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中國歷史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課標內容要求通過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人口遷徙,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指向西晉建立后的發展脈絡。西晉統一全國,結束東漢末年以來割據混戰的局面。但西晉腐朽統治只維持了短暫的局面,“八王之亂”加速了西晉的衰亡。在此過程中北方各族的內遷,促進了北方各族間的交往交流。 本課在教材中上承第16課《三國鼎立》,是在歷史進程中從局部統一到統一的過渡,也為第18課《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和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本課包含三部分內容:西晉的建立與統一、八王之亂與西晉滅亡、北方各族的內遷。前兩部分主要描述西晉的興衰。第三部分講述北方各族內遷的過程。學情分析學生知道三國鼎立的局勢及三國重要的歷史人物,也初步具備了閱讀史料、識讀歷史地圖等的方法和能力。 部分學生對三國至西晉政權的更迭認識混亂,缺乏對司馬家族與曹魏政權關系的認識,需要借助示意圖等形式加以認識。研讀教材內容對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對北方各族內遷的原因及方向缺乏時空觀念,需要充分挖掘地圖信息,調動學生思維。 可以通過自主繪制三國至西晉統治示意圖,了解西晉的統治。閱讀觀察歷史地圖和文物圖片等,提取、概括、總結北方各族內遷的過程及特點,培養從特定的時間、空間觀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與意識,并學會以史料為依據,客觀認識歷史。教學目標1.通過繪制三國至西晉政權交替示意圖,梳理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認識西晉統一全國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2.結合教材表述,了解西晉王朝統治下的危機;依據《材料研讀》說明西晉時期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分析八王之亂爆發的原因和影響,學會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看法。 3.通過閱讀教材、識讀《西晉北方各族內遷分布圖》,填寫《北方各族的內遷》表格,了解東漢以來北方各族不斷內遷的過程及特點;認識到這一時期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了了解,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偉大歷史。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西晉統一全國的影響。 教學難點 北方各族的內遷。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出示教材圖片《“晉鮮卑歸義侯”印》,引導學生從形制和文字兩方面觀察。設問:該印見證了什么史實?反映了西晉時期怎樣的社會現象? 觀察圖片,思考回答: 印證了鮮卑首領歸附西晉,受到西晉懷柔政策冊封為諸侯的史事。反映了鮮卑人為代表的北方各族不斷進入中原的現象。 1.直觀感受西晉時期,包括鮮卑在內的北方各族進入中原的時代特征。 2.學習觀察提取圖片信息,并進行交流表達。新課學習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西晉的建立與統一 學習任務一 了解西晉統一的過程及影響。 活動1 出示《三國鼎立形勢圖(262年)》和兵力對比表,觀察地圖中三國疆域,閱讀表格內容,說一說:三國中誰最有實力完成統一? 活動2 觀察曹魏皇帝列表示意圖,梳理司馬家族與曹魏皇室的關系,想一想:魏國可能出現什么局面? 活動3 閱讀教材第一子目正文第二段,談一談:你能獲取西晉政權的什么信息? 活動4 布置任務:閱讀教材第一子目正文,繪制三國至西晉政權交替示意圖。 活動5 出示示意圖,布置任務。結合示意圖,找出西晉建立和滅亡的時間,說一說:西晉的統治有什么特點? 觀察圖表,思考回答:魏國占據關中和黃河下游廣大地區,疆域遼闊、兵力眾多,最有可能完成統一。 觀察梳理,分析回答: 司馬家取代曹魏。 閱讀教材,思考回答。 ①建立者: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 ②都城:西晉以洛陽為都城。 ③疆域:西晉疆域與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范圍之和大體相當。 ④歷史作用:西晉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梳理填寫示意圖。 觀察示意圖,思考回答: 統治短暫。 1.識讀地圖、表格,提取信息,對三國后期局勢作出合理分析。 2.初步學會有理有據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看法。 1.以直觀的世系表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2.觀察示意圖,提取信息,客觀分析歷史,有理有據表達自己的看法,了解西晉建立的背景。 1.閱讀教材,提取信息,交流表達。 2.認識西晉統一全國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繪制政權交替示意圖,梳理三國至西晉的時間空間要素,認識歷史發展進程。 學會依據圖表提取信息,了解西晉政權的特點。二、八王之亂與西晉滅亡 學習任務二 了解西晉王朝統治下的危機,分析西晉短暫而亡的原因。 