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鹽類的水解 專項練 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鹽類的水解 專項練 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鹽類的水解 專項練
2025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備考
一、單選題(共15題)
1.下列物質溶于水時,電離出的陽離子能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的是
A. B. C. D.
2.通過查閱資料獲得溫度為時有以下數據:是鹽的水解平衡常數,在溶液中存在,則。有關上述常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比較上述常數,可得溶液顯堿性
B.所有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和難溶電解質的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溫下,在水中的大于在飽和溶液中的
D.一定溫度下,在溶液中,
3.室溫下,用NaOH溶液滴定10.00mLHClO溶液,水的電離程度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已知室溫下HClO電離常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當滴入5.00mLNaOH溶液時,溶液中
B.M點對應的水溶液
C.M點為滴定終點
D.N點溶液中,
4.在室溫下,向10mL 0.1mol/L的有機酸R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KOH溶液,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忽略溫度變化),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RCOOH的電離常數Ka約為:
B.a點混合溶液中:
C.,且b點溶液中
D.隨K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
5.常溫下,向溶液中緩慢滴加鹽酸,溶液中各離子(、、)物質的量隨鹽酸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碳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所有陰離子為、、
B.B點
C.C點滿足關系:
D.從A點至D點,水的電離程度一直增大
6.有分別為8、9、10的三種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鹽溶液、、,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三種酸、、中以酸性相對最弱
B.中和三種酸,需要的均為
C.在、、三者中,結合的能力最強
D.、、三者均為弱酸
7.某實驗測得0.1mol·L-1NaHCO3溶液在升溫過程中(不考慮水揮發)的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Ka2(H2CO3)
B.b點溶液中,c(Na+)=c(HCO)+c(CO)
C.a點與c點溶液中的c(OH-)相等
D.ab段,升溫,pH減小,說明抑制了HCO的水解
8.常溫下稀FeCl3溶液中:Fe3++3H2O Fe(OH)3+3H+,下列操作能使c(Fe3+)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 B.加水稀釋
C.加熱 D.加入少量NaOH溶液
9.興趣小組為探究FeCl3在溶液中顯黃色的原因,進行如下實驗。
序號 操作 試劑a 試劑b 現象
① 0.2mol/L FeCl3 蒸餾水 溶液為黃色
② 0.2mol/L FeCl3 2mol/L鹽酸 溶液為淺黃色
③ 0.2mol/L Fe(NO3)3 蒸餾水 溶液為淺黃色
④ 0.2mol/L Fe(NO3)3 2mol/L硝酸 溶液接近無色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②中的溶液顏色比①中的淺,主要是因為Fe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
B.由③④可知,Fe(NO3)3溶液顯淺黃色與Fe3+水解有關
C.由以上實驗可推知,FeCl3溶液顯黃色與Fe3+水解、Cl-存在均有關
D.由以上實驗可推知,導致②③溶液均為淺黃色的原因相同
10.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 操作 現象 結論
A 用pH試紙分別測量NaNO2和CH3COONa溶液的pH NaNO2溶液的pH約為8,CH3COONa溶液的pH約為9 Ka(HNO2)>Ka(CH3COOH)
B 用pH試紙測量0.1mol·L-1NaHSO3溶液的pH pH約為5 溶液中HSO的電離>水解
C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體 溶液的紅色變淺 CH3COONH4溶液呈酸性
D 室溫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NO2,達平衡后,再慢慢擴大容器體積 最終容器中氣體顏色比初次平衡時淺 2NO2(g)N2O4(g)(無色)該平衡正向移動
