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廈門市松柏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學科期中檢測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B【解析】B.“更加能夠體現中華文明的價值觀,也更加能告訴當下的我們何為中國人”錯,伍德認為杜甫的作品更偉大,但并沒有認為杜甫的作品更加能夠體現中華文明的價值觀,更加沒有認為杜甫的作品“更能告訴當下的我們何為中國人”。2.B【解析】B.中國詩歌所涉內容極廣,且具當代意義,但并不一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3.C【解析】材料二第二段通過杜甫詩歌論證了中國文學作品中表現的含蓄內斂的民族性格。C.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對天發誓的內容是一種強烈情感的宣泄,是控訴,所表現出的是堅強不屈的民族性格。所以不能作為論據。4.①《論語》中孔子關于“斯文”的論述,一直伴隨著中國人;②杜甫用美妙的語言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一直流傳到今天;③儒家的仁義道德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運行及人際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礎性的地位;④中國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詩歌傳統,詩歌是中華文化得以長期延續的一大源泉。【解析】①結合“就是《論語》中孔子關于‘斯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論述。這個理念一直風雨無阻地伴隨著中國人,即使有漢末或唐末那樣的天下大亂”可知,《論語》中孔子關于“斯文”的論述,一直伴隨著中國人;②結合“杜甫廣闊的想象力,不僅表現在他寫下了‘中文最偉大的詞語’,而且創造了‘中國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詞匯’”“盡管杜甫寂然離世,但他以美妙的語言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一直流傳到今天”可知,杜甫用美妙的語言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一直流傳到今天;③結合“杜甫信奉儒家的仁義道德,這些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運行及人際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可知,儒家的仁義道德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運行及人際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礎性的地位;④結合“因為在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詩歌就是中華文化得以長期延續的一大源泉。中國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詩歌傳統”可知,中國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詩歌傳統,詩歌是中華文化得以長期延續的一大源泉。答案示例:不同意這種說法。①夫妻因戰爭長期分離,見面后本應有千言萬語卻只用一個“你”字招呼,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含蓄內斂、堅強不屈的民族性格。②水生嫂先笑后哭的細節,充分展示出中國人的美好心靈和豐富深厚的情感,體現了中華文明獨有的文化特質,③這一細節真實感人,體現了真、善、美的統一。(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C【解析】“人類因智慧遠超它們而無法破譯此語言”錯誤,原文是“只不過人類從誕生之日生就的‘智慧’與這種充滿靈性的語言有著天然的隔膜,因而無法破譯”,并不是說人類因為智慧遠超動物與植物而無法破譯此語言。7.C【解析】“鋤強扶弱,具有正義感”錯誤,伊萬憑著力氣大,嚇得俄國安達不敢獅子大開口地漫天要價,從俄國安達手中換來了娜杰什卡,這并不能體現伊萬“鋤強扶弱,具有正義感”。8.①文本一采用第一人稱視角,以“我”的所見所聞來敘述鄂溫克族的歷史故事,使敘事更加客觀,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②文本一以“我”的視角來敘述,便于抒發感情,表達觀點,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9.答案示例:①《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一本講述鄂溫克族人百年歷史的書,是一個關于自然與生命的哲學命題。在書中,你會看到一個神奇的少數民族的歷史變遷。②如果你焦慮、迷茫、困頓,那么,不妨與遲子建老師同赴額爾古納河右岸,聆聽鄂溫克族人的傾訴,在這里,你會獲得內心的平靜,你會敬畏這世間的每一個生命。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10.CDF【解析】句意:上到謀士、說客,談天說地的、修飾文詞的,辯論“堅白”“同異”之類的人,下到擊劍行刺的、力能扛鼎的。“謀夫說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都是相同結構,描繪不同類型的人,“之流”是對以上各類人作總結,不能與上面斷開,所以應在“客”“龍”“流”后面分別斷開,即在CDF處斷開;“至”的賓語為“擊劍扛鼎”,中間不應斷開。故選CDF。11.B【解析】A.正確。“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中的“靡”詞義為“無”。B.錯誤。《答司馬諫議書》“終必不蒙見察”中的“察”詞義為“理解”。C.正確。“不任區區向往之至”中的“區區”用法為“用作自謙的謙辭”。D.正確。“人君當神器之重”中的“當”詞義為“主持、掌握”。故選B。12.D【解析】D.“齊、楚、韓、魏四國應該協助面臨敵寇危險的燕、趙,讓燕、趙無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錯誤。由原文“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可知,蘇轍主張的是齊、楚、燕、趙四國協助韓、魏,讓毗鄰秦的韓、魏沒有東顧之憂。13.(1)所以從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貴分出一部分來,和這四種人共同享有。這四種人不失去常業,百姓就安定了。(2)(諸侯們)不知道要采行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暫、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解析】(1)“先王”,古代君主;“共”,共享;“靖”,安定。(2)“乃”,卻;“疆場”,邊界;“背盟敗約”,違背盟誓、毀棄約定。①蘇洵的觀點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②蘇軾的觀點為:六國久存而秦速亡的關鍵在于是否養“士”。