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學段測試初一生物試題說明:1.本試題分為1卷和11卷兩部分,1卷為選擇題,1卷為非選擇題。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試題共95分,書寫質量3分,卷面安排2分。3.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第Ⅰ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麗,生物都具有生命現象。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A.大雁南飛 B.旭日東升 C.蜻蜓點水 D.春暖花開2.下列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中,屬于實驗法的是( )A.用線綁住魚鰭,研究鰭對游泳的作用B.通過監控觀察大熊貓生仔過程C.用放大鏡觀察蚯蚓的剛毛,研究其運動特點D.用攝像機拍攝獵豹運動,研究其追擊獵物方法3.“五爪金龍”是民間的稱呼,它的真名是圓鼻巨蜥,屬于一種大體格的蜥蜴。科研人員在開展監測工作時,發現一只圓鼻巨蜥,并拿出相機對它進行拍攝。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 B.實驗法 C.比較法 D.調查法4·生物課上,四位同學關于觀察展開了激烈討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下面所列舉生命現象與其表現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A.蜜蜂采蜜--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B.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C.魚兒浮頭——生物能進行呼吸D.向日葵向陽而生-—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6.下列關于科學思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科學思維可以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B.小明進入超市按照指示直奔海鮮區的過程,就已經運用了科學思維C.科學思維具有勇于質疑的特點,我們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否定他人的觀點D.科學研究中,處處都有科學思維的身影7.在做探究實驗時,如果得到的結論與假設不一致,應該( )A.改變實驗變量,重新進行實驗B.修改實驗數據,讓它與假設相符C.相信實驗數據,修改假設與結論一致D.檢查探究過程,將實驗重新多做幾次8.下列有關科學探究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科學探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應當源于生活實際B.科學探究過程中記錄的觀察數據必須準確求實C.科學探究實驗設置對照實驗時,除變量外,其他因素均不相同D.科學探究過程中作出的假設應有一定現實依據9.小明問媽媽:“為什么螞蟻總是排成一隊向前爬?”媽媽說:“可能是因為前面的螞蟻留下來氣味。”媽媽的回答相當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B.作出假設C.制定計劃D.得出結論10.為研究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小明同學設計了一組對照實驗。在甲和乙兩個培養皿中放入大小相似的10顆小麥種子,并對空氣、溫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①、②兩處應是( )花盆 空氣 溫度 水甲 充足 20℃ 適量乙 充足 ① ②A.5℃ 適量 B.20℃ 適量 C.20℃ 不充足 D.5℃ 過量11.以下是使用雙目顯微鏡和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A.雙目顯微鏡調焦時,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慢下降B.雙目顯微鏡通過調整移動手輪移動玻片標本C.雙目顯微鏡調焦時,還需要微調目鏡間距,使雙目觀察的視野完全重合D.數碼液晶顯微鏡更適合拍照和錄像12.葡萄吃起來酸甜可口,這些酸甜物質主要存在于葡萄果肉細胞的中( )A.液泡 B.細胞質 C.葉綠體 D.細胞核13.如圖是顯微鏡視野中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視野中的黑色大圓圈是細胞核B.刮取的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較均勻C.若視野中光線過強應調節反光鏡和遮光器D.視野中可觀察到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膜14.如圖中,1個“0”表示1個細胞,圖1、圖2分別表示更換物鏡前后顯微鏡視野中緊密排列的一行細胞。更換物鏡后( )A.視野的亮度變亮 B.視野的范圍不變C.看到的細胞變大 D.放大倍數縮小 4 倍15.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下列提出的問題最具有科學探究價值的是( )A.哪種菊花最漂亮 B.哪種蘋果的形狀最好看C.影響青蛙冬眠的因素有哪些 D.什么餡料的月餅好吃16.科學家對擬南芥進行了地面與天宮對照生長實驗,發現天宮中的擬南芥生長較慢。該實驗的實驗變量主要是( )A.光 B.重力 C.溫度 D.水分17.下圖是一臺顯微鏡的4個鏡頭,若要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應該選用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18.