A.A B.B C.C D.D
11.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電離:
B.硫酸氫鈉熔融狀態下發生電離:
C.泡沫滅火器原理:
D.水解:
12.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草木灰與銨態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B.硫酸鋁可除去水體中的懸浮雜質并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C.用熱的碳酸鈉溶液除油污效果更好
D.SnO2可用作涂料和拋光劑等,在實驗室中用SnCl4的水解反應制取
13.下列關于鹽類水解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在NH4Cl溶液中加入稀鹽酸能抑制水解
B.常溫下,醋酸分子不可能存在于pH>7的堿性溶液中
C.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常將FeCl3晶體溶于較濃的鹽酸中,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
D.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加熱,溶液顏色會變深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溶液制備無水固體,可以將溶液直接蒸干
B.溶液和溶液加熱、蒸干、灼燒,所得固體成分相同
C.配制氯化鐵溶液時,可將氯化鐵溶解在較濃的鹽酸中再加水稀釋
D.溶液可以存放在玻璃試劑瓶中
15.某火電廠的粉煤灰的主要成分為、、、、、等。研究小組對其進行綜合處理的流程:,。已知:“酸浸”后鈦主要以形式存在,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僅能電離和一種陽離子,該離子會水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渣1為
B.加入鐵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耗過量硫酸
C.為使濾渣2沉淀完全,需“調”最小為4
D.溶液制備過程中需要通入的氣流
二、非選擇題(共2題)
16.雪碧是常見的碳酸型飲料。其中所含酸性物質包括:碳酸、檸檬酸、苯甲酸。25℃時,上述三種酸的電離常數如表所示:
化學式 苯甲酸(C6H5COOH) 碳酸(H2CO3) 檸檬酸()
電離常數 Ka=6.3×10-5 Ka1=4.3×10-7 Ka2=5.6×10-11 Ka1=7.4×10-4 Ka2=1.7×10-5 Ka3=4.0×10-7
(1)上表中三種酸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2)水存在電離平衡,下列能促進水的電離,且溶液顯堿性的是________(填標號)。
A.通入氯氣 B.加入AlCl3固體
C.加入苯甲酸鈉(C6H5COONa)固體 D.加熱至90℃
(3)25℃時,求的水解平衡常數)Kh= (填數值,保留三位有效數字)(提示:的水解平衡常數);該溫度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苯甲酸(C6H5COOH)和苯甲酸鈉(C6H5COONa)的混合溶液的pH (填“>”“<”或“=”)7,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4)檸檬酸的結構簡式為,所含官能團名稱為 、 ,檸檬酸與足量NaOH反應所得到的鹽的結構簡式為 。
(5)25℃時,等濃度的Na2CO3、NaHCO3兩種鹽溶液中,堿性較強的是 (填化學式)。
(6)25℃時,pH=4的檸檬酸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與pH=4的NH4Cl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之比是 。
17.根據下列化合物:①NaCl、②NaOH、③HCl、④NH4Cl、⑤CH3COONa、⑥CH3COOH、⑦NH3·H2O、⑧H2O,回答下列問題。
(1)NH4Cl溶液顯酸性,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原因+H2ONH3·H2O+H+,其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 。
(2)常溫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OH-)= ,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H+)= 。
(3)已知純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 ΔH>0,現欲使平衡向右移動,且所得溶液顯酸性,可選擇的方法是 (填字母序號)。
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體
B.向水中加入Na2CO3固體
C.加熱至100 ℃[其中c(H+)=1×10 6 mol·L 1]
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體
(4)若將等pH、等體積的②NaOH和⑦NH3·H2O分別加水稀釋m倍、n倍,稀釋后兩種溶液的pH仍相等,則m (填“<”“>”或“=”)n。