③蘇轍的觀點為:六國之所以滅亡,要歸咎于當時六國謀士的思慮疏略,見識淺薄,不明了天下的形勢。(意近即可)【解析】①由“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可知,蘇洵的觀點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②蘇軾則另辟蹊徑,從六國存在時間較長,而秦國存在時間較短的事實中總結出“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之,不失職也”,即六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養起來,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帶頭人了,國家就可以安定了。可知蘇軾的觀點為:六國久存而秦速亡的關鍵在于是否養“士”。③蘇轍指出“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從中可以看出蘇轍認為六國謀士看不清天下形勢,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互相殘殺,給秦國以各個擊破的機會。蘇轍的觀點為:六國之所以滅亡,要歸咎于當時六國謀士的思慮疏略,見識淺薄,不明了天下的形勢。【參考譯文】材料一:春秋末期,到戰國時代,各國的諸侯及卿相,都爭相供養人才(來)為自己謀劃。上到謀士、說客,談天說地的、修飾文辭的,辯論“堅白”“同異”之類的人,下到擊劍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以及雞鳴狗盜之輩,沒有不以賓客的禮節去款待他們的。(那些)穿著華麗的衣服,吃著珍貴的食物,被安置在上等的館舍中的人,數不清有多少。這些都是禍害百姓、危害國家的人,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國家又怎么受得了呢?蘇子說:這是前代君主所不能避免的事。國家有奸猾之徒,就像鳥獸中有猛禽,昆蟲中有毒蟲一樣。把他們分別處理安置,使他們都能各安本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把他們盡數鏟除掉,是沒有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興廢考察過,知道六國之所以長久存在,而秦朝之所以迅速滅亡,原因都在這里,不能夠不加以省察。有智謀的人、有勇氣的人、有辯才的人、有氣力的人,這四種人,都是百姓中的優異杰出之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壞的吃壞的而去奉養別人的,都是要役使別人來奉養自己的一些人。所以從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貴分出一部分來,和這四種人共同享有。這四種人不失去常業,百姓就安定了。四種人雖然各不相同,可是從前的帝王卻根據習俗來制定法律制度,使他們通過同一途徑中出身:夏商周以前是從學校中出身,戰國到秦代是從賓客中出身,漢以后是由郡縣官吏的選拔出身,魏晉以來是由九品中正出身,從隋唐到現在是由科舉考試出身。雖然不完全是這樣,但就大多數而言是這樣的。六國的君主,待他的百姓,并不亞于秦始皇與秦二世,然而在那個時候,百姓并沒有一個人起來反叛;這是因為百姓中的優異杰出之士,多數都被當作賓客奉養起來,沒有失去常業。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養官府的,都是樸實愚鈍而沒有什么作為的人,雖然想反叛,但是沒有人去領導他們,這是六國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滅亡的原因。材料二:我讀過史記中六國世家的故事,私下里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諸侯,憑著比秦國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軍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邊面積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滅亡。(我)常為這件事作深遠的思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自求安定的計策,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時候的一些謀臣,在考慮憂患時是這般的粗略,圖謀利益時又是那么的膚淺,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勢啊!任由小小的韓、魏兩國,去抵擋像虎狼一般強橫的秦國,他們怎能不屈服而歸向秦國呢?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侯,卻必須靠著他們去隔開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厚交親近韓、魏來抵御秦國。秦國人就不敢跨越韓、魏,來圖謀齊、楚、燕、趙四國,然后齊、楚、燕、趙四國,也就因此可以在他們的領域內安定自己的國家了。憑著四個沒有戰事的國家,協助面臨敵寇威脅的韓、魏兩國,讓韓、魏沒有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替全天下挺身而出來抵擋秦國軍隊;用韓、魏兩國對付秦國,其余四國在后方休生養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么作為呢!諸侯們不知道要采行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困住自己了。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并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B【解析】B項,“體現出一派太平安樂氣象”昆明池中有東西相望的織女、牽牛兩石像,又有石刻鯨魚,織女星夜出,故織女機絲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虛”字見出昆明池之寥落荒涼,牽牛、織女之景無人玩賞而為徒然。秋風拂過石鯨,似乎石鯨有知,亦為亂離感慨而激動得鱗甲都在秋風中動起來。一種物在人非的意韻彌滿詩句。16.①“虛”有“空對”之意,寫出了昆明池中的織女(或“織機、織物”)空對夜月、辜負清秋月色的情景。②“動”即“抖動”之意,生動傳神地描繪了石鯨的鱗片似乎在秋風中兀自抖動的畫面,讓靜的事物有了動態感。③兩個字一靜一動(或以動寫靜),描繪出昆明池的清幽凄冷的環境氣氛,烘托出詩人凄涼寂寞的心情,也暗指唐王朝國運衰頹的現實。(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7小題,8分)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回答曾暫的問話時,連用三個語氣詞來強調弟子們都只是在談他們的志向的句子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8.《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慎始慎終的句子是: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19.