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習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寫作講評【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大年初一了,你還點外賣?”外賣騎手說。“大年初一了,你還送外賣?”年輕人說。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習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讀】本題材料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社會生活情境。外賣騎手是現代生活催生的新型職業,點外賣是年輕人簡化生活的最常用方式。兩人的對話,既點明了對大年初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的高度關注,又流露出對對方處境的不解和關切等。這種情境,包含了不同職業、不同境況的人對迎接傳統節日方式的理解與期待,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典型縮影。第二部分,寫作提示。“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習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這是寫作內容的提示。“現代生活方式”涉及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如消費者網上購物、手機叫餐、定制課堂,打工者居家辦公、訂單計薪、快速出行,等等。網絡化、便捷化、個性化等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顯著特征。“傳統習俗”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傳承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它們通常與特定節日、重要事件有關,通過特定方式和儀式來慶祝和紀念,具有社會性、民族性、穩定性。如,春節拜年,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團圓,等等。“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這是思維方式的提示。作文材料是寫作的立足點?!奥撓牒退伎肌本褪怯纱思氨耍刹牧嫌|發聯想,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思考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或造成的結果,表達自己的見解。“你”強調作者“我”的存在。學生應從自己的積累、視角出發理解題意,表達“我”閱讀材料后引發的感悟,寫出“我”的個性思考和真情實感。“請寫一篇文章”,未規定文體,但個體的寫作必須“明確文體”,符合特定文體的要求。第三部分,寫作要求。“要求”當中,“選準角度”是一個明確的提示,學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選取某一方面的啟示構思作文;“自擬標題”要符合文體特征。【立意】文章準確立意,需要把握“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習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這一提示,理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傳統習俗”要求人們認同傳統文化,遵循習俗準則,傳承特定儀式;“現代生活方式”則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引入時尚元素,突破陳規舊俗,體現現代價值觀念。因此,傳承維護,還是突破創新?無論如何都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立意可以指向傳承和維護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滲透、多元文化并存的時代,強調傳統習俗的文化價值,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并能積極參與和傳承這些習俗。也可從反面思考,忘記傳統習俗會帶來怎樣的弊端。立意可以指向突破傳統文化的束縛。時移世易,在科技改變世界的時代潮流中,困守傳統習俗,難以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只有突破習俗約束,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促進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也可以從反面思考,一味守舊會造成怎樣的后果。立意可以指向傳統文化要在傳承中創新。通過引入技術手段,吸收現代元素,移風易俗,對傳統習俗進行迭代升級,倡導符合時代和社會需求的新風尚。文章立意還可以關注生活情境。從人物對話來看,個人的經歷不同,所處的社會位置不同,對傳統習俗的感受大致相近,但兩人都選擇了與過年氛圍不相符合的生活方式。可見,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矛盾表現出一種取舍關系,即傳統習俗的失落,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轉型。