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八年級生物學(試題卷)溫馨提示:1.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卡(生物學、地理合卷)兩部分,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2.考生作答時,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須按答題卡中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題,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某同學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看到樹干一面生長著苔蘚植物,而另一面沒有,據此他判斷出了方向。那么,生長苔蘚的一面是( )A.東 B.西 C.南 D.北2.某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的分化,主要生活在水域中,并提供了大氣中絕大部分氧氣,這類植物是(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3.桫欏是我國珍稀蕨類植物,下列各項中,屬于它與苔蘚植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都生活在干旱地區 B.都有莖、葉的分化 C.都有輸導組織 D.用種子繁殖4.地涌金蓮是中國特有種,葉片呈橢圓形;花序直立,漿果為三棱狀卵形;有黑褐色或褐色的扁球形種子。據此可推測該植物屬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類植物 D.藻類植物5.節肢動物體表有外骨骼是動物界里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無脊椎動物,下列動物中屬于昆蟲的是( )A.蜘蛛 B.蜈蚣 C.蝴蝶 D.蚯蚓6.如圖所示是比較三種植物特征的示意圖,其中交叉部分“2”可以表示( )A.有莖、葉分化 B.用孢子進行繁殖 C.能產生種子 D.有根7.微生物大多個體微小,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人類有利有弊。下列細菌中對人類有害的是( )A.甲烷細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結核桿菌8.環節動物廣泛的分布在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陸地上,身體出現分節,除頭部外各體節基本相同。以下屬于環節動物的組合是( )A.蚯蚓、水蛭 B.絳蟲、血吸蟲 C.水螅、渦蟲 D.蟯蟲、蛔蟲9.生物世界既多樣又統一的特性,是生命科學中最引人入勝的現象之一。下列屬于真菌和細菌的主要區別是( )A.真菌是多細胞生物,細菌是單細胞生物 B.真菌是真核生物,細菌是原核生物C.真菌對人是有利的,細菌對人是有害的 D.真菌是出芽生殖,細菌是分裂生殖10.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金童山自然保護區發現“植物活化石”資源冷杉結出數百顆球果,屬歷年之最。下列與資源冷杉一樣,屬于裸子植物的是( )A.石花菜 B.地錢 C.卷柏 D.金錢松11.道縣境內發現了距今1.2萬年至1.4萬年的稻谷化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稱贊道縣為“天下稻源”。雜交水稻的培育充分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物種多樣性 B.遺傳多樣性 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環境多樣性12.蛔蟲和蚯蚓長得很像,但它們卻屬于兩類不同的動物。下列關于蛔蟲和蚯蚓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它們分別屬于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 B.蛔蟲體表有角質層C.蚯蚓的運動僅靠剛毛即可完成 D.蚯蚓身體分節,蛔蟲身體不分節13.近日,冷水灘區開展“我放魚、我快樂,共建生態家園”的增殖放流活動。小雨同學發現魚的體表有滑的黏液,魚體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A.減少運動阻力 B.預防人類捕捉 C.保持體表濕潤 D.輔助呼吸14.祁陽小鯢是掛榜山林場中曾與恐龍同時代的珍稀瀕危兩棲動物。祁陽小鯢的生活環境離不開水的真正原因是( )A.皮膚裸露,體內水分容易散發 B.受精和幼體發育都必須在水中進行C.屬于變溫動物,適于水中生活 D.用肺呼吸,兼用濕潤的皮膚輔助呼吸15.進化論被譽為19世紀三大發現之一,下列關于自然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遺傳和變異現象為自然選擇提供了基礎,變異是定向的B.為了爭奪足夠的食物和生存空間,生物要進行生存斗爭C.絕大多數生物都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這是自然選擇的前提D.生存斗爭中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容易被淘汰16.“人類到底從哪里來?”盡管歷史悠久,撲朔迷離,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起源正逐漸清晰。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人類的祖先是( )A.露西 B.類人猿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17.近年來,永州市傾力打造“千年鳥道”生態名片,建立候鳥保護常態長效機制。候鳥在遷徙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與鳥產生大量能量無關的是( )A.