杜牧《阿房宮賦》中描寫秦人對掠自六國的珍寶絲毫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浪費的兩句是:鼎鐺玉石,金塊珠礫。20.在《六國論》中,蘇洵用“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告誡統治者不要被強敵的積威脅迫。2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自己與司馬光議政時常常意見相左,是因為“所操之術多異故也”。22.《桂枝香·金陵懷古》寫眼前所見,難以盡述,因此總贊一句“畫圖難足”,結束上闋。23.《念奴嬌·過洞庭》一詞中“肝肺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4小題,16分)24.①自命清高 ②一概而論 ③大器晚成25.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追求成功,這很正常,因為人生得有一個向前的目標,不然,可能很無聊。【解析】兩處表述不當:一是關聯詞“而且”使用錯誤,二是“不然”與“否則”重復。26.D【解析】文中加點的“現實”是形容詞,作謂語,意思是“講究實際功利”。A.“現實”是名詞,意思是“客觀世界”。B.“現實”是名詞,意思是“客觀存在的事物”。C.“現實”是形容詞,意思是“合乎客觀情況的”。D.“現實”與文中加點的“現實”意義和用法相同。27.(甲)希望活得痛快 (乙)但什么是成功呢 (丙)只是其中的一種活法【解析】(甲)處,結合后文“怎樣既活得明白又活得痛快”看,上文講了西方人“希望活得明白”,那么中國人對應的應該是關心活得痛快,甲處應該填“希望活得痛快”。(乙)處,上文講“人人都追求成功”,后面說“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然后表達對“成功”的理解,可推知,甲處是關于“成功”的設問句,可推知填“但什么是成功呢”。(丙)處,上文說“人生有一千種活法”,聯系下文“我們不能用一種活法去否定其他活法”看,“追求成功”是其中的一種活法,可推知“人生成功”后面應該填“只是其中的一種活法”。四、寫作(本題共1小題,60分)【試題解讀】本次作文題引導學生關注現代社會,思考人類科技與人文的關系,體現思辨性與開放性,讓學生真實地交流,理性地表達,凸顯寫作活動的本質。作文題是基于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展的嚴重不平衡,特別是ChatGPT聊天機器人突然火爆全球,上線不到2個月破億的當下,希望能借此引發學生們的思考:今天人類將要面對的重大危險可能恰恰是來自人類自身。人類的科技在最近數百年間取得了飛躍的發展,這些輝煌的成就是前人幾乎無法想象的,也是不可否定的。但也有一點憂思。因為今天科技不僅是經濟的火車頭,且在社會上已經成為一種籠罩和支配性的氛圍。單一方向的無止境的進步已經構成一種現代“迷思”,能否接受一種基本的普遍道德規范以約束我們的行為,而在價值追求方面也需有所調整,從一意追求控物能力和滿足物欲、體欲轉向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因此就有了有人說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考生可以針對自己的認知與思考給出贊同或反對的甚至部分贊同的回答并給出理由。“有人說”三個字,是有意構建一個虛擬的“對話者”,這位假象的“對話者”與“寫作者”探討一個觀點。因此,無論考生持有什么觀點,在給出自己理由的時候,又需要從對話者角度進行思辨,實現對自己觀點的補充或強化,從而得出一個較為全面深刻的觀點。在我們表明自己的觀點或立場之前,我們可能要理清以下問題:1.何謂“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控物能力”應該是人對于外物的掌控,而“自控能力”是人對自我的掌控,前者是人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后者則是人類與內心的關系,而“控”則包含先天認知,理解而后利用,控制。2.為什么會“往往不平衡?”控物能力的發展與自控能力的不平衡是事實,學生需要思考這種不平衡導致的原因,有可能是自我的成長過程中人未能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同時人的精神價值處于相對真空的狀態,個體的孤立無援和對價值的強烈訴求都促成我們更傾向于從外部世界入手,通過對外物的控制以得到自己內心的滿足;也有可能是時代的風氣所致。3.“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具體可以指哪些發展歷程?這里“有人說”圈定了一個討論范圍可這項要求對寫作相當重要。4.“更”字的意味是什么?材料中為什么有人說的“更”?細心品鑒可能有雙重意味:一是人類目前達到的知識和技術已經是人類道德難以控制的了,足以構成對人類的巨大危險,所以自控能力更重要。或者說,人類對知識和技術還是有進步的巨大空間,但在道德方面則沒有那么大的進步空間,在情感和幸福方面也同樣沒有那么大的巨大空間。這或許是因為知識和技術可以一代代的傳承和積累,但道德和幸福卻無法如此傳承和積累,因為道德與精神的能力歸根結底是落實于個人的,必須在每一個人那里重新開始。而如果是從社會的角度衡量,則必須從每一代人那里重新開始。所以這篇文章的寫作必須基于這個既定的范圍,不能簡單窄化為聚焦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同時,寫作中應當體現出明確的針對性。在寫作內容上,就是將論說重點集中于尋找“更”的理由。在表達策略上,一方面是充分運用邏輯的力量,借助演繹或歸謬,找到問題所在;另一方面,是以公允的態度,站在對方立場,肯定對方觀點存在的合理性,再進一步指出問題所在。【發問與追問】界定概念:控:包含先天認知,理解而后利用、控制、發展的一系列過程。物:指人自身之外的外物,但也未必就是無生命的“物體”“物質”等,還可以包含自然、技術、客觀規律等此類外在于人的事物。控物能力:人對于外物的掌控,是人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自控能力:人對自我的掌控,是人類與內心的關系。不夠平衡:不一定是“嚴重失衡”,既包含了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二者發展程度不同的事實陳述,也包含了對平衡的追求和愿景。為什么說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①人類在知識和技術方面還有進步的巨大空間,但在道德、情感和幸福等方面則沒有那么大的進步空間。②知識和技術可代代傳承和積累,但道德和幸福卻無法如此傳承和積累,因道德與精神的能力須在每一個人那里重新開始。而從社會的角度衡量,則須從每一代人那里重新開始。③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控能力相對更重要,導致了自控能力的發展優于控物能力的現狀。而控物失敗后對物的迷戀會奪取自控意識。④人們對技術的過度追求如超越了為人的準線,僅為推進技術的進步,失去自控的意識而僅僅追逐對外物的掌控,只能帶來文明的荒蕪。為什么說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控能力未必比控物能力更重要?①當自控能力以徹底地隔絕物乃至不再需要思考控物能力,這不是自我覺醒、自我解放,而是自我抑制、自我欺騙。反復強化自控能力徹底了斷人和物的鏈接而使控物能力變成虛設的概念。②人需要了解、體會外物的精妙和物欲的誘惑,當代的商業社會窮極娛樂之精妙,將欲望與商品合二為一,對所有事物的輕慢,等同于不自量力。