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能言 訥言 敏行”寫作解析及范文展示【原題回放】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戰(zhàn)國策》)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裝,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以上就是本次限時練習的作文題目【立意分析】粗粗一看,似乎馬上就會感覺到這是一個“二元思辨”的作文題:材料一強調(diào)“能言”,材料二強調(diào)“訥言”。但再仔細一看,問題馬上來了:材料二除了“訥言”之外還有一個“敏行”。因此這道作文題馬上又從簡單的“二元思辨”變?yōu)閺碗s的“三元思辨”。能言的益處容易寫成功,因為教材上的例子比比皆是:燭之武、鄒忌、晏子、魏征等等,生活中的董宇輝,還有歷史上那些的縱橫家、外交家都是鮮活的案例。但對于訥言的好處,相比之下顯得證據(jù)不足,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認清楚訥言的實質(zhì)是要多思考,多行動,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能言與訥言便完美地融合統(tǒng)一在了一起。最后一部分將這看似對立的兩者融合起來的例子,教材中也容易找到:藺相如。他在秦國廷斥秦王,舌戰(zhàn)群儒,真正體現(xiàn)了“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表明能言是表明、闡述自己的觀點,捍衛(wèi)自己立場的必要之術(shù)。而后來,面對廉頗的“宣惡言”,他卻顯得近乎“木訥”,處處躲著廉頗。這又表明訥言是特殊時刻的自我思索與冷靜,在口齒停下來的時候,讓頭腦和行動忙起來。相如可以說真正做到了該“言”的時候“能言巧言“,不該“言”只是用行動展示著自己的正確做法。由此可見,“能言”和“訥言”并非舍我其誰的二選一,而是共伴共生,融洽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體。深味材料語,細微之處見思辨:思考:“言”必然帶來積極效果嗎?我們應(yīng)該如何正確去“言”呢?1.善于言說2.為正義之行善言。(巧言令色、巧舌如簧不可取)思考:“訥于言”是否意味著不要說話?1.說正確的話:常言道,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訥于言”的意思是謹慎發(fā)言,不妄言,不虛言,從而做出正確的行動判斷。2.比起語言,更看重人的實際行動。解讀引導語,清晰寫作范圍隱含前提:理解“言”和“行”的作用,核心觀點:“言”“行”的正確做法,“言”“行”之間的關(guān)系。情景意識:從個人上升到國家,結(jié)合時代行文。梳理觀點態(tài)度:如何“言”:善言,為正義而言,慎言;如何“行”:正義行動,勤勉篤行,踏實行動;“言”“行”關(guān)系:語言是點綴,行動是根本;語言助力行動,強化行動效果。【名句素材】沒有行動的言論是渺小的和空洞的言論——狄摩西尼言行相應(yīng),則謂之賢。——王充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輕。——朱經(jīng)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孔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荀子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劉向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務(wù)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墨子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習近平【標題示例】言行互鑒,方得始終言行合一,共赴輝煌善言敏行,葉茂實繁慎言篤行,臻于至善“善言”為矢,“敏行”中的憑輕鴻一言,定萬鈞之行腳踏實地行當先,一展風華言添錦結(jié)構(gòu)示例腳踏實地行當先,一展風華言添錦靜坐修身,篤行不怠緘口實干,行則致遠廣伸援手,大國風采“善言”蓄力,“敏行”致遠“善言”蓄力,舌燦蓮花,立心中之道,是謂“言真論“;“敏行”致遠,百步穿楊,踏雄關(guān)漫道,是謂“行真事“;言行合一,相映成輝,風禾盡起,盈車佳穗。 范文示例善言敏行,葉茂實繁古今中外,“言”與“行”的關(guān)系引發(fā)了無數(shù)哲思。《戰(zhàn)國策》曾言:“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強軍”,凸顯了語言的重要性。《論語》認為君子應(yīng)訥言敏行,強調(diào)行動的關(guān)鍵性。言行合一,方能如阿拉伯諺語所言,長出繁茂的語言之葉,成就累累的行動之果。新時代,小到青年,大到國家,善言敏行,言行合一,方能成就蒼梧一片,碩果累累。于個人,善言敏行,成就一生“一片蒼梧意”。一言九鼎,強于萬軍。《戰(zhàn)國策》簡潔而有力的語言似軍千馬萬,在我心中奔騰。語言,是行動的指引,于遙遙迷途中指導方向;語言,是行動的宣言書,以厚積薄發(fā)之力,催人奮進。且看陳涉攻秦,其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漪頓之富,但“大楚興,陳勝王”的錚錚誓言,掀起了“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的伐秦之舉;毛澤東以“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自勉,帶領(lǐng)中共取得革命勝利。語言是葉子,為果實提供蔭蔽與營養(yǎng)。新時代青年當善言,敢于發(fā)聲,勇于立志,成就枝繁葉茂的人生之樹。行動為果,君子敏行。《論語》箴言使我掩卷遐思。徒有語言,終是無果之樹,縱有光鮮綠葉,終無功用。徐懷中板凳甘坐十年冷,默默雕琢一字一句,終以《牽風記》奪得桂冠。君子訥言敏行,訥的是浮夸虛飾,敏的是踏實篤行。新時代青年當敏行,以實步趨長空,喜得累累澄澄之果。于國家,善言敏行,成就偉岸東方之姿。一言九鼎,字字千鈞,篤行不怠,奮發(fā)前進。大國之言,重于泰山。且看外交部發(fā)言人無論是華春瑩的溫和堅定,還是趙立堅的鏗鏘有力,都以“善言”展現(xiàn)泱泱華夏自尊不自傲、自強不自大的形象。大國之行履踐致遠。新時代,中國堅持一帶一路深化國際合作,建設(shè)上海合作組織,推動構(gòu)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中國正以挺立之姿在國際舞臺上踐行中國行動。我們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自信的中國之聲,更要走好中國之路,于時代孕育發(fā)展果實。善言敏行,個人與國家方能在時代滂滂浪潮中踏浪走,逐浪行,成就葉茂實繁之樹。看了這兩道作文題之后,再回看這次限時訓練的作文題,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這次作文題最好按照“三元思辨”的模式來寫,既要表明“能言”的必要重要性,也要表明不該言的時候就得不言,同時上升到“敏行”的角度,這樣才會更加符合這次的作文題的意思,各位覺得如何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