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兗州實驗高中高二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一、選擇題:本題共26小題,每小題2分,共5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著名學者王國維認為:“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 據下圖可知,“殷周之變”旨在( )◎變動一:由“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到“嫡長子繼承制” ◎變動二:由“不嫌一姓之婚”至“始絕同姓之娶” ◎變動三:由“受命于天,天命恒常”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變動四:由“內服外服制”到“宗法分封體制”A.弘揚傳統的倫理道德 B.滿足政治統治的需要C.維系家國一體的格局 D.凸顯西周的中央權威2.尸佼是一位“兼儒器、合名法"的雜家,具有廣博的知識。他曾說:“天子忘民則滅,諸侯忘民則亡。”他還指出,為君之理,猶如魚與水的關系,“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秦國的變法者商鞅深受尸佼思想的影響,在變法中實行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墾荒等一系列措施。據此可知,兩人思想的共通之處在于( )A.崇德尚法 B.敬天法祖 C.外儒內法 D.尚法存禮3.20世紀后期,考古學家在湖北、甘肅、湖南等地發現了大量秦代竹簡,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來、司法文書、吏員簿,還有物資登記、轉運、賦稅、徭役、軍爵、官吏任用等文書。這些史料主要佐證了( )A.地方勢力較為強大 B.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C.行政制度比較系統 D.法律制度非常嚴密4.在漢代,郡國在每年年終時,要將記載本地生產、稅收、戶口、刑獄等情況的計簿由上計吏攜到京師上計,備受查詢。郡國上計吏常駐首都,參加朝會及其他大典,了解朝廷的指示,同時備詢政俗,向中央反映郡國的情況。這說明漢代( )A.郡國長官行政權力削弱 B.朝廷加強對地方的治理C.監察巡視制度日益完善 D.官員考核程序逐漸規范5.元光元年(前134年),詔令郡國每歲向朝廷舉薦孝者、廉吏各一人以備擢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舉”之制。這反映了察舉制的形成( )A.適應社會主流思想的演變 B.提升朝廷百官的文化素質C.推動社會階層的廣泛流動 D.強化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6.中國古代朝廷中“事關大利害”的政事,須廷臣集議,稱為“廷議”。廷議的結果須上奏皇帝,廷議意見不一致時,應摘要奏聞皇帝作裁決或者遵從多數人的意見。《西漢要會》40-41兩卷載廷議共62件次,其中只有4次被君主明顯否定或推翻。據此可知,廷議制度( )A.提高了工作效率 B.制約了君權專制 C.有利于合理決策 D.體現出分權制衡7.錢穆指出,“(某制度)本想替當時用人定出客觀的標準,還是不失此項制度所應有的傳統精神的。但后來卻變成擁護門第,把覓取人才的標準,無形中限制在門第的小范圍內,這便大錯了”。該制度是( )A.世卿世祿制度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8.下圖是唐初行政區劃調整圖,據圖可知( )順應了經濟重心南移強化了地方基層治理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權制度重視加強對邊疆管理9.唐宋時期,因上輩有功而獲得入學、任官的待遇被稱為“恩蔭”。唐朝恩蔭入仕者授官高升遷快,官至宰相級別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蔭不僅授官低,而且升遷也遠遠慢于進士出身的官員。這一調整有利于( )A.抑制官員腐敗問題 B.實現社會公平正義C.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D.維持官僚隊伍穩定10.某“族約”曰:“今恐吾宗散亂,或為習俗所移,不守先訓,則是上貽辱于前人,下有愧于厥后,故吾姓子孫者,告之以孝梯忠信之行,申之以禮義廉恥之教,務要為子孝,為臣忠,父義母慈,兄友弟恭。”該“族約”的主要功能是( )A.注重血緣紐帶,推動理學普及B.激勵家族成員,追求功名利祿C.強化宗族特權,維護家族秩序D.凝聚宗族力量,加強基層教化11.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下令“不拘額數,從實充貢”,次年會試中,中舉472人,是建朝以來取士最多的一次。明朝中期,科舉取士規模縮小,定額在300人左右。嘉靖改革時期,進士人數又重新達到400人以上。明代科舉進士人數的變化表明( )A.古代官僚政治趨向成熟穩定 B.科舉的政治影響力不斷提升C.統治形勢變化影響人才需求 D.中央加強對人才的選拔管理12.下圖是近代中國新式學堂的代表,由張之洞創建,這一時期,將育人和取人合于一途,中國的選官制度發生根本性變革,這一時期是( )洋務運動時期 B.維新變法時期 C.清末新政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13.1902年有人在日記中寫道:“今歲省城將一切書院改為大學堂,選才華秀美者入堂肄業,每月給薪水,所學以西法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為之,此外又延洋夷為師(刻下尚未延來),在堂助教者,聞洋夷為師而告退之者數人,可謂有志氣者矣。”這反映出( )A.作者具有排外傾向 B.