③時代造物不斷演化,助人修煉出改變自我、改變世界的強大能力,而其自身的演化也不斷地淘汰著,貫穿古今的物的欲念,是時常攪擾我們的命題。為什么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展往往不夠平衡?①自我成長過程中人未能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②人的精神價值處于相對真空狀態,個體的孤立無援和對價值的強烈訴求促成我們更傾向從外部世界入手,通過對外物的控制以得到自己內心的滿足。③時代的風氣所致:今天科技的發展已構成一種現代“迷思”,能否接受一種基本的普遍道德規范以約束我們的行為,而在價值追求方面也需有所調整,從一意追求控物能力和滿足物欲轉向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當下的我們應該怎樣做?①我們承認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展不夠平衡,但我們所追求的并非是控物和自控的平衡,因為社會是動態發展的。②當我們建立博大又堅強的自我,自控能力與控物能力都是成長路上的路標。③人的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而自控能力與控物能力其實一體兩面。只有在文明的滋養之下,技術的發展才有意義與持續性。④社會發展中,認識到我與物之有限的自控能力,實為追求無限控物的控物能力之前提。社會發展終離不開更重要的自控能力,使人類在有限物與無限心的統一中向前邁進。【素材積累】1.能主宰自己靈魂的人,將永遠被稱為征服者的征服者。——普羅圖斯2.征服自我的人是最了不起的勝利者。——比徹3.人類的力量在每一領域都增強了,惟獨自我克制的力量沒有成長。——丘吉爾4.一個人一旦打響了征服自我的戰斗,他便是值得稱道的人。——勃朗寧5.人類的主要優點在于能抵制天性的沖動。——約翰遜6.人們將被他們熱愛的事物所消滅。——尼爾·波茲曼7.我們的真正快樂在于自由地支配自己。——布封8.生活缺少了節制便沒有益處。——歐里庇得斯9.我們用理性造就了一片荒漠。——加繆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利,自勝者強。——老子【范文欣賞】有限物無限心①ChatGPT成為熱點的當下,無數人在擔憂著,人工智能是否有朝一日會脫離我們的掌控,戰勝人類的主體性。我們對“物”失控的恐懼前所未有地放大,但常常忽視了對我們自身的“自控”。在這樣的不平衡中,有人疾呼:人類社會發展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由社會熱點導入材料。)②的確,相較于人的認知能力,外物終究是有限的,不足以安頓人自我之無限。人類對掌控事物的控物能力的渴望,在科學主義盛行的當下被日益正當化、崇高化,而哲學所追求的自控能力卻日益式微。于是我們能夠看到,在現代性危機之下,人們因喪失了這種掌控自我的能力而在意義空洞中備受煎熬。可以說,現代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發展不平衡的社會之中,亟待著自控能力的回歸。(分析現代社會之中,亟待自控能力的回歸的原因。)③然而,“有人”的觀點并不夠嚴謹。須知,人類社會本就是動態的事物,以“自控”貫穿人類歷史未免有所不妥。我們須得承認,在人類社會的原始階段,乃至早期工業化階段,人類社會始終同匱乏的物質相斗爭,此時追求控物能力無可厚非,其較自控能力而言在解決溫飽問題上的確更為重要。(分析“有人”的觀點并不夠嚴謹之處。)④但在現代化社會,物質前所未有地豐富,我們對于自然事物已似乎有了充分的掌控能力。但面對新興的社會事物,我們似乎前所未有的難以掌控。各類“反轉”“辟謠”層出不窮,頗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詭譎,而在真假亂流中看清物之本質,要求我們具有極高的自控能力。我們須在捕捉情緒的大字標題之中,控制內心,保持理性,而非落入如中科電事件一般的騙局之中,阻礙社會發展。何其困難!但又何其重要!(分析現代社會,我們具有極高的自控能力的重要。)⑤而另一方面,自控能力也有利于我們在物質過剩的社會抵御誘惑,尋得內心的清明。現代社會的功名利祿又何嘗不類佛家之言“金屋”,富麗堂皇而又時常厭其濁氣逼人。然則人之可控可持有限,人之欲無厭。自控之心在這“金屋”之中,不可不謂是助我們識破表象之“形”,直達本質之“體”的法寶。從而在弱水三千之中掌控內心,但取一瓢,維持內心的清明,對抗浮躁的社會。(分析現代社會自控能力也有利于抵御誘惑,尋得內心的清明。)⑥其實,真正的自控,其往往便是這種鑒別“形”“體”的能力,而非一味壓抑自我。識得“形”與“體”,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有更高的寄托物,幫助我們認清社會中個體的渺小。我們生如蜉蝣,控物能力、所控之物畢竟有限,面對自然的浩瀚,我們不免認為控物更重要,本質上仍是我們無限之心無法安于有限之物而追尋崇高至高的投射。(分析認為控物更重要的本質。)⑦這樣的追求,讓我們認識到主體的局限,從而不拘泥于眼下之物,探求未知,促進社會變革發展。可以說,社會發展中,認識到我與物之有限的自控能力,實為追求無限控物的控物能力之前提。而社會之發展,終離不開更重要的自控能力,使人類在有限物與無限心的統一中向前邁進。(總結全文,點明標題。)點評:本文觀點鮮明,契合材料,層次清楚且層層遞進,是一篇比較優秀的考場作文。而且在理性且邏輯比較嚴密的語言里,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度,既體現了作者對于“自控和控物”這個問題的強烈關注,也能引發共鳴打動讀者。而且作者在論證“自控和控物”誰更重要時,都是在進行限定條件后才下判斷,比如“原始社會物質匱乏”,“現代社會物質豐富”等,從而避免了論證的自相矛盾。更可喜的是,作者始終用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材料的核心問題,也讓自己的觀點和論證有了深度。不足的是,界定概念略顯簡單,特別是“控物”的內涵分析得很少;后面幾段在論證二者關系時,“有限和無限”的介入,一方面讓“自控和控物”關系有了理論的深度,但同時也讓二者關系略顯空洞和凌亂。控物者達,自控者進①老子曾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利,自勝者強。”我想,面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或可再加上一句:控物者達,自控者進。(由名言導入,明確論點。)②人的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是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借助、掌握、主宰他物,無論是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亦或是創造、使用工具,都體現了人們通過“控物”來獲得技術進步,而對于人本身,一方面,我們對自我個體設立要求與限度,以道德律令、行為準則控制自身行事;另一方面,人們在群體中建立制度,形成文化,以規范社群的動態變化。這之中便培育了人類的文明,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使“控物”與“自控”都被附上重要意義。(闡述人的控物能力與自控能力是發展的重要動力。)③理論上,控物與自控似乎并無高下,看似齊頭并進,但實際中控物與自控能力發展往往不能平衡。商周文明發達,禮樂井然,卻苦于科技程度與生產力的低下。