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鄉村和城鎮 專項練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一、單選題生態價值重要性能體現區域各土地利用類型對于生態價值總量的重要程度,土地利用轉型是造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讀2000~2020年皖江城市帶土地類型生態價值重要性表,完成下面小題。土地利用類型 土地類型生態價值重要性(%)2000年 2010年 2020年耕地 31.22 30.86 30.45森林 55.29 54.90 54.39草地 2.84 2.97 3.09濕地 1.12 0.47 0.55水體 7.63 8.50 8.28人造地表 1.90 2.30 3.25裸地 0.00 0.00 0.001.從生態環境角度考慮,該城市帶生態價值最大的是( )A.耕地 B.森林 C.草地 D.濕地2.關于2000—2020年皖江城市帶土地類型生態價值重要性的描述,正確的是( )A.耕地持續變大 B.濕地一直變小C.森林持續變小 D.人造地表最大位于南嶺山地的某縣90%以上土地不適宜耕種和聚落建設,主要集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集鎮住宅多為三層,其二層和三層也開有外門,如圖所示。盡管水淹頻率很高,這些集鎮住宅“淹而不沒,災而無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在農業社會,制約該縣聚落規模的主要條件是( )A.谷地面積 B.河流水量 C.林木產量 D.風俗習慣4.這些集鎮住宅二層和三層都開外門,主要是為了( )A.通風 B.散熱 C.采光 D.避災5.這些集鎮住宅“淹而不沒,災而無難”,可推測其洪水的特點是( )A.礫石多 B.退水慢 C.歷時長 D.流速緩表為近兩年我國西部兩省區城鎮和鄉村常住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完成下面小題。省區 2022年常住人口數量/萬人 2023年常住人口數量/萬人城鎮 鄉村 城鎮 鄉村甲 1350.64 1141.78 1368.05 1097.43乙 2280.32 933.02 2287.45 903.986.表中數據表明( )A.甲省區城鎮化率更高 B.乙省區人口變化幅度更大C.甲省區勞動力不足 D.乙省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7.乙省區常住人口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該省區( )A.鄉村收入水平低 B.城鎮產業結構升級C.產業向城鎮轉移 D.城鎮輻射功能減弱寧德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地勢西部和北部高,東部和南部低,沿海發育平原,中部隆起,構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格局。根據寧德市未來對外聯系和現狀內部適宜性,確定了寧德市城鎮建設向東發展、向西推進的空間方向。下圖示意寧德市城鎮建設未來發展格局。完成下面小題。8.寧德市城鎮建設未來發展格局多組團區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發展緩慢,建設資金不足 B.建設用地少,城市規模較小C.交通運輸發達,城市聯系密切 D.受山地阻擋,城市分布分散9.寧德市城鎮建設中,核心區規劃的合理性主要表現為( )A.城市連片度高,且受福州市經濟輻射強B.瀕臨大型海灣,且沿岸土地開發強度低C.地理位置優越,且處于城市的中心地帶D.人口分布集中,且城鎮人口所占比重大 居民的出行方式會受人口密度、交通設施配置、出行目的等因素的影響。下圖示意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不同區域及各區域內居民出行方式占比情況。該市計劃引導居民更多采用步行、騎自行車等健康出行方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綜合圖中各種出行方式的占比情況,推測甲、乙、丙分別代表( )A.市區、泛馬德里、中心城區 B.中心城區、泛馬德里、市區C.泛馬德里、中心城區、市區 D.泛馬德里、市區、中心城區11.引導馬德里居民更多采用健康出行方式的有效措施是①提高燃油價格 ②美化道路景觀 ③降低公交價格 ④增加共享單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肇慶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肇慶市具有“半山半珠”“半城半鄉”的地理格局,即東南3區1市位于珠三角平原,西北4縣位于山區。肇慶市的城市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環湖發展階段、依江發展階段、向東跳躍發展階段、廣佛肇一體化發展階段。在政府“融珠入灣”戰略引導下,肇慶市主城區的城市形態由“環湖發展”向“擁江發展”轉變。下圖示意肇慶市主城區四個發展階段的城市空間形態變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城區面積)。完成下面小題。12.制約肇慶市主城區空間形態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風向、降水 B.地形、河湖C.地形、風向 D.降水、河湖13.促使肇慶市主城區向東跳躍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主城區建設用地不足 B.主城區環境污染嚴重C.主城區經濟發展停滯 D.