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作文模擬導寫及范文:腳踏實地為干,方法技巧為枝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荀子在《勸學》中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其中蘊含了一個普遍的道理:做事需要講究方法、講究技巧。而楊振寧先生曾對弟子翟薈說,做科研要“寧拙勿巧”。翟薈教授也說“寧拙勿巧”是一種科研態度,一方面是說做科研不要投機取巧,必須誠實;另一方面是說做學問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年級要就此內容進行一次年級的演講比賽,你作為本班級的發言代表,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思考,給全年級同學寫一篇發言稿。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審題】綜合分析情境材料的內容,它由兩個語段組成:第一段引用荀子《勸學》篇中的名言,強調做事情不應該死板,要學會變通,只有講究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第二段分別列舉了楊振寧和翟薈師徒二人的話——寧拙勿巧,兩人的話意在強調做科學研究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一個強調講究技巧和方法,一個強調誠實、踏實,不應該投機取巧,看似矛盾,其實他們所強調關注問題的點不同,一個更多指向的是宏觀性的做事,一個具體指向的是進行科學研究。不過,從成功高效地做成事情的角度看,它們內在的指向性是一致的。基于此,由材料引發思考的角度有:做事情如何處理踏實與技巧的關系;腳踏實地做事需要不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做學問有沒有高效的方法可用。材料話題的指向性非常明確,由此提出的寫作任務也很清楚:給全年級同學寫一篇發言稿,明確了寫作的對象和文體,寫作時要按照發言稿的結構體例行文;結合自己的思考和體驗,指出構思表達的內容是自己從材料中獲得的體驗、引發的思考。只有把這些落到實處,文章才符合要求。這樣,本文寫作時首先根據材料提煉文章的主題——腳踏實地做事情的同時也要適當地運用一些技巧與方法;繼之,關聯材料從理論的層面分析腳踏實地與方法技巧和諧共振的意義;然后,對接現實,擺事實,講道理,選擇典型材料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二者相配合的重要性;最后,聯系現實,審視當下,我們不論做什么事情在腳踏實地的基礎上適當地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快速地做好事情。【立意】1.投機取巧是做成事情的大敵。2.腳踏實地做事才能行穩致遠。3.腳踏實地為干,方法技巧為枝才能碩果累累。范文展示巧拙并施,鑄就人生輝煌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楊振寧先生與翟薈教授認為做事不能投機取巧,凡事沒有捷徑可走;俄羅斯諺語有著“巧干勝于蠻干”的道理。我認為巧拙并施,會使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學會用“拙“,扎扎實實取得成功。“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只有扎扎實實地走完該走的路,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袁隆平躬耕田間四秩春秋,像普通農民一樣早晚穿梭于田間,從不投機取巧、代人檢查水稻,最終實現了雜交水稻覆蓋全球這個夢想。錢偉長在自己物理五分的情況下從零攻克物理,扎實掌握每個知識點,從不因為自己是高材生就忽視基礎知識,最終成為一代力學大師。正是他們踏踏實實地走了完成自己夢想必須走的路,每天用“笨拙”的方法細心掌握每一點內容,從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就忽視細小的事情,不投機取巧、走捷徑,以堅持不懈的毅力堅持,才使自己幾乎難以實現的夢想得以實現。學會用“巧”,運用智慧取得成功。巧用智慧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智巧者總會更快地取得成功,而愚笨的人總是難以達到成功。曹操在兵糧缺失的情況下面臨文丑大軍的進攻,巧用卑而驕之的方法誘使敵人麻木輕敵,自亂其兵,最后一舉成功。曹操知道自己若是蠻干,必會落得被打的落花流水的慘重下場。所以他靠自己的智慧,巧用卑而驕之的計謀來應對文丑,讓自己在劣勢的情況下大勝;而文丑卻因自己強大的兵力輕敵,以為靠蠻干就可以取得成功,不講究一點策略,結果打敗。可見,巧用智慧,做事學會用技巧,對于取得成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單靠蠻干,做事不動腦子,必然走向失敗。走捷徑、胡亂運用小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實現人生輝煌。反觀當下,在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不少人想通過當網紅來一夜成名;也有不少人沉溺網絡游戲,以為靠游戲就能賺大錢;還有的人買彩票樂此不疲,妄想哪天中大獎……這些都是想走捷徑,把小聰明用在不該用的地方,最終他們碌碌無為,一無所成,還抱怨是命運對自己不公,夢想最終也沒得到實現,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所謂的順其自然是竭盡全力后的無所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我們青年學生應當踏踏實實走好該走的路,不誤入歧途,不自暴自棄,運用智慧和汗水來取得成功。作為青年學生,我們要自當壯志凌云,負青天而適南冥,掛云帆而濟滄海,“笨拙”地好好走成功之路,,輔之以智慧的技巧,而不是走捷徑,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重任在肩。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實干加巧干無堅不摧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和同學們分享我關于怎樣快速高效做事情的思考。不論做什么樣的事情,要高效快速地推進,并取得成功,我們既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也要探尋高效有用的方法技巧。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無堅不摧。“寧拙勿巧”,簡單四個字揭示了不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還是做學問,都應該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切不可懷有投機取巧的想法。回望古今中外,各行各業涌現出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他們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獨,青燈為伴。正是有了“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埋頭苦干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忍辱負重完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鴻篇巨著《紅樓夢》的曹雪芹,隱姓埋名以黃沙戈壁為伴的黃旭華……如果沒有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的腳踏實地的付出,他們所種植的職業之樹不可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只有把雙腳植入到大地之中,才能感受大地的厚重。每一個職業者,要讓自己所操之業不暗淡無光、黯然失色,就應該學習前人“何妨一下樓”的精神。每一個科技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與實驗,秉持一絲不肯放松的謹嚴精耕每一個研究細節,反復驗證每一個數據,最終才有一個個科研成果問世并很好地為生產生活服務;每一個運動健兒,他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每一個動作反反復復地訓練,來不得半點馬虎。正是這種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才有了在運動賽場上的爭金奪銀。如果懷著僥幸心理,他們很難站在最高領獎臺上,享受鮮花與掌聲的禮贊。不過,同學們,強調腳踏實地做事情,并不是說一味地蠻干。“條條大路通羅馬”,固然不錯,但是其中只有一條是最近的。做任何事情,要想有效、高效地進行,適當地運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也是必要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至理名言其實都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事情在守住根本的前提下,適當地借助外力、尋求一些有效而實用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里使用方法與技巧不是偷工減料、投機取巧。同學們,方法與技巧只是做成事情的輔助條件,腳踏實地的實干才是關鍵。如果能夠找準實干與巧干的對接點,實現二者和諧共振,就能無往而不勝。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