當下技術先進,但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愈發嚴峻的環境污染與極端氣候對人們的控物本領發出質詢;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強大能力竟使不少人相形見絀;核能源的巨大的效益與前景背后是難以估量的風險與隱患。于是,不少人將目光投向人與物的關系,試圖將問題歸結于人以渺小人力妄圖駕馭外物的自負,是“控物”的缺憾。(闡述控物與自控似乎并無高下,但實際中控物與自控能力發展往往不能平衡。)④無可否認,這之中確實存在“控物”的紕漏,但我以為,背后還是由于“自控”被過少的關注了。自然本是人外之物,欣賞與協調本應為人類的態度,但出于貪婪、短視,人類突破了這層行為的限制,才落得今天的困窘局面。當人們為ChatGPT教唆他人自殺一事驚異憤怒,可曾想過,智能體依循的指令程序仍是出自于人之手。人們對技術的過度追求更多時候超越了為人的準線,故一次次突破這條準線,僅為推進技術的進步。“我們用理性造就了一片荒漠。”正如加繆的告誡,失去自控的意識而僅僅追逐對外物的掌控,只能帶來文明的荒蕪。(闡述存在“控物”的紕漏,是由于“自控”被過少的關注了。)⑤商周在歷代發展中脫離了技術低下的時期,即便這二朝已不復存在,但其影響、價值仍在。可我們身處的時代,為求控物放下人性與情懷,委身將已異化為技術的奴隸,我們將何去何從?發展何以致之?奧爾特加說,沒有文明,技術無法長存。這值得引起我們的警惕。(闡述要警惕我們身處的時代,為求控物放下人性與情懷的現象。)⑥我想,應重視那份人性,應重拾那份人性,重建“自控”的準則,以哺育文明。只有在文明的滋養之下,技術的發展才有意義與持續性。“控物”方得更好的成果。由此,社會的發展方能視見光火。(明確我們的做法:重建“自控”的準則,以哺育文明。)⑦“控物”者得以發達,自控者終致進步。愿重拾自控,向陽而生。(點明標題,總結全文。)廈門市松柏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學科期中檢測試題總分150分 時長150分鐘班級 姓名 考號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記者:您提到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中國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認為中華文明得以長期存續的力量何在?伍德:簡而言之,就是《論語》中孔子關于“斯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論述,這個理念風雨無阻地伴隨著中國人,即使有漢末或唐末那樣的天下大亂。盡管文化和語言種類繁多,但人們相信漢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華價值觀的核心文本。記者:杜甫在中國被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齊名。您為何認為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說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圍極廣。其詩作既有關于戰爭的宏大敘事,也有他在三峽對于人與自然、風景以及宇宙之間關系的思考,還有關于親情、友情的親切描述,聚餐、棋局等生活場景的再現。杜甫廣闊的想象力,不僅表現在他寫下了“中文最偉大的詞語”,而且創造了“中國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詞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義道德,這些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運行及人際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礎性的地位。我們說,這些因素“使社會運轉”。盡管杜甫寂然離世,但他以美妙的語言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一直流傳到今天。記者:您認為以杜詩為代表的中國古詩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義?伍德:在我們這個時代,過去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從我們身邊退去。但是,人們依然可以在當下的中國尋找中國古代文化的含義。因為在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詩歌就是中華文化得以長期延續的一大源泉。中國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詩歌傳統。《詩經》中最古老的詩歌要早于《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今天人們依然公認,杜甫的言語從某些角度告訴我們,何為中國人。但杜甫的詩作不僅僅是為中國人而寫的——在我們這個動蕩的時代,這位生活在8世紀之人的思索、關于友情的主題、唐詩的世俗視野、禪宗的宇宙人文主義,即使是通過翻譯,也仍然具有當代意義。因此,隨著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確實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們今天追隨杜甫當年的足跡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顯其重要性。(摘編自《通過杜甫感受中華文明精神特質——對話英國歷史學家、制片人、作家邁克爾·伍德》,《中國社會科學報》)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國文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時代、民族的精神寫照。古代文學史上的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現代文學史上的“魯、郭、茅、巴、老、曹”等,他們所以贏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華文明獨有的精神特質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含蓄內斂,堅強樂觀,淵源有自,歷久彌新。在安史之亂中,杜甫與家人離散,在與妻子兒女分別三個年頭后,杜甫終于可以去探望妻小,到家里寫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寫道:“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戰爭年代,死,也許是一種常態,而活著,哪怕茍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靜,這對飽受磨難的老夫老妻,執手相看淚眼,依然感覺像是夢一樣。“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簡單的十個字,蘊藏著多么深厚的情感。這不正是我們含蓄內斂的民族性格的生動寫照嗎?我們的文學藝術,就是在這些平凡的細節描寫中,充分展現中國人的美好心靈、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種力量,并由此得到升華。