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植被 專項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一、單選題2021年,沙特阿拉伯發起“綠色沙特倡議”,計劃在未來幾十年里種植100億棵喬木和灌木,恢復4000萬公頃退化土地,將現有植被覆蓋率提高12倍以上。下圖示意沙特阿拉伯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完成下面小題。1.沙特阿拉伯實施“綠色沙特倡議”面臨的自然挑戰是( )A.日照強烈,氣候炎熱 B.巖石裸露,土壤貧瘠C.溫差較大,鹽沼較多 D.降水稀少,多沙塵暴2.“綠色沙特倡議”實施的重要意義有( )①增加植被覆蓋,遏制土地沙漠化②增強植物光合作用,促進碳中和③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新能源產業④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胡楊是亞洲中部荒漠區分布最廣的落葉闊葉喬木樹種之一。我國塔里木河沿岸生長著高大的胡楊林隨河曲的發展、變遷而發育演替。胡楊種籽隨風飄落、快速發芽,幼苗扎根于無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長。如圖示意胡楊林根質量密度(單位體積土壤中根系的質量)的垂直分布。完成下面小題。3.當地含水量最大的土壤深度為( )A.20~40cm B.40~60cm C.80~100cm D.100~120cm4.胡楊樹幼苗最適宜生長在( )A.河邊淺水區 B.河漫灘地上 C.低處階地上 D.高處臺地上5.胡楊林對當地沙漠環境的生態意義主要表現為( )①減少蒸發,增加降水②增加下滲,提高土壤含水量③防風固沙,保護河床④涵養水源,增加河流徑流量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下圖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河流徑流量隨之發生了變化,河流徑流量的年內波動變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較大,主要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轉化為地表徑流C.降水量年內變化增大 D.河道淤積7.森林植被恢復后,該山地的( )①降水量大幅度增加②地下徑流增加③蒸發(騰)量增加④地表徑流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復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生的變化是( )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 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 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某研究團隊研究了林火對我國長白山針葉林林下植被的影響。圖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產力動態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該針葉林區火災發生的月份最有可能的是( )A.2月 B.5月 C.7月 D.9月10.林火后的前15年林下植被生產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 )①土壤酸性增強②有機質降解變慢③土壤溫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溫帶雨林是一種高雨量森林,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樹種單一,耐寒的冷杉、云杉等高大樹種占絕對優勢,因此林內陰暗潮濕,只有在樹木相對稀少的局部地帶才能見到低矮的闊葉植物。位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部的大熊雨林(如圖),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溫帶雨林。完成下面小題。11.大熊雨林形成的條件是( )①晴天多,光熱條件好 ②山地背風坡,氣溫較高③地形抬升,降水量大 ④暖流流經,增溫增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推測下列地區可能有溫帶雨林分布的是( )A.馬達加斯加島 B.馬來群島 C.朝鮮半島 D.塔斯馬尼亞島很多村落選址都力求“環水”,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為風水學中的水口。古人往往在水口附近植樹成林,形成水口林。藍冠噪鵬屬于森林鳥類,喜食昆蟲,目前野生種群僅存200余只,分布在江西省東北部的婺源縣境內。每年4—7月繁殖季,它們便群體飛到婺源鄉村附近的水口林中筑巢繁育后代。下圖為藍冠噪鹛照片及婺源某丘陵古村落水口林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婺源鄉村水口林的特點是( )A.常見莖花、板根現象 B.植物花期分散C.