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9> 6,那么放在載物臺上的載玻片上寫的是( )A.9 > 6 B.6 <9 C.6>9 D.9 <619.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要將刮取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到生理鹽水中,而不能涂抹在清水中的原因是( )A.防止細胞吸水過多而脹破 B.防止細菌在裝片中繁殖C.迅速殺死細胞便于觀察 D.對細胞進行消毒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列探究活動中生物學研究工具的使用,不正確的是( )A.腎蕨葉片背面的孢子囊——放大鏡 B.鳥的筑巢——望遠鏡C.病毒結構——光學顯微鏡 D.測量脈搏——秒表21.下列分析過程應用了歸納的是( )A.小明將黃豆芽、韭黃、蒜黃等分別放于陽光下,一段時間后都變綠,因此他推測光會導致發黃的蔬菜變綠B.在調查小區生物種類時,同學們將找到的生物分為了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C.植物需要從外界獲取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因此養花需要及時澆水D.小明發現鯧魚是用鰓呼吸的,因此他推測魚都用鰓呼吸22.下列詩句中不含生物的是( )A.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D.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23.施萊登和施旺創建的“細胞學說”認為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B.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C.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24.如圖是某同學在生物實驗課上使用的顯微鏡及觀察到的不同視野。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③可以調節視野光線強弱B.從圖二到圖四轉動了①C.將圖二中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右側移動玻片D.從圖三到圖四,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暗25.對于腐爛的蘋果,下面的說法中屬于觀點的是( )A.蘋果表皮滲出了水B.聞起來有異味C.蘋果腐爛是因為儲存蘋果的環境溫度較高D.捏上去發軟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6個小題,共45分。)26.(7分)宋朝著名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寫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其中蘊含了很多生物學知識,請你從生物學的角度進行分析:(1)“紅杏出墻”是杏樹的部分枝條受到墻外陽光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杏出墻”體現了生物能 。(2)杏樹會長大,然后開花、結果,果實掉落后,里面的種子會長成一棵新杏樹,這體現了杏樹具有 的特征。(3)紅杏可以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的生活需要。(4)杏樹的種子種下后長出來的是杏,而不是桃子,這屬于 現象;但是否之間也有差異,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這屬于 現象。(5)到了秋冬季節,杏樹的葉慢慢飄落,這體現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杏樹底下的蚯蚓能使周圍土壤變的疏松肥沃,這種現象說明 。27.(6分)實驗室中常見的光學顯微鏡有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兩種,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單目顯微鏡與雙目顯微鏡都屬于光學顯微鏡。圖中所示,雙目顯微鏡使用底光源、電源開關及光源調節旋鈕、遮光器等來調節視野亮度,單目顯微鏡則使用 和遮光器。(2)單目顯微鏡與雙目顯微鏡都具有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轉動粗準焦螺旋調節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時,眼睛都一定要從 (選填“正面”或“側面”)看著物鏡;當看清物像后,都可以轉動 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單目顯微鏡與雙目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一樣的,從目鏡中看到的物像都是 (選填“正”或“倒”)像;若目鏡放大倍數是10×,物鏡放大倍數是4×,則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倍。(4)使用單目顯微鏡與雙目顯微鏡,轉換物鏡都需要轉動圖中的 。28.(5分)某學校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觀察校園的生物,其中,第一小組的同學做了如下記錄。(1)在生物學研究中,觀察時,要有 、有計劃。(2)據圖可知,在觀察溝葉結縷草等植物時,該小組的同學借助的觀察工具是 ,他們注意到了植物的數量、高度、生長環境等;同學們通過嗅的方式感知到紫薇樹的花香。(3)在實踐活動中,同學們主要用到的記錄方法有 (多選,填字母)。A.用手觸摸B.用耳朵聽C.文字描述D.繪制草圖(4)在觀察結束時,蜜蜂飛走了,記錄單中的蜜蜂 (填“應該”或“不應該”)刪除。(5)從營養物質的來源來看,螞蟻和紫薇樹的最大不同點是: 。29.