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年秦安一中高一第一學期期中學業質量檢測卷
歷 史
時長:75分鐘 總分:100分
第I 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
1.《世界遺產名錄》通過良渚考古發掘,學者們普遍認為當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了權貴階層。以下能作為直接證據的考古發現是
A. 城中發現20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
B. 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
C. 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
D. 碳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輔政,“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據此可知,周公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進行有效統治
B. 推翻商朝政權
C. 發展西周經濟
D. 擴大周朝疆域
3.《左傳》記載:“(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諾侯伐鄭,鄭伯御之……(周)王卒大敗,祝聃(鄭莊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這一事件反映的是
A. 武王克商
B. 平王東遷
C. 諸侯爭霸
D. 王室衰微
4.在西周的金文記載中已經有“戎”“夷”之稱。“華夏”各國間存在紛爭,但無論各國關系多么敵對,它們并不稱呼對方為“戎”“夷”。這一現象反映了先秦時期
A. 實現國家統一成為社會的共識
B. 民族和文化認同觀念已經出現
C. 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沖突劇烈
D. 血緣成為維系政治認同的紐帶
5.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宣揚德治;孟子游說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眾講學,抨擊暴政;韓非著書立說,開創法家;孫武遠涉吳國,大展治軍之才。他們共同的出發點是
A. 順應變革潮流厚古薄今
B. 鏟除周制弊端加強集權
C. 輔佐各國諸侯富國強兵
D. 出謀劃策改善君王統治
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等。這反映了古代中國政體的本質是
A. 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B. 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C. 家國同治,皇權至上 D. 官員眾多,政務繁雜
7.《漢書》記載:“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睋伺袛酀h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澤貴族
B. 實現民族交融
C. 增加稅收
D. 削弱王國勢力
8.三國時期學者孟康解釋“中朝”說,“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睗h朝實行中外朝制度
A. 利于加強控制地方 B. 旨在終結丞相制度
C. 有利于加強皇權 D. 加速了西漢的滅亡
9.晉室南遷后,上層土族通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掌控朝政,占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為門閥政治的代表時期。這反映出當時
A. 豪強大族對政治的影響 B. 古代政治制度不斷進步
C. 考試選官制度已經確立 D. 選官重視家族經濟基礎
10.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 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B. 社會動蕩不安
C. 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 絲綢之路開辟
11.下圖為某同學在學習三省六部制時制作的知識結構圖,其中②處應為(  )
A.尚書省 B.門下省 C.中書省 D.皇帝
12.近代學者梁啟超在評價某人壯舉時說:“橫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種以歸,著《佛國記》,我國人之至印度者,此為第一?!贝巳藨牵? )
A.法顯 B.玄奘 C.空海 D.鑒真
13.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珍貴的記憶,是歷史偉大的豐碑。下列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遺產的是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B.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C.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D.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14.被西方歷史學家稱為經濟“黃金時代”的北宋時期,政府為管理市場設立的機構是( )
A.市易務 B.邸店 C.發運使 D.十三行
15.明代吳沈等人編的《皇明千家姓》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栋偌倚铡烽_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百家姓》編者所處的朝代應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后金
16.宋代時“坊市制”已經瓦解,商民們競相開設商鋪,各種“違章建筑”層出不窮,面對城市秩序混亂,宋朝政府專門設立“街道司”;為適應蓬勃發展起來的街市,宋政府還在街道兩旁測量距離,豎立“表木”;徽宗時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錢”。這說明宋朝
A.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管理的變化 B.市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C.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雜稅 D.商業發展不再受重農抑商政策限制
17.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書于漢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藥學的發展
A.源于大一統的政治體制 B.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經濟繁榮的結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學的推動
18.《孟子·離婁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禮記·大學》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是維護封建統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倫理和政治的緊密結合
C.認為獲得知識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強調治國是治家的重要基礎
19.明萬歷十五年,顧憲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內閣擬票重罰。內閣首輔申時行等只擬罰俸,神宗震怒,令“還改票來!”申時行只得遵旨。這說明,明代內閣大學士
A.僅作為侍從顧問,不參決政事 B.萬歷年間開始參與軍國大事決策
C.按照皇帝的傳諭來票擬和批紅 D.掌握票擬權力,但仍需服從君權
20.明太祖廢除丞相后的事實表明,沒有大臣的輔弼,皇權體系是不可能正常運行的。為此,明太祖欲尋求一種既可以防止大臣專權,又足以充分輔佐皇權的丞相替代機構。由此可見,明初
A.國家中樞行政體系遭到破壞 B.皇權體系受到了制度化的制約
C.內閣參與決策呈現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終得到了變相復興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非選擇題:包括第13題~第15題3個大題,共55分。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成為當下中國的國家戰略和外交戰略。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絲綢之路”始通于西漢張騫“鑿空”、在西域設置行政管理機構之時。當時的道路由東而西:自長安經河西走廊通向中亞。經這條路運往西方的商品有蠶絲、絲織品、鐵器等,從西方輸進中國的商品有良馬、葡萄、石榴等。漢代絲綢之路引發了各國互相接觸的強烈愿望。
——摘編自《中華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絲綢之路暢通,“伊吾之右,波斯以東,職貢不絕,商旅相繼”的局面形成后,絲綢大量輸往許多國家,外來物品也紛紛涌入。絲綢是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禮物,唐初贈帛與彩緞予突厥,穩定邊疆形勢?!扒貪h以來,唐馬最盛”,“絹馬貿易”滿足了西域各國渴望得到的絲綢,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成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來物品如金銀帶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傳入中原,激發了唐朝工匠的仿制興趣和創新熱情,工藝技術的模仿和審美情趣的啟示,最終使唐代手工業品的制作風格發生了改變。