作者主張中體西用C.維新運動漸入高潮 D.天朝上國觀念盛行14.中華民國建立后,國民黨、進步黨等政黨紛紛登場。國民黨罵進步黨為“官僚黨”,喋喋不休;進步黨罵國民黨為“暴民黨”,沒完沒了。兩黨議員在國會開會時經常大打出手,國會大廳成了黨人斗毆的場所。這體現了民國初年( )A.責任內閣制的弊端暴露 B.民主政治的不成熟性C.政黨政治的名存實亡 D.軍閥勢力的盤根錯節15.維新變法時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視為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創辦了第一所國人自辦女學——經正女學。隨后,社會上興起了辦女學運動。這表明維新變法( )A.動搖了孔子思想地位 B.使女子享有更多權利C.使新式學堂廣泛建立 D.沖擊了封建傳統思想16.下圖漫畫刊載于1913年12月27日《新聞報》。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專制政權土崩瓦解 B.黨派展開激烈競爭C.軍閥割據混亂不堪 D.政黨政治遭到破壞17.如圖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1921—1926年)的經濟舉措。據此可知,此時中國共產黨( )◆改正協定關稅制,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清償鐵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權。 ◆廢除丁漕等重稅,規定全國土地稅則:廢除厘金及一切額外稅則,規定累進率所得稅,規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反對土豪劣紳,反對征收錢糧,拒交不法征收,取消苛捐雜稅,加征殷富捐所得稅等。 ◆推翻土豪鄉紳政權、耕地農有、平均耕地。A.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稅收制度 B.革命根據地財政思想漸趨成熟C.改革經濟體制成為中心工作 D.積極執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18.1941年7月,晉冀魯豫邊區召開臨時參議會第一次會議,133名參議員出席,其中有共產黨員46名,同年11月,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出9名常駐議員,其中有共產黨員3名。這些舉措( )A.適應了民族戰爭形勢需要 B.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的政治基礎C.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D.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19.對于雅典公民來說,在政廳參加終身公餐是一份榮譽,讓雅典人為之追逐。但這一榮譽只獎勵給對城邦政治做出功績的人,而不同階段功績的定義和授予由城邦決定,政廳公餐從而變為一種調節機制,城邦以此回饋做出功績的人對城邦所做的貢獻。古代雅典這一舉措旨在( )A.強化公民的城邦意識 B.調節階級內部間的糾紛C.擴充民主政治參與度 D.彰顯新的道德觀已確立20.孟德斯鳩認為,古羅馬政體的優良之處在于:它自建立以來,借助人民的精神、元老院的力量和某些官員的威望,使所有濫權行為都得到了矯正。他意在強調羅馬政體( )A.蘊含著權力制衡的因素 B.緩和了社會矛盾C.是三權分立思想的源頭 D.避免了絕對權力21.中世紀后期,法國國王與貴族、教會、市民通過三級會議相互合作,形成等級君主制統治;英國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兩國統治者都重視加強王權、削弱了教權。這( )A.使基督教會勢力逐漸衰落 B.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C.改變兩國民眾的宗教信仰 D.標志君主制統治的建立22.歐洲中世紀的口頭文學塑造了眾多忠誠、勇敢、誠實、大度的貴族形象,深得貴族讀者的喜愛。如約寫于1100年的史詩《羅蘭之歌》,著力刻畫羅蘭作為一個勇士的才能、對君主的忠誠及其誓死捍衛信仰的決心。這一現象表明( )A.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交融 B.君主政體下社會等級森嚴C.人文主義有久遠的歷史淵源 D.社會制度支撐價值觀建構23.陳曉律教授認為,君主立憲制既有效地削弱了國王的權力,又同時限制了現有政治精英膨脹的野心,使兩者之間出現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從而使近代初期的英國,成為當時世界最開放、最遵守游戲規則的國家。他意在強調英國( )A. 國王的政治影響力較大 B. 制度變革呈現出漸進特征C. 立憲政體適合英國國情 D. 國王與政治精英平分權力24.組成《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三項法律都不曾專門闡明“共和國”這一概念,也沒有規定成立“共和國的國民議會”,但在法律中多次提到“共和國總統”“共和國檢察官”等職務,并規定總統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這可用于解釋( )A.憲政體制形成過程中的嚴謹性 B.民主共和制已成為法國社會共識C.法國內部政治力量的激烈斗爭 D.啟蒙思想的宣傳與傳播有待加強25.如表是1831年英國部分郡的議員議席分配表,這說明英國( )地區 議席數 人口總數南部康爾瓦 42 30萬人南部老薩隆姆 2 12人曼徹斯特 0 18.2萬人利茲 0 14.4萬人伯明翰 0 12.3萬人A.議會改革勢在必行 B.議席分配打破傳統C.封建貴族控制政權 D.工業革命基本完成26.