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名利”“德才”與“欲望”寫作指導及升格導寫【原題呈現】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對名利的追求是人類本能的活動,名利如同海水,越飲越渴得厲害。逐名利如行沼澤,越陷越深。對德才的追求是人類共同的意向,德才如同廣場,越修越覺得寬曠。修德才如登山峰,越上越高。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人性,它是一切進取和快樂的起因,也是一切墮落和痛苦的根由。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樣聯想與思考?請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和認識。要求:選準角度,聯系實際,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寫作指津】【材料解讀】本題是一道對比型材料作文。考生要善于抓住關鍵詞“名利”“德才”“欲望”,闡述其間的關系,本材料通過生動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名利與德才兩種截然不同的追求和結果,以及欲望在人性中的雙重作用。名利被比作海水,暗示其誘惑無窮,易使人迷失;逐名利則如行沼澤,警示人們若不慎,將越陷越深。相反,德才則如廣場,寬廣無垠,越修越顯其博大;修德才如同登山,雖艱難卻步步登高,令人心曠神怡。欲望作為人性的一部分,既是進取的源泉,也是墮落的誘因,提醒我們要理性對待,避免誤入歧途。考生在寫作時,可選取一個或多個角度深入探討,如名利與德才的價值對比、欲望的利與弊、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平衡名利與德才的追求等。結合個人經歷或社會現象,通過具體事例和深入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感悟,引導讀者思考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任務解讀】由材料而生的“聯想與思考”,考生需要緊扣“生活實際”,通過探討名利與德才、欲望與人性之間的復雜關系,深入思考個人價值追求、社會道德建設以及人性本質等深層次問題。揭示名利追求的潛在危險與德才修養的深遠意義,同時指出欲望作為人性的一部分,既具有積極動力,也可能成為墮落之源。寫作時,考生可以選取一個或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剖析,如名利與德才的辯證關系、欲望管理的智慧、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德才兼備等。結合個人經歷或社會現象,通過具體事例和深刻分析,展現對這些議題的獨到見解和深刻感悟。寫作文體沒有要求,可寫成議論文或記敘文;考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選擇最擅長的寫作形式。但在具體行文中文體必須明確。本文建議最好寫成議論文。【參考立意】1.名利與德才:一場內心的較量2.欲望的河流,德才的燈塔3.德才之光,照亮名利之路4.從沼澤到廣場:名利與德才的轉換5.攀登德才之峰,遠離名利沼澤6.修德才之欲,成大美人生7.淡看名利過,修德自在心【閱卷反饋】1.雖然文章提到了名利、德才與欲望性,但對其具體表現或危害的探討略顯淺顯,導致文章的獨特性和深度不夠。2.部分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不夠緊密,導致整體結構略顯松散。【低分病文】德才、名利與欲望:人生路上的平衡術某考生在人生的長河中,德才、名利與欲望如同三道并行的河流,它們各自流淌,卻又在某些時刻交匯,共同塑造著我們的生活軌跡。如何在這三者之間找到平衡,成為了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德才,是人生的基石,是我們行走在世間的根本。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不僅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解決了億萬人的溫飽問題,更以其高尚的品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不求名利,只愿看到更多的人吃飽飯。袁隆平院士常言:“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不僅是他的科學夢想,也是他對人類社會的深情厚誼。他的德才兼備,成為了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楷模。因此,我們應當將德才視為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之一,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與才能。面對名利時,我們需要讓它在合理的范圍內發揮積極作用。比爾·蓋茨在事業巔峰時期選擇將大量財富投入慈善事業,成立了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致力于全球衛生、教育等領域的公益事業。他的善舉不僅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軌跡,也讓他成為了全球慈善事業的領軍人物。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名利并非人生的全部,如何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社會做出貢獻,才是更加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欲望,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追求更好的生活與未來。