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太陽視運動 專項練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備考一、單選題卡塔爾世界杯足球賽于2022年11月20日在多哈開賽,11月22日-11月28日每天有四場小組賽,分別安排在北京時間0:00、3:00、18:00和21:00.下圖為卡塔爾地理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國某球迷在駕車前往多哈的途中,看到右側反光鏡中太陽位于地平線上,據此推測( )A.他在甲處,看到的是日落 B.他在乙處,看到的是日落C.他在丙處,看到的是日出 D.他在丁處,看到的是日出2.11月22日~11月28日每天四場小組賽中,下列國家大多在當地上午收看電視直播的是( )A.法國 B.智利 C.印度 D.新西蘭2021年國際攝影大獎作品“日食時鐘”(左圖)由某地連續拍攝的24個太陽點位合成,相鄰點位相差約1小時,右圖所示的太陽點位可反映太陽高度。據查,此次日食現象在世界時間12月4日07:44達到全食,持續時間不到2分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拍攝地點可能位于( )A.黃河站(78°55′N,11°56′E) B.中冰站(65°46′N,17°21′W)C.昆侖站,(80°25′S,77°07′E) D.聯合冰川(79°45′S,82°30′W)4.拍攝日全食時,鏡頭朝向(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D.西南5.拍攝活動期間需要( )A.防北極熊破壞 B.防蚊子叮咬 C.防紫外線傷害 D.防器材受潮某地理老師于2023年5月11日在我國某地(37°N,122°E)觀看了一次海上日出,并用手機拍攝了照片(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6.下列城市中,在該老師拍攝此照片時最接近日出的是( )A.沈陽(41°N,123°E) B.北京(40°N,116°E)C.濟南(36°N,117°E) D.長春(44°N,125°E)7.此日后三個月內( )A.晨昏線與經線的夾角先變小后變大 B.同一地點日出日落的方位逐漸向南偏移C.北極點午夜太陽高度先變小后變大 D.在同一地點、時間、方位再次看到日出方位角是指從某點的指北方向線起,在平面上沿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之間的水平夾角。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用觀測日影的方法研究太陽高度和太陽方位的日變化。表為“該小組成員某日三個時刻的觀測數據表”。據此完成下面問題。北京時間 太陽高度 太陽方位角7:40 20.90 71.7012:40 86.50 2.8018:40 8.008.該中學最有可能位于( )A.重慶 B.海南 C.福建 D.湖南9.該日北京時間12時同學們發現桿影朝向( )A.正北 B.西南 C.西北 D.正南10.下列四幅圖中,與同學們繪制的當日北京時間18時40分桿影相符的是( )A. B.C. D.下圖示意某天氣系統減弱階段不同時刻的天氣形勢。完成下面小題。11.圖示天氣系統多發季節( )A.當地日出東南、日落西南 B.長江口表層海水鹽度較低C.東非高原動物大規模北遷 D.華北地區農民正忙于收麥12.按時間先后,圖示天氣系統發展過程依次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①③②北極圈中最大的城市——摩爾曼斯克(68°58'N,33°03'E)一年四季都白雪皚皚,然而,這里的海港卻終年不凍。當人們來到這座“北極之城”,可以肆意地在冰雪里撒歡,可以駕駛馴鹿雪橇出行,也可以去探索這里的軍事遺跡,更可以去追尋神秘的極光。下圖為摩爾曼斯克地理位置及日出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摩爾曼斯克成為終年不凍港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變暖的影響 B.海水的冰點較低C.冰雪的保溫作用 D.北大西洋暖流影響14.在摩爾曼斯克的旅游者拍攝了2024年1月20日日出時的照片(圖中手機時間為地方時),據此推測該日( )A.日出方向接近正北 B.日落時間為地方時13:25 C.極夜現象剛剛結束 D.正午太陽高度大于21°02′15.想觀賞“北極之城”炫麗的極光,需選擇( )A.太陽活動較弱的年份 B.天氣晴朗的夏季C.靠近極光中心的位置 D.風速較小的時段某地位于北半球,該地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并不是最大。該地區建筑中庭頂部,有一種采用玻璃板下鋪設百葉遮陽的建筑形式,可對射入室內的光照強弱進行調節。下圖為該地區建筑中庭以及頂部百葉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為達到較好遮陽效果,該地區一年大部分時間,百葉上方開口朝向為( )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17.為使得百葉和正午入射光線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間,該地區建筑中庭頂部百葉與地面夾角關系為( )A.一直變小 B.先變小再變大 C.一直變大 D.先變大再變小下圖為浙江一同學在華為天氣APP上查詢到的某日太陽和月亮高度軌跡示意圖(高度角是指天體與地平面的夾角,方位角是指以正北為0°,順時針測量該天體方位與正北的夾角,圖中月亮形狀不表示月相)。完成下面小題。18.