有美國學者談及科舉制時說:“西國莫不慕之,近代漸設考試以取人才,而為學優則仕之舉,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但有英國學者認為英國文官制度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考試錄用學生的影響。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史學爭論讓歷史沒有定論 B.史學爭論推動學術發展C.史學爭論讓歷史偏離真相 D.立場不同引發史學爭論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8分。27題14分,28題16分,19題18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一定時期的國家制度及社會治理與一定時期的時代特征密不可分。任選中國古代一個時期的國家制度,說明這一關系。(要求:史論結合,論述充分,表達清晰,邏輯嚴密。)28.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頒布了一些文件,進行了多項制度的探索(如表),從而贏得了勝利。(16分)文件 內容《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1941年) 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并在候選名單中確定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1年)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規定了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年) 第二條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9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史實,以“制度的勝利”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論正確,邏輯嚴密,思路清晰)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近代英美的政治演進英國 美國1640年,英國爆發革命; 1649年英吉利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英國革命發展的頂峰;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光榮革命”爆發; 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 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標志美國獨立; 1783年,英美簽訂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7年,制憲會議制定和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材料二 英國的文官制度改革英國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樞密院名義兩次頒布法令,揭開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確立了文官考選制度。其次,文官作為從事具體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實施工作的人員,不受選舉與執政黨更迭的影響,只要無過失就不受免職處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參加政治活動,不得兼任議員或政務官員,不得參加政黨和營利性經濟活動。1968年,英國政府對文官制度進行新的改革。首先,規定除常務次官外,各部增設一名政策顧問,負責研究部內的長期政策和計劃,并保證現有政策的執行。其次,凡新錄用的行政級文官須經兩年的見習期,在文官學院學習兩期為時20周的課程。第一期學經濟、法律、公共行政等課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訂、財政管理等。30—40歲左右的文官都要學習決策程序、個人管理技術、電腦使用等課程。——整理自范文超《英國文官制度變遷初探》(1)據材料一概括英美政治演進方式的相同點。(6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社會環境變化與政治制度變革的關系。(12分)從而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權制度,C項正確;據所學,經濟重心開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亂后,時間與材料不符,2024—2025 學年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 高二 歷史試題 答案排除 A 項;古代基層治理以戶籍管理與基層組織構建為基礎,材料是行政區劃調整,不屬于地方基層治理 ,一、選擇題 排除 B 項;據材料,行政區劃調整是在全國范圍進行,不是針對邊疆,排除 D 項。故選 C 項。1.【答案】B 據材料中的時間信息“殷周”以及表格信息“嫡長子繼承制”“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宗法 9.