主城區基礎設施落后長江經濟帶是以流域為基礎、長江為紐帶、城市經濟區為基本單元的宏觀協作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是中國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和鄉村聚集區,其上游區域包括重慶、四川、貴州和云南,中游區域包括湖南、湖北和江西,下游區域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土地面積約205萬平方千米。2016年,長江經濟帶農村人口2.5億人,城鎮化率56.9%。人居生活功能指鄉村地區保障居民居住生活的能力,選取能反映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指標。圖示意2016年長江經濟帶鄉村人居生活功能的地區分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在長江經濟帶中,鄉村人居生活功能( )①長三角城市群強②長江中游城市群較強③成渝城市群最弱④皖江城市群極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5.長江上游大多數鄉村地區人居生活功能弱,主要是因其( )A.礦產資源非常匱乏 B.環境污染問題突出C.交通運輸條件落后 D.遠離核心發展區域上海作為中國近現代城市化最為顯著的城市之一,城市格局與空間范圍變化巨大,下圖為通過收集不同時期上海城市建成區信息,繪制的城市重心遷移圖。完成下面小題。16.獲取不同時期上海城市建成區信息源的主要手段有( )①人工測繪②遙感影像③全球衛星導航系統④地理信息系統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7.上海城市重心遷移的特點是( )A.重心點位置均在黃浦江以西,蘇州河以南B.位置重心一直呈現向南遷移的趨勢C.1820—2020年重心位置遷移距離共計為4kmD.新中國成立后的遷移距離大于之前的遷移距離18.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城市重心遷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形平坦②政策驅動③交通發展④產業集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離市中心遠近兩個方面。下圖中實踐表示審中心到城市各方向的等時間線,虛線表示距離市中心的等距離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位于等距離線上,其中到市中心用時最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僅考慮交通便捷程度,圖中四地地租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自上世紀80年代起,江蘇南部的沈巷村因周邊工業區的發展而逐漸變為城中村,村民開始出租空閑房間和擺攤經營。下圖示意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與經營組織形式自發演變的三個階段。完成下面小題。21.從階段Ⅰ到階段Ⅲ,沈巷村出租屋空間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線路增多 B.老舊民房改造 C.外來人口流入 D.生態鄉村建設22.80年代至今,沈巷村經營組織形式自發演變主要得益于( )A.治安管理水平提升 B.出租屋租金便宜C.政府規劃調整 D.市場活力增強二、綜合題2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州府古晉市建城于1839年,早期為當地發展貿易而興起的定居點,在航海時代因鄰近東南亞重要貿易航線常受海盜侵襲。21世紀之前,古晉主城區始終位于沙撈越河南岸,近年來當地在河流北岸布局行政和公共設施。古晉市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主城核心—戰略核心—關鍵節點三級空間結構。下圖示意古晉市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的空間結構。(1)古晉主城區未選擇河口設城,而是布局在沙撈越河南岸。試分析原因。(2)21世紀之前,古晉主城區始終位于沙撈越河南岸,對此作出合理解釋。(3)從區域功能角度,簡述古晉市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空間結構的合理性。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蘭嶼島位于我國臺灣省東南部(圖a和圖b),面積45平方千米,常年多大風,被稱為“風島”,是全世界多風地區之一。具有獨特的地方文化——地下屋(圖c),吸引著游人前來觀光。材料二民居分布于背山面海的小山坡上,各房屋頂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前坡坡度緩,后坡坡度陡,坑邊多建有涼亭。多見方形木框架,底部架空,屋頂覆草。(1)歸納蘭嶼地勢特征并闡述判斷依據。(2)推測蘭嶼降水空間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闡述當地氣候對地下屋建筑特征的影響。(4)說出游客大量涌入對蘭嶼帶來的影響。參考答案:1.B 2.C1.從表格“2000~2020年皖江城市帶土地類型生態價值重要性表”中可以看到,森林的生態價值重要性大于耕地大于草地大于濕地。所以對城市帶生態價值最大的是森林。B正確,A、C、D錯誤。故選B。2.從表格“2000~2020年皖江城市帶土地類型生態價值重要性表”中可以看到,耕地的生態價值重要性在2000-2020年先變大后變小,A錯誤;濕地的生態價值重要性在2000-2020年先快速變小后又增大,B錯誤;森林的生態價值重要性在2000-2020年在持續變小,C正確;人造地表的生態價值重要性在2000-2020年雖然持續變大,但是數值不是最大的,D錯誤。3.A 4.D 5.D3.