該同學在第二天同時間(11:07:03)對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進行觀察發現( )A.太陽高度角變大 太陽方位角變小 B.太陽高度角變小 太陽方位角變大C.太陽高度角變大 太陽方位角變大 D.太陽高度角變小 太陽方位角變小19.該同學若想觀察到月出東方與日落西方同時的景象,還需再等約( )A.10天 B.15天 C.20天 D.25天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計劃于2023年5月返回東風著陸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實現“太空會師”時,新的一天占全球的范圍約為( )A.48% B.37% C.62% D.83%21.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惠靈頓(41°S,175°E)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先減小后增大B.東京晝長變化:先變長后變短C.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先減小后增大D.撫順日落方位變化:西南—西一西北22.神舟十五號飛船選擇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的主要原因是,該基地( )①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大,可節省燃料②內陸地區,降水少,利于發射和跟蹤監測③地廣人稀,對周邊影響小,安全性好④地勢起伏大,隱蔽性好,利于國防安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江蘇某校學生開展觀測日影活動,在開闊地面上豎立了一支鉛筆,均勻放置了8顆鵝卵石,活動當日觀察到當鉛筆影子依次落到第5顆鵝卵石時,日影最短,下圖為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題。23.照片中鉛筆陰影朝向為( )A.西北偏北 B.正北方向 C.東南偏南 D.東北偏北24.推測活動當日可能為( )A.3月18日 B.6月20日 C.9月25日 D.12月20日25.估算當地經度需獲知( )A.當日直射點緯度 B.當日日出地方時C.正午時北京時間 D.正午時桿影長度二、綜合題26.北京時間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16號成功著陸于東風著陸場 (100°E,41°N)附近,氣象保障服務隊在返回艙著陸前,滾動天氣預報精細至逐1小時,著陸時刻氣溫4℃~6℃,著陸時恰逢日出,宇航員迎著朝陽出艙,地面工作組做好了保暖工作。(1)返回艙在東風著陸時當地地方時為 ,該地當日晝長約為 。(2)返回艙著陸時剛好日出,圖 1 國旗影子向的方向為____。A.西北 B.東南 C.東北 D.西南(3)返回艙著陸前,氣象要素中對于著陸點位置影響最大的是____。A.氣溫 B.風 C.濕度 D.氣壓(4)依據圖2判斷該時刻東風著陸場的氣壓值為 ,風向是 ,該時上海將有 天氣系統過境,可能出現 等天氣。(5)東風著陸場植被① (選填: A.稀 B.密),有利于返回艙降落與找尋。該地植被有② (選填: A.耐旱 B.喜濕)的特性,植被葉片具有③ (選填:A.葉面大 B.針刺狀)的特征,這與該地④ (選填: A.年降水量少 B.年均溫低) 的氣候特征有密切關系。(6)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析宇航員出艙時刻為一天中低溫時段的原因。參考答案:1.A 2.B1.前往多哈的時間是2022年11月20日,此季節,日出東南,日落西南;甲處汽車的行進方向是自西南向東北,看到右側反光鏡中太陽位于地平線上,說明太陽此時在西南方位,為日落,A正確;乙處汽車的行進方向大致是自東南向西北,看到右側反光鏡中太陽位于地平線上,說明太陽此時在東南方位,為日出,B錯誤;丙處與丁處汽車的行進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若看到右側反光鏡中太陽位于地平線上,說明此時的太陽應當位于西北,與此季節日出東南,日落西南的太陽運動軌跡不符,故右側反光鏡中此時是看不到太陽在地平線上,C、D錯誤;故選A。2.法國主要處于中時區,使用東一區區時,使用時間大致比北京時間晚7個小時,由此計算可知,每天四場小組賽開始時的當地時間為17: 00、20: 00、11: 00和14: 00, 大多不在上午,A錯誤;智利在西五區,轉播當地時間為11:00、14:00、5:00和8:00,大多在上午,B正確;印度主要為東五區,轉播當地時間為21:00、0:00、15:00和18:00,主要在下午和晚上,C錯誤;新西蘭主要在東十二區,轉播當地時間為4:00、7:00、22:00和1:00,主要在夜晚,D錯誤;故選B。3.D 4.C 5.C3.12月4日24小時均有太陽的只能是南極圈以南地區,AB錯誤。日食在世界時12月4日07:44達到全食,據圖示以及文字材料提及“相鄰太陽點位相差約一小時”,可判斷拍攝地的地方時大致是三點,位于0°經線以西,排除C;聯合冰川位于南半球,12月4日,晝長夜短,D對。故選D。4.拍攝地位于南極出現極晝現象的地方,太陽高度最小時的方位是正南,即圖中標注山脈的附近,順時針自西向東,推知日全食時太陽在東南方,排除ABD。故選C。5.聯合冰川緯度高,寒冷干燥,位于南極,排除ABD,受極晝和冰雪反射影響,紫外線強,C正確。故選C。6.B 7.D6.結合材料可得,此時(37°N,122°E)正在日出;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緯度更高,晝長更長,日出更早,因此沈陽(41°N,123°E)和長春(44°N,125°E)緯度高于當地,且在該地的東部,故日出的地方時更早,故排除A、D;此時太陽直射北半球。