【答案】C 據“而宋朝恩蔭不僅授官低,而且升遷也遠遠慢于進士出身的官員”可得出宋代進一步削弱分封體制”可見西周實行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以及提出“敬天保民”的天命觀燈,這些都為了 了原有的官員后代入仕的特權,有利于科舉制的發展,擴大選官來源,從而促進社會階層流動,C項正確;維護西周統治,滿足政治統治的需要,B項正確;“弘揚傳統的倫理道德”并非“殷周之變”的目的,排除 材料與腐敗沒有直接的關系,排除 A 項;社會公平正義并不能因此而實現,排除 B 項;這一調會觸及舊官A 項;宗法制的特點是家國一體、家國同構,最終目的是為了鞏固西周統治,并非維系家國一體的格局,排 僚的利益,不利于穩定,排除 D 項。故選 C 項。除 C 項;西周并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且最終目的并未為了凸顯西周的中央權威,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10.【答案】D 據該“族約”中“今恐吾宗散亂,或為習俗所移”可知其功能是凝聚宗族力量,據“族約”2.【答案】A 據材料"尸佼…曾說天子忘民則滅,諸侯忘民則亡,"還指出,為君之理,猶如魚與水的關系; 中“故吾姓子孫者,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禮義廉恥之教,務要為子孝,為臣忠,父義母慈,兄友商鞅…變法中實行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墾荒等,系列措施”可知,“天子忘民則滅,諸侯 弟恭。”可知其功能是加強基層教化,D 項正確;“族約”中的“今恐吾宗散亂,或為習俗所移”可以看出其忘民則亡。"強調了民心對于治國理政的極端重要性。為君之理,猶如魚與水的關系,君離不開民,而民卻 注重血緣關系的紐帶作用,但是“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禮義廉恥之教,務要為子孝,為臣忠,父可以離開君;商鞅變法的內容,同樣強調了民的重要性,兩人的思想共同之處,在于將法家與儒家德治思想 義母慈,兄友弟恭”意在規范族人的言行,而不是推動理學的“普及”,排除 A項;在“族約”內容中并沒進行了融合,崇德尚法,A項正確;敬天法祖是指敬奉上天和拜祭祖先,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 B 項;外儒 有涉及激勵族人“追求功名利祿”的相關內容,排除 B 項;在“族約”中的“不守先訓,則是上貽辱于前內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 C 項,尚法存禮在材料中體現了尚法的精神,存禮的表述信息不足,排除 D 人,下有愧于厥后。”可知其目的在于維護家族秩序,但是并沒有述及“強化宗族特權”的相關內容,排除項。故選 A 項。 C項。故選 D項。3.【答案】C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11.【答案】C 明朝建立之初,對人才需求量較大,特別是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后,急需更換上層官僚鞏固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可知,這些秦代的竹簡涉及政令、上下公文往來、司法文書、吏員簿、物 君主專制;而當政局穩定之后,官僚人才缺口縮小,政府縮小進士錄取人數;而到了改革時期,為了迎合資登記、轉運、賦稅、徭役、軍爵、官吏任用等。由此可知,秦代有比較系統的行政制度,C 項正確;材料 政治經濟變革的需要,對推行改革人才的需要擴大。因此進士人數的變化,反映出官僚人才缺口的變化,體現的是行政系統的完善,而非地方勢力的強大,排除 A 項: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剛確立而非加強,C項不符 這種人才需求的改變受到了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C項正確;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的標志是三省六部制的合史實,排除 C 項;材料描述的是行政公文,而非法律制度,排除 D 項。 創立,排除 A 項;科舉制一直具有較大的政治影響力,進士人數變化不能體現出其影響力不斷提升,排除 B故選 C 項。 項;材料體現的是進士人數的變化,并不是對人才如何加強管理,排除 D 項。故選 C 項。4.【答案】B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漢代中國。上計制 12.【答案】C 清末新政時期,廢除了科舉制,創辦新式學堂,將選官與育人結合在一起,使得中國選官制是漢代官員考核的主要辦法,每年年終,地方官員將地方治理狀況向中央匯報,反映了漢代實行上計制度, 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C項正確;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時期,選官制度未發生根本變化,排除 A、B項;通過上計制度加強對官員的管理,強化地方治理,B 項正確;上計制主要作用是強化官員考核,而非削弱郡 中華民國選官制度繼承了清末新政時期的選官制度,并未發生根本變化,排除 D 項。故選 C 項。國長官行政權力,排除 A 項;上計是由地方官員向中央上報情況,而非中央派官員到地方巡視,排除 C 項。 13.【答案】A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材料可以看出漢代對官員進行考核管理,不能看出考核逐漸規范化,排除 D 項。 確時空是 1902 年中國。據材料“在堂助教者,聞洋夷為師而告退之者數人,可謂有志氣者矣”可知,作者5.【答案】A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西漢中國。