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遼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課程標準】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在經濟、社會與文化方面的新變化。【梳理探究】一、經濟的發展1.農業的發展(1)耕種制度:宋朝時一年兩熟的___________制在南方相當普及,提高了糧食產量。(2)經濟結構: 出現了固定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3)作物種植:宋朝棉花開始在_____種植,元朝推廣,南方植棉帶動南方棉紡織業發展;(4)邊疆開發:在遼夏金元統治下邊疆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2.手工業:(1)制瓷業: 北宋:五大名窯:定窯、汝窯、哥窯、官窯、鈞窯元朝:青__________和釉里紅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_______后中華文明的新象征。(2)礦冶業: ①煤大量開采,________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進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3)印刷業:印刷業在________時期發展推動了文化的普及和造紙業的發展。(4)紡織業:宋代棉花種植普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棉紡織技術,江蘇的松江成為棉紡織業中心3.商業和城市的繁榮(1)市場:基層市場、榷場,民間貿易活躍。(2)貨幣:北宋的錢幣鑄造量大,開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進一步推動商業發展。(3)外貿: ①____________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②出口絲織品、______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手工業品大量出口)進口商品以_________、珠寶為主;③主要外貿港口有_________、泉州、明州等城市;④設立專門機構——市舶司,進行管理⑤路線:海上絲綢之路城市興盛: ①北宋_________和南宋臨安、元大都和杭州以繁華著稱。。②打破坊市界限(街市、草市)和時間限制(夜市、曉市),經濟、娛樂功能增強(瓦舍)【知識拓展】1、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政治:①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并立,陸路對外貿易受阻;②政府重視;經濟:①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工商業發展;②海外貿易稅是政府稅收重要來源;技術:造船技術的進步和指南針的應用;其他:海路更安全,載重量更大,成本更低2、唐宋城市變化原因?①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發展;②市民工商階層壯大,城市生活的需要; ③政府政策的影響;4、經濟重心南移(補充)(1)原因: ①北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了勞動力資源;②南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自然條件優越;③南方統治重視發展經濟;④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⑤政治中心南移;(2)過程:階段 時期 概況江南初步開發 魏晉南北朝 江南得到開發;南移開始 中唐以后 大運河的修建,揚州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南方的經濟實力增長迅速。南移繼續 北宋 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南移完成 南宋 北宋滅亡,中原人口南渡,進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經濟重心地位;長江下游和_________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諺語稱“_________,天下足”。經濟差距 繼續擴大 元 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_______;為將南方財賦北運,取直隋唐大運河,縮短了航程;為運輸江南的糧食,創造性地開辟了長途___________,實行“南糧北調”總體特征 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南移趨勢往往在國家分裂、封建割據或戰亂時期最為突出;由北向南,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由內地向沿海逐漸轉移。(3)影響:(補充)經濟上:①促進了江南經濟發展,使之成為國家賦稅的主要承擔者;交通上:②促進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運輸的發展;文化上:③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斷發展; 北宋科舉實行南北分卷制度;民族上:④促進了民族交融社會的變化1門第觀念淡化原因:①隋唐時期,____________在政治上已經衰落。②宋朝,科舉制度的完善③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庶族地主崛起)表現:人們的__________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取土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2.社會身份趨于平等,人身依附關系削弱①賤民階層顯著減少;②家內服役更多地來自雇傭;③租佃制盛行,人身關系逐漸契約化。3.國家對社會控制相對松弛①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___________.②官府對于百姓遷移住所、更換職業, 以及日常生活標準的限制更為松弛。