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寫作任務之“對待傳統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導寫及范文—統編版高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本學期我們學習了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浸潤,體悟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先賢的智慧。當然,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魯迅筆下祥林嫂的悲慘結局與“祝福”文化、封建禮教有關。通過學習,同學們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并能挖掘、提煉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增強文化自信。但也有極個別同學對傳統文化沒有太多熱情,僅僅是為學習而學習,為背誦而背誦,對傳統文化認同感不是太強。校學生會擬邀請你作為主講嘉賓,與高二學生在學校文化節開幕式上進行交流。作為學校國學社的一員,你會講些什么呢 請寫一篇演講稿,針對上述現象談談你的思考和主張。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解析,“傳統”之外乍一看,這道題很陳舊,“傳統文化”問題嘛,考查學生基本的知識認知水平,那不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嗎?哪一個高二的同學不明白?估計都能寫得好。但,這次的命題,“傳統”之外“不傳統”,命題的同仁真的用心了。如果學生真的只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這一點,那對不起,審題立意跑偏了,而且跑偏了幾條街!考后我翻閱了僅300份考場作文,栽的多著去了。為什么?答曰:忽視了問題思辨的大背景或大前提------“通過學習,同學們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并能挖掘、提煉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增強文化自信。但也有極個別同學對傳統文化沒有太多熱情,僅僅是為學習而學習,為背誦而背誦,對傳統文化認同感不是太強”------立意的基本前提就在此處-------這是這道作文題立意的背景,也是問題的針對面,一旦脫離這一背景而大談特談“怎樣看待傳統文化”,結果如何?嚴重泛化,或曰偏題。有同仁說,現在高考作文開始流行“一元”作文了,不敢茍同。形式上核心概念確實只有“一元”,但是還有“一元”潛伏著------“問題背景”這一元!2024年高考新課標I卷的就是代表,看上去只有“問題”這一元,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這一問題背景,豈能不充分考慮?因為它也是我們展開思辨的重要的“一元”。綜上所述,這道作文題的問題情境,給我們提供了二元核心要素-------“問題背景”和“傳統文化”------只有立足于問題背景之上,再談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態度,還要歸結于“該不該認同與自信”,才算切中肯綮,才能得出一個全面而準確的立意。特別是背景中這一信息“但也有極個別同學對傳統文化沒有太多熱情,僅僅是為學習而學習,為背誦而背誦,對傳統文化認同感不是太強”-------為什么不熱情?為什么認同感不強?------這些都是我們的行文思辨想繞也繞不開的問題。立意示例:只要兼顧到上述的兩個方面,立意都不會差。【參考立意】1.做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2.對待傳統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3.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4.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這些是命題的同仁提供的參考立意,個人以為其中3和4要好一些,當然,也謹供參考。)考場佳作當傳統文化遇到新時代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當傳統文化遇到新時代。 文化,是一個民族存續的根,沒有了文化,將會如浮萍一般,四處漂泊。在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中,我們看到了孔孟老莊的仁厚與睿智,品味了唐詩宋詞的高雅與和美,享受著四大文明古國的博大與精深。而當今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這些“老古董”?是否像部分同學那樣對傳統文化沒什么熱情?我認為,當傳統文化遇到新時代,應持有的心態和認知是,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礎上,高度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為我們的成長成才賦能,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盡一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千年智慧的結晶,是先賢千年情懷的凝聚,是我們的血脈和靈魂------因為優異,所以認同。從倉頡造字,到四大發明;從民歌民謠,到詩詞歌賦;從賈湖骨笛,到琴棋書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以強大的生命力綿延不衰,為什么?因為那是智慧的結晶,那是仁心情懷的凝聚,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陽光雨露,是華夏歷經苦難而蓬勃再興的力量之源。一句“學不可以已”,仍激勵著多少學子發奮勤學;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就了多少才子的夢;一句“建天下者,舍我其誰?”,點燃了多少龍的自尊前赴后繼······可見,中華民族能步履鏗鏘地走到今天,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春風化雨的滋養。我們的文化認同,也正源于斯。唯有擁有文化認同和自信的強大心臟,我們才能更穩健更有力地走向世界。上個世紀末,由于外國文化泥沙俱下地涌入我國,部分人眼花繚亂了,甚至崇洋媚外了,一時間看不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光。但是,時代不同了,如今的世界,中華優秀文化正在全世界綻放光彩,“國潮”風起,吹向環球,孔子學院的遍地開花,“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熠熠生輝,“新絲路”的四通八達,正使當代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獨領風騷,光彩奪目。我們的文化,魅力無限;我們走向世界的步伐,鏗鏘有力------沒有文化自信,怎么可能如此?當然,我們的文化認同和自信,不是簡單的盲從-----傳統文化確實存在糟粕,我們要果斷地去除之------敢于直面殘缺,也是一種自信。放眼今日中國,“重男輕女”仍有市場,“男尊女卑”沒有退場,尤其在職場就業領域,這樣的性別歧視還時不時地施展一下它的余威,知名脫口秀演員思文就深受其害。這些陳舊思想應受到全社會的譴責和唾棄,我們要像割毒瘤一樣把它割去。承認傳統文化中存在糟粕,并敢于對它下手,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愈發重要,作為當代建設接棒人的我們,怎么能不認同呢?怎么還沒有這種文化自信呢?正視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識別外來文化的良莠而不迷茫-------這是每一位文化自信者應具有的胸懷和擔當,也是我們成長成才的必修課。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