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乙醇 專項練2025年高考化學復習備考一、單選題(共15題)1.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標準狀況下,含有的分子數為B.常溫常壓下,0.1molCO含有的原子數為C.溶液中的數目為D.和含有的電子數均為2.下列和乙醇相關的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A.乙醇分子中甲基的電子式為 B.乙醇結構簡式為C2H6OC.乙醇分子中羥基電子式 D.乙醇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為3.鈉與乙醇反應的改進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鈉與乙醇的反應比相同條件下鈉與水的反應劇烈得多B.脫脂棉中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目的是吸收揮發出的乙醇C.反應一段時間后,鈉塊會上浮D.一段時間后將尖嘴管口的氣體點燃,并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珠出現,說明有氫氣產生4.能證明乙醇中含有一個羥基的事實是A.乙醇密度比水小B.乙醇易揮發且易溶于水C.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1mol乙醇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生成0.5mol的氫氣5.下列各組物質反應時,反應條件(溫度、反應物濃度)或反應物用量改變,不會引起產物改變的是A.S和 B.和 C.和 D.和6.將下列氣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溶液顏色會褪去的是①乙烯 ②CO2 ③SO2 ④Cl2 ⑤CH3CH2OH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 D.①③⑤7.有機物A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可發生以下系列轉化,B、D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有機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的電子式為B.75%的B溶液(體積分數)可作醫用消毒劑C.B、D、E三種物質可以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D.由B、D制備E時濃H2SO4只作吸水劑8.下列關于乙醇的性質及用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能與水任意比例互溶 B.可溶解多種有機物C.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醫療上用無水乙醇作消毒劑9.橙花醇的結構簡式如圖,根據乙烯和乙醇的有關性質,下列有關橙花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分子式為C10H18OB.能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C.所有的C原子有可能共平面D.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其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10.將兩塊相同的鈉分別投入等量的乙醇和水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與甲相比,乙中鈉塊很快熔化成光亮的小球B.鈉塊沉在乙醇液面下,說明乙醇的密度比鈉小C.乙比甲反應緩和,說明乙醇羥基中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D.觸摸甲、乙燒杯外壁均發熱,說明兩個反應均放熱11.下列有機反應方程式和反應類型均正確的是A. 取代反應B. 氧化反應C. 取代反應D.n CH2=CHCl 加聚反應12.某化學小組進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及產物檢驗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乙醇在銅粉催化作用下發生氧化反應B.Ⅰ中銅粉顏色按“紅色→黑色→紅色”變化C.無水硫酸銅粉末從白色變為藍色D.向2%的稀氨水中滴加溶液可制備銀氨溶液13.有機物a是石油化學工業重要的基本原料,其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生成b屬于加成反應B.b與甘油()互為同系物C.c與環氧乙烷()互為同分異構體D.b、d、e三種物質可以用飽和 Na2CO3溶液鑒別14.下列有關有機物結構、性質的分析正確的是A.乙醇、乙酸均能與Na反應放出,說明二者分子中官能團相同B.乙酸中含有碳碳雙鍵C.符合分子通式的烴一定都烷烴,分子中均只含單鍵D.乙醇在銅作催化劑條件下,能發生還原反應生成乙醛15.甜橙醇的結構如下。下列有關甜橙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B.該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C.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取代反應D.1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最多可以和2mol氫氣發生反應二、非選擇題(共2題)16. 中國石化實現了原油蒸汽裂解技術的國內首次工業化應用,可直接將原油轉化為乙烯等化學品,對我國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1)乙烯的官能團名稱為 ,其與互為 。(2)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解釋其褪色原理 (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3)工業上常用乙烯水化法制乙醇,實驗室常用乙醇與乙酸在 條件下制備,鑒別有機物與,可選用試劑 (填序號)。A.蒸餾水 B.溶液 C.的溶液(4)與足量完全反應,生成的的體積為 L(標準狀況)。