【知識拓展】宋朝社會發生變化的原因原因:①政治環境相對穩定;②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③唐末五代戰爭打擊了腐朽的士族制度,加速士族制度的衰落;④科舉制度更加完善,面對向社會開放,公平公正;⑤商品經濟發展(根本);租佃經濟的發展;賦稅制度的變革;三、儒學的復興—程朱理學1、背景:⑴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科學進步,引發理學家對自然界及社會的思考;⑵政治上:宋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同時重文輕武的政策,提供了文化環境;⑶文化上:儒學危機(接上教材)①魏晉南北朝,佛、道盛行,沖擊了儒學的正統地位。②三國到五代儒學日益僵化,社會影響不及佛教和道教③唐朝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成為宋明理學的先聲⑷有利條件:印刷術的發展和科舉制和書院教育的發展。2、目的:①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____________。②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__________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3、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學或道學學派)(程朱理學)陸九淵(陸象山):“心即理也”,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進行內心反省;(陸王心學)4、內容:①宇宙觀:“理”是自然界和________的根本原則。(核心)②人生觀:"存天理,___________”。③認識論、方法論::提出“格物致知”④哲學觀:客觀唯心主義傾向。5、特點 ①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哲學化、世俗化;②強調以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③吸收了佛、道因素6、影響:(1)朱熹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 并且加以注釋,作為儒學基礎讀物。(2)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3)理學評價:①積極:重視氣節、品德,規范人們行為,塑造社會責任感;②消極:強調三綱五常和等級名分,壓抑、扼殺人性;四、文學藝術和科技1、宋詞繁榮原因 ①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繁榮。兩宋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娛樂場所需要大量的歌詞;②市民階層活躍,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強烈;③兩宋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 ④宋代重文輕武國策,文化氛圍濃厚;⑤科舉制的推動,教育的發展。發展 詞在唐朝后期出現,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特點 句子__________,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代表 以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2、元曲分類 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雜劇繁榮原因 ①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繁榮。②市民階層活躍,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強烈;④元初,取消科舉制,漢族文人進取無望;⑤適應統治階級燕樂的需要。(燕樂,又稱宴樂,是隋唐至宋代的宮廷中飲宴時,提供娛樂欣賞的,藝術性很強的歌舞音樂。)內容 散曲是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_________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代表作品:《天凈沙·秋思》。雜劇是演員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代表人物及作品: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等。___________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3、話本:宋元時期,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4、書法: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_______,不拘法度。代表人物有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宋徽宗趙佶(瘦金體)。5、繪畫:(1)以山水畫(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______和筆墨情趣。(2)花鳥畫(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人物畫(梁楷《潑墨仙人圖》)、風俗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水平也很高?!顿Y治通鑒》是中國第一步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6、科技成就(1)三大發明:(三大發明在宋朝已基本成熟)項目 成就印刷術 雕版印刷成熟 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 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活字印刷發明(北宋 畢昇)火藥 大量用于軍事 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騎士階層日益衰落; 促進了歐洲采礦業和金屬制造業的發展指南針 北宋廣泛應 用于航海 為新航路開辟提供必要條件; 推動殖民擴張和世界市場的開拓,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2)其他成就:項目 成就沈 括 《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__________郭守敬 制簡儀,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_________》王 禎 《農書》集南北方農業技術為一體,農業工具記載尤為豐富。