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高頭講章,在樸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實干,勇敢頑強,生動地詮釋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用孔子的話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堅強樂觀,充滿理想。這種含蓄內斂的民族性格和堅強樂觀的民族精神,源于我們的禮樂文明傳統,知行合一,家國一體,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魏晉時期王弼解釋《周易》說:“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這里強調一個“化”字,上善若水,潤物無聲,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它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強調真、善、美的完整統一,而不是刻意追求科學的“真”而忽略人倫的“善”和藝術的“美”。從中國文學作品中不難發現,我們的文化重視個人修養,強調責任意識,倡導奉獻精神,堅持合作理念。這種精神特質,與西方文化以利益為核心價值,強調天賦人權,崇尚個人主義,信奉叢林法則有著本質區別。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各種矛盾錯綜復雜,解決這些時代難題,中華文明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摘編自劉躍進《文學視野中的中華文明精神特質》)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材料一中,伍德認為歷史上的大亂并沒有打破中國人對“斯文”的信守,漢字對文明的這種長期存續具有重要作用。B.在伍德看來,杜甫的作品相較于李白的作品,更加能夠體現中華文明的價值觀,也更加能告訴當下的我們何為中國人。C.“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靜”句,充分體現出中華文明中以文化人的思想,與西方信奉的叢林法則有著本質區別。D.面對當今世界的時代難題,中華文明能夠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與中華禮樂教化等文明傳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儒家文化仍然具有基礎性的意義,這說明今天的中國人依然有必要學習儒家的核心文本。B.中國有最古老的詩歌傳統,詩歌所涉內容極廣,且具當代意義,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杜詩就是最好的證明。C.中華文明獨有的精神特質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屈原、杜甫、曹雪芹、魯迅等文學家創作出傳世佳作的根基和前提。D.文學作品中平凡的細節描寫可以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禮,這是一種以小見大、以文化人的巨大力量。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 )(3分)A.孫犁《荷花淀》中,與水生嫂相約探望丈夫的一個女人說:“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B.沈從文《邊城》中,翠翠覺得好像缺點什么,于是胡思亂想“要坐船下桃源縣”“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點了燈籠火把去找”。C.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對天發誓:“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如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綿。”D.茹志娟《百合花》中,新媳婦明知道小戰士已經犧牲,“卻像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4.為了論證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邁克爾·伍德使用了哪些事實性論據,結合材料一簡要概述。(4分)5.孫犁的小說《囑咐》描寫水生在參加戰爭八年之后回家時的情景。有人曾質疑這種描寫過于小氣。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材料二及下面的選段闡述你的理由。(6分)水生的家在白洋淀邊上。黃昏時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邊,他的家就住在村邊上。他看見房屋并沒有燒,街里很安靜,這正是人們吃晚飯,準備上門的時候了。他在門口遇見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的關閉那外面的梢門。水生親熱地喊了一聲:“你!”女人一怔,睜開大眼睛,咧開嘴笑了笑,就轉過身一抽一抽一搭搭地哭了。(節選自孫犁《囑咐》)(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黃昏時,我們在額爾古納河上燃起篝火,吃烤魚。我們把狗魚喂給獵犬,將大個的蟄羅魚切成段,撒上鹽,用樺樹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轉著。很快,烤魚的香味就飄散出來了。大人們邊吃魚邊喝酒,我和娜拉在河岸上賽跑。我們像兩只兔子,給雪地留下一串串密集的腳印。我還記得當我和娜拉跑到河對岸的時候,被依芙琳給喊了回來。她對我說,對岸是不能隨便去的,那已不是我們的領地了。她指著娜拉說,她去可以,那是她的老家,早晚有一天,娜杰什卡會把吉蘭特和娜拉帶回左岸的。在我眼里,河流就是河流,不分什么左岸右岸。你就看河面上的篝火吧,它雖然燃燒在右岸,但它把左岸的雪野也映紅了。我和娜拉不在意依芙琳的話,仍然在左岸與右岸之間跑來跑去。在那個夜晚,依芙琳姑姑告訴我,河流的左岸曾經是我們的領地,那里是我們的故鄉,我們曾是那里的主人。三百多年前,俄軍侵入了我們祖先生活的領地,他們挑起戰火,搶走了先人們的貂皮和馴鹿,把反抗他們暴行的人都殺害了,寧靜的山林就此變得烏煙瘴氣,獵物連年減少,祖先們被迫從雅庫特州的勒拿河遷徙而來,渡過額爾古納河,在右岸的森林中開始了新生活。所以也有人把我們稱為“雅庫特”人。在勒拿河時代,我們有十二個氏族,而到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時代,只剩下六個氏族了。眾多的氏族都在歲月的水流和風中離散了。所以我現在不喜歡說出我們的姓氏,而我故事中的人,也就只有簡單的名字了。勒拿河是一條藍色的河流,傳說它寬闊得連啄木鳥都不能飛過去。在勒拿河的上游,有一個拉穆湖,也就是貝加爾湖。有八條大河注入湖中,湖水也是碧藍的。拉穆湖中生長著許多碧綠的水草,太陽離湖水很近,湖面上終年漂浮著陽光,以及粉的和白的荷花。拉穆湖周圍,是挺拔的高山,我們的祖先——一個梳著長辮子的鄂溫克人,就居住在那里。我問依芙琳,拉穆湖也有冬天嗎?她對我說,祖先誕生的地方,是沒有冬天的。可我不相信有一個世界永遠是春天,永遠那么溫暖。因為從我出生的時候起,我每年都會經歷漫長的冬天和寒冷,所以依芙琳給我講完拉穆湖的傳說后,我就跑到尼都薩滿那里,打算問個究竟。尼都薩滿沒有肯定拉穆湖的傳說,但他肯定了我們以前確實可以在額爾古納河左岸游獵,他還說那時生活在尼布楚一帶的使鹿部每年還向我們的朝廷進貢貂皮。