(5)除⑧H2O外,若其余7種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則這7種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 (填序號)。
參考答案:
1.A
A.銨根離子水解,使水電離平衡向右移動,A正確;
B.硫酸電離出氫離子,抑制水的電離 ,B錯誤;
C.醋酸根離子水解,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但鈉離子不水解,C錯誤;
D.硫酸鈉電離出的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都不能水解,不影響水的電離平衡,D錯誤;
2.D
A.根據誰強顯誰性可知,可得溶液水解顯酸性,A錯誤;
B.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如果化學平衡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減小,B錯誤;
C.電離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溫度相同電離平衡常數相同,C錯誤;
D.一定溫度下,在溶液中水解常數為,則,D正確;
3.B
A.滴入5.00mL氫氧化鈉溶液時,氫氧化鈉溶液與次氯酸溶液反應得到等濃度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的混合溶液,由電離常數可知,次氯酸根離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常數Kh===2.5×10—7>Ka,則次氯酸根離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次氯酸的電離程度,溶液中次氯酸根離子濃度小于次氯酸濃度,故A正確;
B.由分析可知,M點10.00mL0.10mol/L次氯酸溶液與10.00mL0.10mol/L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反應生得到次氯酸鈉溶液,溶液呈堿性,溶液的pH大于7,故B錯誤;
C.由分析可知,M點10.00mL0.10mol/L次氯酸溶液與10.00mL0.10mol/L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反應生得到次氯酸鈉溶液,所以M點為中和滴定的滴定終點,故C正確;
D.由分析可知,N點滴入的氫氧化鈉溶液過量,得到的是等濃度的次氯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則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故D正確;
4.B
A.由題干圖像信息可知,未加入KOH溶液時,0.1mol/LRCOOH溶液的pH=3.5,則有c(H+)=c(RCOO-),則RCOOH的電離常數Ka=,則約為:,A正確;
B.由題干圖像信息可知,a點即加入KOH溶液5mL,此時溶液中含有等物質的量的RCOO-和RCOOH,溶液顯酸性即RCOOH的電離大于RCCO-的水解,故混合溶液中有:,B錯誤;
C.若V1=10mL,即RCOOH和KOH完全反應生成RCOOK,此時溶液顯堿性,故,且b點溶液pH=7,根據電荷守恒有:,即有,C正確;
D.隨KOH溶液的加入,生成RCOOK的量越來越多,即RCOO-水解程度越來越大,即促進水的電離,當KOH過量時,則開始抑制水的電離,故隨KOH溶液的加入,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后減小,D正確;
5.C
A.滴入鹽酸后,溶液中存在Cl-,溶液中所有陰離子為、、OH-、Cl-,故A錯誤;
B.B點時,c()=c(),5.60×10-11,故B錯誤;
C.C點時滴入10mL鹽酸,n(K2CO3)=0.1L×0.1mol/L=0.01mol,n(HCl)=0.01mol,即C點發生反應:K2CO3+HCl=KCl+KHCO3,溶液中溶質為KHCO3和KCl,且二者之比為1:1,根據物料守恒,c(Cl-)=c()+c()+c(H2CO3),故C正確;
D.向K2CO3溶液中緩慢滴加鹽酸,K2CO3為能水解的鹽促,進水的電離,鹽酸能抑制水的電離,故隨著鹽酸的滴入,水的電離程度一直減小,故D錯誤;
6.C
A.酸越弱,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越大。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鹽溶液 NaA 、 NaB 、 NaC ,其pH 分別為8、9、10,則說明NaC溶液的堿性最強,即C-水解程度最大,所以HC酸性相對最弱,故A正確;
B.三種酸都是一元酸,和一元堿NaOH反應時,酸和NaOH的物質的量相等,所以中和1 mol 三種酸,需要的 NaOH 均為 1 mol,故B正確;
C.三種酸中,HA的酸性相對最強,所以A-結合H+的能力最弱,故C錯誤;
D.NaA 、 NaB 、 NaC三種溶液pH 分別為8、9、10,均為堿性,說明HA 、HB、HC三者均為弱酸 ,故D正確;
7.A
A.NaHCO3溶液顯堿性,則HCO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即Kh > Ka2, 即Kh=>Ka2所以a點時,>Ka2(H2CO3),A正確;
B.b點溶液顯堿性,則c(H+) < c(OH- ),根據溶液中電荷守恒為c(Na+) + c(H+)=c(HCO)+ 2c(CO) + c(OH-),所以c(Na+)> c(HCO)+ 2c(CO),B錯誤;