(9分)小明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裝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情況以及繪制的細胞結構圖,分別如下所示。請據圖示回答問題。(1)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實驗中,小明的操作正確的是 。①取出顯微鏡時發現鏡頭臟了,用擦鏡紙擦一擦;②為了保證觀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蔥鱗片葉應盡量大而厚;③對光完成后,從目鏡中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④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注視目鏡;⑤換高倍鏡時,可以直接用手轉物鏡;⑥小明已看到清晰的細胞物像了,小英同學坐在她旁邊,也想看清楚細胞,就將顯微鏡移動到自己的面前。A.①③ B.③④ C.②④⑤⑥ D.②③⑤(2)圖一中A和E兩個步驟中所滴的液體分別是 、 。(3)圖四中,切洋蔥時常會流眼淚,這些刺激眼睛的物質存在于細胞的內。(4)用顯微境觀察時,找到了要觀察的物像,可以先通過調節圖二中的d找到物象,通過調節圖二中的e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二者的調節,實質上都是通過改變 之間的距離調節焦距,進而找到物象。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時,顏色最深的是細胞內的哪個結構 。(5)在觀察時小明發現視野中有一個污點(如圖四),移動裝片時發現污點未移動,為進一步判斷污點的位置,最簡便的是轉動圖二的【 】 這一結構。(6)將正確操作制作后的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如圖三所示的視野,則可能是圖一實驗步驟中的 (選填字母)操作不當產生的,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正確的操作應該是下列選項中的 。30.(9分)下圖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生物細胞模式圖,請分析回答:(1)屬于植物細胞的是 圖,你判斷的依據是此圖中的細胞具有[ ] 、[ ] 、[ ] 。(2)若將細胞甲放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結構是[ ] 。(3)結構A在細胞的最外層,作用是保護和 細胞。(4)儲存遺傳信息的結構是[ ] 。(5)圖中[D]所表示的結構是 具有流動性,可加速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6)圖中結構E只有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有,是進行 作用的場所。31.(9分)小明發現媽媽新買的桃子過了三天后,有一個腐爛了,他仔細觀察發現,腐爛的桃子表面有一道裂紋,其他桃子的表面完好無損。于是,他產生了一個疑問:桃子表面的表皮是不是有保護作用呢?為此他設計了一個探究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探究的變量是 。提出問題:桃子表面的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嗎?(2)作出假設: 。(3)制訂計劃:①甲、乙兩組桃子(每組5個)的大小、品種、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目的是 。②用小刀把甲組桃子都去掉一塊表皮,乙組的桃子則保持完好,乙組的作用是 ;③把甲、乙兩組桃子都放到相同適宜的環境中,每天觀察桃子的變化并記錄。(4)請你預測實驗結果:甲組桃子 ,乙組桃子 (填“完好”或“腐爛”)。(5)得出結論: 。(6)為使結論更科學、準確,還應進行重復實驗,其目的是 。(7)針對該實驗結果,請你提出一條保存水果的合理建議: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初一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A B B C D C B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A A C C B C D A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A C C C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6個小題,共45分。)26.(7分)(1)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2)生長繁殖 (3)營養 (4)遺傳 變異(5)排出體內廢物 生物能影響環境27.(6分)(1)反光鏡 (2)側面 細準焦螺旋 (3)倒 40 (4)轉換器28.(5分)(1)目的 (2)放大鏡 (3)CD (4)不應該(5)螞蟻以植物或別的動物為食,而紫薇樹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有機物29.(9分)(1)A (2)碘液 清水 (3)液泡 (4)物鏡與玻片標本 細胞核(5)a目鏡 (6)D A30.(9分)(1)甲 A細胞壁 E葉綠體 F液泡 (2)B細胞膜(3)支持 (4)C細胞核 (5)細胞質 (6)光合31.(9分)(1)桃子表面的表皮是否完好/桃子表皮的完整性(2)桃子表面的表皮具有保護作用(3)保證變量唯一/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對照 (4)腐爛 完好(5)桃子表面的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和前面提出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相對應)(6)減少實驗誤差(7)保持水果表面表皮的完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