察舉制 對新式學堂部分助教因為學堂聘請洋人為師采用辭職形式抵制的行為大為贊賞,可見作者具有排外傾向,A規定地方向朝廷舉薦孝子、廉吏,適應了當時強調倫理道德,崇尚仁孝、清廉的社會思想,A項正確;察舉 項正確;材料只是記載 1902 年中國新式學堂的相關情況,作者沒有明確表達觀點,排除 B項;題干涉及時制選官重品德而非文化素質,排除 B 項;材料未強調察舉制使得社會底層的人有機會入仕,無法得出推動 間是 1902 年,戊戌變法 1898 年已經失敗,排除 C 項;材料只能反映當時部分助教排外,不能推斷具體原社會流動,且“廣泛流動”說法也有些夸大,排除 C 項;察舉制下,地方負責舉薦人才,到漢代后期,選 因,排除 D 項。故選 A 項。官權逐漸被豪門大族控制,削弱了中央集權,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14.【答案】B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6.【答案】C 據材料信息“中國古代朝廷中‘事關大利害’的政事,須廷臣集議,稱為‘廷議’。廷議的結 準確時空是:民國初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民國初年,國民黨等黨派之間互相攻擊,果須上奏皇帝,廷議意見不一致時,應摘要奏聞皇帝作裁決或者遵從多數人的意見。”可見廷議是朝廷對于 甚至在國會開會時大打出手,體現了當時民主政治尚不成熟,B 項正確;材料與責任內閣制的弊端無關,排國家重大事務由官員進行討論,最后由皇帝進行裁決,這種集思廣益的方式有利于形成正確決策,C 項正確; 除 A 項;“名存實亡”說法過于夸張,不符合史實,排除 C項;材料體現的是民國初年的政黨政治,并非軍材料無法得出工作效率如何,排除 A 項;廷議最終結果由皇帝裁決,體現的是君主專制的強化,并非制約 閥勢力的發展,排除 D 項。故選 B 項。了君權專制,排除 B 項;廷議知識朝臣集體討論國家大事,并非體現出分權制衡,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15.【答案】D 據材料可知,傳統思想認為女子不必接受教育,而資產階級維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表明7.【答案】C 據“本想替當時用人定出一客觀標準”、“后來卻變成擁護門第,把覓取人才的標準”可知這 維新變法沖擊了封建傳統思想,D 項正確;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女子教育并不會動搖孔子思想地位,排除 A是一個以門第選拔人才的標準,所以應該是九品中正制,C項正確;世卿世祿制以血緣為標準進行選官,排 項;材料未涉及女子享有更多權利,排除 B 項;“廣泛建立”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 C 項。故選 D 項。除 A 項;察舉制最初是以德行和才學進行選官,沒有定出客觀的標準,排除 C 項;科舉制是以考試選官, 16.【答案】D 依據圖示可以看出袁世凱為了建立專制獨裁統治,將其專制道路的“國會、省會以及縣會”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都清理干凈,體現了原有政黨政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D項正確;1913 年袁世凱的專制政權并沒有垮臺,8.【答案】C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排除 A 項;圖示不能體現出黨派之間的激烈競爭,排除 B 項;袁世凱去世后,軍閥割據混亂不堪,與圖示準確時空是:唐初(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可知,唐高祖時期各道的管轄范圍相對較大,多以山川河 不符,排除 C 項。故選 D 項。流為界,唐太宗時期道的數量增加,各道的管轄區域變小,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17.【答案】D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QQABIYCAoggoAAAAAAhCUQVSCAKQkhAACQgOBFAEsAABSQFABAA=}#}準確時空是:1921 年至 1926 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改正協定關稅制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清償 激烈,C項正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措詞和內容不能用來說明憲政體制形成過程中的嚴謹性,排鐵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權”“推翻土豪鄉紳政權、耕地農有、平均耕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取消列 除 A 項;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以一票優勢通過憲法,確立共和政體,民主共和制在當時并非社會共識,排除 B強在華特權是反帝的表現,打土豪、分田地是反封建的表現,說明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經濟舉措體現了 項;法國是啟蒙運動的中心,啟蒙思想的宣傳與傳播較充分,排除 D 項。故選 C 項。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D 項正確;材料中的經濟舉措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 25.