17.乙醇在化學工業、醫療衛生、食品工業、農業生產等領域都有廣泛的用途。某興趣小組圍繞乙醇的性質進行如下實驗:I.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實驗裝置如圖,加熱與夾持裝置已省略) 已知:物質 熔點/℃ 沸點/℃ 溶解性乙醇 -117 78 溶于水乙酸 16.6 117.9 溶于水乙酸乙酯 -83.6 77.5 微溶于水回答下列問題:(1)無水粉末的作用是 。(2)為使裝置A中的乙醇形成穩定的氣流,對A適宜的加熱方式為 。(3)實驗開始后,間歇性地通入氧氣,裝置B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一段時間后撤去酒精燈,依然能觀察到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Ⅱ.乙醇與乙酸反應制取乙酸乙酯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向一支試管中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加入飽和冰醋酸;②按圖甲連接好裝置(氣密性良好),用酒精燈小心加熱試管;③待試管b收集到一定量產物后,停止加熱,撤出試管b后用力振蕩,靜置分層;④分離出乙酸乙酯,洗滌、干燥。(4)圖甲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 (5)寫出生成乙酸乙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6)飽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揮發出的乙醇、 ,用圖乙裝置回收溶液中的乙醇,應控制溫度為 ℃,圖乙中的錯誤是 。 參考答案:1.BA.標準狀況下水為液態,無法計算11.2L水的物質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數,故A錯誤;B.一氧化碳是雙原子分子,則常溫常壓下,0.1mol一氧化碳含有的原子數為0.1mol×2×NAmol—1=0.2NA,故B正確;C.缺溶液的體積,無法計算0.1mol/L氯化鐵溶液中氯化鐵的物質的量和氯離子的數目,故C錯誤;D.羥基中含有的電子數為9,則1mol羥基中含有的電子數為1mol×9×NAmol—1=9NA,故D錯誤;2.DA.乙醇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的結構簡式為-CH3,電子式為,A錯誤;B.乙醇結構簡式為CH3CH2OH,B錯誤;C.乙醇的官能團為羥基,羥基的結構簡式為-OH,電子式為,C錯誤;D.根據乙醇結構式及原子半徑大小判斷,所示乙醇空間填充模型正確,D正確;3.AA.鈉與乙醇的反應比相同條件下鈉與水的反應緩慢得多,A錯誤;B.脫脂棉中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目的是吸收揮發出的乙醇,B正確;C.有氣體生成逸出,鈉塊會上浮,C正確;D.一段時間后將尖嘴管口的氣體點燃,并在火焰上罩一干冷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珠出現,說明有氫氣產生,D正確;4.D1mol乙醇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生成0.5mol的氫氣,說明乙醇中含有一個羥基,故D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D。5.AA.S在O2中燃燒生成SO2,與反應條件(溫度、反應物濃度)或反應物用量改變無關,反應條件改變,不會引起產物改變,故A正確;B.NaOH和SO2 反應產物與二氧化硫用量有關,二氧化硫少量反應生成亞硫酸鈉,二氧化硫過量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故B錯誤;C.CH3CH2OH和O2反應的條件不同,產物不同,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銅或銀催化下加熱生成乙醛,故C錯誤;D.Cu和濃HNO3反應生成二氧化氮,Cu和稀HNO3反應生成一氧化氮,硝酸濃度不同,產物不同,故D錯誤;6.D①乙烯中的碳碳雙鍵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從而使其褪色,①正確;②CO2不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不能使其褪色,②錯誤;③SO2具有還原性,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從而使其褪色,③正確;④Cl2不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不能使其褪色,④錯誤;⑤乙醇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從而使其褪色,⑤正確;正確的為①③⑤,答案選D。7.DA.A為乙烯,分子中含碳碳雙鍵,其電子式為:,A正確;B.75%的乙醇溶液(體積分數)具有殺菌消毒作用,可作醫用消毒劑,B正確;C.飽和碳酸鈉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與乙酸乙酯出現分層現象,與乙酸發生反應產生氣泡,能溶解乙醇,所以可以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C正確;D.乙醇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時,濃硫酸作催化劑和吸水劑,D錯誤;8.DA.乙醇和水分子間存在氫鍵,所以乙醇和水任意比互溶,故A正確;B.有機物易溶于有機溶劑中,乙醇是一種常見的有機溶劑,可以溶解多種有機物,故B正確;C.乙醇具有還原性,易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C正確;D.醫療上常用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做消毒劑,不用無水乙醇,故D錯誤;9.DA.根據結構式可知,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10H18O,A正確;B.含有碳碳雙鍵、羥基,能發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B正確;C.由于單鍵可以旋轉,所有的C原子有可能共平面,C正確;D.