以松、杉類植物為主 D.喬木多革質葉片14.水口林對婺源鄉村的“蔭庇”作用主要體現在( )①改善局部氣候等人居環境②減少匪亂,維持社會穩定③維系村落周邊的自然生態④防風固沙,減少沙塵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藍冠噪鹛選擇在水口林筑巢繁殖的主要目的是( )A.受村民間接庇護,減少天敵侵害 B.利用寬闊河灘,擴大棲息地范圍C.利用繁茂的枝葉,減少風雨侵襲 D.利用開闊地勢,快速群飛群棲“雪兔子”生長在海拔4500-5000米的高山流石灘、山坡巖縫中、山頂沙石地上。其莖直立,高可達30厘米,外部被稠密的白色或黃褐色厚棉毛覆蓋。下圖為“雪兔子”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16.該植被外部覆蓋一層厚棉毛的主要作用是( )①減少強光灼燒 ②起到保溫作用 ③減少植物蒸騰 ④減輕強風吹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雪兔子”所在地的植被類型是( )A.高山冰雪 B.高寒荒漠 C.高寒草甸 D.亞寒帶針葉林在穩定的植被中,不同種類的植物群體占據一定的垂直空間,從而形成分層明顯的垂直結構,氣候越濕熱垂直分層越明顯。下圖為森林中的成層現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分層最明顯的是(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熱帶雨林 D.亞寒帶針葉林19.分布在最底層的植被具有( )A.喜光特性 B.喜陰特性 C.喜水特性 D.喜旱特性黃皮濕地是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中大片臺地上的亞高山濕地,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臺地上形成獨特的高山濕生草甸,四周的山體卻分布著松樹和闊葉林。下圖為黃皮濕地景觀。完成下面小題。20.長在濕地中的甲松樹,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樹林一側生長,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土壤中的水分 B.光照強弱 C.土壤中有機質含量 D.當地的風向21.若排干濕地中的積水,則黃皮濕地的植被最終演化為( )A.高山灌木 B.高寒荒漠C.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D.常綠硬葉林二、綜合題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賀蘭山地處阿拉善高原和銀川平原之間。巖羊,體型中等,以青草和各種灌叢枝葉為食,冬季啃食枯草。它們還常到固定的地點飲水,到寒冷季節也可舔食冰雪。主要棲息在高山裸巖或懸崖地帶,不同地區棲息的高度有所變化,但不見于森林中,有較強的耐寒性。躺臥在草地上時,身體的顏色與草地上的裸露巖石極難分辨。賀蘭山是巖羊集中分布的一個重要區域,也是巖羊分布區的最北緣。近年來,由于雪豹等天敵消失、禁牧措施等導致種間競爭減弱,使得賀蘭山巖羊數量快速增長。左圖為賀蘭山區域圖,右圖為賀蘭山植物物種多樣性與海拔高度的關系圖。推斷2500m以上的A區域主要植被類型,并分析該區域某類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原因。23.閱讀下列圖文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材料一 駱駝刺的景觀圖。材料二 高山山頂上的旗形樹。(1)駱駝刺的形態有何特征?并說明它與環境之間的關系。(2)旗形樹的樹冠為什么呈不對稱的形態?24.閱讀下列圖文材料,探究下列問題。一位探險者在其游記中這樣寫道:“……進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來到一個夢幻王國。抬頭看一看,只有滿眼的長著奇異板狀根的參天大樹,不可思議的老莖稈上的花果、巨葉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藍的天空;低頭望一望,眼前到處是苔蘚、藤蘿等。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叮叮作響的小溪、飛瀉的瀑布無處不在;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樹木匯聚成一座座美麗又綠色的大迷宮,讓人寸步難行……”(1)這位探險者所游歷的是哪種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2)探險者所游歷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氣候區?該氣候有何特征?(3)“林海雪原”主要是指哪種森林?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參考答案:1.D 2.C1.日照強烈,氣候炎熱,不是植被生長的挑戰,因為熱帶雨林地區也氣候炎熱,A錯誤;土壤貧瘠只能讓植被生長緩慢,不是不能生存,B錯誤;該地降水稀少,沒有較多的鹽沼,C錯誤;沙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該國降水稀少,而且多沙塵暴,降水稀少,植被無法生存,多沙塵暴,容易掩埋植被,也不利于植被生存,所以D正確。