【答案】A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但并未明確表述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稅收制度,排除 A項;革命據地是在 1927 年建立的,排除 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據材料的圖表可知,1831 年英國的郡議員席位分布不均,許多新興城市人口眾B 項;材料中的經濟舉措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材料并未對改革經濟體制問題展開論述, 多,但是沒有議員議席,人口總數與議員席位數量嚴重不匹配,這說明英國的議會改革存在缺陷,A項正確;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本題主旨為“議會改革的必要性”,而“議席分配打破傳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項;“封建貴族控制18.【答案】A 據“133 名參議員出席,其中有共產黨員 46 名,同年 11 月,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召開 政權”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且 1832 年議會改革之前,控制議會的主要是土地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封建貴族第一次會議,選出 9 名常駐議員,其中有共產黨員 3 名”可得出當時正值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中國共產 在光榮革命后失去了對政權的控制權,排除 C 項;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是在 1840 年,時間與材料不符,黨在邊區實行三三制,即規定在政權機關人員配備上,共產黨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 排除 D 項。故選 A 項。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這樣有利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大局服務,適應了民族戰 26.【答案】B 材料“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很大程度上是受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爭形勢需要,A項正確;當時蘇維埃政權已經不存在,排除 B 項;人民民主專政并沒有建立,排除 C項;抗 考試錄用學生的影響”體現的是史學家對科舉制的討論助推了學術的發展,B 項正確;史學爭論并不影響歷日民族統一戰線是 1937 年 9 月建立的,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史定論,排除 A 項;歷史真相具有客觀性,并不會偏離,排除 C 項;史學爭論受到多方面影響,不光是立19.【答案】A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場影響,排除 D 項。故選 B 項。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結合材料中“政廳參加終身公餐”“城邦內部是一種顯著的標識”“只獎勵給對城 二、非選擇題邦政治做出功績的人”“回饋他們對城邦做出的貢獻”等信息可知,雅典城邦將城邦公民并且對即將獲得或 27.【答案】示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時期,奴隸制走向瓦解,封建制逐步確立。政治制度——中央者剛獲得公民權身份的人給予公民公餐,以此加強城邦公民的認同感,A 項正確;調節階級內部糾紛不是政廳 集權雛形;選官制度——舉薦軍功制;法律——最早成文法出現。公餐實行的主要目的,排除 B 項;民主范圍仍是成年男性公民,排除 C 項;道德觀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 C 項。 說明:隨著鐵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開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新興地主階級開始掌握政權,需要故選 D 項。 建立相應的上層建筑變革,中央集權制度適應新興地主鞏固統治的需要;分封宗法制的瓦解,禮崩樂壞,20.【答案】A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世官制不能適應統治者爭霸戰爭對人才的需要,以軍功為標準,通過舉薦方式選拔人才符合時代要求;貴時空是:古羅馬時期。據材料“借助人民的精神、元老院的力量和某些官員的威望,使所有濫權行為都得 族等級秩序的破壞,諸侯紛爭尋求新的治國思想,利用法律治理國家更順應統治者社會治理的需要。總之,到了矯正”可知古羅馬整體利用人民、元老院和有威望的官員對權力機構進行限制,防止濫權行為發生, 春秋戰國的時代變革、封建制度的確立必然帶來國家制度隨之而變,政治制度、選官制度、法律制度的變體現了古羅馬政體蘊含著權力制衡的因素,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社會矛盾緩和問題,排除 B項;孟德斯鳩 革鞏固新興地主的統治,加快社會進步。“三權分立”思想是依據洛克的分權思想而來,排除 C 項;避免了絕對權力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D 項。故 28.【答案】制度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采取不同的制度措施,保證了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選 A 項。 