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年秋季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
歷史
(全卷共兩個大題,29個小題,共8頁;用時75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時代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某遺址發掘出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該遺址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遺址。據此推知,材料中的“古人類遺址”是()
A.北京人遺址 B.藍田人遺址
C.元謀人遺址 D.鄖縣人遺址
2.史料是研究歷史的基礎,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和研究離不開史料。在研究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生活狀況,我們采取的最佳方式為()
A.詢問老人 B.史書記載 C.遠古傳說 D.考古發掘
3.在研究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中,發現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遺址中都有使用過的工具,他們都使用過的工具是()
A.打磨過的石器 B.鉆孔的骨針
C.燒制的陶器 D.打制的粗糙石器
4.我國是世界上農業起源地之一。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下列屬于我國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狀況的描述的是()
①已經懂得了飼養家畜 ②會制作陶器
③出現新的磨制石器 ④開始定居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半坡遺址位于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下游地區浙江余姚。兩地房屋類型有很大差別,造成不同房屋類型的決定性因素是()
A.自然環境 B.生產工具 C.生活習慣 D.個人愛好
6.中國的農業起源一是以黃河中游地區為核心的、以種植粟和黍為代表的北方旱作農業系統;二是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核心的、以種植水稻為代表的稻作農業系統。以下遺址能證實“稻作農業系統”的是()
A.河姆渡遺址 B.半坡遺址
C.元謀人遺址 D.北京人遺址
7.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距今約5900~4400年。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和成套的精美玉器,有的墓葬中卻一無所有。這說明,當時()
A.原始農業形成 B.貧富分化已出現
C.禪讓制度盛行 D.經濟發展水平高
8.陶寺古城遺址內有圍墻環繞的宮城,古城城內陸續發掘出城墻、宮殿區、大型宗教禮制建筑、王陵區等。良渚古城遺址中發現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隨葬品有數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中隨葬品稀少。兩處遺址的發掘可以用來研究()
A.成熟國家的形成
B.長江流域的原始農業
C.早期國家的出現
D.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9.孫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中說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贊揚的這位人物是( )
A.堯 B.黃帝 C.舜 D.大禹
10.古人有言:“終身讓路,不失尺寸。”出土于湖北荊州的《郭店楚簡》描述道:“禪而不傳,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在部落聯盟時期,與材料所述說法吻合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襲制
C.察舉制 D.禪讓制
11.啟取代伯益,繼承了禹的王位。即位后,夏啟在鈞臺大宴各地首領,以期對他的地位予以確認。有扈氏對這種破壞傳統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鈞臺之享。材料中“破壞傳統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A.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禹建立起中國第一個王朝
C.軍隊、刑法和監獄等國家機器出現
D.與民爭利激化了社會矛盾
12.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圖1歷史事件發生在①對應朝代的是()
圖1
A.大禹治水 B.盤庚遷殷 C.國人暴動 D.牧野之戰
13.分封制確立了周朝內部嚴格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嚴格按照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進行分封。姜子牙先后輔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為西周的興起作出了巨大貢獻。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封于齊,是齊國的開創者。姜子牙被分封是因為他的身份是( )
A.宗親 B.殷商貴族后代
C.功臣 D.周王母系親戚
14.西周時期,青銅鼎的使用數量有嚴格的區分,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樂舞也有不同的標準,天子用八橫八縱64人的規模,諸侯用六縱六橫36人的規模,大夫用四縱四橫16人的規模。材料中用鼎數量和樂舞人數的差異從本質上反映了()
A.西周分封制呈現等級森嚴特征
B.西周時期社會秩序混亂
C.西周時期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
D.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
15.《史記·周本紀》記載:“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這說明春秋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A.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B.王室衰微,諸侯爭霸
C.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D.經濟繁榮,思想活躍
16.某歷史興趣小組搜集到了如下關鍵信息:春秋時期、管仲改革、首位霸主。與之相關的人物是()
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秦穆公
17.春秋時期,中原的“諸夏”與周邊的戎、狄等長期交往,民族聯系不斷加強,各民族產生了華夏認同的觀念。這反映出這一時期()
A.國家統一 B.經濟繁榮
C.民族交融 D.思想活躍
18.戰國時期,諸侯們各自為政,發展實力,拓展疆域,出現了七個主要的諸侯國,其中位于最南端和最西邊的是( )
A.魏國、楚國 B.燕國、齊國
C.趙國、韓國 D.楚國、秦國
19.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圖2是商鞅變法時頒行的標準量器-商鞅方升。商鞅方升的出現( )
圖2
A.維護貴族特權 B.促進經濟發展
C.利于思想解放 D.增強軍事力量
20.“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上述材料贊美的是( )
A.靈渠 B.邗溝 C.萬里長城 D.都江堰
21.思想變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下列選項中,與“對立統一”思想相近的主張是( )
A.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B.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C.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史記·太史公自序》評諸子百家說:“儒者博,墨者儉,法家嚴,道家使人精神專一。”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23.下表是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他們的思想主張,符合表中①②內容的是( )
派別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選用賢能;提倡節儉
儒家 ① 實行“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
荀子 禮治;人定勝天
道家 莊子 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
② 韓非 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A.①孔子;②法家 B.①老子;②兵家