是那些藍眼睛、大鼻子的俄軍逼迫我們來到右岸的。勒拿河和尼布楚在哪里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這些失地都在額爾古納河左岸,在一個我們不能再去的地方,這使我幼年時對藍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滿了敵意,總以為她是跟著馴鹿群的一條母狼。伊萬是額格都亞耶的兒子,也就是我伯祖父的孩子。伊萬的個子很矮,臉很黑,額頭上有一顆紅痣,像顆耀眼的紅豆。黑熊愛吃紅豆,打獵的時候,父親一旦發現了熊的足跡,總是提醒伊萬要倍加小心,怕熊襲擊了他。父親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熊看到伊萬比看到其他人容易激動,而伊萬有兩次從熊的巨掌下死里逃生。伊萬的牙齒非常堅固,喜歡吃生肉,所以打不到獵物的時候,最難過的是伊萬,他不喜歡吃肉干,對魚更是嗤之以鼻,認為魚是小孩子和老人這些牙齒不健全的人吃的。伊萬的手出奇地大,他若是將雙手攤開放在膝蓋上,那膝蓋就像被粗壯而綿長的樹根給覆蓋和纏繞住了。他的手很有力氣,能把鵝卵石攥碎了,能把搭建希楞柱用的松木“咔——”的一聲折斷,省卻了用斧子去砍。依芙琳說,伊萬就是憑借他那雙力量非凡的手,使娜杰什卡成了他的女人。依芙琳說,那年他們在克坡河一帶游獵,森林被秋霜染得紅一片黃一片的時候,一個俄國安達帶著三個姑娘越過額爾古納河,騎著馬,穿過密林,朝漠河方向而去。伊萬在打獵的時候碰見了他們。他們打了一只山雞,籠著火,正在吃肉喝酒。伊萬見過那個大胡子安達,他知道凡是安達帶來的東西,一定都是商品,還有那些女人。由于常與俄商打交道,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講簡單的俄語,而俄商也聽得懂鄂溫克語。那三個姑娘有兩個姿色動人,大眼睛,高鼻梁,細腰身,她們喝起酒來發出放縱的笑聲,像是早已做熟了買賣的人。另一個小眼睛的姑娘看上去就不一樣了,她很安靜地喝著酒,目光始終放在自己的灰格裙子上。伊萬想這個姑娘一定是被迫的,不然她不會那么憂郁。伊萬回到烏力楞,將兩張水獺皮、一張猞猁皮和十幾張灰鼠皮卷到一起,帶著它們,騎著馴鹿追趕安達和那三個姑娘。見到安達,他將皮張卸下,指著那個小眼睛姑娘告訴安達,這個女人歸他伊萬了,而皮張歸安達了。安達嫌皮張太少,聲言他不能做虧本的買賣。伊萬就走到安達面前,伸出他的大手,將安達懷中的酒壺掏出來。那是個鐵酒壺,伊萬把它放到掌心,用力一握,它就扁了;再用力一攥,隨著酒花飛濺,鐵壺竟然成了個鐵球。把安達嚇得腿都軟了,安達立刻答應讓伊萬帶走了那個小眼睛姑娘,她就是娜杰什卡。(有刪改)文本二:東北是一片充滿靈性的土地,人與自然在這片土地上和諧發展,這個土地上誕生的文化深深地影響著生于這片土地的人們。作為故鄉,遲子建對“極地”充滿依戀與感恩,她的心始終與大自然緊密相連,息息相通。對家鄉大自然的熱愛使得小說中的自然景象描寫具有了宜人的溫度與生命的色彩,在她筆下,大自然是充滿人性與靈性的,具有鮮活的靈魂與詩意的情趣。她曾說過:“我相信動物與植物之間也有語言的交流,只不過人類從誕生之日生就的智慧,與這種充滿靈性的語言有著天然的隔膜,因而無法破譯。”因而在她的作品中“自然”總是被冠以人的名字與情感,即使一片云、一只鳥、一條河、一座山,也是充滿人性與靈性的,而人與自然總是親密一體,和諧共棲。“對于自然生態環境中所有生命圣潔的敬畏,賦予萬物以神的地位,也作為生命中的共體,這就是鄂溫克樸素的生存哲學。”(摘編自減小艷《遲子建對鄂溫克文化的守望與眷戀——以《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例》)6.下列對兩則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與依芙琳不同,在“我”的眼中,沒有所謂的領地意識,河流就是河流,不分左岸和右岸。B.“我”幼年時對藍眼睛、大鼻子的娜杰什卡充滿了敵意,這與依芙琳的講述有關。C.遲子建認為動物與植物之間有語言的交流,人類因智慧遠超它們而無法破譯此語言。D.遲子建的創作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和諧觀念”是其重要的創作意圖。7.根據兩則文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本一借后輩之口揭開了鄂溫克族人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屈辱史,在平靜的敘述中蘊含了一種控訴。B.對鄂溫克族人而言,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他們現在居住的家園,額爾古納河左岸是他們思念的故園。C.作為鄂溫克族人,伊萬仍保留著一些原生態的生活習慣。他孔武有力,鋤強扶弱,具有正義感。D.遲子建將情感注入客觀的風景之中,將靈魂與生命傾注于自然之中,表達了獨特的熱情和關懷。8.文本一以“我”的視角來敘述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9.《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在網絡上一度成為熱度最高的書,甚至出現被賣斷貨的情況。某班級開展“閱讀悅享,我為同學薦本書”活動,你準備為《額爾古納河右岸》寫一段推薦文字。請結合兩則文本從內容、情感等方面列出你推薦的內容要點。(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春秋之末,至于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自謀。其謀夫說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打鼎雞鳴狗盜之徒,莫不賓禮。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此皆奸民蠹國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蘇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奸,猶鳥獸之有鷙猛,昆蟲之有毒螫也。區處條理,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類不能惡衣食以養人,皆役人以自養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四者雖異,先王因俗設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學,戰國至秦出于客,漢以后出于郡縣吏,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舉。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之,不失職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節選自蘇軾《六國論》)材料二: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委區區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去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節選自蘇轍《六國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其謀A夫B說客C談天雕龍D堅白同異E之流F下至G擊劍H扛鼎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靡,奢華,與《詩經·氓》“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中的“靡”詞義不同。