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12課 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學習要求:知道西漢的統治,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鞏固的歷史意義。1.內部:地方諸侯王、豪強威脅中央統治,天下思想不統一;探究一:漢武帝時國家面臨哪些問題?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聯合),以逆京師。——(東漢)班固《漢書·主父偃傳》富商大賈(gǔ)……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準書》西漢初年,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相對松弛,社會上各種學說流行,人們的思想不統一。——《中國歷史(初中部編版)》“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匈奴日已驕,歲(每年)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云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余人。”——(西漢)司馬遷《史記 匈奴列傳》2.外部:匈奴頻繁入侵,威脅王朝統治。公元前201—200年外患:匈奴入侵內憂:諸侯與豪強一、政治上:1.推恩令漢武帝沿用漢初政策,將一些郡國豪強遷往京師一帶。一、政治上:2.遷豪強探究二:何以解憂?一、政治上:3.刺史制州部監察郡行政縣行政一、政治上:4.察舉制影響:中央大大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二、經濟上:漢朝樓車(模型) 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 五銖錢經濟問題 經濟管控的措施舍本(農業)逐末(商業)私人鑄幣,經營鹽鐵商人唯利是圖二、經濟上:加強經濟管控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官營、專賣國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注重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改進生產工具,手工業得到發展影響:這些措施,使中央對經濟的掌控大大加強,國家財政狀況得到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重農抑商,對商人征收車船稅三、思想上:1.“尊崇儒術”為穩固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 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中國歷史(初中部編版)》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三、思想上:2.興辦太學影響:儒學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治國安邦的人才,儒士也進入各級政府機構。漢代講經圖(成都羊子山東漢墓出土)漢武帝像回顧所學,比較秦始皇、漢武帝對儒家態度的異同。秦坑儒谷漢代講經圖秦始皇像類別 秦始皇 漢武帝不 同 點 措施結果相 同 點 目的 實質 “焚書坑儒”暴力打壓“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溫和教化加速了秦朝滅亡鞏固了大一統都是為了加強皇權/中央集權都是文化專制的表現探究三:誰可除患?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公元前138年,張騫率領隨從西出長安,踏上了前往西域聯絡大月氏的征程。衛青墓 霍去病墓公元前127年,河南戰役,奪回河套地區;公元前121年,河西戰役,奪取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經營西域。影響: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歸附西漢,部分匈奴人西遷。四、軍事上:北擊匈奴四、軍事上:北擊匈奴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四郡武威郡:彰大漢的武功軍威;張掖郡:張國臂掖,以通西域;酒泉郡: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敦煌郡:敦,大也;煌,盛也。對西南、東南地區的管轄軍事方面消除外患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解除內憂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大一統” 思想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的一統實現政治的一統;其二是維持中華民族領土的統一,通過地域的一統實現民族的一統。文化的統一和地域的統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前提。——張踐《儒家“大一統”思想是中華民族統一的政治基礎》根據材料,分析“大一統”包含哪些內容?政治、經濟、文化、地域、民族、共同民族認同等【大一統】誰開創了大一統王朝?誰進一步鞏固了大一統王朝?【大一統的建立與鞏固】秦始皇像漢武帝像項目 秦始皇 漢武帝貢獻 大一統王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大一統王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政治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經濟 統一貨幣(秦半兩)、統一度量衡思想文化 統一文字、焚書坑儒交通 統一車軌和道路、開靈渠軍事 北擊匈奴,修長城推恩令、遷豪強、刺史制、察舉制注重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改進生產工具收回鑄幣權,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官營、專賣;國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重農抑商,對商人征收車船稅“尊崇儒術”、興辦太學【課堂小結:大一統的建立與鞏固】北擊匈奴,奪回河套、設河西四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