心跳頻率快,運輸能力強 B.呼吸系統發達,氣囊輔助呼吸,可獲得充足氧氣C.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強18.科學家從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了一種凍結萬年的古老病毒。復活的病毒可感染單細胞動物阿米巴蟲。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有細胞結構 B.該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病毒C.病毒可通過自我復制的方式進行生殖 D.該病毒與阿米巴蟲是寄生關系19.動物的結構無論簡單還是復雜,都要滿足其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哺乳動物牙齒的分化能提高運動能力B.兩棲動物的肺和皮膚里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C.爬行動物的體表覆蓋鱗片,有利于消化食物D.鳥類的胸肌兩端都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足完成飛行動作20.如圖表示幾類植物的進化關系。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最先出現的植物類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進化來的C.丙的結構比丁復雜 D.戊最有可能是陸生的21.柑橘鳳蝶幼蟲的胸部有逼真的眼斑,受驚時伸出“丫狀腺”來回擺動,模擬“蛇頭”的形狀,這種現象稱為擬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擬態的形成與生物的遺傳變異無關 B.環境的變化使幼蟲產生適應性C.“蛇頭”是適應環境而產生的變異 D.幼蟲的擬態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22.根據化石記錄分析,馬是由前足具有四趾的始祖馬進化而成,在進化過程中四肢越來越長,足趾個數逐漸減少、中足趾逐漸變得發達。如圖是馬在不同進化階段的前足結構示意圖,能正確表示其進化順序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23.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問題,很久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去探求,也不斷地有各種各樣的爭論。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是( )A.細胞學說 B.胚胎學說 C.礦石 D.化石24.生物物種數量龐大,研究生物首先就要對物種予以鑒定、命名、分類。下列關于生物分類的說法,錯誤的是( )A.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 B.界所包含的生物種類最多C.同種生物的相似程度最大 D.一個物種就是一個品種25.每年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多樣性就是指物種的多樣性B.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C.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全面禁止開發和利用任何生物資源D.為了豐富我國的動植物資源,應大量引進外來物種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每空1分,共6分)美國學者米勒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中首先把水加入裝置B中,抽出空氣在裝置A內加入某些氣體成分,然后把B內的水煮沸產生水蒸氣,鎢電極連續火花放電一周分析回答:(1)米勒在圖中所示的裝置A中泵入了甲烷、氨、氫、水蒸氣等氣體,模擬了___________的成分,其特點是成分中沒有___________(填氣體)。(2)裝置A中的火花放電模擬的是___________現象。(3)對裝置C處取得樣品中的沉淀物進行檢驗,發現有___________生成,裝置C內的液體模擬的是___________。(4)該實驗結果說明,在生命起源的過程中,由原始大氣中的___________轉變成有機小分子物質的化學反應過程是完全可能的。27.(每空2分,共10分)圖1是脊椎動物“進化樹”,圖2是人類的起源概念圖,圖3是人類進化歷程,據圖回答:圖1 圖2 圖3(1)在圖1中,甲代表的動物類群是___________。從生物的生活環境上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進化趨勢是:___________。(2)圖2中[1]是人類的祖先。在此階段之前,自然環境曾發生過對人類起源有重大影響的變化,這一變化是___________的大量消失而不得不下地生活。圖3中C階段,開始用火,這個階段屬于人類進化歷程中的___________階段。(3)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除了運動的方式外,在身體結構中發生的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___________逐漸增加。28.(每空2分,共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都龐嶺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和江永縣境內,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14科、861屬、1949種,其中屬于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1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野生大豆在這里也有分布。