C.隨著溫度升高,Kw增大,a點溶液的pH與c點溶液的pH相同,即c(H+ )相同,由于c點溶液中的Kw大,則a點溶液的c(OH- )比c點溶液的小,C錯誤;
D.NaHCO3溶液中存在HCO的水解和電離兩個過程,兩個過程均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促進HCO的水解和電離,D錯誤;
8.A
在氯化鐵溶液中,存在鐵離子的水解,水解方程式為:Fe3++3H2O Fe(OH)3+3H+,水解的過程是吸熱反應;
A.加入少量的H2SO4溶液,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動,鐵離子濃度增大,故A正確;
B.加水稀釋,會使水解平衡右移,但溶液的體積變大,鐵離子濃度減小,故B錯誤;
C.加熱,水解平衡右移,鐵離子濃度減小,故C錯誤;
D.加入少量NaOH溶液,會使水解平衡右移,鐵離子濃度減小,故D錯誤;
9.D
A.已知Fe3+水解溶液顯酸性,加入2mol/L鹽酸后溶液中H+濃度增大,導致水解平衡逆向移動,故②中的溶液顏色比①中的淺,主要是因為Fe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A正確;
B.已知Fe3+水解溶液顯酸性,加入2mol/L硝酸后溶液中H+濃度增大,導致水解平衡逆向移動,故由③④可知,Fe(NO3)3溶液顯淺黃色與Fe3+水解有關,B正確;
C.對比實驗①③和實驗②④實驗現象可知,FeCl3溶液顯黃色與Fe3+水解、Cl-存在均有關,C正確;
D.由以上實驗可推知,導致②溶液為淺黃色的原因是Fe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動,而導致③溶液為淺黃色的原因是Fe3+濃度和水解生成的離子濃度減小,故不相同,D錯誤;
10.B
A.NaNO2和CH3COONa溶液的濃度未知,應測定等濃度鹽溶液的pH來比較對應酸的Ka,故A錯誤;
B.電離導致溶液呈酸性,水解導致溶液呈堿性,NaHSO3溶液呈酸性,說明溶液中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B正確;
C.CH3COONH4為中性,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后,溶液中c()增大而使一水合氨電離平衡逆向移動,溶液堿性降低,則溶液的紅色變淺,故C錯誤;
D.慢慢擴大容器體積,無論是否發生平衡移動,濃度均比原來的小,則由現象不能判定平衡的移動,故D錯誤;
11.C
A.H2S電離:H2S H++HS ,A錯誤;
B.硫酸氫鈉熔融狀態下發生電離:NaHSO4=Na++ ,B錯誤;
C.泡沫滅火器使用時,其中鋁離子和碳酸氫根發生雙水解,生成二氧化碳,從而滅火,原理為:Al3++3=Al(OH)3↓+3CO2↑,C正確;
D.HS 水解:HS +H2O H2S+OH-,D錯誤;
12.B
A.草木灰中的碳酸根與銨態氮肥中的銨根可以發生雙促水解反應,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與鹽的水解有關,A正確;
B.硫酸鋁電離的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吸附水中的懸浮物形成沉淀,達到凈水目的,但硫酸鋁沒有強氧化性,不能殺菌消毒,B錯誤;
C.加熱促進碳酸鈉的水解,溶液堿性增強,有利于酯類的水解,C正確;
D.在實驗室中用SnCl4的水解反應制取的SnO2可用作涂料和拋光劑等,D正確;
13.B
A.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氫離子,加入鹽酸時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能抑制水解,A正確;
B.醋酸根離子水解生成醋酸和氫氧根離子,導致CH3COONa溶液呈堿性,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即醋酸分子可能存在于pH>7的堿性溶液中,B錯誤;
C.FeCl3是強酸弱堿鹽,易發生水解生成氫氧化鐵膠體,配制FeCl3溶液時將FeCl3晶體溶于較濃的鹽酸中,可防止其水解,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C正確;
D.水解反應吸熱,升高溫度能促進水解,則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加熱時,溶液的堿性增強,溶液顏色會變深,D正確;
14.C
A.加熱會促進鎂離子的水解,蒸干氯化鎂溶液只能得到氫氧化鎂不能得到氯化鎂,故A錯誤;
B.氯化鋁溶液蒸干、灼燒得到氧化鋁,硫酸鋁溶液蒸干得到硫酸鋁固體,所得固體成分不相同,故B錯誤;
C.用濃鹽酸溶解氯化鐵可以抑制鐵離子的水解,稀釋后可以得到所需濃度的氯化鐵溶液,故C正確;
D.氟離子水解得到HF,能腐蝕玻璃,因此氟化銨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故D錯誤;
15.D
A.和硫酸不反應,濾渣1為,A錯誤;
B.加入鐵粉,將溶液中Fe3+還原為Fe2+,結晶得,B錯誤;
C.濾渣2為Al(OH) 3,Fe(OH)3,由Ksp[Al(OH)3]=,Ksp[Fe(OH)3]= ,可知使鋁離子完全沉淀需要調節的pH較大,當pH=4時,,mol/L,大于 mol/L,此時Al3+沒有沉淀完全,故C錯誤;
D.溶液制備過程中需要在氣流中蒸發濃縮,以避免氯化鎂水解生成氫氧化鎂,造成產品不純,D正確;
16.(1)檸檬酸>苯甲酸>碳酸
(2)C
(3) <
(4) 羧基 羥基
(5)Na2CO3
(6)1:106