故選D。2.植被的生長可以遏制沙漠化的蔓延,①正確;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促進碳中和,②正確;植樹造林和產業升級無關,③錯誤;提高植被覆蓋率,可以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④正確。3.C 4.B 5.B3.由圖可見,在0~20cm深度到80~100cm深度,胡楊林根質量密度整體增加,100~120cm深度之后密度開始下降,說明胡楊林根質量密度垂直分布總體先增加后減少,最大值出現在80~100cm深度。結合材料可知,胡楊適合生長在干旱環境中,地表水分少,胡楊為獲取水分,根系深入土壤深處,由其根系密度最大值出現在80~100cm處可推斷,該處土壤水分最為充足,C項正確。故選C。4.根據材料“胡楊林隨河曲的發展、變遷而發育”“幼苗扎根于無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長”說明胡楊樹種籽發芽、幼苗生長地需要排水條件好的細沙土,塔里木河河曲型谷底的河漫灘多細沙,土壤肥沃,水分條件適宜,是胡楊樹種籽發芽、幼苗生長最適宜地,B項正確。河邊淺水區水多,與胡楊耐旱的生長習性不符,A項錯誤。低處階地、高處臺地位于谷坡,谷坡地下水埋藏深,胡楊樹種籽難以發芽,幼苗難以存活,C、D項錯誤。故選B。5.胡楊的林冠層可以收集冷凝水,遮陽減少蒸發;凋落物覆蓋地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蒸發,但不能增加降水,改變當地少雨的氣候特征,①錯誤;由材料可知,胡楊為落葉闊葉樹種,豐富的殘根落葉能夠為土壤提供有機質,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胡楊林的凋落物可以增加下滲,減少蒸發,從而提高土壤的含水量,②正確;胡楊林生長在內陸干旱的荒漠地區,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由于其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故有利于保護河道岸坡,減少其土壤流失,穩定河床,③正確;涵養水源,增加河流徑流量主要是濕潤、半濕潤地區森林的生態作用,④錯誤。6.B 7.C 8.B6.本題考查森林植被的作用。森林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作用,其遭破壞后,降水較多的季節下滲減少,從而使更多降水轉化為地表徑流,使河流徑流量增加,地下水減少;降水較少時地下水補給河流的水量也減少,河流徑流量減少,所以河流徑流量的年內波動強烈,A錯誤、B正確;降水量主要取決于該地的氣候,小范圍森林植被遭破壞,對降水量的年內變化影響較小,C項錯誤;河道淤積對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影響不大,D項錯誤。故選B。7.本題考查森林植被對水循環的影響。森林植被恢復后,植被覆蓋率增加,植物蒸騰作用會明顯加強,蒸騰量增加,但是山地植被恢復只是小范圍的變化,不會使降水量大幅度增加,①錯誤、③正確;森林植被恢復后下滲增加,地表徑流減少,地下徑流增加,④錯誤、②正確。綜上可知,②③正確,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森林植被恢復后,下滲增加,透水巖層中含水量增加,則甲、乙兩河徑流總量會減少,C、D錯誤;從圖中巖層傾斜狀況可知,同一巖層的海拔甲河流一側高于乙河流一側,因此降水時甲河流一側山體的降水轉化形成的地下水會補給乙河流,導致甲河流徑流量減少,乙河流徑流量增加,A錯誤、B正確。9.B 10.C9.東北地區5月份降水偏少,積雪基本融化,且溫度升高蒸發旺盛,易發生火災,B正確;2月份氣溫低,且地表積雪覆蓋,不易起火,A錯誤;7月份東北地區處于雨季,降水較多,不易發生火災,C錯誤;9月份林木生長旺盛,生物水含量充足,不易發生火災,D錯誤。故選B。10.堿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①錯誤;林火消耗了林冠層、林下植被層和枯枝落葉,降低森林郁閉度,林下部分獲得較充足的光照,④正確;土壤溫度升高,改善溫濕環境,有機質降解加快,促進養分的循環,林下植被快速生長,②錯誤③正確。故③④正確,①②錯誤。11.D 12.D11.溫帶雨林是一種高雨量森林,大熊雨林分布區位于北美洲海岸山脈的迎風坡,西風帶來的水汽在此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阿拉斯加暖流流經,增溫增濕,為溫帶雨林的形成提供了條件,③④正確,②錯誤;當地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多,晴天少,光照不足,①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1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溫帶雨林適宜生長在緯度較高,但氣溫適宜,降水較多的地區,塔斯馬尼亞島位于溫帶地區,受西風控制,降水多,自然特征與大熊雨林分布區最接近,故最可能有溫帶雨林分布,D正確;馬達加斯加島、馬來群島緯度較低,為熱帶地區,AB錯誤;朝鮮半島降水量相對較少,不足以達到形成溫帶雨林,C錯誤。故選D。13.D 14.C 15.A13.