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 七年級 歷史試卷命題人:楊彩英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30小題,共60分)1、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起源地。符合下面描述的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 ▲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 ▲已經能夠制作和使用工具A.元謀人 B.鄖縣人 C.藍田人 D.北京人2、了解我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狀況有多種途徑,可信度最高的是A. 神話傳說. B. 考古發現 C.影視作品 D.學者推斷3、1975年,在湖北鄖縣發現古人類牙齒化石……1990年以來的多次發掘,在 其文化層共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錘等石器241件,以及 大量打擊碎片和帶有打擊痕跡的礫石……鄖縣人的年代非常古老,甚至與 藍田人的年代相當。據此可知,鄖縣人和藍田人A.都屬于舊石器時代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已懂得人工取火D.開始從事農業耕種 4、粟具有耐旱、滋生能力較強等特點,因此我國北方早期先民首先從粟下手 栽培;而幾乎同時期的長江中下游先民也馴化了水稻并開始大量種植。粟和水稻的種植說明A.原始農業興起與發展 B.農業開始精耕細化發展C.農業適應了定居生活 D.北方農業較南方發達5、大汶口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極為重要的一支。這一時期的墓葬,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明A.階級分化的出現 B.宗教信仰多元化 C.敬畏祖先的觀念 D.生產力水平低下6、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不同,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地理條件不同 B.飲食習慣不同 C.勞動技術不同 D.勞動工具不同 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8頁)7、據下表可知,中華民族起源的主要特征是項目 良渚文化 龍山文化 紅山文化地區 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 遼河流域典型 玉器、竹器。 黑陶、玉器、 彩陶、玉雕、文物 編織、陶器 骨刻文字 冶銅坩堝殘片A.領先世界 B. 相對落后 C. 多元一體 D.發展緩慢8、陶寺古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約4300——4000年,陶寺類型房址分臺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窯洞四種。與陶寺人居住形成類似的是A.北京人 B. 山頂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9.推動原始社會中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等社會現象相繼產生的主要動力是A.優越的自然環境 B.早起國家的產生C.生產力不斷發展 D.階級斗爭不斷出現10、“黃河滾滾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灣;三過家門皆不入,后人仰瞻會稽山。”這首詩歌頌的人物是A.黃帝 B.堯 C.舜 D. 禹11、我國古代流傳著大量有關先民事跡的神話與傳說,如“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這些神話或傳說共同彰顯了古代先民A.堅強不屈,愈挫愈勇的抗爭精神 B. 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的高尚品德C.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D.公而忘私,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12、下面圖示中“ ”處應該填寫的戰役名稱是(黃帝炎帝聯盟 蚩尤)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8頁)A.涿鹿之戰 B.阪泉之戰 C.牧野之戰. D.巨鹿之戰13、“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始于春秋,綿延至今。2024年4 月11日,農歷三月初三,甲辰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黃帝故里舉行。 我們舉行盛大的慶典是因為A.黃帝是治水的功臣 B.中華民族重視家庭C.中華民族同宗同祖 D.中華民族敬畏天命14、培養時空觀念是構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任務。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如果按世紀紀年法計算,夏朝應該建立于約A.公元前20世紀70年代 B.21世紀70年代C.公元前21世紀70年代 D.20世紀70年代15、“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C.社會等級制度的建立 D.世襲制取代禪讓制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這一年屬于A.公元前11世紀 B.公元前九世紀 C.公元前10世紀 D.公元11世紀 17、《荀子 ·儒效》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材料中周公“立七十一國”的目的是A.割據稱雄,爭奪霸主 B.獎勵軍功,授爵賜土C.討伐商紂,建立政權 D.穩定統治,鞏固疆土18.思想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歷史發展有自己 內在運行的規律。他所說的“桀亡”指的是A.商湯滅夏 B. 武王征商 C.平王東遷 D.國人暴動19、以下關于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的順序,正確的是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七年級歷史第3頁(共8頁)20、春秋時期,一些諸侯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 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諸侯們的這些做法A.使國家逐漸走向統一 B.使春秋戰爭連綿不斷C.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D.使大國走上爭霸道路21、春秋時期,我國農業有了巨大發展,由此推動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繁榮。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發展提高的重要標志是A.出現夏歷 B.出現磨制石鏟C.青銅制造業發達 D.鐵器和牛耕的使用22、戰國時期發生了許多著名戰役,如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強大的諸侯國在這一時期發動戰爭,主要是為了A.保護周王 B.抗擊夷人 C.爭當霸主 D.拓展疆域23、戰國初年的“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共同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諸侯國內部矛盾尖銳 B.諸侯國國君勢力衰微C.新興地主階級的奪權斗爭 D.戰國七雄爭霸格局的形成24、某校舉辦先秦歷史專題手抄報比賽,一位同學搜集了以下四幅圖片。這四幅圖片反應的共同主題是A.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 B.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C.石器時代的風貌 D.文字演變的歷程七年級歷史第4頁(共8頁)25、“江水初蕩酒,蜀人幾為魚。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詩中描繪的場景出現的原因是A.獎勵耕織 B. 修建都江堰 C. 獎勵軍功 D.修建靈渠26、《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說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張“無為” B. 主張愛一切人,視人如己C.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依法治國 D.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27、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春秋戰國時期其理論基本形成,最基礎的檢查方式就是望、聞、問、切。望,觀氣色;聞,聽氣息;問,詢問癥狀;切, 摸脈象。下列名醫中最早總結出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方法的是A.黃帝 B. 扁鵲 C.華佗 D.張仲景28、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了先秦時期的詩歌305篇,同時也保存了 豐富的商周時期的史料。它是A.《詩 經 》 B.《離騷》 C.《論語》 D.《墨子》29、“……官名,秦代始置,負責監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該官職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30、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A.秦王贏政時期 B.秦始皇統治時 C.秦二世統治時 D.西漢建立初期七年級歷史第5頁(共8頁)非選擇題部分(40分)31、(6分)學習歷史要學會搜集史料,同時重視對史料的解讀和辨析,并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 【文物史料】圖一山東日照東海峪遺 圖二浙江義烏橋頭遺址 圖三河南鞏義雙槐樹址出土的蛋殼黑陶杯 出土的碳化稻粒 遺址出土的牙雕蠶圖四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紡輪(1)文物是歷史的載體。