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寧波七中教育集團2024學年第一學期初二社會學習效果自我評估試卷(2024.11)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考生注意: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筆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的作答一律無效。選擇題部分一、判斷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T涂黑,錯誤的請將答題紙相應題號后的F涂黑)1.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了著名的黑河—騰沖人口地理界線,總結出我國人口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 )2.粵菜、湘菜是我國著名的菜系,其正宗來源地分別是廣東省、湖南省。( )3.寧波在《南京條約》中被開放為通商口岸。( )4.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戊戌變法失敗。5.中共二大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6.太平天國先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都試圖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7.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8.陳獨秀、李大釗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陣地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2023年12月2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該管道中國段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市、自治區。下圖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段路線圖。完成9-10題。9.上圖所示中國境內段的天然氣管道( )①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 ②經過東部季風區③經過第一級階梯 ④經過地形以平原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工程隊的施工人員在鋪設黑河一大慶段管道期間,他們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A.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B.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C.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D.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11.下列關于我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位于東半球、南半球 B.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東岸C.我國大部分位于低緯度 D.我國最南端在曾母暗沙12.家住浙江寧波的初中生曉宏在西藏旅游時發現,西藏地區的油菜花開花時間比同緯度地區的家鄉要晚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祖厲河是某大河的支流.讀下圖,完成13-14題。13.祖厲河最終匯入( )A.黃河 B.長江 C.珠江 D.淮河14.由上圖可知,祖厲河流域( )A.地勢西高東低 B.降水南多北少 C.支流西多東少 D.氣溫北高南低15.林則徐上書清朝皇帝時指出:鴉片流毒,“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旨在揭示( )A.軍隊戰力削弱 B.鴉片輸入的危害C.朝廷官員的腐敗 D.政府財力的不足16.先后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原則,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17.太平天國運動持續14年,嚴重動搖了清朝統治。其由盛轉衰的標志是( )A.金田起義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變18.下面是洋務派代表人物的語錄,據此可知,洋務運動自強的主要途徑是( )李鴻章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曾國藩 自強之道,以學做炸炮,學造輪舟為下手功夫左宗棠 中國自強之策,應仿照輪船以奪彼族之所恃A.引進西方知識分子 B.培養科技人才C.學習外國先進技術 D.創建新式學堂19.此次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一條分界線,之前的侵華方式是“貿易+特權”,之后變為“投資+特權”。此次戰爭指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0.比較是歷史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 )①都為了挽救民族危亡 ②都主張向西方學習③都沒有改變社會性質 ④都反抗清朝腐朽統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敘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A.加強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使中國完全喪失了領土主權C.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D.嚴重削弱了中國軍隊的實力22.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人生最為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三人的選擇都是為了( )A.學習西方,維新圖強 B.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C.救亡圖存、振興中華 D.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23.下圖思維導圖最恰當的主題是( )A.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B.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的歷程C.中國近代不斷向西方學習的歷程 D.中國近代主動對外開放的過程24.習近平總書記曾佇立在嘉興南湖紅船旁感慨道:“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這句話中體現的民族精神是( )A.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 B.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C.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 D.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25.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 )A.推翻資產階級政權 B.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C.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D.確定黨的名稱26.1918年,李大釗發表贊美家鄉風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絕無人跡處,空山響流泉。”他用口語化的語言呈現詩歌內容,得益于新文化運動(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擊舊道德 C.主張男女平等 D.倡導白話文27.近代以來,中國多次遭受外來侵略,下圖為近代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從圖中可以讀出( )近代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①開放的通商口岸數量不斷增加 ②外國侵略勢力不斷深入中國腹地③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 ④中國完全淪為列強的殖民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近代以來,中國多次遭受外來侵略。面對列強侵略,中國軍民奮起抵抗。