婺源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對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喬木多革質葉片,D正確,B錯誤;莖花、板根現象多出現在熱帶雨林,A錯誤;以松、杉類植物為主是在亞寒帶針葉林,C錯誤。故選D。14.水口林可調節局部氣候,涵養水源,改善村落的人居環境,維系村落周邊的自然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①③正確;水口林不能減少匪亂,②錯誤;江西沙塵暴災害少,④錯誤。 15.鳥類繁殖季節是其一年中最易被天敵侵害的時段,藍冠噪鹛在繁殖季從森林飛到水口林生活,是因為水口林附近常有村民生活和勞作,一些對藍冠噪鹛有危害但不喜歡接近人的野生動物會遠離水口林,即在村民的間接庇護下,幼鳥可以安全成長,A正確;與擴大棲息地范圍、減少風雨侵襲、快速群飛群棲關系不大,排除BCD。16.A 17.B16.由材料可知,“雪兔子”生長在海拔4500-5000米的高山流石灘、山坡巖縫中、山頂沙石地上,其生長的區域海拔高,氣溫低,光照強,水分少,該植被外部覆蓋一層厚棉毛,酷似棉襖,可減少強光灼燒,起到保溫作用,同時減少植物蒸騰 ,有利于保存水分,①②③正確;其莖直立,高可達30厘米,說明其矮小,可減輕強風吹拂,但與厚棉毛無關,④錯誤;故選A。17.由上題已知,“雪兔子”所在地海拔較高,地形以高原為主,氣溫低,水分條件較差,故為高寒荒漠,故選B。18.C 19.B18.結合所學可知,熱量條件越好,植被越豐富,垂直群落越復雜,相反,熱量條件越差,群落垂直結構較為簡單。結合選項可知,熱帶雨林緯度最低,水熱條件最好,因此群落的垂直結構最為復雜,垂直分層最明顯,故選C。19.讀圖可知,分布在最底層的植被其高層植被遮擋,所獲取的陽光較少,故為喜陰特性 ,不一定喜水和喜旱,故選B。20.A 21.C20.從景觀圖中可以看出,濕地的中部地勢較低,土壤中水分含量過高(積水),因此植被分布為草甸。而濕地的四周地勢較高,積水減少,分布有喬木。因此長在濕地中的松樹,根系露出地面并向樹林一側生長是因為土壤中的水分,A正確;光照條件兩側相差不大,B錯誤;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也相差不大,C錯誤;受風向影響不明顯,若是風力影響應該形成旗形樹冠,D錯誤。故選A。21.該地位于浙江省西南群山,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由上題可知,若減少濕地中的積水,則黃皮濕地最終會演化為圖中分布在濕地四周山體的松樹和闊葉林,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C正確。高山灌木和高寒荒漠分布在海拔更高,環境更為干旱的山頂附近,AB錯誤;常綠硬葉林是地中海地區的典型植被,適應更為干旱的環境,D錯誤。22.主要植被類型為高山灌叢草甸。原因:海拔高,降水量相對增多;氣溫低,蒸發量減少,水分不再是限制植物生長的主導因素;受到太陽直射時間較長,光照使得溫度對植物的限制相對降低。2500m以上的A區域主要植被類型應主要為高山灌叢草甸。賀蘭山地處我國季風與非季風的分界線附近,受濕潤夏季風影響較小,所以必須在較高海拔處地形充分抬升降水才會相對較多;較高海拔處氣溫低,蒸發量減少,水分條件較好,利于植物生長;較高海拔處光照時間長,利于植物生長。23.(1)地上部分小,葉子退化為刺,根系很發達。地上部分小,葉子退化為刺可減少水分蒸騰;根系發達,能從很深很廣的地下吸收水分。(2)受盛行風的影響,樹在迎風一側生長受到抑制,背風一側生長旺盛。(1)根據圖片可知,駱駝刺地上部分占比很小,葉片退化為刺狀,地面以下部分發達。這種特征反映了當地降水少、光照強烈的環境,因為降水少,所以根系往深處發展以尋找更多水源;由于地表光照強烈,所以葉片退化為刺狀以減少水分蒸發。(2)旗形樹的形態主要受到盛行風的影響,由于高山山頂上風力較大,所以迎風的一側受到抑制而樹枝較少,另外背風一側沒有受到抑制而生長茂盛。24.(1)探險者游歷的應是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植被高大茂密,植物種類豐富、垂直結構復雜,常見莖花、板根等現象。(2)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氣候特征為全年高溫多雨。(3)針葉林。以松、杉類植物為主,葉片為針狀。(1)由題干中信息“長著奇異板狀根的參天大樹”“老莖枝干上的花果”可以判斷,探險者游歷的是熱帶雨林。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可知,熱帶雨林植被為高大茂密的喬木為主,樹冠渾圓,生物種類繁多,常見莖花、板根現象,附生植物和絞殺植物較多,垂直結構復雜。(2)由上題可知,探險者游歷的是熱帶雨林。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氣候濕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區,主要受到赤道低壓帶的影響,全年高溫多雨。(3)“林海雪原”所在地區有大量森林生長,同時冬季有降雪。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針葉林的生長區域特征。針葉林的特征為葉片為針狀,以松類、杉類植物為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