碳碳雙鍵、羥基都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其中是否含有碳碳雙鍵,D錯誤;10.AA.Na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乙中Na沉在底部,且鈉的熔點比乙醇的沸點高,鈉在乙醇中反應不會熔化成小球,A項錯誤;B.Na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故鈉塊沉在乙醇液面下,B項正確;C.乙醇羥基中的氫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活潑,故Na與乙醇反應比Na與水反應緩和得多,C項正確;D.觸摸甲、乙燒杯外壁均發熱,說明Na與水和乙醇的反應均放熱,D項正確;11.DA.乙醇燃燒屬于氧化反應,故A錯誤;B.乙烯和氯化氫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氯乙烷,屬于加成反應;故B錯誤;C.甲烷在光照下雨氯氣發生取代反應,方程式應為,故C錯誤;D.n CH2=CHCl ,反應生成高聚物,屬于加聚反應,故D正確。12.DA.由分析可知,乙醇在銅粉催化作用下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乙醛,A正確;B.Ⅰ中銅粉和氧氣生成黑色氧化銅,氧化銅和乙醇生成乙醛和銅,故顏色按“紅色→黑色→紅色”變化,B正確;C.生成水,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為藍色,故無水硫酸銅粉末從白色變為藍色,C正確;D.向硝酸銀中滴加氨水溶液可制備銀氨溶液,D錯誤;13.BA.a與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b為CH3CH2OH,A正確;B.b為CH3CH2OH,分子式為C2H6O,甘油的分子式為C3H8O3,兩者分子式相差CH2O2,兩者不是同系物,B錯誤;C.c為CH3CHO,與環氧乙烷,分子式相同,結構式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C正確;D.乙醇能夠溶于水,不分層,乙酸與飽和Na2CO3溶液發生放出氣體,有氣泡產生,而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是互不相溶的兩層液體,故可以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D正確;14.CA.乙酸分子中官能團為羧基,乙醇分子中官能團為羥基,二者官能團不同,故A錯誤;B.乙酸中不含碳碳雙鍵,故B錯誤;C.符合分子通式的烴一定都是烷經,分子中均只含單鍵,碳原子均為飽和碳原子,故C正確;D.乙醇在銅作催化劑條件下,能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乙醛,故D錯誤;15.BA.由結構簡式可知分子式為C14H26O,故A正確;B.該物質含有甲基、亞甲基,具有類似于甲烷的四面體結構,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錯誤;C.該物質含有羥基、碳碳雙鍵,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取代反應,故C正確;D.每分子甜橙醇中含有2個碳碳雙鍵,1mol甜橙醇在一定條件下最多可以和2mol氫氣發生加成反應,故D正確;16.(1) 碳碳雙鍵 同系物(2) 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應(3) 濃硫酸、加熱 B(4)11.2(1)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官能團名稱為碳碳雙鍵,其與結構相似,相差1個CH2,互為同系物。(2)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為CH2=CH2+Br2→CH2BrCH2Br,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3)實驗室常用乙醇與乙酸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制備;A.與均溶于水蒸餾水,現象相同,無法鑒別,A不選;B.溶液和反應生成CO2氣體,和無現象,可鑒別,B選;C.與均不和的溶液反應,現象相同,無法鑒別,C不選;(4)中羥基上的氫原子可以被鈉置換,物質的量為1mol,根據2~H2,與足量完全反應,生成的的體積為。17.(1)檢驗裝置B中水的生成(2)水浴加熱(3) 銅絲由紅變黑再變紅 該反應是放熱反應(4)作吸水劑和催化劑(5)(6) 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 78 冷凝管進水口應從下口進,上口出(1)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成藍色,因此他的作用為檢驗是否有水;(2)形成穩定的氣流,根據乙醇的沸點,應該選擇水浴加熱;(3)實驗開始后,氧氣和銅先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氧化銅又會和乙醇反應生成銅單質,因此會看到變黑后又變紅;之所以撤去酒精燈之后還能觀察到該現象是因為反應為放熱反應,可以提供一些熱量;(4)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生成的水,使反應盡可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濃硫酸還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因為濃硫酸的作用既是吸水劑又是催化劑;(5)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方程式為:;(6)乙醇和乙酸都具有揮發性,同時根據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知,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有3個:吸收乙醇,中和揮發出來的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層;為了回收溶液中的乙醇,溫度應該控制在78℃;圖乙中冷凝管的進水方向錯誤,應該是下口進,上口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