下來各項抗爭活動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左宗棠收復新疆 ②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③義和團“扶清滅洋” ④提出“取消二十一條”等口號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三、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2分)29.(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江源地區示意圖及介紹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平均海拔3500—4800米,年平均氣溫在-5.4—7.5℃之間,土壤濕度年均值在67.6%~83.8%之間。這里生存著高海拔地區特有的蟲草蝙蝠蛾。冬蟲夏草是蟲草蝙蝠蛾和真菌的結合體。它生長在高海拔處,對土壤要求濕度高,喜低溫,寄主專一性強。材料二:三江源地區生態脆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每年5月至8月為蟲草采收季節,每年都有超過20萬人涌入濫挖蟲草,使原本脆弱的生態更加不容樂觀。為此,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采取一系列保護措施:規定在采集區連續采挖1-2年后,輪閑2-3年以便恢復種群活力;依托蟲草這一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1)“三江源”所在的省級行政單位簡稱是_________,位于我國_________(地理區域),位于第_________階梯。①河流是長江,它的發源地是_________,②河流是黃河,其中游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5分)(2)根據材料一分析三江源地區成為我國冬蟲夏草優質產區的自然條件優勢。(3分)(3)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采取一系列保護措施的合理性。(4分)30.(10分)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遺存,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民族覺醒下的近代中國文物保護時間 事件19世紀60年代 王韜參觀大英博物館時提出,“縱令士庶往觀,所以佐讀書之不逮而廣其識也”。19世紀80年代 康有為提出,“博物館等項,當令其屬之于公,勿據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奇,以開民智而悅民心”,并倡導國人應重視文物搜集。1905年 博物苑,是國人創辦的具有近代意義的首個公共博物館,由通州師范學校管理,發揮其輔助教育的功能。1916年 民國政府認為文物“非但供考古之研究,實關乎國粹之保存”,頒布《保存古物暫行辦法》,擴大文物保護范圍,責任愈加具體。1925年 故宮博物館開放,文物由皇室獨享到全民共享,實現了文物公有。(1)材料一圖中①②③處對應的時間點中國分別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③處文物流失高潮時期的社會特點是什么?(4分)(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思考近代以來中國文物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3)根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近代中國文物保護演變的看法。(4分)(要求:自擬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3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近代中國變革的道路上,如果說19世紀最后幾年的時代象征是康有為,那么到了20世紀初則進入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時代。雖然康有為生于1858年,孫中山生于1866年,他們近于同一輩人,但在社會政治思潮及其實踐的急遽([jù],急)嬗([shàn],變遷)變中,他們的腳步卻是前浪推后浪,顯示為兩代人。——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1918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評論》。從這以后,新文化知識分子由批判封建舊傳統等一般宣傳,開始轉向宣傳現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每周評論》也紛紛發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摘譯版《共產黨宣言》以及陳獨秀《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等文章(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說康有為和孫中山的政治主張有何不同,分別進行了怎樣的實踐?(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思想宣傳內容的新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4分)(3)綜合上述探究,談談你對歷史人物與歷史發展之間關系的認識。(2分)32.(10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不斷探索、奮斗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口號見證歷史事件 口號太平天國運動 “無處不均勻,無人不溫飽”洋務運動 “自強”“求富”材料二:時空見證歷史時間 事件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1920年 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成立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材料三:圖片見證歷史——《啟航——中共一大會議》(1)材料一中的兩個口號分別反映了哪些社會階層怎樣的奮斗理想?(4分)(2)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前因后果,請從材料二前三個歷史事件中任選兩個重大事件,闡述他們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2分)(3)觀察材料三圖片,你認為畫作取名為“啟航”有何寓意?(2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從這段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得出哪些感悟或思考?(2分)33.(10分)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代對“老”與“少”的描述:老成持重、老練通達、老當益壯、年少輕狂、少不更事、長幼有序。近代對“老”與“少”的描述:知吾國當此內憂外患紛乘之時……蓋民為國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堅也。欲國之強,強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強,強吾青年其可也。——摘編自1916年高語罕《青年與國家之前途》材料二:“五四運動”中部分愛國青年的主要活動青年 年齡 城市 主要活動李大釗 30 北京 為“五四”發出戰斗訊號,“五四運動”的直接指導者和參與者許德珩 29 北京 著名的學生領袖之一,受北京學生聯合會的委托,起草了《北京學生界宣言》并印成傳單散發毛澤東 26 長沙 改組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等文章周恩來 21 天津 創辦《天津學生聯合公報》,成立覺悟社等——摘編自《中國共產黨黨史》等材料三:五四運動不僅有青年學生的參與,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取得了運動的初步勝利。中國人民以偉大覺醒鑄刻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斗爭徹底性的歷史烙印。——摘編自齊衛平《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一次偉大覺醒》(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近代對“老”與“少”觀念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中愛國青年的主要表現。(2分)(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說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主要原因和重大意義。(2分)(3)今年是“五四運動”105周年,“百年五四,薪火相傳”。請你為“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寫一條青春寄語。(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