該保護區內的高山濕地為我國南方所特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與保護價值。材料二:鱷蜥是一種古老的原始蜥蜴,因尾部像鱷魚而得名,有“活化石”之稱。南嶺國家公園保存了鱷蜥野生種群。鱷蜥以蚯蚓、昆蟲為食,活動有季節性,受溫度影響大。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鱷蜥學會了變色的本領,其體色可以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1)資料一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___多樣性,其實質是___________多樣性。(2)考察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分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3)與蚯蚓相比,鱷蜥的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___________。鱷蜥變色時色素細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色素細胞中線粒體數量更多,這體現了___________的生物學觀點。(4)保護野生動植物,就要做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從而降低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能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寫出一條來和大家分享:________________。29.(1每空2分,共10分)閱讀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馬鈴薯甲蟲以馬鈴薯為食,成蟲可以通過使用信息素和植物揮發性信號在馬鈴薯上聚集和繁殖。馬鈴薯也有相應的防御機制,比如產生有毒物質,但馬鈴薯甲蟲優先進化出解毒機制。馬鈴薯還可以識別出馬鈴薯甲蟲在葉片上的產卵部位,并且使卵塊周圍形成壞死圈。如圖一是它們兩者的進化過程圖(箭頭表示進化方向)。資料二:源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馬鈴薯甲蟲,已經進化出了對50多種不同殺蟲劑的抗性,成為“超級害蟲”,對世界各地的馬鈴薯造成嚴重的破壞。如圖二為一塊馬鈴薯甲蟲成災區域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曲線圖。資料圖一 資料圖二(1)資料一中,馬鈴薯和馬鈴薯甲蟲在長期的“博弈”中___________(促進/抑制)了對方的進化。(2)從資料圖二中可以看到,使用殺蟲劑I消滅甲蟲,效果最好的是第___________年,后來隨著年限延長,殺蟲劑效果越來___________。(3)當噴施殺蟲劑1時,抗藥性弱的甲蟲逐漸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個體就容易生存下來,抗藥性強的個體將基因傳遞給了后代,使甲蟲抗藥性越來越強。由此看出,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生物進化都是___________的。(填“定向”或“不定向”)(4)對付馬鈴薯甲蟲,除了噴灑農藥以外,你還能想到什么措施?___________。30.(每空2分,共12分)生物興趣小組以“不同清洗方式能否減少葡萄表面的細菌、真菌”為題進行以下實驗探究,實驗操作及其現象如下:①配置三組培養基;②高溫滅菌后冷卻處理;③選取若干葡萄,平均分為三組:A未清洗組,B清水沖洗組,C清洗劑清洗組;④分別在對應培養基上滾動;⑤28℃培養箱恒溫培養一段時間;⑥取出統計菌落數。實驗現象:三組均出現菌落,且數目為:A組>B組>C組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操作②中需要配制培養基,是因為大多數細菌和真菌細胞內不具有____________等結構,只能利用現存的有機物來生活。病毒無法獨立生活,其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___________組成。(2)操作③中葡萄平均分配是為了控制___________;(3)操作步驟[____]目的是為細菌、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4)本實驗中的對照組是___________。(5)通過分析本實驗結果,食用水果時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2024年下期學情質量監測八年級生物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B A C B D A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B A C C A B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D C D D B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每空1分,共6分)(1)原始大氣;氧氣;(2)雷電(或“閃電”);(3)有機小分子物質;原始海洋;(4)無機小分子;27(每空2分,共10分)(1)爬行類;從水生到陸生;(2)森林;直立人;(3)腦容量;28(每空2分,共12分)(1)生物種類(或“物種”);遺傳(或“基因”);(2)調查法(3)脊柱;結構與功能相適應;(4)植樹造林、綠色出行(合理即可);29(每空2分,共10分)(1)促進;(2)3;差;(3)定向;(4)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工程滅殺(答對一點即可);30(每空2分,共12分)(1)葉綠體;遺傳物質;(2)單一變量(或“變量”);(3)⑤;(4)未清洗組(或“A組”);(5)要清洗干凈再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