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度2022年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 2024年統編版新教材溫故知新溫故知新1.上節課提及的大變局時代(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主要有哪些變化?經濟大發展政治大動蕩具體表現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社會生產力提高農業、手工業、商業得到發展王室衰微、諸侯崛起分封制開始瓦解諸侯爭霸2.春秋時期的霸主主要有哪些,第一位霸主是誰。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吳王夫差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課程標準: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局面的產生。一 、戰國七雄概念解釋戰國時期:一般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整理校訂《戰國策》一書而得名。P33《戰國策》書影(一)閱讀導言,結合圖片材料,說明戰國名詞的由來?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齊國由田氏大夫取代三家分晉田氏代齊1.對比春秋戰國形勢圖,說說反映哪些歷史事件?均是卿大夫奪權周王室統治完全崩潰、分封制進一步被瓦解兼并戰爭不斷2.戰國初年諸侯國發生的兩大事件有何共同點?說明了什么?(二)閱讀教材,結合地圖材料,回答問題?(三)P34觀察戰國時期諸侯國分布,找出自己老家所處諸侯國?與春秋時期地圖相比,突出的變化有哪些?反映了歷史什么現象?變化:1.諸侯國減少;2.修建了長城。……現象:1.戰爭慘烈,諸侯國勢力變強;2.匈奴的興起……(四)閱讀教材,結合以下圖片資料,歸納概括戰國時期戰爭特點。說明戰爭性質變化?P33戰國銅壺圍魏救趙減灶之計紙上談兵水陸攻戰特點:形式多樣;規模較大;人數較多;時間漫長;過程慘烈……性質:由春秋時期的爭霸轉為兼并。減灶之計漢語成語,拼音:jiǎn zào zhī jì,意思是在戰爭中隱瞞自己軍隊的實力來麻痹敵人。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五)根據所學知識,學會講述戰爭背后的故事?圍魏救趙漢語成語,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該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紙上談兵漢語成語,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該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紙上談兵”原指趙括熟讀兵書,卻不能活用。后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春秋時期叫聲老大就放過你!!!爭霸戰國時期滅你就要滅你,叫爸爸都沒用!!!兼并兼并戰爭不斷時期 目的 規模 影響春秋 爭霸 用少量軍隊在短時間內決定勝負 出現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戰國 兼并 幾十萬大軍,時間長,死傷多 國家逐漸趨向統一(六)閱讀教材,通過對比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結合P35想一想,說明戰爭的影響?想一想:感受:兵連禍結,橫尸遍野的殘酷現實。渴望:結束戰爭,重建秩序,在和平的環境里安定的生活。二、商鞅變法(一)閱讀教材,熟記各國改革名稱?結合P35相關史事說明改革目的?1.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2.為鞏固統治、對外擴張積極創造條件。秦孝公招賢納士人才引進、前程無憂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史記·秦本紀》我來試試商鞅(約公元前390-前338),出生于衛國,“少好刑名之學”。入秦后,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變法使得泰國迅速崛起,但相關措施也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對商鞅的仇視。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誣陷,起兵反抗,兵敗被殺。商鞅雖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國繼續得到推行。(二)閱讀教材,結合P36人物掃描,了解商鞅其人。政治 建縣制 權力集中于國君一人身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廢特權 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掌權,觸動舊貴族利益改戶籍 加強基層管理,維護社會秩序嚴法度 改革內容合法化經濟 廢井田 承認土地私有、提高人民生產積極性,確立了封建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最體現改革的性質)獎耕織 發展封建經濟統一度量衡 方便稅收和交換軍事 獎軍功 增強士兵作戰勇氣,提高了軍隊戰斗力,地主通過軍功途徑參政,觸動舊貴族利益富國強兵集權(三)閱讀教材,結合P35表格,思考變法的作用?分析各階層態度?守舊貴族農 民士兵地主守舊貴族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 秦策一》商鞅不畏強權,敢于跟守舊勢力斗爭,公正無私,嚴格執法。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樣推行改革的?2.結合所學思考:商鞅變法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商鞅變法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發展趨勢(根本原因);秦孝公的鼎立支持(客觀原因);商鞅作為改革家的個人品質和得力措施。(四)閱讀教材,結合P36材料研讀,回答問題?啟示:變法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強烈反對,要付出代價,但只要順應了歷史潮流,改革終將會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五)閱讀教材及P36人物掃描,結合P38課后活動,回答問題?(1)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各國經過變法,整個社會前進步伐加速了。(逐步建立起封建社會)1.總結商鞅變法的影響:2.總結商鞅變法的啟示:三、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一)閱讀教材,回答問題?鐵器:種類多、數量大;牛耕:進一步推廣;技術:冶鐵技術提高、耕作技術明顯進步。農業進一步發展1.從鐵器、牛耕和技術的角度,說明戰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2.結合教材圖片,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角度,分析戰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1.農業進步推動社會分工;2.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 3.貨幣流通廣泛和商業繁榮……4.中心城市興起…… 5.工商業主,富比王侯……1.完成以下關于都江堰相關概況填寫。時間人物地點兩大系統工程三大主體工程作用BC256李冰父子岷江渠首、灌溉網魚嘴、寶瓶口、飛沙堰防洪、灌溉、水運古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二)閱讀教材,回答問題?2.結合P37人物掃描,說說你從都江堰的建造過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實地考察、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敢于創新……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都江堰修成后,“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對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有什么影響?(三)閱讀教材,根據P37材料研讀,回答問題?既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也保障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灌溉,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3個世界遺產的城市。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來都江堰考察,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課程小結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戰國七雄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政治局勢之變社會改革之變爭霸兼并鐵犁牛耕進一步推廣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社會經濟之變新興地主階級崛起進入封建社會都江堰課堂總結: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戰爭性質諸侯國紛紛變法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手工業、商業發展1.戰國時期,鐵制工具的使用進一步推廣,使大量荒地得到開墾。開墾者繳納賦稅,田地所有權就可以得到國家承認,新興地主階級逐漸壯大。同時,鐵制工具在開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說明( )A.生產工具的進步推動社會發展B.鐵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國變法帶來生產工具的改進D.水利工程為國家統-創造條件A2.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濫的水災,又便利了航運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這一工程是( )A.長城 B.大運河 C.都江堰 D.靈渠C隨堂練習3.《商君書》中記載了公孫鞅的一段話:“禮法以時而定……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這段話反映的核心主張是( )B.遵循先代舊制保持穩定A.順應時代發展進行改革D.授予軍功者爵位和土地C.在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A4.如圖是1978年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青銅冰鑒,冰鑒中間有夾層,可放冰塊,是戰國時期貴族使用的青銅冰酒器,也是考古發現的已知最早的“冰箱”。它可說明( )A.隨州手工業領先世界C.商朝青銅器工藝高超B.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D.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