然而,欲望也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欲望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與動力;而過度的欲望則會讓我們陷入無盡的貪婪與痛苦之中。因此,我們需要學會駕馭欲望,讓它在合理的范圍內發揮作用。這需要我們具備堅定的信念與自我控制能力,用理智去引導欲望的走向。在德才、名利與欲望的交織中,尋找平衡成為了我們的必修課。首先,我們應當以德才為基,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與才能;其次,在面對名利時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被其誘惑或困擾;最后學會駕馭欲望讓它在合理的范圍內發揮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穩健前行不被任何一股力量所左右。總之德才、名利與欲望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三個要素。我們需要學會在它們之間找到平衡讓它們共同推動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在追求夢想與價值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病因分析】文章雖然列舉了袁隆平和比爾·蓋茨作為例證,但對這些例證的分析較為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層含義和啟示。例如,對于袁隆平院士的德才兼備,可以進一步探討其背后的價值觀、精神追求以及對社會的深遠影響。對于名利與欲望的探討,雖然提到了適度的欲望可以激發潛能,但未能充分展開如何識別并控制過度欲望的具體方法或策略,使得這部分論述顯得較為空洞。文章的各個部分雖然大致圍繞主題展開,但部分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不夠緊密,導致整體結構略顯松散。例如,從德才的論述直接跳轉到名利的處理,中間缺乏必要的過渡或銜接。建議三類上42分。【高分佳作】修德才之欲,成大美人生古語云:“修德業,淡名利,心如靜蓮;縱私欲,謀利益,舉步維艱。”欲望乃人誕生之初的本性,名利與人相伴相生,德才則是立身之本。“淡看名利過,修德自在心”,只有以修德約束欲望,淡名利如水;擺脫名利的淤泥與束縛,不斷攀登德才之峰,方能與大美人生頂峰相見!德才為根,名利為葉,根深方能葉茂,葉茂必須根深。《誡子書》有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不否認,名利對于人的重要,也不鄙視對名利的追求,但過度追求名利只會陷入沼澤中舉步為艱,唯有依靠淵博才智、崇高品德才能確保我們在人生道路之上行穩致遠。憶過往,“布衣院士”盧永根節儉一生,病危之際選擇捐出畢生積蓄支持國家教育;看今朝,孟二梅女士大雨之際,整頓落難者,照顧鄉親們。他們以溫暖人心的品德從無人知曉到感動中國,他們佇立在德才的高峰,施人以寬曠之德,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久積池水,方興尺波。“立德廣才,方成其志”。人生便是攀登德才高峰的過程。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以公正謙和的品德,不斷鉆研量子力學理論,秉持以科學服務人類之心,沿著科研之路慢慢前行,終成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周恩來總理廣修德才,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凌云壯志,后成為帶領新中國“站起來”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可見,德才方是成就完美人生的根本。浩瀚之才,高尚之德才是修筑曠達人生的基石,愿我輩青年以德才為本,成為時代之驕子,祖國之棟梁!德才為槳,欲望為舟,以槳推舟,方可博取人生。“人生欲望莫蹉跎,萬里歸涯一夢過”,欲望是驅動之源,德才則是穩定前行的基石。以德才為本,可成璀璨人生——展開歷史畫卷,“四知太守”楊震之名閃耀其中,以清廉品行拒金錢誘惑,“清白吏”流芳百世;名將趙云面對“趙范獻嫂”之欲,以德束之,以才思之,于無人處廣修自我德才,促以完美人生。我們需深思,欲望雖存于人心,但若以才馭欲,以德化欲,兩者相輔相成,美好未來可成,不朽人生可筑。名利非所求,德才方為真;欲望宜淡泊,心境自清明。讓我們走出名利的淤泥吧,以德才為人生目標,成就大美人生吧。【亮點借鑒】文章以“修德才之欲,成大美人生”為題,緊扣材料核心,探討了名利、德才與欲望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以德才為本,淡泊名利,追求大美人生的主張,立意高遠,引人深思。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開篇即亮出觀點,隨后通過“德才為根,名利為葉”、“久積德才,方興尺波”和“德才為槳,欲望為舟”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述,層層遞進,邏輯清晰。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如引用《誡子書》、盧永根、孟二梅、楊震、趙云、尼爾斯·玻爾和周恩來總理等素材,充實了文章內容,增強了說服力,使說理更加生動具體。文章語言流暢,表達生動,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如將名利比作海水和沼澤,將德才比作廣場和山峰,既形象又貼切,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作者在結尾部分發出號召,鼓勵青年一代廣修德才,成為時代之驕子,祖國之未來,情感真摯,鼓舞人心,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建議一類上57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