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下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與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一)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背景:①西班牙、葡萄牙的殘酷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 ②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2.情況:①南美北部:玻利瓦爾 (南美的“解放者”) ②南美南部:圣馬丁 (南美的“解放者”)3.意義:徹底摧毀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統治,出現新興獨立的國家,極大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精神。(二)印度民族大起義1.背景: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加強了對印度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2.原因:英國殖民者殘酷的統治和經濟掠奪3.時間:1857—1859年(19世紀中期) 4.導火線:涂油子彈事件 5.領導者:封建王公 6.英雄人物:章西女王7.主力:印度土兵8.意義: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三、基礎問答1.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答: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國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區。這一地區大約從16世紀初開始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當地居民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主要語言,這兩種語言都屬拉丁語族,因此,這一地區又被稱為“拉丁美洲”。2.玻利瓦爾為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作出了哪些貢獻?答:玻利瓦爾率領隊伍,打敗西班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當選總統后,他繼續領導南美洲的獨立運動。3.揭開印度民族大起義序幕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答:1857年5月,駐守密拉特城的土兵率先發動起義,掀開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序幕。4.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涌現的女英雄是誰?此次起義有何歷史意義?答: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這次起義也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引發印度民族大起義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答:西方列強對當地殘酷的殖民統治。開放問答 如何評價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示例:玻利瓦爾和章西女王都是19世紀反抗殖民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杰出領導人物,他們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雖然結果并不相同(玻利瓦爾成功,章西女王失敗),但是他們不畏強敵、英勇作戰的精神是一致的。他們都不愧為各自民族的民族英雄。 俄國的改革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等史事,初步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一)彼得一世改革1.基輔羅斯—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伊凡四世)2.背景:農奴制盛行,是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工商業發展緩慢3.目的:加強封建專制,擺脫落后,富國強兵4.內容:①政治: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②軍事: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③經濟: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④文化: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⑤生活方式: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服飾與生活方式。5.意義:通過改革,加強了沙皇的專制統治;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一躍成為歐洲軍事強國,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 (二)廢除農奴制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或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1.原因: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目的:擺脫農奴制危機,鞏固貴族地主統治3.時間: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4.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所出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5.意義: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但是,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著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6.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三、基礎問答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1)改組行政機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進一步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2)創建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3)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學生,創辦科學院,開辦學校,創辦報紙。(5)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的禮節與生活方式。2.如何評價彼得一世改革?答:彼得一世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但是,在他的統治下,農奴制進一步強化,后來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3.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內容。答: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制約了俄國的經濟發展。主要內容: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所出的價錢高出當時的地價。4.為什么說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答: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開放問答 如何理解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示例: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又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第3課 美國內戰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等史事,初步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一.領土擴張(從東到西,東到大西洋,西到太平洋)1.根本原因: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阻礙了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或美國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2.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導火線: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4.開始: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5.轉折:1862年兩部法律文獻的頒布 《宅地法》 :滿足人民對土地的要求;《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意義: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了戰爭局勢。6.結束:1865年,北方勝利二.性質: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三.意義: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四.評價林肯1. 領導了南北戰爭并取得的勝利,為維護祖國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三、基礎問答 1.美國內戰前主要存在哪兩種經濟類型?答:北方的主要經濟類型:資本主義工商業;南方的主要經濟類型:種植園經濟。2.南北矛盾的焦點問題是什么?答:奴隸制的存廢。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及起到的作用。答:內容: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作用: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4.獨立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在性質上有何不同?答: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運動,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南北戰爭實質上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5.美國南北戰爭有何深遠的歷史影響?答: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開放問答1.北方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示例:北方戰爭的正義性,得到廣大人民支持;北方在地域、人口、經濟、軍事等方面占優勢;林肯政府正確決策,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2.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有哪些共同點?示例:(1)原因:都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到阻礙。(2)目的:都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3)性質:都是資產階級革命。(4)結果: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5)取勝原因:正義戰爭,人民支持,英明領導。 日本明治維新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等史事,初步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一.改革背景1.