C.①孟子;②法家 D.①孫子;②儒家
24.“文字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文字的出現是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沒有文字,就無法全面了解過去的文化和文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5.青銅器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輝煌。圖3是我國在不同地點出土的青銅器代表。根據材料,請你為其選定一個合適的主題()
A.商周時期農業經濟發達 B.南北文化走向一致
C.青銅鑄造技術領先世界 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0分,第28題16分,第29題14分,共50分)
26.(10分)史料教學是歷史教學中獲取真實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好奇心,激發他們主動獲取、建構歷史知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一手史料(直接或原始史料):當時年代留下的,特別是當時人、當事人提供的,能直接反映歷史事實的史料,如出土的文物、原始的圖片、檔案等。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間接反映歷史事實的史料,主要是后人的記錄、轉述或研究成果,如官私史書、筆記等。
材料二
(1)根據材料一,你認為哪種史料價值更高?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搜集歷史材料?(4分)
(2)根據材料二中的圖片,請你指出哪些屬于第一手史料,哪些屬于第二手史料?(2分)
(3)材料二中的圖丙是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請你為它起個合適的名字。從圖乙、圖丙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4分)
27.(10分)七年級某班在歷史課上對中華文明的起源進行了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史料分析與問題探究。
材料一 “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農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白虎通》
材料二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至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有許多遠古傳說和名勝古跡(如圖5)。
(1)材料一中提到的“神農”是人文初祖之一,“神農”指的是誰?從材料中指出他的貢獻。(4分)
(2)請你按擔任部落首領的先后順序排列材料三中的三幅圖,并選取其中一人概括他的主要功績。(4分)
(3)綜合以上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中國遠古傳說人物的認識。(2分)
28.(16分)制度創新是推動人類發展和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動力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禮記·禮運》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為小康。”
材料二(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注:周王之姓)獨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 圖6所示為周代貴族等級示意圖。
(1)材料一中的“公”和“家”分別指的是什么制度?“天下為家”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體現了西周的主要分封對象是什么?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制度的目的。(6分)
(3)請將材料三中“周代貴族等級示意圖”填寫完整。運用材料三中的圖文資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該等級制度鞏固了西周的統治”這一觀點。(史論結合,表述清晰,7分)
29.(14分)中國傳統文化積淀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凝結著豐富的歷史智慧。閱讀下列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周和春秋時期,從平民到貴族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在生產生活、祭祀典禮等各種場合,創作并傳唱詩歌,這些詩歌被收集整理成為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
—一七年級歷史上冊
材料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一《論語·為政》
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都開辦私學,聚徒講學,各家在講學活動中創立了新的學派,在理論上自成體系,標新立異…據史書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摘編自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政治思想。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繁榮局面的名稱,并簡述你對這一繁榮局面的評價。(4分)》
(4)中國傳統文化積淀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凝結著豐富的歷史智慧,談談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2分)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
考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2.D3.D4.D5.A6.A7.B8.C9.B10.D11.A12.D13.C14.A15.B16.A17.C18.D19.B20.D21.A22.A23.C24.B25.D
二、非選擇題
26.
(1)第一手史料價值更高。途徑:考古發掘、參觀博物館、查閱檔案、實地考察等。
(2)第一手史料:圖乙、圖丙;第二手史料:圖甲。
(3)遠古傳說人物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雖有神話色彩,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對研究遠古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7.
(1)炎帝。貢獻: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交換物品。
(2)順序:乙、甲、丙。功績(示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解除水患,被尊稱為“大禹”,他建立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28.
(1)“公”指禪讓制,“家”指世襲制。夏朝。
(2)分封制。分封對象:宗親、功臣等。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闡述:分封制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各級貴族根據等級地位,享受不同的權利和義務,形成嚴格的等級秩序,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從而鞏固西周統治。
29.
(1)《詩經》。
(2)政治思想:為政以德。現實意義: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倡導道德規范,提高個人修養;對當今的政治治理和社會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名稱:百家爭鳴。評價: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深遠影響;各家學派相互爭論和學習,共同推動了社會進步。
(4)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文學藝術等,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應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临高县| 福贡县| 北碚区| 江城| 韶关市| 罗平县| 澎湖县| 乌拉特前旗| 竹溪县| 沂水县| 武陟县| 乌海市| 防城港市| 临桂县| 潜山县| 乌恰县| 龙海市| 琼结县| 山东省| 汝南县| 克拉玛依市| 琼结县| 濉溪县| 米泉市| 西贡区| 东城区| 博野县| 仁怀市| 大冶市| 沂南县| 新平| 武隆县| 云梦县| 循化| 林甸县| 秦安县| 印江| 阜城县| 牡丹江市|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