【知識拓展】宋元文化繁榮的原因經濟基礎: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奠定物質基礎;政局穩定:國家由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政治局面相對安定;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進一步加強;思想文化:隋唐文化繁榮的奠定;理學思想的影響;印刷術的推動中外交流: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國家政策: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元朝科舉制度被極度破壞,民族高壓政策,大多數漢族文人在官場失意;階級:市民階層的擴大,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等的反映)【階段特征】(同上)【鞏固提升】兩宋商業發展的表現(特點)(1)打破坊、市界限,商業經營的時間、空間限制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2)城市商業繁榮,商品種類增加,商品經濟活躍、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市民階層崛起(3)出現了夜市、曉市等,出現商業市鎮;城市的經濟、文化功能大大增強。(4)海外貿易興盛,海運的興盛帶動沿海批港口城市興起,政府管控減輕。(5)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6)民族間榷場貿易發達;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1.遼太宗時期,遷移漢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區,同時還詔令“諸道兵,仍戒敢有傷禾稼者以軍法論”。材料表明遼朝( )A.注重發展農耕經濟 B.大力推行“四等人制”C.沿襲女真傳統制度 D.全面學習漢族文化2.據史書記載,南宋時期的太湖洞庭山區出現“在太湖種柑橘桑麻,糊口之物,盡仰商販”的現象。這反映了南宋時期該地區( )A.區域間的長途販運興盛 B.社會財富分配不均C.農業生產以市場為導向 D.傳統農業精耕細伯3.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占定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特髻冠子、條線之類”。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 B.商業活動脫離了官吏監管C.“草市”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D.商人地位遠比一般平民優越4.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蘇州南行,進入杭嘉湖平原,用“商業繁盛”、居民“皆良商賈與良工匠”和“恃工商為活”之類的字句表達了沿途所見城鎮的觀感。這可用于說明元代( )A.沿海地區經商者增多 B.農業人口大量流失C.大運河沿線城市興起 D.江南市鎮經濟發展5.《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和民間諺語“蘇湖熟,天下足”。這兩段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主要說明了( )A.東南沿海地區農民賦稅負擔重 B.蘇州和湖州成為人才匯集之處C.江南廣泛種植原產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6.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推斷圖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的根本變革 B.南北交通的日益便利C.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 D.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7.宋朝時期,社會出現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新現象。這反映出當時( )A.門第觀念逐漸淡化 B.社會控制相對松弛C.等級差別已經消失 D.中央集權逐步削弱8.據統計,北宋的71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親曾擔任中、高級職位的有35位;南宋的62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親曾擔任中、高級職位的只有18位,而祖上沒有任何官職記錄的高達36位。這反映出從北宋到南宋( )A.門第觀念逐漸流行 B.社會階層流動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 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9.朱熹說:“未有這事,先有這理”,“且如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這表明朱熹主張( )A.萬事萬物客觀存在 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C.各種事物均包含理 D.天理人欲相互依賴10.宋朝理學家主張人們通過一步步的體驗、領悟,逐漸達到道德與天理一體的最高境界。為此,他們提倡( )A.隆禮重法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個性自由11.北宋畫家李成的山水畫《寒林騎驢圖》描繪了白雪寒冬,長松之下,一文人騎驢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隨的景象。畫面只有近景和中景,遠景掩于古松之后,未著一筆,卻氣象蕭瑟。該作品( )A.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描繪 B.注重表現意境和筆墨情趣C.體現了市民階層風俗旨趣 D.以形寫神突出人物的形態12.宋詞為我們描繪了喧囂熱鬧的宋朝市井生活畫面,展現了江南經濟發達的局面,表現了江南生活的繁榮生機,傳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如吳中健兒駕舞龍舟競技、姑娘們打秋千、婦女拾翠的場景均出現在宋詞中。這說明,宋詞( )A.刻畫文人形象 B.體現世俗樂趣 C.反映秀美景趣 D.描寫都市生活13.宋代是中國學術史上的重要時期?!妒洝泛汀妒呤贰返挠⌒?,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都在這一時期。