內憂:幕府的封建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原因)2.外患:西方列強的入侵(美最早),民族危機嚴重。二.倒幕運動(領導力量:中下級武士)1.1868年1月“王政復古”政變,結束了幕府的統治。2.改年號為“明治”,1869年,日本遷都到東京。三.明治維新:(1868年明治天皇)1.內容:①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軍事: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 ③經濟:推行地稅改革,在“殖產興業”的口號下,大力發展近代經濟。 ④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2.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3.影響: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它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三、基礎問答1.有人說德川幕府時代推行的鎖國政策就是不與任何國家進行經貿往來,你同意嗎?答:不同意。德川幕府雖然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但仍同中國、荷蘭進行有限的貿易。2.明治維新能夠順利進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答:中下級武士聯合西南強藩和朝廷公卿,發動了倒幕運動,取得成功。3.比較明治維新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明治維新實施者 孝德天皇 明治天皇學習對象 中國隋唐 近代西方國家性質 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 自上而下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影響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但是,明治維新保留了大量舊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日本強大起來后,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1)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2)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3)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4)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開放問答1.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是什么?示例:19世紀60年代開始;資產階級性質改革;改變了社會性質,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重大轉折點;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2.明治維新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什么啟示?示例: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堅持改革開放,國家才能強大;要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發展教育,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3.簡述明治維新對中國的影響。示例:明治維新后,日本強大起來,對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本崛起刺激了中國向日本學習,實行君主立憲制,走資本主義道路(戊戌變法)。單元大概念: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一、構建大概念知識體系:趨勢與特征: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西方列強加緊對外殖民掠奪,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為代表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沉重打擊了殖民統治。19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著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與革命,資產階級統治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鞏固和擴大。以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為典型代表。標志著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易混易錯知識點:易混點:1、玻利瓦爾是資產階級,章西女王是封建王公。2、彼得一次改革開啟俄國近代化。亞歷山大二次改革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3、美國南北戰爭中廢除的是奴隸制,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的是農奴制。 易錯點:1、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反抗的是西班牙殖民者。2、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四、重難點探究:1、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方式: 2、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比較美國內戰 俄國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維新不同點 任務 廢除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廢除農奴制,發展資本主義 擺脫民族危機方式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改革局限 未消除種族歧視 農奴制殘余依然存在 保留大量舊制度殘余相同點 時間 都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背景 都受工業革命影響,迅速發展的生產力要求改變生產關系任務 都要求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影響 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俄美兩國都解放了勞動力)認識 都順應了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后的資本主義擴展的發展潮流根據上述內容,提煉觀點。(小作文&觀點)觀點:改革與革命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式。五、分類速查:(一)人物類1.玻利瓦爾:率領隊伍,打敗西班牙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和圣馬丁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大起義中涌現的女民族英雄。3.彼得一世:在俄國推行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4.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5.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貢獻。(二)原因類1.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共同原因——西方列強對當地殘酷的殖民統治2.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農奴制嚴重制約了19世紀中期俄國經濟的發展。3.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經濟類型加劇了南北矛盾。(三)文獻類1.《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2.《五條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決心,成為明治維新的政治綱領。3.《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日本近代君主立憲制的天皇制度。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與文化第二次工業革命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一)背景: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自然科學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二)開始: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三)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四)成就(表現)電力的廣泛使用1.英國:法拉第 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2.美國:愛迪生 白熾燈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火力發電站和輸電網) 3.電器:發電機、電焊、電鉆、電車、電話、電報(通信)4.世界由此進入了“電氣時代”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1.內燃機 ①奧托:煤氣內燃機 ②戴姆勒:汽油內燃機 ③狄塞爾:柴油內燃機(德國)2.交通工具 ①汽車 ⑴德國本茨 ⑵美國福特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 ②飛機 1903年 美國 萊特兄弟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現代炸藥: 瑞典 諾貝爾 1867 2.現代塑料: 美國 海厄特 1869(賽璐珞)3.人造纖維: 法國 夏爾多內(人造絲工業之父)1884(五)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六)標志: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 (七)新能源:電力和石油 (八)領先國家:美國和德國(九)啟示:①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在為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時,也會帶來環境影響。②積極開發新能源,保護環境。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基礎問答 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什么突出的特點?答: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2.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重要的發明?答:①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他還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火力發電站。②在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③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一臺煤氣內燃機。④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⑤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了柴油內燃機。⑥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⑦1903年,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⑧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和無煙炸藥。⑨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⑩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3.