從以上四幅圖的文物中,你分別能獲取哪些歷史信 息 ( 4 分 )(2)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依據是什么 (2分)32、(9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關系問題是中國 古代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相互兼并……逐漸形成了以華夏族為主的統 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直到漢朝以后,華夏族才漸漸稱為漢族。——摘編自董耀輝《萬里長城縱橫談》材料二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 度陰山。——王昌齡《出塞》材料三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 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對中華民族的顯著特征做出了深刻闡釋:我們遼闊的疆域是 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 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七年級歷史第6頁(共8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積極影響。(2分)(2)材料二中的“胡”在秦漢時期主要指北方哪個少數民族 (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始皇為鞏固北方邊境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材料三的理解。(2分)33、(13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內涵豐富,源遠流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是哲人輩出的時代,又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興盛和 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樣的社會秩序,人的本性是什 么 ……圍繞這些問題,諸子各派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各抒己見,爭鳴辯論, 為后世留下一座極為豐富珍貴的思想寶庫。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動之外更注重于教育,開中國史 上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聲。 ——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三墨 子 孟 子 莊 子 韓 非材料四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 諧共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渾然一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 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1)根據材料一,指出“百家爭鳴”各學派爭論的共同話題。(2分)(2)材料二描述的人物是誰 (2分)他“開中國史上民間自由講學之第一 聲”的具體行動和影響分別是什么 (4分)七年級歷史第7頁(共8頁)(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戰國時期各學派的創始人或代表人物。在治理國家方面,孟子、莊子和韓非子的主張分別是什么 (3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2分)34. (12分)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變的一個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堯得之服洋之陽,舉以為天子, 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材料二禹傳子,家天下材料三經過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親建立的諸侯國對周王室的向心力大 大加強,同時也建立起較為穩定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材料四見右圖)——摘編自《細講中國歷史叢書 ·西周史》材料五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說文解字》(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時期哪一項民主制度 (2分)(2)材料二反映出中國古代實行什么政治制度 (2分)(3)根據材料三,說說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4)根據材料四,說說秦朝開創的并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襲的政治制度的名 稱。(2分)(5)為了解決材料五中的問題,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這些措施對 國家的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2分)七年級歷史第8頁(共8頁)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 A2. B3. A4. A5. A6. A7. C8. D9. C10. D11. A12. A13. C14. C15. B16. A17. D18. A19. B20. C21. D22. D23. C24. B25. B26. D27. B28. A29. C30. C二、非選擇題31.(1)圖一:山東日照東海峪遺址出土的蛋殼黑陶杯,可獲取信息為當時的制陶工藝精湛,可能存在較高的手工業水平,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器具制作技術高超。圖二:浙江義烏橋頭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粒,表明該地區在當時已種植水稻,反映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況,可能已出現原始農業。圖三: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的牙雕蠶,可推測當時可能已經出現養蠶繅絲,與紡織業的起源相關,體現了當時手工業的發展。圖四: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紡輪,說明當時人們已掌握紡織技術,用于紡織衣物等,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和手工業生產狀況。(2)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依據是考古發現,如古人類化石、遺址等,這些實物資料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人類在不同時期的形態、生活方式、活動范圍等,為研究人類起源提供最可靠、最具說服力的證據。32.(1)積極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局部統一,為秦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促使各國變法圖強,有利于社會變革與進步。(2)少數民族:匈奴。措施:派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筑長城,抵御匈奴南下;移民戍邊,加強對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管理。(3)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精神。各民族在長期的交流、融合中,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共同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作出了貢獻。我們應堅持民族團結,共同推動國家繁榮發展。33.(1)共同話題:國家治理的方式、社會秩序的建立、人的本性等。(2)人物:孔子。行動:創辦私學,廣收門徒,主張“有教無類”。影響: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培養了眾多弟子,傳播了文化知識和思想理念,對后世文化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3)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莊子:主張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提倡無為而治。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強調嚴刑峻法。(4)對待傳統文化應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發展,增強文化自信。34.(1)民主制度:禪讓制。(2)政治制度:世襲制。(3)政治制度:分封制。(4)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制度。(5)措施:統一度量衡、車軌、文字等。意義: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國家統一,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增強了民族認同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docx 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歷史試題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