混合物來制取氨氣,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收集裝置是 。
(5)某化學興趣小組借助氧氣傳感器探究微粒的運動,數據處理軟件可實時繪出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收集一塑料瓶氧氣進行以下三步實驗:①敞口放置;②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次為圖3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夠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的曲線是 。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PQ段與MN和NP相比可以得出結論 。
③隨著實驗的進行,傳感器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時幾乎不再變化。
參考答案:
1.A
A、蠟炬成灰說的是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
B、千錘萬鑿出深山指的是開采石灰石,不涉及化學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
C、日照香爐生紫煙,指的是香爐峰在陽光照射下,水汽蒸騰呈現出紫色煙霞,是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此過程是分離沙子和黃金,不涉及化學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
2.A
A、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B、蠟燭燃燒不充分時產生的黑煙是炭黑,放出大量的熱,故選項說法正確.
C、蠟燭燃燒時,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故選項說法正確.
D、吹熄蠟燭后,有一縷白煙飄出,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故選項說法正確
3.A
A、汽油有揮發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A符合題意;
B、氫氣能燃燒生成水,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氧氣能供給呼吸,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C不符合題意;
D、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故D不符合題意。
4.B
A、酒精可作為燃料,是因為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B、用金屬銅做導線,是因為金屬具有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C、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是因為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D、氧氣用于醫療急救,是因為氧氣具有氧化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5.C
A、由于酒精具有揮發性,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故A正確;
B、膠頭滴管用來吸取液體,使用時滴管口向下,若向上,會使液體倒流,可能會腐蝕膠帽,故B正確;
C、量筒用于量取或測量液體體積,不能做配制溶液時溶解物質的容器,故C錯誤;
D、為防止液體灑落,所以漏斗可以用作加液器、將液體注入小口徑容器中,故D正確。
6.A
A、實驗室禁止嬉戲打鬧、吃零食,不符合實驗室安全常識,符合題意;
B、遠離火源存放易燃易爆藥品,符合實驗室安全常識,不符合題意;
C、酒精燈不慎被碰倒著火,立即用濕抹布蓋滅,隔絕氧氣滅火,符合實驗室安全常識,不符合題意;
D、眼里濺入藥品,立即用水沖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時候要眨眼睛,必要時送醫治療,符合實驗室安全常識,不符合題意。
7.C
A、加熱時,應使試管傾斜并與桌面成45°左右,試管內 的液體體積不超過容積的三分之一,錯誤;
B、稱量藥品時,氯化鈉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錯誤;
C、聞氣體的氣味時,防止氣體有毒,應用手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正確;
D、振蕩試管中的液體的正確方法是手指拿住試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擺動,而不是用手緊握試管上下晃動,錯誤。
8.A
A、如圖所示,俯視讀數會使讀數偏大實際偏小,錯誤操作與后果不匹配,符合題意;
B、如圖所示,鋅粒直接放入試管會使試管破裂,錯誤操作與后果匹配,不符合題意;
C、如圖所示,標簽未朝向手心,殘留的液體流下會腐蝕標簽是標簽受損,錯誤操作與后果匹配,不 符合題意;
D、如圖所示,將水倒入濃硫酸,濃硫酸稀釋會放出大量熱,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則會使表面的水沸騰造成液滴飛濺,錯誤操作與后果匹配,不符合題意;
9.C
A、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不適合填充燈泡,不符合題意;
B、氖氣雖然可用于填充燈泡,但在空氣中含量很少,不符合題意;
C、氮氣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約占空氣體積的78%,且化學性質穩定,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較少,一般也不用于填充燈泡,不符合題意。
10.B
A、紅磷的量不足,不能將氧氣完全消耗,可能導致所測氧氣含量偏低,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待紅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由于消耗了氧氣,注射器內壓強變小,所以注射器活塞應該是向左移動,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C、空氣中主要含氮氣和氧氣,紅磷燃燒消耗了氧氣,故實驗結束后試管內氣體的主要成分為氮氣,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試管內氣壓不降低,反應結束后,活塞不移動,不能確定消耗氧氣的體積,用該裝置實驗時,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11.C
A、取足量的白磷進行實驗是為了耗盡裝置中的氧氣,減少誤差,說法正確;
B、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白磷燃燒冒出大量的白煙,說法正確;
C、實驗結束需等到裝置冷卻到室溫后再讀數,否則剩余的氣體在受熱狀態下,處于膨脹狀態,使測定結果偏小,說法錯誤;
D、該裝置實驗的優點是密閉容器中進行測量,無需打開瓶塞點燃白磷,避免瓶內空氣外逸而造成實驗誤差,結果更準確;同時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小,說法正確;
12.B
A、稀有氣體包含氦、氖、氬、氪、氙等氣體,其中不含有臭氧,故選項錯誤;
B、空氣中各成分含量按體積分數計,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氮氣含量最多,故選項正確;
C、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但是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和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故選項錯誤;
D、氧氣具有助燃性,能夠支持燃燒,但是氧氣自身不能燃燒,不能做燃料,故選項錯誤。
13.D
A、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用作保護氣,故選項錯誤;
B、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可以供給呼吸,氧氣可用于醫療急救,空氣不可以直接用于醫療急救,故選項錯誤;
C、臭氧層破壞是人類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物質造成的,與空氣污染有關,故選項錯誤;
D、空氣中的稀有氣體所占比例雖小,但用途廣泛,例如稀有氣體通電時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燈,故選項正確;
14.B
A、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的氣體,通過觀察氣體顏色不能鑒別三種氣體,故A不符合題意;
B、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集氣瓶中,燃燒更旺的是氧氣,熄滅的是二氧化碳,不變的是空氣,能鑒別三種氣體,故B符合題意;
C、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味的氣體,通過聞氣體的氣味不能鑒別三種氣體,故C不符合題意;