由材料“位于南嶺山地的某縣90%以上土地不適宜耕種和聚落建設,主要集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可知,該縣集鎮(聚落)主要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因此谷地面積是制約該縣聚落規模的主要條件,A正確;河流水量、林木產量、風俗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聚落規模,但在山地地區,平坦的土地有利于形成聚落,因此河流水量、林木產量、風俗習慣不是制約該縣聚落規模的主要條件,BCD錯誤。故選A。4.該縣集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水淹頻率很高;集鎮住宅二層和三層都開外門,可以在一、二層被洪水淹沒時,方便人們避險和出行,因此這些集鎮住宅能夠“淹而不沒,災而無難”,D正確;通風、散熱、采光可通過開窗,不一定要開外門,ABC錯誤。故選D。5.根據材料提示,這些集鎮住宅“淹而不沒,災而無難”,說明集鎮遭遇的洪水破壞力較弱,由該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可推知,洪水來時流速緩,帶來的礫石少,洪水退水快,歷時短,D正確,ABC錯誤,故選D。6.D 7.A6.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化率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可以通過城市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計算出來。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乙省區城鎮人口明顯超過農村人口很多,不需要計算便能看出,乙省區城鎮化率更高,A項錯誤;由題意可知,甲省區城鎮人口數據從2022年到2023年期間增加要高于乙省區,鄉村人口減少同樣也多于乙省區,所以甲省區的人口變化幅度更大,B項錯誤;從材料無法獲取甲省區勞動力不足的信息,C項錯誤;乙省區城鎮化率更高,說明乙省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D項正確。故選D。7.由表中數據推斷可知,乙省區鄉村人口減少近30萬人,而其城鎮人口才增加7萬左右,說明鄉村少的這些人應該是為了更高的經濟收入選擇了外出務工,所以常住人口總量才會減少,起主導的應該是經濟因素,說明該地鄉村收入較低,A項正確;由題意可知,乙省區常住人口總量減少,說明本省區產業并沒有進行結構升級,就業崗位少,B項錯誤;乙省區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且城鎮增加的人口遠小于鄉村減少的人口,所以不可能是產業向城鎮轉移帶來的人口減少,C項錯誤;僅憑表中給出數據的看不出來乙省區城鎮對鄉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是否減弱,畢竟城市地區總人口也有所增加,假設城鎮輻射減弱,那么城鎮常住人口總數應該也會有所減少,D項錯誤。8.D 9.A8.由材料“九山半水半分田”可知,寧德市山地面積廣闊,城市受山地阻擋,連片性差,所以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形成多組團區的格局,D正確;寧德市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A錯誤;讀圖可知,寧德市城市規模較大,B錯誤;交通運輸發達是城市可以發展多組團的保障條件,但不是主導因素,C錯誤。所以選D。9.寧德市城鎮建設核心區主要位于沿海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城市連片度高,且臨近福州市,受福州市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強,對區域經濟發展能夠起到引領作用,A正確;寧德市沿岸地區土地開發強度較高,B錯誤;寧德市核心區不位于城市中心地帶,C錯誤;城鎮人口占比較高,不能體現核心區規劃的合理性,D錯誤。10.D 11.D10.從題干中我們可以獲知,圖中表示為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不同區域居民出行方式的占比情況,從甲地出行方式來看,甲地步行、公共交通和私家車出行方式較為均勻,騎行等方式占比較小,乙地步行和私家車較多,公共交通占比相對較小,騎行方式是三個地區中占比最高的,而丙地區步行相對較多,私家車數量相對較少。從該地區的面積和位置來看,中心地區面積較小,而泛馬德里地區面積相對較大。步行適合在面積較小的區域,故步行占比最高的丙應屬中心城區;騎行也適合距離相對較近的地區,在市區范圍內占比相對較高,故乙應為市區;甲區域面積最大,步行出行應最少,故甲是泛馬德里地區,D選項正確,排除ABC。 11.本題為引導居民采用健康出行方式,并不是要限制百姓出行,提高燃油的價格會增加大家出行的成本,對社會整體來講是不利的,排除①;美化道路景觀會增加出行的感受,能夠提高健康出行方式的占比,同時增加共享單車的使用,也能夠大大促進健康出行方式的占比,②④正確。一味的降低公交的價格,并不會引導居民健康出行方式的增加,合理的規劃交通才能夠發揮交通方式對居民健康出行的引導,③錯誤。②④正確,故選D。12.B 13.A12.由材料可知,肇慶市區多山地,且西江穿城而過,受地形和河湖的制約,肇慶市城市空間環湖、沿河分布在地勢平坦的地帶,B正確;風向、降水不是影響城市空間形態的主要因素,ACD錯誤。所以選B。13.由材料可知,肇慶市受地形和河湖的制約,城市發展空間不足,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主城區建設用地不足,促使肇慶市主城區向東跳躍發展,A正確;主城區污染嚴重可向周圍擴展,不一定非要向外跳躍發展,B錯誤;主城區經濟發展沒有停滯,C錯誤;主城區基礎設施完善,D錯誤。14.A 15.D14.圖中顏色越深,鄉村人居生活功能越強。讀圖可知,長三角城市群強,其次是長江中游城市群較強,①②正確;成渝城市群并不是最弱的,比貴州和云南大部分地區要強,③錯誤;皖江城市群位于安徽合肥附近,鄉村人居生活功能較弱,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從,故選A。