第二次工業革命有何深遠影響?答: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②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③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開放問答1.為什么在19世紀最后幾十年能夠發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示例:①19世紀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趨于完善,資本主義的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政治上的穩定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使人們有條件潛心研究科學,發展生產。②自然科學的新突破,為資本主義發展所要求的新技術革命準備了條件。2.第二次工業革命給我們什么啟示?示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了社會進步;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的精神;要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趨利避害。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領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一、知識框架兩次工業革命二、知識梳理(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工業革命的開展。(二)變化的表現:1.人口增長:⑴原因: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⑵人口數量迅速增加(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美國)2、勞動力結構變化①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減少,從事工商業的人口增多 ②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為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3、大眾教育:(1)目的: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 (2)德國最早建立起國家教育體系;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3)意義: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4、城市化進程加快5、社會問題:(1)貧富分化加劇 社會矛盾激化, (2)環境污染嚴重 三、基礎問答1.工業化給資本主義社會帶來哪些變化?答:(1)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2)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3)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4)帶來許多問題,如環境污染嚴重,社會貧富分化加劇。2.工業革命的推進對社會人口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答:(1)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2)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農業生產,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3)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她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這為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開放問答城市化進程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存在哪些弊端?示例:好處: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民生;增加就業率;優化了產業結構;實現了資源共享,資源優化配置等。弊端:環境污染、就業壓力、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等,社會問題加劇。 近代科學與文化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一)科學家1.⑴英國 牛頓①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②三大成就: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微積分學③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理論》 ⑵意義: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⑴英國 達爾文《物種起源》1859 “進化論” ⑵《物種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二)文學巨匠1.法國 巴爾扎特《人間喜劇》(《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2.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革命的鏡子”)《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三.音樂美術大師1.德國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拿破侖) 2.荷蘭 梵高《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三、基礎問答 1.《物種起源》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指出:物種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生物的發展和進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決定的,而是遺傳變異、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也是進化來的,不是上帝創造的。2.歸納出近代科學與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代表作 成就(作品簡介)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達爾文 《物種起源》 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巴爾扎克 “人間喜劇”小說集(《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 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 會圖景。巴爾扎克給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 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貝多芬 《英雄交響曲》 是一部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梵高 《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 《向日葵》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單元大概念: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與文化一、構建大概念知識體系:趨勢與特征: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現代科學文化的發展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推動了近代科學文化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加緊侵略中國,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易混易錯知識點:易混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注意“蒸汽”與“電氣”的正確寫法。易錯點:①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一枝獨秀”,第二次工業革命“遍地開花”。②巴爾扎克的作品反映的是法國大革命,法蘭西第一帝國及以后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狀況,體現出對拿破侖的崇拜。③列夫托爾斯泰以拿破侖大軍入侵俄國為背景,創作了《戰爭與和平》④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創作之初原本是歌頌拿破侖革命精神的。四、分類速查 :作品類1.《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牛頓出版了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2.《物種起源》:1859年出版,作者為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這本書中,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3.《人間喜劇》:巴爾扎克的小說集,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巴爾扎克給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4.《英雄交響曲》:貝多芬的代表作,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5.《向日葵》: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明亮、艷麗的黃色花瓣,表達了畫家對生命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九下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了解其基本進程以及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知識框架1914.7--1918.11二、知識梳理1、起止時間:1914-19182、一戰爆發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主要原因: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和擴軍備戰。(3)導火線(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3、爆發標志: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4、戰前兩大軍事集團稱謂及國家:三國同盟(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 ) 三國協約(英、法、俄)5、戰爭中:同盟國 協約國(建立同盟或關系敵對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6、矛盾最為突出的國家:英德矛盾7、歐洲的 “火藥桶”(即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巴爾干半島 點燃“火藥桶”的“火星”是: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8、如何評價薩拉熱窩事件?目的是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其愛國精神值得肯定; 采取的刺殺行為屬于恐怖主義行為,不是被壓迫民族進行解放斗爭的正義行為。其后果是點燃了世界范圍的戰火,造成人類社會的災難。9、一戰的戰場:歐洲是主戰場,后逐漸擴大到非洲、亞洲等地。10、轉折性戰役:凡爾登戰役(被稱為 “絞肉機”“地獄”“屠場”。形容戰爭的殘酷性和慘烈性)11、1917年發生的大事:美國參戰;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戰爭;中國參戰12、一戰結束標志:1918年德國投降.13、性質:帝國主義戰爭(依據:參戰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戰爭)14、影響:歷時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15、啟示:珍愛和平,遠離戰爭。