緯度越高,日出越早,北京的緯度比濟南高,雖然日出時間比當地早,但經度更靠西,所以當地日出時,北京更接近日出,B正確;濟南緯度較當地低,晝長相對較短,日出較晚,且濟南經度比當地更靠西,當地日出時,濟南還未日出,C錯誤;故選擇B。7.此時為5月11日,此日三個月內,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再向南。晨昏線與經線的夾角先變大再變小,故A排除;同一地點日出日落的方位先偏北再偏南,故B排除;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北極點午夜的太陽高度先變大,再變小,故C排除;大約再隔42天后,太陽會直射同一地點,故在同一地點、時間、方位再次看到日出,故D正確;故選擇D。8.B 9.B 10.C8.從表中看,從7:40到12:40,太陽高度在增加,太陽方位角在減少,根據材料中方位角的計算方法可知,從7:40到12:40,太陽在向北移,可推測出該地正午時太陽位于正北方,說明該中學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最可能位于海南,B正確;重慶、福建、湖南都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不可能位于正北方,ACD錯。故選B。9.從表中看,從7:40到12:40,太陽方位角在減少,可推測出北京時間12時,太陽方位角大于2.8°,根據材料中方位角的計算方法可知,太陽位于東北方向,桿影朝向西南,B正確、ACD錯。故選B。10.從表中看,從18:40比7:40的太陽高度小,影子應比7:40長,D錯;從表中看,18:40時太陽高度為8°,接近日落,該日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西北日落,桿影朝向東南,A錯;18:40比7:40太陽高度小,太陽位置西偏北的角度要大于7:40太陽東偏北的角度,故桿影與正東夾角更大,C正確、B錯。故選C。11.A 12.D11.由圖中鋒線位置及其兩邊氣壓值、風向可判斷,該天氣系統最可能為云貴高原的準靜止鋒,其多發生在冬季。冬季,云貴地區晝短夜長,日出東南、日落西南,A對;冬季,長江處于枯水期,長江口表層海水鹽度較高,B錯;該季節,東非高原北部多為干季,動物大規模南遷,C錯;華北地區種植冬小麥,9~10月播種,次年4~5月收割,D錯。故選A。12.云貴高原的準靜止鋒勢力減弱,隨時間推移,等壓線由密集變稀疏,鋒線附近風力變小,所以按時間先后,圖示天氣系統發展過程依次是①③②,D對,排除ABC。故選D。13.D 14.C 15.C13.摩爾曼斯克地處北極圈以內,屬于極地氣候,全年氣溫較低,1月平均氣溫接近-20℃,但海水溫度不低于-3℃,主要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北上帶來的熱量影響。其他因素在世界其他海域也有,非主要因素。排除A、B、C選項,故選D。14.由圖片材料摩爾曼斯克的旅游者拍攝時間為2024年1月20日可知,當天日出、日落方位應該接近正南,A錯誤;1月20日當地時間11:35日出,可計算其日落時間為地方時12:25,B錯誤;結合所學知識,該地1月20日晝長僅有50分鐘,且位于69°N,說明是極夜剛剛結束不久,C正確;由于極夜剛剛結束,當天正午太陽高度也應該小于春、秋分時的21°02′,D錯誤。故選C。15.極光由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使高層大氣分子電離而產生,出現于靠近兩極的高磁緯地區。應選擇太陽活動較強的年份,A錯誤;在漫漫長夜的冬季,晴天時更適于觀賞,B錯誤;越接近極光中心的位置,色彩越炫麗,C正確;極光現象與地表風速無關,D錯誤。故選C。16.D 17.B16.材料信息顯示,該地位于北半球,該地晝長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并不是最大,表明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有太陽直射現象,正午太陽大部分是在南方,因此為達到較好的遮陽效果,一年大部分時間,百葉上方開口應背向陽光,即朝向北方,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17.根據上題分析已知,該地位于北半球的熱帶地區,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先增大到90°,然后再減小。百葉與地面的夾角和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是互余的關系,因此為使得百葉和正午入射光線保持垂直,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間,該百葉與地面夾角關系為先變小、再變大,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18.A 19.D18.觀察時間是3月30日,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動,北半球各地日出漸早,日出方位更偏北,因此同樣時間觀察,太陽高度會變大,太陽方位角也會變小,A正確。故選A。19.日出東方與月落西方同時,(或日落西方和月出東方同時)說明是滿月狀態,日出、月出時差約為12小時,月球每天早出的時間是:12小時/15天(新月至滿月)=0.8小時,而此時日出和月落時差約為7.5小時,當月出、日出同時(新月),還需要10天左右,到滿月還需要25天左右。故選D。20.A 21.D 22.C20.北京時間11月30日7時33分首次實現“太空會師”,此時180度東12區區時為11月30日11時33分,新一天大約從東1區向東到東十二區,占比約為11.5/24=48%,A正確、BCD錯誤。