(1)相同溫度下電離常數越大、電離能力越大,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酸提供的氫離子濃度越大、酸性越強,據表格知,上表中三種酸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檸檬酸>苯甲酸>碳酸。
(2)A. 通入氯氣,氯氣和水反應生成HCl、HClO,溶液呈酸性,A不符合題意;
B. 加入AlCl3固體,鋁離子水解,能促進水的電離,但溶液顯酸性,B不符合題意;
C. 加入苯甲酸鈉(C6H5COONa)固體,苯甲酸根離子水解呈堿性,能促進水的電離,且溶液顯堿性,C符合題意;
D. 加熱至90℃,水電離平衡右移,溶液呈中性,D不符合題意;
(3)25℃時,求的水解平衡常數;或者;該溫度下,苯甲酸(C6H5COOH)的電離程度大于苯甲酸鈉(C6H5COONa)的水解程度,則該溫度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苯甲酸(C6H5COOH)和苯甲酸鈉(C6H5COONa)的混合溶液的pH<7,,結合電荷守恒,則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4)
檸檬酸所含官能團名稱為羧基、羥基,羧基能與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而醇羥基不能,則檸檬酸與足量NaOH反應所得到的鹽的結構簡式為。
(5)NaHCO3溶液中碳酸氫根既電離又水解:水解平衡常數Kh2=>Ka2=5.6×10-11,碳酸氫鈉溶液呈堿性,碳酸鈉溶液水解顯堿性,水解平衡常數Kh1=>Kh2,則該溫度下碳酸鈉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氫鈉,故25℃時等濃度的Na2CO3、NaHCO3兩種鹽溶液中,堿性較強的是Na2CO3。
(6)酸抑制水的電離,強酸弱堿鹽促進水的電離,25℃時,pH=4的檸檬酸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pH=4的NH4Cl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二者之比是1:106。
17. c(Cl-)>c(NH)>c(H+)>c(OH-) 10 3 mol L 1 10 11 mol L 1 D < ②>⑦>⑤>①>④>⑥>③
(1)NH4Cl溶液顯酸性,因為水解使溶液顯酸性,+H2ONH3·H2O+H+,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Cl-)>c()>c(H+)>c(OH-);故答案為:c(Cl-)>c()>c(H+)>c(OH-);
(2)CH3COONa溶液中,CH3COO-水解促進了水的電離,使溶液顯堿性,c(H+)=10 11 mol·L 1,c(OH-)=10 3 mol·L 1,故由水電離出來的c(OH-)=10 3 mol·L 1。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溶液中的c(H+)=10 3 mol·L 1,c(OH-)=10 11 mol·L 1,由水電離出來的c(H+)等于溶液中的c(OH-),即水電離出來的c(H+)=10 11 mol·L 1;故答案為:10 3 mol·L 1;10 11 mol·L 1;
(3)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體,其電離出的H+會抑制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故A不符合題意;
B.向水中加入Na2CO3固體,水解促進水的電離,使溶液顯堿性,故B不符合題意;
C.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加熱至100 ℃,促進了水的電離,但c(H+)=c(OH-),溶液顯中性,故C不符合題意;
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體,水解,促進了水的電離,使溶液顯酸性,故D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D。
(4)加水稀釋,NH3·H2O會繼續電離出OH-,故稀釋相同的倍數,氨水的pH會大于NaOH溶液的pH,若要使二者的pH相等,氨水應該繼續稀釋,故m<n;故答案為:<。
(5)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溶液的pH的大小順序一般是:強堿>弱堿>強堿弱酸鹽>強酸強堿鹽(中性)>強酸弱堿鹽>弱酸>強酸,故7種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NaOH>NH3·H2O>CH3COONa>NaCl>NH4Cl>CH3COOH>HCl,即②>⑦>⑤>①>④>⑥>③,故答案為:②>⑦>⑤>①>④>⑥>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都匀市| 察哈| 巨鹿县| 彰化县| 扶余县| 屏东县| 湾仔区| 昌吉市| 咸宁市| 娄底市| 竹溪县| 平顶山市| 高唐县| 镇坪县| 宿松县| 东乌| 济源市| 盈江县| 宁波市| 中江县| 探索| 松原市| 舒城县| 灵宝市| 兰考县| 拜泉县| 海伦市| 成安县| 高阳县| 开江县| 莱西市| 密云县| 西昌市| 齐齐哈尔市| 宝清县| 濮阳县| 江达县| 贵德县| 永胜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