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應利用科技為人類造福。 基礎問答 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分別由哪些國家組成?答:(1)1882年,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2)20世紀初,英國分別與法國、俄國締約,建立起三國協約。2.簡單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答:(1)時間:1914年7月-1918年11月。(2)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3)爆發:1914年7月,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4)主要戰場: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在歐洲戰場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條戰線。(5)凡爾登戰役: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法國的凡爾登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這場戰役異常慘烈,交戰雙方損失近百萬人。由于死亡人數太多,凡爾登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6)協約國力量的增強:1917年,交戰各國都已精疲力竭。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7)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答: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4.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何深遠影響?答:(1)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2)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開放問答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否可以避免?示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來討論這個問題:(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2)具體原因: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矛盾的激化。(3)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人們哪些啟示?示例: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我們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國與國之間應加強交流合作,和平共處,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列寧與十月革命2022版課標:知道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的背景與過程,理解十月革命勝利的重要歷史意義。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1.背景俄國是一個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一戰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戰爭的爆發。2、過程:二月革命時間、地點、結果、性質1917.3(俄歷2月);彼得格勒;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時間、領導人、總指揮部、攻占的主要城市;結果、性質、意義、1917.11(俄歷10月);列寧;斯莫爾尼宮;冬宮;結果: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統治,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性質:社會主義革命俄國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啟示: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中國受十月革命影響的事件: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與鞏固:政府名稱、主席:人民委員會 列寧 通過的法律文獻:《和平法令》(2)政權鞏固:(了解)①廢除了舊的國家機器,創建了新的政權機關;②廢除了舊的常備軍,組建了紅軍;③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最能體現無產階級革命性質)④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土地、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⑤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3、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歷程】1、科學理論的誕生: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2、由理論到實踐: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3、由理想到現實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4、由一國走向多國:新中國等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三、基礎問答1.二月革命有何重大歷史意義?答: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2.十月革命的目標是什么?答:推翻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無產階級政權。3.蘇維埃政權是如何建立起來的?答: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勝利,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式開幕。大會宣告全部地方政權一律轉歸當地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蘇維埃政權隨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4.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新生政權?答:(1)廢除了舊的國家機器,創建了新的政權機關。(2)廢除了舊的常備軍,組建了紅軍。(3)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4)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5)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6)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7)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開放問答人們認為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歷史事件,請談談你的看法。示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總而言之,它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凡爾賽條約》與《九國公約》2022版課標:知道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和國際聯盟,了解戰后戰勝國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1、一戰后形成的國際新秩序(或國際格局)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一戰后新國際秩序是通過戰后的兩次會議基礎上建立的,這兩次會議分別是: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3、巴黎和會 召開:1919年1——6月 主題:討論對德和約和戰后安排操縱國:英、 法、美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實質: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對德和約:《凡爾賽條約》(內容略)最能體現會議的分贓性質的內容: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凡爾賽體系的組成部分:《凡爾賽條約》以及協約國與戰敗國之間簽訂的一系列和約統稱為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作用: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巴黎和會決定成立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美國最早提議,1920年成立,實質是英法操縱下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后被聯合國所取代)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問題的處理:無視中國的正當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全部轉給日本。(啟示: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結果:引發了國內的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拒絕在條約上簽字。4.華盛頓會議召開:1921年 華盛頓 主導國家:美國 參會國:9國目的:調解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主要條約:對中國的《九國公約》內容:①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②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評價: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最終實現,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作用: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實質: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新體系評價:積極影響: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確立了戰后帝國主義的新秩序局限性: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不能長期維持下去。三、基礎問答1.巴黎和會的三巨頭是誰?答: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2.《凡爾賽條約》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限制德國的軍事力量?答:(1)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2)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限制德國陸軍的人數。3.比較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異同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不同點 重要條約 《凡爾賽條約》 《九國公約》范圍 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爭勝國在歐洲的關系 華盛頓體系重新調整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相同點 性質 都具有瓜分世界的性質主導國 都由少數帝國主義國家主宰影響 都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都侵犯了中國的主權《九國公約》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主要內容: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但是,公約標榜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強對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都予以拒絕。