故選A。21.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期間為11月30日到次年5月,在此期間,太陽直射點先經過冬至點,然后一直向北移動,此時惠靈頓(41°S,175°E)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先增大后減小,A錯誤;東京晝長變化:先變短后變長,B錯誤;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先增快后減慢,C錯誤;撫順日落方位變化:西南—西一西北,D正確。故選D。22.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比起海南文昌基地,緯度更高,不具備節省燃料的優勢,①錯誤;內陸地區,降水少,利于發射和跟蹤監測,②正確;地廣人稀,對周邊影響小,安全性好,③正確;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地勢平坦,④錯誤。C正確、ABD錯誤。故選C。23.A 24.D 25.C23.照片中鉛筆陰影朝向需要根據太陽的方位來判斷。由材料可知,圖片時刻接近正午時刻,江蘇(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時刻的日影應當朝北,C錯誤;因此圖中影子朝向為偏北方,因此影子對面應為偏南方,所以圖中的上方為偏西方,下方為偏東方。由8顆鵝卵石均勻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日影在偏西的第4顆石頭處,因此此時日影應當在西北偏北的方向,即太陽在東南方向,還未到正午,A正確,選項B、D錯誤。故選A。24.根據上題分析,8顆鵝卵石均勻分布表示當日的日影,可知當日日影從西北方向到東南方向,可知當日該地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故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季,且距離冬至日較近,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25.估算當地經度需知道正午時北京時間,根據北京時間與正午時的時差可以推算出當地的經度。其他選項如當日直射點緯度、當日日出地方時、正午時桿影長度與估算當地經度沒有直接關系。因此,選項C正確,選項A、B、D錯誤。故選C。26.(1) 6時51分 10小時18分鐘(2)A(3)B(4) 1021-1024hpa之間均可 西南風 冷鋒 大風、降溫、陰雨(5) A A B A(6)宇航員出艙時刻為清晨,夜晚沒有太陽輻射補充地面熱量;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后射向宇宙空間損失熱量在清晨前后達到最大;地面溫度低導致近地面大氣吸收地表輻射少,故氣溫為一天中的低值區。(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東風著陸場經度為100°E,著陸時北京時間為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當地地方時=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120°E-100°E)×4分鐘每度==2023年10月31日6時51分,此時恰逢日出,當地晝長為(12-6時51分)×2=10小時18分鐘。(2)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當地日出方位位于東南,影子朝向西北,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3)氣溫、濕度、氣壓等氣象要素對于著陸點的位置影響較小,風會使得返回艙的位置發生偏移,對著陸點的位置影響較大,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4)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東風著陸場氣壓值位于1020—1025hpa之間,但是取不到1020hpa、1025hpa,所以其氣壓值為1021—1024hpa之間均可,東風著陸場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該地位于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偏轉為西南風。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上海位于冷鋒鋒前,將會有冷鋒過境,可能出現大風、降溫、陰雨天氣。(5)東風著陸場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降水較少,植被稀疏,視線遮擋較少,有利于返回艙降落與找尋。該地氣候干旱,年降水量較少,植被有耐旱的特性,植被葉片具有針刺狀的特征。(6)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返回艙著陸時間為日出前后,宇航員出倉時間為清晨,夜間沒有太陽輻射,地面沒有熱量補給,熱量不斷散失;地面溫度較低,導致近地面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氣溫較低;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溫之后,向宇宙空間散失熱量,散失熱量的值在清晨前后達到最大值,所以此時為一天中的低溫時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