因此,我們可以對傳統習俗進行審視、批判和更新,對新的生活方式進行包容、接納和理解,以尋求文化的多樣性。【評分說明】(一)整體要求1.評價標準:文風端正,文脈清晰,文氣順暢。思想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切合題意,符合試題的材料、情境與任務要求;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論證充分,思考具有獨立性;表達準確流暢,合理運用詞語、句式、修辭等。2.評判原則:合情合理,公正公平堅持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原則,注重考查考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既要看審題立意,也要從選材、結構、文體要求等寫作基本能力和語文素養諸方面進行全面衡量,綜合判分。敢于打高分,不打保險分,篇篇得其宜,賦分正合適。(二)判分等級本次作文評分分為七等,一等卷56-60,二等卷51-55,三等卷46-50,四等卷41-45,五等卷36-40,六等卷26-35,七等卷0-25。評分參考量表類別分值 審題立意 語言表達 主要特征提示一等卷 56~60分 審題精準,立意深刻 或新穎。 語言有特色,言近旨遠, 言簡義豐。 充分體現題意,基于材料生發觀點。 文章有靈氣,角度選擇精當,結構精巧獨特。側重議論的,能緊扣主題形成獨到的觀點,有層次展開。 例證和議論精誰、靈動、深刻,情理相融,思維品質突出;側重敘述的,感情真摯,能選擇個性化的細節巧妙展開,有獨特的構思,鮮活的語言,形象豐滿,意境深遠。二等卷 51~55分 審題準確,立意清晰,有見識。 語言通暢、連貫、得體,言 能盡意。 能體現題意,基于材料生發觀點。 文章有亮點,層次分明。側重議論的,觀點正確,角度恰當,說理透徹,有邏輯性:側重敘述的,能聚焦某個現象,主旨準確,有生活氣息,有形象和意境。三等卷 46~50分 審題比較準確,立意比較清楚。 語言通順,言能達意。 能體現題意的主體內涵,基于材料生發觀點。思路清晰,結構完整。側重議論的,觀點明確,用例正確,說理清晰;側重敘述的,主旨明確,敘事完整。四等卷 41~45分 審題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語言大致通順,偶有不盡規范準確之處。 體現了題意的部分內涵。側重議論的,觀點大致成立,論證不夠有力;側重敘述的,主旨大致明白,結構基本完整。五等卷 36~40分 審題不完整,立意不清晰。 語言不夠通順,偶有不盡規范準確之處。 體現了題意的部分內涵。側重議論的,觀點大致成立,論證不夠有力;側重敘述的,主旨大致明白,結構基本完整。六等卷 26~35分 貌合神離。 語言拙劣,多有語病,標點隨意。 材料理解不當,貌似相關實則無關,寫作水平較差。七等卷 0~25分 自說自話。 語言粗俗、混亂,基本功差。 全然不顧材料,寫作水平差。(三)評分建議作文評判應根據考生寫作的實際情況拉開評分層次,對于的確優秀的作文敢于給高分;應鼓勵個性化的思考與表達,鼓勵論據充分、邏輯嚴密、立足現實、聯系生活的結結實實的論說。1.能夠圍繞“現代生活方式對傳統習俗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來思考,從三個方向任何一種立意且符合題目指向,可正常賦分。2.能扣住材料中的關鍵詞,有較為明確的立意,結構大體完整,表達基本通順,建議按四等上(45)判分。3.記敘類文章敘寫生動,有豐富傳神的細節,能寫出較深刻的感受,具有真實的情感;議論文能準確把握兩者關系,深入理解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表現出積極的人生態度、較高的認識水平與較強的現實意義,建議從三等中48分起評。4.記敘類文章如果依據材料中情境進行擴展,建議不超過40分。5.如果對材料理解有偏差,不符合題意指向,建議不超過36分。6.完全脫離材料與核心概念,建議不超過25分。(四)個案處理1.經“查重”,確認抄襲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與原作相同的,原則上不超過23分;三分之二篇幅與原作相同的,原則上不超過10分;內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過5分。2.不寫作文題目的,扣2分。3.完篇而字數不足,正常評分之后,再扣字數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滿3分為止;明顯未完篇的文章,視篇幅和內容的實際情況而定,但最高不能超過40分(不滿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 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數不足分。4.游戲考試、游戲人生、語言格調低下的“問題卷”,評分最高不得超過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題完篇,評分最高不得超過17分;如果內容惡俗不堪,評分最高不超過8分;政治傾向有問題的,一律提交專家組處理。5.卷面、錯別字扣分,每錯(別)字扣1 分,扣滿5分為止。【附】作文八要與八病①邏輯清晰——病癥:邏輯混亂邏輯混亂的表現:文章沒有主次,結構缺乏層次;主題和分論點沒有關系,分論點之間沒有關系,論點和事例沒有關系;句和句、段與段之間缺乏內在的邏輯勾連,論述顛三倒四。②言之有物——病癥:空洞無物空洞無物的表現:喊口號,說車轱轆話,沒有信息含金量;沒有自己的體驗和思考。③準確真誠——病癥:無病呻吟無病呻吟的表現:缺少真情實感,感情泛濫無來由無節制,不分場合不分對象抒情。④事例契合——病癥:堆砌事例堆砌事例的表現:亂用、誤用、編造事例,以羅列事例代替論證。⑤靈活運用——病癥:生搬硬套生搬硬套的表現:不管語境和對象,不管寫作要求,直接套用“萬能”結構、“萬能”事例、“萬能”金句。