在抗日戰爭時期,通過“三三制”原則推行的抗日民主制度,它調動了各階層抗日的積極性,鞏固了抗日21.【答案】B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據地,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保障了人民行使當準確時空是:中世紀后期(西歐)。據材料“兩國統治者都重視加強王權、削弱了教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家作主的權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英法兩國通過各種途徑加強王權,削弱了教權,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B 項正確;這一時期,基督教會勢 進行。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不斷完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保障了少數民族合法力仍很強大,排除 A項;C 項與史實不符,兩國的宗教信仰沒有改變,排除 C 項;材料所述的是王權的加強, 權益,鞏固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與君主制統治的建立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社會主義制度。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社會穩定和實現中華民22.【答案】D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族偉大復興等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共產黨能夠據中國的國情,采取靈活的政策,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據材料“歐洲中世紀的口頭文學塑造了眾多忠誠、勇敢、誠實、大度的貴族形 體現了靈活性、創新性;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人民利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的象,深得貴族讀者的喜愛”可知,中世紀西歐實行封君封臣制,該制度下國王和各級封建主組成統治階級, 保證等。口頭文學對勇敢、誠實的貴族的塑造滿足了他們的審美需求,體現了社會制度支撐價值觀建構,D 項正確; 29.【答案】(1)相同:資產階級主導;暴力革命的方式;以法律確定革命成果。(任意兩點)貴族是西歐本地人士,與外來文化關系不大,排除 A 項;口頭文學塑造的是整體貴族,看不出各級貴族具 (2)社會環境的變化決定政治制度的變革。19 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體的情況,排除 B 項;人文主義在 14 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中得以復興,此時處于中世紀,排除 C 項。 政府職能擴大,而傳統文官制度存在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啟蒙思想使資產階級積極爭取政治權利,民主故選 D 項。 觀念深入人心,并受到中國科舉制度的影響,在此社會背景下,決定了第一次文官制度的改革。而進入 2023.【答案】C 依據材料可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又抑制了統治者權利的膨脹, 世紀中葉,第三次科技革命發展,對文官提出了重視專業化、廣泛將科技成果應用至管理工作等新的要求,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這說明立憲政體適合英國國情,C 項正確;國王的權力是被限制的, 原有文官制度出現的內部流動性差、缺乏創造性等弊端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由此引發了第二次文官制度排除 A 項;題干信息沒有呈現制度變革的漸進特征,排除 B 項;英國國王統而不治,沒有平分權力之說,排除 D 改革。政治制度的不斷完善會促進社會環境的變化。文官制度的兩次改革,有利于人才選拔更加開放,行項。故選 C 項。 政管理更加專業,科技成果使工作效率提高,并且文官選拔為公開考試、擇優錄取,使社會更加公平開放。24.【答案】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未明確“共和國”概念,未規定成立議會, 文官制度的不斷革新反映了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的發展與完善,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綜上所述,卻多次提到“總統”“檢察官”等職務,并授予總統較長任期等,可用于解釋法國內部黨派林立,政治斗爭 兩次文官制度改革充分反映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辯證關系。{#{QQABIYCAoggoAAAAAAhCUQVSCAKQkhAACQgOBFAEsAABSQFAB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兗州實驗高中高二年級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docx 第一次月考答案(1).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