據此能說明( )A.活字印刷術是當時主要印刷技術 B.中國古代文化在世界領先C.學術的發展推動了印刷術的普及 D.印刷術發展促進學術傳播14.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只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于宋代出現。”宋代科技繁榮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學家個人的努力 B.經濟文化的繁榮C.統治者的大力支持 D.中外交流的推動15.《蒙古秘史》作為游牧民族自己撰寫的歷史,它在史學上具有特殊地位。其文字是( )A.漢字 B.八思巴字 C.畏兀體蒙古文 D.女真文字16.歷史上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創造了本民族文字,并在文學、歷史、律令、辭書等方面留下了大量文獻資料。這表明( )。A.遼、夏、金的社會發展水平超越了北宋B.宋元新文學體裁有了新物質基礎C.中華文明史上又書寫了新內容D.新大一統王朝建立的時機已成熟17.宋代瓷器較前代更加豐富,有碗、盤、碟、洗、盞、托、瓶、壺、罐、缽、尊、盆、渣斗、爐、枕等。工匠們利用粗細、橫直、長短、彎曲不同的外部輪廓線,組合成不同形體,它們有的勻稱秀美,有的輕盈俏麗。這反映出宋代瓷器( )A.生產工序較復雜 B.主要服務于下層民眾C.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 D.商品化程度較高18.史書記載:宋代鑄幣用工之序有沙模作、磨錢作、排整作。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前為大閡,冶官列署于閡之南,群工屯營……于垣之外……為屋八百楹。材料反映了( )A.官營手工業工序嚴格規范 B.民營手工業分工日益細致C.冶金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 D.家庭手工業工藝水平提高19.宋朝社會與前代相比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新變化,如“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下列選項中,可為此提供論證的史實有( )①“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②“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③“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④土地買賣基本不受官府干預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北宋畫家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草市多沿汴河而設,最為壯觀的可謂是虹橋上形成的橋市以及附近的城外市場(見下圖)。虹橋草市上布滿了各種面向百姓的小型商業,如賣刀具的和其他日用品的攤頭。這說明宋代( )A.商業發展開始突破坊市的限制 B.工商業發展的環境發生根本改變C.商業的發展擴大了城市的規模 D.繪畫完成了向市井風俗畫的轉變21.兩宋時期,出現江南大量種植粟、麥、豆,江北廣種水稻的現象,棉花的種植也由福建、廣東推廣到江淮、川蜀一帶。這種現象說明( )A.南稻北粟格局開始打破 B.經濟重心出現北移趨勢C.南方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D.南北農業經濟交流加強22.后周世宗平定淮南后,立即疏浚運河。北宋每年通過運河輸往汴京的漕運米糧六百萬石,有時甚至達八百萬石。據此可知,北宋時期( )。A.北方大規模種植水稻 B.對外貿易發展迅速C.農業商品化程度提高 D.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3.唐代“門當戶對”的觀念依然強烈,世人以能與士族通婚為榮。房玄齡、魏征等皆與舊士族聯姻;宋代,才學觀念成了當時擇婚的重要因素之一,“欲擇純良婿,須求才學兒”。這一變化表明唐宋時期( )。A.社會結構產生了較大變動 B.程朱理學成為統治思想C.重文輕武的風尚逐漸形成 D.社會各階層趨于平等24.宋人鄭樵指出:“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彼稳瞬滔鍎t說:“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直求資財。”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①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②社會倫理道德秩序強化③南方經濟重心地位奠定④商品經濟沖擊門第觀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5.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栻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 ”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 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 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26.北宋理學家張載在《正蒙·西銘》一書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觀念,后人把它概括為“民胞物與(愛人和一切物類)”。張載的這一理念( )A.蘊含胸懷天下的責任意識 B.推動了民本思想的產生C.繼承了荀子人性論的觀點 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響27.兩宋之際,李清照的詞風發生了重大轉變。前期之詞,盡為閨閣之作,典麗故擅一時之勝場。至南渡而后,孑然飄零,遂一轉而至凄愴,大體多蒼涼之感。李清照詞風的變化受到( )A.政治局勢變化的影響 B.重文輕武理念的影響C.科舉取士變化的影響 D.程朱理學思想的影響28.宋代話本打破了長期以來以文言文為文學語言進行創作的傳統,體現了一種“親民化”傾向。這說明話本( )。A.體現了文學的平民化發展 B.加速了傳統文學的衰落C.旨在向民眾宣揚理學思想 D.開創了雜劇創作的先河29.宋真宗推廣雕版印書,只“計工之費,以為之價。務廣其傳,不以求利”;國子監印本書價低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現象( )A.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發展 B.