15.人居生活功能指鄉村地區保障居民居住生活的能力,選取能反映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指標。長江上游大多數鄉村地區距離大城市等核心發展區域較遠,經濟較為落后,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條件較差,因此人居生活功能弱,D正確;長江上游礦產資源較豐富、生態環境狀況較好,AB錯誤;長江上游大多數鄉村地區交通運輸條件落后,但這不是人居生活功能弱的主要原因,C錯誤。16.A 17.D 18.D16.早期上海城市建成區信息主要靠人工測繪獲得,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用到遙感技術獲取建成區信息,①②正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用于獲取某一個點的相關信息,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來分析處理信息,均不是獲取不同時期上海城市建成區信息源的主要手段,③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17.據圖看出1965年重心位于蘇州河以北,A錯誤;1965年之前呈現向北遷移的趨勢,之后呈現向南遷移的趨勢,B錯誤;結合比例尺,量取1820年與2020年重心,應超過4km,C錯誤;新中國成立前,重心點分布密集,遷移距離短,之后,重心點分布稀疏,遷移距離長,D正確。故選D。18.改革開放以來,地形變化較小,對上海城市重心遷移的影響較小,①錯誤;受政策驅動、交通發展、產業集聚等的影響,上海市城市格局與空間范圍變化巨大,影響了上海城市重心的遷移,②③④正確。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19.C 20.D19.讀圖,等時線由中心向四周不斷變大,由圖可知,①、②、③、④四點距離市中心距離相等,③地與市中心之間的等時線條數最多,故其時間間隔最長,相同距離用時最長,C正確;①、②、④三地用時都少于③地,ABD錯誤。故選C。20.交通通達度越好,土地價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則低,①、②、③、④四點距離市中心距離相等,④地位于最靠近中心的等時線上,故其時間間隔最短,相同距離用時最短,說明交通通達度最高的是④,故其地租最高,D正確,ABC錯誤。21.C 22.D21.由圖可知,從階段Ⅰ到階段Ⅲ,村民出租的空閑房間和擺攤點位增多,整個沈巷村出租屋空間變化主要是因為周邊工業區的發展,由于工業活動增多,外來人口流入增多,對空閑房間的需求增多,C正確。從階段Ⅰ到階段Ⅲ,交通線路變化不大,A錯誤。并無材料表示該村進行了老舊民房改造,且老居民房改造并不是出租屋空間變化的主要原因,B錯誤。并無材料表示該村進行了生態鄉村建設,且生態鄉村建設對出租屋空間變化影響小,D錯誤。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ABD錯誤,故選C。22.結合材料可知,80年代至今沈巷村布局與經營組織形式屬于自發演變,與政府規劃調整、治安管理水平提升關系不大,AC錯誤。出租屋租金便宜主要影響到出租屋的出租率,對沈巷村經營組織形式影響不大,B錯誤。根據材料“自上世紀80年代起,江蘇南部的沈巷村因周邊工業區的發展而逐漸變為城中村,村民開始出租空閑房間和擺攤經營”,由此可知工業、服務業市場活動增多,從而影響了沈巷村的經營組織形式,D正確。綜上所述,D符合題意,ABC錯誤,故選D。23.(1)河口受風暴潮影響更大,洪澇災害較多;紅樹林沼澤廣布,筑城難度大;沿河布局受海盜、敵方的侵襲小,安全性高,易守難攻;可以借助河流發展水運,聯系貿易。(2)發展規模有限,位于河流一側便于加強聯系;熱帶雨林地區,河流水量大,修筑橋梁成本高、難度大;南岸沼澤較少,可利用的土地面積較大。(3)南部發展基礎條件好,各級核心與節點密度大,是經濟建設的主城區,產業分工與合作是其發展方向。北部是重要的生態空間,分布有大面積的紅樹林沼澤,以國家公園和少數節點建設為主,為區域發展提供生態服務功能。各區域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利用和保護生態空間,發展綠色產業,推動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24.(1)特征:中間高,四周低;地勢起伏較大。依據: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中部為山地,沿海為平原。(2)分布特征:東西兩側較少,中部最多。原因:夏半年東南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汽,在中部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夏秋季多臺風,降水豐富;冬半年東北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水汽,在中部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3)主屋建于地下,減少過風面積;迎風面屋頂平緩,利于減少風阻;背風面屋頂較陡,利于排水,適應當地多雨環境;主體在地下,更陰涼,適應當地高溫環境;坑邊多建有涼亭,多方形木框架,底部架空,屋頂覆草,能遮陽透風,納涼避暑,適應當地悶熱潮濕環境。(4)有利影響: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完善基礎設施。不利影響:造成環境污染;當地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沖擊,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當地空間、基礎設施被擠占;交通擁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