影響: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開放問答如何評價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示例: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構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格局,確立了戰后世界新秩序。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實質是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加劇了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殖民地人民與殖民者之間的矛盾。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不能長期維持下去。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1.列寧的探索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新經濟政策:(1)時間:1921年春(2)內容:征收糧食稅;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允許出租土地;納稅后的剩余產品農民可以自由買賣,實行自由貿易;中小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3)特點: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4)作用: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2、斯大林的探索措施:進行工業化建設;實行農業集體化。工業化建設 (1)措施:實施兩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2)成就: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3、蘇聯模式的形成:形成標志: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特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對蘇聯模式的評價: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蘇聯模式弊端:(1)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2)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3)指令計劃壓制地方與企業的積極性。啟示:⑴發展經濟時要農輕重比例協調;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⑶政府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政策;⑷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推動經濟快速發展。4、俄國的國家稱謂變化:沙俄(古—1917)—蘇俄(1917—1922)—蘇聯(1922—1991) 三、基礎問答1.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何作用?答:主要內容: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實行自由貿易;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作用:新經濟政策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2.蘇聯工業化的利與弊。答:蘇聯的工業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一方面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另一方面,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來,致使后來蘇聯的經濟體制日益僵化。3.1936年憲法的頒布有何重大歷史意義?答:宣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鏟除了人剝削人的現象,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4.蘇聯模式在政治、經濟上各有什么表現?答:蘇聯模式在經濟方面表現為建立單一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在政治方面,蘇聯模式表現為權力高度集中。各級領導實際上由上級指派,基本不受群眾監督。5.蘇聯模式有何深遠影響?答: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開放問答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給你什么啟示?示例:經濟建設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不能違背經濟規律,要勇于探索創新,要維護人民利益。 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分析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知識框架二、知識梳理1、一戰后的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運動名稱、意義。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埃及民族民主運動領導人、政黨、結果、意義。扎格魯爾;華夫脫黨;結果:1922年,英國政府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意義: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3、墨西哥資產階級改革領導人、改革意義卡德納斯;意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基礎問答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印度采取什么方式爭取民族獨立?答: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答:(1)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內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等。(2)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3.埃及華夫脫運動有何歷史意義?答: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4.列舉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的主要內容。答:(1)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2)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3)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4)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5.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有何重大影響?答:卡德納斯改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放問答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有何相同之處?示例:(1)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發生的,爆發的直接原因都是帝國主義加強殖民統治。(2)領導者都是本國的民族資產階級。(3)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秩序。單元大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一、構建大概念知識體系:趨勢與特征: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打亂與重建: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最終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使世界秩序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勢,同時也為二戰爆發埋下了隱患。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并得到發展: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此后,蘇聯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新經濟政策,蘇聯模式)變成強大的工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實力被削弱,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易混易錯:易混點: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次偉大嘗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把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易錯點:俄國不同時期的國家名稱。沙俄(俄國) 蘇俄(蘇維埃俄國) 蘇聯 俄羅斯1917年 1922年底 1991年底埃及華夫脫運動后,英國政府有條件的承認埃及獨立,埃及真正獲得獨立是在二戰后。分類速查:一、人物類1.列寧:領導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實施新經濟政策,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2.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農業集體化運動,創建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3.甘地:領導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4.扎格魯爾:領導了埃及華夫脫運動,迫使英國政府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5.卡德納斯:墨西哥總統,領導了墨西哥19世紀30年代的改革,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二、性質類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2.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3.191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三、文獻類1.《和平法令》: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建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交戰國立即停戰或開始和談,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2.《凡爾賽條約》:協約國與德國簽訂的條約,此條約和其他條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3.《九國公約》:華盛頓會議期間,針對中國問題而簽署的條約。它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4.1936年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商水縣陽城學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