D、三種氣體加入少量水都無明顯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
15.B
A、可燃性氣體在點燃前,一定要先檢驗氣體的純度,否則可能發生爆炸,正確;
B、點燃紅磷后沒有立即伸入到集氣瓶內會導致氣體逸散,導致倒吸過來的水多于五分之一,錯誤;
C、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鐵絲沒有燃燒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為鐵絲生銹、沒有預熱、氧氣的濃度太低等,正確;
D、制取CO2時,始終收集不到CO2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為裝置氣密性不好,正確。
16.C
A、氮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78%,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氧氣有助燃性,但是本身不可燃,不能用作燃料,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C、工業制備氧氣時,需要大量制備,純度不會要求太高,所以可以用分離液態空氣法,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不屬于空氣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才是空氣污染物,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17.D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導管置于水中,用手緊握試管,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圖中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B、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且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試管內粉末狀物質進入導管,圖中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圖中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
D、氧氣具有助燃性,氧氣驗滿: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說明已經集滿,不能伸入集氣瓶內部,圖中操作不正確,符合題意。
18.C
A、一種催化劑不是只能催化一個化學反應,可以催化多個化學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B、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均不發生改變,物理性質有可能發生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
C、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也能減慢化學反應速率,故選項說法正確;
D、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不會對生成物的總量產生影響,故選項說法錯誤;
19.C
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和水其中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溶液分解氧氣的速率,因此加入二氧化錳的反應快即b曲線坡度大于a,但催化劑不能改變生成物最終的質量,因此由于兩份質量相等、濃度相同的過氧化氫溶液,因此生成的氧氣質量相等,最終曲線重合,如圖,故選:C。
20.D
A、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沒有氧氣參加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不符合題意;
B、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個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分解反應,有氧氣參加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不符合題意;
C、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有氧氣參加反應屬于氧化反應,不符合題意;
D、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個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分解反應,沒有氧氣參加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符合題意;
21.(1) 19%
(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無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 比較環保,誤差小 裝置漏氣
(1)①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②該實驗中,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待完全反應后,逐漸冷卻至室溫,由于消耗了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的體積,故由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是:空氣中氧氣所占的體積百分數為:;
(2)用木炭來代替紅磷,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無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3)與圖1實驗相比,圖2實驗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會逸出,比較環保,且避免了盛有點燃紅磷的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時,氣體的受熱膨脹逸出,誤差??;
若用圖2進行實驗,測量結果偏低,原因可能是裝置漏氣,在冷卻至室溫的過程中,外界空氣進入,占據了一定的體積。
22.(1)集氣瓶
(2) BC a b
(3)ABC
(4) A E/F
(5) B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21%
(1)據圖可知,儀器①的名稱是集氣瓶;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混合物制取氧氣,該反應是固液不加熱型,發生裝置選B,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比較純凈,故選C收集;
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略大,用裝置F收集氧氣,氧氣從長管端進入,即氧氣應從導管口a端通入。氧氣不易溶于水,用裝置F收集氧氣,也可先將集氣瓶裝滿水,讓氧氣從短管進入,水從長管排出,即氧氣應從導管口b端通入;
(3)A.收集前,集氣瓶中未注滿水,制得氧氣中混有空氣,測得瓶中氧氣純度明顯偏低;
B.集氣瓶在移出水面前未蓋玻璃片,氧氣逸出,測得瓶中氧氣純度明顯偏低;
C.未見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就開始收集,制得氧氣中混有空氣,測得瓶中氧氣純度明顯偏低;
(4)在實驗室中常采用固體硫酸銨和固體熟石灰混合加熱的方法來制取,該反應是固體加熱型,則應選擇的發生裝置A,氨氣(NH3)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應選E或F(從b通入);
(5)①雙手貼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內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導致部分氣體膨脹逸出,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即NP段,故選B;
②PQ將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氧氣體積分數減小速度變快,說明氧氣逸出速度變快,更容易從下部逸出,說明氧氣密度大于空氣;
③隨著實驗的進行,傳感器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時幾乎不再變化,因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是2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鄱阳县| 龙岩市| 洛川县| 富民县| 嘉善县| 天全县| 礼泉县| 巴青县| 博罗县| 瑞金市| 武安市| 五家渠市| 涿鹿县| 盐津县| 林甸县| 彰化市| 唐河县| 河东区| 安吉县| 正安县| 灵寿县| 嫩江县| 平原县| 札达县| 正蓝旗| 海盐县| 靖宇县| 东安县| 蒙自县| 江北区| 赫章县| 丹凤县| 巴南区| 辽阳市| 晴隆县| 汽车| 安乡县| 嘉黎县| 阳城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