活動1 出示教材第二子目的《相關史事》《晉書·魯褒傳》材料,說一說:西晉呈現什么樣的社會風氣? 活動2 閱讀教材第二子目正文第二段,設問:西晉采取了什么樣的統治措施?目的是什么?諸王有哪些權力?結合所學,分析分封諸王對中央政權的統治會造成什么影響。 活動3 閱讀教材第二子目,概括八王之亂相關內容。 活動4 結合教材第一、第二子目內容,梳理西晉統治的時間線索,概括導致西晉滅亡的因素。 閱讀材料,概括回答: 作為統治階級的世家大族,生活豪華奢侈,追求享樂;社會上唯錢至上,享樂之風盛行。 閱讀分析教材,回答: 分封制;拱衛王室;可以設置軍隊;監督地方軍事。還可以自選文武官吏;宗室諸王擁兵自重、勢力強大,危及中央集權。 閱讀教材,概括回答: ①社會動蕩:給北方社會造成巨大災難; ②人口凋敝和遷徙: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大量逃往南方; ③削弱國力:成為西晉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梳理時間線索。 1.閱讀史料,提取信息,交流表達。 2.初步學會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認識歷史,分析西晉面臨的挑戰。 1.閱讀教材,提取信息,歸納概括,提升運用材料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2.圍繞分封制的實行對西晉的影響進行合理想象。 1.學會閱讀教材,自主提煉概括,有理有據表達對歷史的看法。 2.認識八王之亂是西晉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梳理時間軸上的歷史事件,形成對西晉歷史的整體認識。三、北方各族的內遷 學習任務三 了解東漢以來北方各族不斷內遷的史實。 活動1 出示詩歌《敕勒歌》、圖片《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牧馬圖>》,布置任務:閱讀詩歌,觀察圖片,說說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活動2 出示表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觀察地圖,填寫表格。概括內遷各族在分布區域和規模上的特點。 活動3 出示有關民族交融的表現材料。組織學生活動:閱讀材料,任選一則,描述北方各族內遷帶來的影響。 閱讀觀察,回答: 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放馬、牛、羊等,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閱讀教材,填寫梳理。 觀察地圖,回答: 主要分布在黃河及支流區域;民族交錯雜居;遷移規模大。 閱讀材料,說明觀點。 ①生產、生活的變化; ②民族心理的變化。 1.了解史料的主要類型,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 2.結合可信史料,對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進行合理描述。 1.閱讀教材,提取信息,完成表格。 2.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知道北方內遷的主要民族及遷徙地。 3.通過地圖了解北方各民族內遷的過程及特點,掌握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方法。 1.閱讀材料,提取信息,認識北方各族內遷后在生產、生活及民族心理上的變化。 2.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小結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出示知識結構圖,布置任務:依據本課結構示意圖,概括西晉的時代特征。 觀察結構圖,聯系舊知,思考回答:短暫統一、人口遷徙、民族交融等。 1.觀察結構圖,聯系舊知,激發理性思考。 2.構建課程與單元的邏輯關系。 3.升華主題。板書設計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作業與評價1.作業內容: 基礎作業:完成同步練習。 拓展作業:(二選一) ①成語講西晉 《三國志》《晉書》記載的很多史實后來延伸出成語,如樂不思蜀、窮兵黷武、勢如破竹、狗尾續貂、泰山壓卵等。任選一個與西晉有關的成語,結合所學史實,講述一個成語故事。 要求:閱讀《三國志》《晉書》中與西晉有關的成語典故的原文,提取信息,編寫梗概,進行講述。 ②畫像磚上的河西生活 畫像磚是模印或刻畫的有畫像或花紋的磚。搜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畫像磚 ,觀察畫像磚內容,可從桑蠶農耕、出行射獵、宴飲起居、服飾車輿等主題中任選一個,尋找反映該主題的兩塊畫像磚,描述畫像磚上的內容及其歷史價值。 要求:選擇主題,觀察畫像磚內容,展開有理有據的描述說明,不少于100字。 2.評價量規: 基礎作業:見答案(略) 拓展作業:(二選一) 作業評價1.成語講西晉 閱讀《三國志》《晉書》中與西晉有關的成語典故的原文,提取信息,編寫梗概,進行講述。能夠選定與西晉有關的成語史書進行原文閱讀,史料信息提取準確,梗概編寫完整,講述形象生動,寓意表達明確。A能夠選定閱讀與西晉有關的某一成語原文,史料信息提取比較準確,梗概編寫簡單,寓意表達不夠明確。B能夠選定閱讀與西晉有關的某一成語原文,史料信息提取不全,講述沒有邏輯,寓意表達不明確。C2.畫像磚上的河西生活 自選主題,依據畫像磚內容,結合所學闡述古人生活,有理有據地說明其歷史價值。緊扣選取的畫像磚主題加以描述,邏輯清晰,語言準確。A主題選取比較明確,利用史實比較清晰地加以描述,邏輯比較嚴謹,語言相對準確。B主題與描述內容不符,語言描述不準確,邏輯不清晰。C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