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學高效完全備課】(教學設計)5.2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 認識化學方程式的含義新課導入 [復習導入] 我們能用文字表達式、符號表達式表示相應的化學反應,我們已經知道化學變化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文字表達式或符號表達式能體現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嗎 怎樣才能準確、簡便地描述化學變化,體現其中的物質轉化關系與定量關系,從而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服務呢 教學建言 [建言1] 認識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1.根據“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學科思維,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視角解讀。2.根據教材安排,前面四個單元是從定性角度認識化學變化,第五單元轉變為從定量角度認識化學變化,因此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也可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視角解讀。[建言2] 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反應中相關物質間的質量比1.學生易忘記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直接用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表示。2.為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中相關物質間的質量比,建議從化學方程式的微觀意義入手,化學方程式中相關物質間化學計量數之比,實質是對應物質間微觀粒子數目之比,因此化學反應中相關物質間的質量比,即為相應數目的微觀粒子質量之比,由此推導出:化學方程式中相關物質間的質量比等于對應物質的化學計量數與其相對分子質量的乘積之比。板書設計 化學方程式課題2 化學方程式第1課時 認識化學方程式的含義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化學方程式是對物質化學性質和化學變化的一種精煉濃縮,是學好化學的重要利器;通過比較,能體會化學方程式在學科表達中的優越性,感受化學學科獨具的簡約之美;通過化學方程式,從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上認識和理解化學,并建立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體現了化學專屬的學科理解。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借助氧氣、水等具體物質的學習認識了很多典型的化學變化;又通過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學習,從微觀角度認識了化學變化的實質。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從質量變化角度認識了化學變化的共同特點。可以說從宏觀到微觀,從特殊到一般,從定性到定量,學生對化學反應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感知。隨著學生對化學反應不斷深入的學習,原有的文字表達式已不能滿足全面表達一個化學反應的要求,這時學習化學方程式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再有,在之前學習了元素符號和化學式,學生對于符號化的語言已不陌生,用這種符號化的語言建立起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學目標: 1.通過完善符號表達式的討論探究過程,了解化學方程式能提供的宏觀及微觀信息,初步認識化學特有的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思維模式。 2.通過科學史實體會科學家表征化學反應的智慧,了解化學學科由宏觀到微觀、由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發展的推動作用。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自主建構“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思維模式。 2.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教學難點: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的計算。教學思路:教學過程(第1課時)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號表示,純凈物可用化學式表示,能不能用一個比較完美的方式表示化學反應呢 思考并比較文字表達式和符號表達式:文字表達式無法體現物質的組成和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符號表達式無法體現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從元素、純凈物可用化學用語表示,思考化學反應的表示方法,體會化學用語的進階性。環節二 探究新知 1.發現問題 (1)利用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我們知道紅磷燃燒可表示為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從目前的角度分析,這種表達方法有何不足 (2)學習化學式后,該反應又可表示為P+O2P2O5,這種表示方法與文字表達式相比有何優點 還存在什么不足之處 (3)針對符號表達式的不足,你想如何完善 4P+5O22P2O5 思考: (1)無法體現物質的組成,無法體現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2)優點:體現了物質的組成。 不足:無法體現化學變化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3)使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 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知識,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 培養學生的反思評價能力。 通過符號表達式的完善引出化學方程式,使知識自然生長,以免老師強加給學生。(續表)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2.解決問題 化學方程式的定義:用化學式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如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 3.解讀化學方程式的信息 結合這兩個化學方程式,你能從化學方程式中獲得哪些信息 提示:“2H2O”可表示2個水分子。 【歸納】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①粗看——宏觀: 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反應物的一種性質,生成物的一種可能制法。 ②細看——微觀: 反應中各物質間的微觀粒子數目之比。 ③再究——質量: 反應中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注意:化學方程式無法呈現化學反應的快慢及化學變化中伴隨的現象。 4.讀出化學方程式 ①物質變化(宏觀)的角度——讀出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②質量角度——讀出反應中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③微觀角度——讀出微觀粒子的名稱及其數目。 【討論】 完成教材“思考與討論”。 聽講,思考。 2H2O22H2O+O2↑ ① 反應物 反應生成物 條件 ②微觀粒子數目比:2∶2∶1 ③質量比:(2×34)∶(2×18)∶(1×32) ④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可分解。 ⑤該反應可用于制氧氣。 就2H2O2H2↑+O2↑討論其意義。 2H2O2H2↑+O2↑ ①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②通電時,每36份質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4份質量的氫氣和32份質量的氧氣。 ③通電時,每2個水分子完全分解生成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 討論。 結合已學化學用語、具體的化學方程式完成化學方程式意義的教學,教學中通過模仿訓練,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讀出化學方程式,進一步鞏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環節三 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化學方程式的定義、意義與讀法,那么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呢 請帶著問題做好預習。 思考并預習。 承上啟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布置作業 完成相關課時練習。 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反思:1.學生能否熟練地從宏觀、微觀、質量等角度讀出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2.學生能否正確從化學方程式中獲取相關信息 3.學生能否正確理解化學反應中各物質間的質量成比例關系 配套學案 詳見電子資源配套教學設計PPT 詳見電子資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