表明專制統治對文化發展的束縛C.說明民眾不再使用手抄書籍 D.印證宋朝政府推動印刷技術革新30.《夢溪筆談》中記載有畢昇用膠泥刻制單字,“火燒令堅”后用于印刷。有人認為普通黏土制作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書。中國科技大學的模擬實驗證明黏土制字人爐經高溫焙燒,成品堅固適用,印樣字跡清楚。由此可見( )A.古文獻資料時代久遠均不可靠 B.多種方法互證可甄別史料信度C.時代變遷會影響史料價值判斷 D.經驗來源于生活實踐因而可信【核心素養】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商人的來源廣泛,除世代經商者外,還有許多農民、官僚子弟、宗室子弟,甚至僧尼。許多人是在從事本業的情況下兼營商業的,如手工業者往往同時從事手工業與商業兩種職業。富商大賈多出自兩浙、江東等富庶地區,這些地區農民棄農從商的現象也比較突出。商人的身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富商“累千金之得,求田問舍”,有的富商培養子弟“讀書為士人”。小商販改換職業的現象也很多。材料二 宋代商人的構成異于前代,士、農、工、商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社會階層間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宋代“取士不問家世”,商人子弟也可以參加科舉,以至于“非兄老先營事業于前,子弟即無由讀書,以致身通顯”。大小官僚競相經商,或與商人聯姻,謀利、求吉的心態被社會普遍接受,人們的商品價值觀念增強,商品經濟蓬勃發展起來。——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羅朝霞《宋代商賈階層的構成及其社會影響》(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構成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商人構成的影響。第11課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區”“詔令……‘仍戒敢有傷禾稼者以軍法論’”等信息體現的是遼國統治者對農耕經濟的支持和重視,故選A項;“四等人制”是元朝時期推行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排除B項;遼建立于916年,實行南北面官制,1115年,女真建立金朝,實行猛安謀克制,遼朝沿襲女真傳統制度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僅僅反映遼國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不能說明遼朝全面學習漢族文化,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提及區域間的長途販運情況,也未涉及社會財富分配狀況,故A、B兩項錯誤;根據“種柑橘桑麻”可知該地區并未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而是種植經濟作物,反映出該地區農業生產的市場化,故C項正確,D項錯誤。3.答案:A解析:材料“汴京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說明北宋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故選A項。宋代商業活動受官府監管,B項所述不符合史實,排除?!安菔小敝冈陔x城鎮稍遠、交通便利的地點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材料只是提及汴京相國寺的廟會盛況,不涉及商人地位如何,排除D項。4.答案:D解析:從材料“進入杭嘉湖平原,用……類的字句表達了沿途所見城鎮的觀感”明顯可以看出當時江南市政經濟獲得巨大發展,D正確;ABC選項不符合題干的特征,排除。故選:D。5.答案:D解析:兩段材料說明國家賦稅主要來自南方,以蘇州和湖州為代表的江南地區,說明江南地區經濟地位上升,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故D符合題意;材料無法判斷東南地區的農民賦稅負擔是否沉重,且賦稅比重要看國家征收的賦稅占農民生產總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蘇州和湖州成為人才匯集之處,故B不符合題意;我國種植原產美洲的農作物是在明清時期傳入,時間上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C解析:根據圖示可知,北宋時期南方人才所占比重超過北方,這與經濟重心南移有關,經濟重心南移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故選c項;我國古代的耕作方式是鐵犁牛耕,宋朝時期未發生根本性變化,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時期南方人才所占比重超過北方,其深層原因是經濟重心的南移,南北交通的日益便利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宋朝時期通過派文官出任知州、設轉運使等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與材料所述現象無關,排除D項。7.答案:A解析:“取土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反映了當時大量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人們的婚姻擇偶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不關心祖宗名望,說明門第觀念逐漸淡化,故選A項?;橐鰮衽寂c社會控制無關,排除B項。在封建社會,等級差別不可能消失,排除C項?;橐鰮衽寂c中央集權狀況無關,排除D項。8.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南宋的62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親曾擔任中、高級職位的只有18位,而祖上沒有任何官職記錄的高達36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的科舉制加強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故B項正確;題干所給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門第觀念的淡化,“門第觀念逐漸流行”與材料主旨相反,故A項錯誤;“宰相權力”在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中沒有涉及,故C項錯誤;題干所給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科舉制功能的強化,“科舉制度功能弱化”與材料主旨相反,故D項錯誤。