B.察,省察,與《答司馬諫議書》“終必不蒙見察”中的“察”詞義相同。C.區區,指少、小,與《答司馬諫議書》“不任區區向往之至”中的“區區”用法不同。D.當,抵擋,與《諫太宗十思疏》“人君當神器之重”中的“當”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春秋末期到戰國時代,各國諸侯及卿相都爭相收養各類人才,蘇軾認為這樣會加重老百姓的負擔。B.蘇軾提倡要使“智、勇、辯、力”四類人才各安其所,體現了古往今來籠絡人才是統治的基礎和關鍵。C.六國擁有土地、軍隊的絕對優勢,卻相繼為秦所滅,蘇轍對此感到奇怪,這是他寫作此文的緣由。D.蘇轍認為齊、楚、韓、魏四國應該協助面臨敵寇危險的燕、趙,讓燕、趙無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4分,共8分)(1)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2)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14.請聯系蘇洵《六國論》說說三蘇對六國的存滅各持怎樣的觀點。(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秋興八首·其七[唐]杜甫昆明池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②。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注]:本詩為杜甫在夔州北望長安而作。①昆明池:當年漢武帝為拓疆訓練水師而鑿。②池中有石刻的織女、牽牛和鯨魚像。③菰米;一種草本植物,生淺水中。秋天結實,皮黑褐色,狀如米,故稱菰米。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詩人由昆明池想到漢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當今國勢,撫今追昔,不勝感慨。B.頷聯無論是月夜下紡織的織女,還是秋風中的石鯨,都體現出一派太平安樂氣象。C.詩人遠望長安卻只見連天關塞,惟有鳥道可通,與“西當太白有鳥道”異曲同工。D.本詩把夔州與長安、漢帝與唐皇聚攏于一處,形成包舉宇內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16.請簡要分析頷聯中“虛”和“動”兩個字。(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7小題,8分)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回答曾暫的問話時,連用三個語氣詞來強調弟子們都只是在談他們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18.《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要慎始慎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19.杜牧《阿房宮賦》中描寫秦人對掠自六國的珍寶絲毫不知珍惜、生活極度奢侈浪費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在《六國論》中,蘇洵用“__________________”告誡統治者不要被強敵的積威脅迫。2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自己與司馬光議政時常常意見相左,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22.《桂枝香·金陵懷古》寫眼前所見,難以盡述,因此總贊一句“__________________”,結束上闋。23.《念奴嬌·過洞庭》一詞中“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西方人關心為什么活,中國人關心怎么活。西方人關心生命的超越,希望活得明白;中國人關心現世的享受,( 甲 )。那么,怎樣既活得明白又活得痛快?我認為,人應該追求精神的高貴。高貴不是脫離世俗,不是 ① ,而是一種精神的獨立、人格的高標,是一種瀟灑、從容的人生態度。人的崇高與偉大不在于地位的高顯,不在于物質的富有和奢侈的享受,而在于心靈的高貴。中華文化很現實,我們特別關心俗世的幸福與享受,這和農業文化的世俗與功利密不可分。這種實用主義文化使得許多人把功名利祿這些外在的東西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而淡忘了心靈的目標。這就給人生帶來很多誤導,也給生命帶來不少麻煩甚至災難。人人都追求成功,尤其是年輕人。( 乙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成功”的字面意思就是完成功業。由于每個人的功業不同,成功自然也不可 ② 。你能說一個著名影星比一個普通教師更成功嗎?中國有個成語叫“ ③ ”,有學者認為這個“晚”通“免”字,“大器”是不追求所謂“成功”的,“成功”是一個庸俗的社會學名詞,它的副產品就是名和利。林語堂先生在晚年將“名”與“利”稱作“騙子”,就是說人們在向外追逐中失卻了自我,忘記了自己是誰。一些人不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生活,只為別人的喝彩和議論而活,不自覺地為外物所驅使,成了名與利的奴隸。所以事業成功不代表人生成功。《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說,人生有一千種活法,人生成功( 丙 ),我們不能用一種活法去否定其他活法。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追求成功,這很正常,而且人生得有一個向前的目標,不然,否則可能很無聊。24.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25.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26.下列各項中的“現實”與文中加點的“現實”,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轟”的一聲,一個響雷將他驚醒,讓他從夢中回到現實。B.當我是個孩童時我做了許多夢,如今很多夢都已成為現實。C.這部電影反映了不少很現實的問題,深受觀眾好評。D.他這個人比較現實,不會輕易答應幫別人的忙。27.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寫作(本題共1小題,60分)2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的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發展往往不夠平衡,有人說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控能力比控物能力更重要。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廈門市松柏中學2024年11月高三上學期語文學科期中檢測.docx 廈門市松柏中學2024年11月高三上學期語文學科期中檢測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