⑥風格和諧——病癥:風格雜糅風格雜糅的表現:不土不洋、不文不白、不雅不俗、風格來回跳躍。⑦文從字順——病癥:語句不通語句不通的表現:表意不明、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句式雜糅等。⑧自然得體——病癥:語言造作語言造作的表現:狹隘理解文采,過分追求整齊,堆砌、生造、誤用詞語,刻意使用生僻詞語;標題浮夸、不知所云。【標桿文1】時代的河流馬內蒂爾在《未來主義宣言》中一語中的:“我們已然進入一個競速的時代,永遠處于永恒的、無處不在的速度里?!?br/>哲學家的話語揭示了我們的處境:人心已經停止跳動,陀螺仍在空洞地旋轉。日常生活的平庸忙碌掩蓋不住人心的單調窒息。用馬內蒂爾的名言來解釋傳統習俗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矛盾難免有牽強附會的嫌疑,卻可以從一個切面窺探到矛盾根源的一隅:即后現代主義和超現代化的裹挾和加持。傳統習俗自我們從燔黍擘豚,污樽抔飲的原始社會一路走來,便逐漸萌發、發展、壯大于千百年的文化沃土。我們在一年的奮斗與打拼后風塵仆仆地趕回家,在一頓年夜飯后又積蓄了新的力量??v使天各一方,故鄉依舊是心之所歸。正如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言:故鄉具有本真性和無窮性。然而,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和傳統習俗具有矛盾性。海德格爾曾在他的詩篇抒寫:“不斷回到故鄉,意味著故鄉的消亡?!蓖瑯?,不斷背離傳統習俗意味著傳統習俗的消亡。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我們處于永恒的,無處不在的速度里。競速時代意味著快捷和使利,“薩特主義”塵囂至上.它與傳統習俗鄉土性、慢節奏的特點相悖。更為嚴重的是城市化和現代化的蔓延?!白哒{的城市化和現代化無孔不入,這似乎是人類正像受的一場隱秘的災難。”當代詩人劉立桿的話如一顆子彈正中眉心:巨大的城市仿佛巨大的隔離,人們相互眺望,卻看不清彼此的命運。正如張秋子所說:“內在匱乏,只能外求。”匱乏的內心和外界的吸引讓我們沉淪于現代生活方式——外賣,快節奏或是互聯網,到最后,我們被異化和客體化,消失于莽莽叢林和茫茫人海,既不會死在故土,又不會死在愛人的懷抱里。傳統習俗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矛盾似乎不可調和,使我們被拋置于一個忍退兩難的境地:渴望傳統習俗以及故鄉的溝通,卻又無力對付現代生活的困境。實則解決方式很簡單。即以自我價值勾連傳統和現代化。保留傳統習俗的優點,取其精華,并從中不斷汲取精神力量。同時,利用現代化帶來的便捷卻不耽溺于此,明確自我價值,不被互聯網所帶來的輕薄的快樂稀釋。在傳統習俗和現代生活方式的雙重加持下走向精神與物質的雙向富足。“人們在河岸上耕作,譜寫詩歌,甚至創作雕塑?!薄稌r代的河流》中這樣寫。新時代的我們,在時代的河岸上精耕細作,遇見價值觀的游牧者。我們扎根于傳統習俗,卻不放棄和現代社會的聯系。我們的身影倒映在河流里,褶褶生輝。【評語】文章視野開闊,語言精練而理性。行文緊扣競速時代與習俗的矛盾展開,深入剖析了傳統的“鄉土”于人的意義,以及引發這一現代生活方式的心理根源。文章力尋解決之道,即以自我勾連起傳統與現代,從傳統中汲取精神力量,利用“現代”的快捷卻不耽溺于此。文章有思考的深度和辯證性。但略有別字(已改過),需避免。故判為一類下,56分。【標桿文2】“反叛”的自覺當今社會,傳統節日與相應習俗的“簡化”趨勢愈發明顯,這是年輕一代對于繁復禮節的一種反叛。從“網絡祭祖”到“賽博送禮”,往日跨越漫長距離、抵達實際的人的情感需求逐漸淡化,親戚之間的交情也在“去繁”過程中有選擇性的保留或刻意疏離,更多時間與精力被投入值得維系的關系而不再限于血緣。同樣的,習俗也在新的價值傾向下被選擇,在節日氛圍渲染出的其他樂趣之中不復“完整”的傳統姿態,一系列的習俗遷移實質在于對往日形式的剝除,同時基于個體認同對傳統節日作出重新闡釋。在同一個時刻,人們很難統一地做著相同的、約定俗成的事情,而是因多元個體的選擇呈現出豐富的慶祝形式,不斷強調著個體內部的主觀性和反叛精神;即使是除夕夜作為打牌的背景音,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春晚”。習俗所對應的時刻作為特殊的節點,截出一張橫截面的圖樣,它標明的坐標從地域細化到人,這無疑融入了鮮明的當代語境特征。然而需要意識到的是,對于個體化、差異性的刻意強調如若過度,抑或是并不明確共指向、僅僅強加概念將會導致人們之間的聯系愈加淺淡,甚至成為孤島。習俗本身所攜帶的一致性來源于其內核,或祈愿、或團圓、或回望。在歷史性的厚重下,倘若一味追求便捷與輕盈,將使我們與多年前的人們遙遙呼應的可能性反復被削弱,也使我們忘卻其誕生時潛藏的喜悅或疼痛。因此,不斷警醒自身,防止在形式的背離下撤去內核,這是習俗任移的過程中更應當被強調的部分。無論形式的新舊,我們始終呼喚著傳統習俗的集合所代表的宏大敘事在相同歷史所賦予的意義下,感知即是將平日里截然不同的個體連綴成集體的最切實方式。我們擁抱親人、拍下合照,在網絡上分享也接收著共同的幸福,在回望中沉下心來感悟著對往日、對未來共同的思考,使時代書寫成為和諧的和聲而非堆疊的雜音。現代生活無疑提供了交流的媒介與獨特的個性,而貫通的認同感使習俗仍然作為載體傳達著跨越時空的轟好哀樂。正如昨日,當我們抬頭仰望明月純粹的情緒隨心臟而起伏,我們因此得知明輝所籠罩的人們,總是站在同一片大地上。【評語】文章從“簡化”、“去繁”落筆,開篇即進入對生活現象的深度剖析。繼而從習俗的形式變遷探察現代社會心理與文化語境的特征,思辨性強。對“歷史、當下“、“未來”的勾連,自然引渡出多元文化的視野與傳統文化的意義坐標。行文過程,亦是“自覺”的。若干表達靈動,但可以更簡潔。故定為一等下,5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