故選:B。9.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未有這事,先有這理”“且如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可知,朱熹認為,在事物存在以前,就已經有了理,世間萬物都沒有了,理也仍然存在,理是超乎物體本身的世界本原,故選B項。根據材料可知,朱熹認為理比真實存在的事物乃至山河大地都更重要,他不強調萬事萬物的客觀性,而是帶有唯心主義色彩,排除A項。材料中朱熹認為理先于事物存在,晚于事物滅亡,未提出理是否在事物當中,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提及人欲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10.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理學家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途徑,要求人們通過體驗、領悟達到道德與天理一體的境界,故選B項。隆禮重法是戰國時期荀子的治國理念,排除A項。致良知是明朝王守仁的觀點,排除C項。明朝李贄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排除D項。1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白雪寒冬,長松之下,一文人騎驢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隨的景象”可知,該作品注重筆墨情趣,且“遠景掩于古松之后,未著一筆,卻氣象蕭瑟”體現了表現意境的特點,故選B項?!鞍籽┖?,長松之下,一文人騎驢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隨”,不是對現實生活情境的真實描繪,排除A項。山水畫《寒林騎驢圖》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文人,所以不是體現市民階層的風俗旨趣,排除C項。材料中的繪畫作品是山水畫,不是人物畫,不能體現以形寫神突出人物的形態,排除D項。12.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喧囂熱鬧的宋朝市井生活畫面”“健兒駕舞龍舟競技、姑娘們打秋千、婦女拾翠”可知,宋詞反映了市民生活的現實情況,故選B項。吳中健兒、姑娘們、婦女不是文人,排除A項?!靶忝谰叭ぁ北硎镜氖亲匀伙L光,排除C項?!岸际猩睢敝皇瞧渲幸粋€方面而已,D項不能體現材料主旨,排除。13.答案:D解析:宋代,《十三經》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編纂,許多數學、工藝、醫藥和科技著作的問世,大型類書和叢書的編印等,得益于印刷術的發展,故選D項。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排除A項。題干中并沒有將中國古代的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進行比較,不能得出中國古代文化在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B項。印刷術的發展與學術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但在北宋時期印刷術還沒有普及,所以不能得出學術的發展推動了印刷術的普及,排除C項。14.答案:B解析:宋代商品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推動了科技的發展,故選B項;科技的發展跟科學家個人的努力、統治者的支持、中外交流的推動是分不開的,但這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三項。15.答案:C解析:《蒙古秘史》是用畏兀體蒙古文寫成的,故選C項;漢字為各族通用文字,但《蒙古秘史》并非由漢字寫成,排除A項;忽必烈時期,八思巴字用以拼寫蒙古語,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與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B項;女真文學由女真族使用,而非蒙古族,排除D項。16.答案:C解析:“歷史上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創造了本民族文字”說明以漢字為代表的漢文化影響了少數民族,即中華文明史上又書寫了新內容,故選C項;遼、夏、金的社會發展水平皆不及北宋,排除A項;少數民族文字并不是文學體裁的形式,排除B項;遼、夏、金都不是大一統王朝,排除D項。17.答案:C解析:根據“有碗、盤、碟、洗、盞、托、瓶、壺、罐、缽、尊、盆、渣斗、爐、枕”可知,宋代瓷器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具,體現了實用性;“它們有的勻稱秀美,有的輕盈俏麗”說明宋代瓷器同時還追求美感。故選C項。材料主要介紹了宋代瓷器的種類、用途和審美價值,并未對詳細的生產工序進行說明,排除A項。瓷器在古代屬于工藝品,主要服務于貴族和富人階層,排除B項。材料并未說明宋代瓷器是否用于市場流通,排除D項。18.答案:A解析:“用工之序有……”“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反映官營手工業的宋代鑄幣工序非常嚴格、規范,故選A項;宋代鑄幣是官營手工業,不是民營手工業,排除B項;C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宋代鑄幣是官營手工業,不是家庭手工業,排除D項。19.答案:B解析:“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體現的是社會門第觀念淡化,①錯誤;“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體現的是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②正確;“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是唐代兩稅法的特點,③錯誤;土地買賣基本不受官府干預體現的是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④正確。故B項符合題意。20.答案:C解析:考查宋代商業的發展。材料反映出北宋東京的草市沿城外就近發展,在草市的基礎上形成了集市,增加了城市的層次,擴大了城市原有的規模和范圍,從而使東京城不斷發展壯大,故選C項。唐末,城市中的商業活動就已開始打破坊市界限,排除A項;北宋對工商業發展的政策的確有所放松,但無根本改變,排除B項;孤證不立,僅憑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能得出D項結論。21.答案:D解析:“出現江南大量種植粟、麥、豆,江北廣種水稻的現象”說明南北農業經濟交流加強,D項正確;A項中“開始打破”說法絕對,排除;D項無法從材料中得出,且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中沒有提及生態破壞,C項錯誤。22.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后周和北宋時期運河的經濟功能非常突出,說明運河充分發揮了其南糧北運的作用,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故選D項;北方并不具備大規模種植水稻的自然條件,排除A項;運河屬于內陸航運,與對外貿易關系不大,排除B項;漕運米糧屬于政府運糧,并不是買賣所得,排除C項。23.答案:A解析:由“門當戶對”觀念強烈到“才學觀念成了當時擇婚的重要因素之一”,說明從唐至宋士族地位下降,知識分子地位上升,這是社會結構發生變動的表現,故選A項;程朱理學在南宋后期受到統治者尊崇,此后才成為統治思想,排除B項;材料中未提及對武將的看法,無法得知是否重文輕武,排除C項;材料中不同時期擇婚優選對象的變化是因為不同階層的地位變化,而不是各階層趨于平等,排除D項。2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以前的婚姻重視家世,宋代時的婚姻不顧門戶,只重視錢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了原來的門第觀念,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故①④正確;材料并未提到社會倫理道德秩序強化,故②錯誤;南宋時期“蘇湖熟,天下足”的現象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從而奠定了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故③錯誤。故選D項。25.答案:B解析:由“以正風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可知,當時的理學家反對婚姻論財的社會現象,主張維護以往的傳統綱常禮教,故選B項。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可知,理學家們并沒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排除A項。宋代政府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對婚姻論財,理學家的主張也是對這一現象的反對,所以理學家是維護政府的政策導向的,而不是背離,排除C項。宋代婚姻習俗變革表現為婚姻論財,而題干中理學家們是反對這一現象的,所以他們的主張并不是在促成婚俗變革,排除D項。2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中“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及所學知識可知,張載認為人和萬物都是天地所生,體現了儒家“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利于規勸君主實行仁政,蘊含了胸懷天下的責任意識,A項正確;民本思想產生于先秦時期,排除B項;荀子認為“人性本惡”,材料無體現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佛教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27.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兩宋之際”“前期之詞……典麗故擅一時之勝場”“南渡而后……大體多蒼涼之感”并結合所學宋朝歷史可知,李清照詞風的變化是受到北宋滅亡和南宋偏安的政治局勢變化的影響,故選A項。李清照詞風的變化本身屬于文學發展的范疇,與重文輕武理念無關,排除B項。宋朝科舉取士范圍擴大,人數增多,這種變化帶來的是社會門第觀念淡化等影響,排除C項。程朱理學是兩宋時期產生的主要哲學流派,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排除D項。28.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擴大,反映市民階層價值觀的話本發展迅速,A項正確;材料與傳統文學的衰落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宣揚理學思想無關,排除C項;話本與雜劇創作無關,排除D項。29.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皇帝推廣雕版印書,而且國子監印刷的書本價格低廉,這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發展,故選A項。材料中未提及專制統治對文化的束縛,相反皇帝積極促進文化傳播,排除B項。根據材料僅可知當時雕版印刷制品相對便宜,無法得知百姓使用什么書籍,排除C項。宋代印刷技術革新是活字印刷,但材料中提及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排除D項。30.答案:B解析:對于泥活字能否用于印書,中國科技大學的模擬實驗證明了《夢溪筆談》的記載是可信的,說明多種方法互證可以用來甄別史料的可信度,故選B項。古文獻資料在很多情況下是可靠的,并不因時代久遠就都不可靠,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時代變遷會影響史料價值判斷,但材料并不是在說史料價值,而是在說史料的可信度,排除C項。經驗來源于生活實踐,這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但并不能據此推斷經驗都是可信的,排除D項。31.答案:(1)特點:來源廣泛復雜;兼業現象突出;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流動性強。(2)影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提高了商人的社會地位;沖擊了輕商、賤商的社會觀念;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12 /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