商貿活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樂、舞蹈、繪畫,給傳統文化注入清新的氣息,以外來樂舞為參照,中國古代“功成作樂”的禮儀制度進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畫描繪出只交納商稅、不承擔政府義務、定居唐朝境內創業的外國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門經文,以及融合西方藝術創造出嶄新東方美的造像,將人類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經過潛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藝術形式再現出來。在不同文明的碰撞過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和發展,并匯集為開創新時代的動力,最終形成了以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
——摘編自《中華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漢、唐絲綢之路的變化。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唐朝絲綢之路對中外文明發展的影響。(8分)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唐絲綢之路綿延不衰的原因。(6分)
22.(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蛴形串敚瑒t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
材料二 據史料記載,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內平均每天批閱奏章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無輔臣”。
(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門的意見,試評述此舉的意義。
(2)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達皇宮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23.(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瓩C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胸敳恍猩?,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
——白居易《朱陳村》
材料二 明代隆慶、萬歷年間,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聯姻為親戚……增強了其商業競爭實力?!谟H緣集團的基礎上,晉商又逐漸發展為地緣組織。
——張正明《明清時期的山西鹽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間,地方志資料顯示這是一段市鎮穩定成長時期,尤其在正德、萬歷年間以迄清代乾隆時代,市鎮的數量平均增加一兩倍以上,而且有許多市鎮達到空前的繁榮。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谄饺樟粜膭駥В姑裰緲I之為貴,崇尚樸實,不為華巧。
——《清世宗實錄》卷57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傳統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其相對應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據材料二、三歸納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狀況。(4分)
(3)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經濟政策是什么?這些經濟政策有何消極影響?(6分)2024年秦安一中高一第一學期期中學業質量檢測卷
歷 史
時長:75分鐘 總分:100分
第I 卷(選擇題 共45分)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5分)
1.《世界遺產名錄》通過良渚考古發掘,學者們普遍認為當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出現了權貴階層。以下能作為直接證據的考古發現是
A. 城中發現20多萬公斤的炭化稻堆積
B. 少數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隨葬
C. 古城遺址布局與山形水勢充分契合
D. 碳14測定年代為公元前3000年左右
【答案】B
2.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輔政,“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據此可知,周公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進行有效統治
B. 推翻商朝政權
C. 發展西周經濟
D. 擴大周朝疆域
【答案】A
3.《左傳》記載:“(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諾侯伐鄭,鄭伯御之……(周)王卒大敗,祝聃(鄭莊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這一事件反映的是
A. 武王克商
B. 平王東遷
C. 諸侯爭霸
D. 王室衰微
【答案】D
4.在西周的金文記載中已經有“戎”“夷”之稱。“華夏”各國間存在紛爭,但無論各國關系多么敵對,它們并不稱呼對方為“戎”“夷”。這一現象反映了先秦時期
A. 實現國家統一成為社會的共識
B. 民族和文化認同觀念已經出現
C. 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沖突劇烈
D. 血緣成為維系政治認同的紐帶
【答案】B
5.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宣揚德治;孟子游說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眾講學,抨擊暴政;韓非著書立說,開創法家;孫武遠涉吳國,大展治軍之才。他們共同的出發點是
A. 順應變革潮流厚古薄今
B. 鏟除周制弊端加強集權
C. 輔佐各國諸侯富國強兵
D. 出謀劃策改善君王統治
【答案】D
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少府負責皇家財政及官府手工業,宗正負責皇室宗族事務等。這反映了古代中國政體的本質是
A. 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B. 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C. 家國同治,皇權至上 D. 官員眾多,政務繁雜
【答案】C
7.《漢書》記載:“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睋伺袛酀h武帝實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澤貴族
B. 實現民族交融
C. 增加稅收
D. 削弱王國勢力
【答案】D
8.三國時期學者孟康解釋“中朝”說,“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后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睗h朝實行中外朝制度
A. 利于加強控制地方 B. 旨在終結丞相制度
C. 有利于加強皇權 D. 加速了西漢的滅亡
【答案】C
9.晉室南遷后,上層土族通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掌控朝政,占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為門閥政治的代表時期。這反映出當時
A. 豪強大族對政治的影響 B. 古代政治制度不斷進步
C. 考試選官制度已經確立 D. 選官重視家族經濟基礎
【答案】A
10.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擺脫了原先落后停滯的狀態,出現“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 三國鼎立局面的出現
B. 社會動蕩不安
C. 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 絲綢之路開辟
【答案】C
11.下圖為某同學在學習三省六部制時制作的知識結構圖,其中②處應為(  )
A.尚書省 B.門下省 C.中書省 D.皇帝
【答案】C
12.近代學者梁啟超在評價某人壯舉時說:“橫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種以歸,著《佛國記》,我國人之至印度者,此為第一?!贝巳藨牵? )
A.法顯 B.玄奘 C.空海 D.鑒真
【答案】A
13.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珍貴的記憶,是歷史偉大的豐碑。下列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遺產的是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B.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C.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D.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答案】A
14.被西方歷史學家稱為經濟“黃金時代”的北宋時期,政府為管理市場設立的機構是( )
A.市易務 B.邸店 C.發運使 D.十三行
【答案】A
15.明代吳沈等人編的《皇明千家姓》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栋偌倚铡烽_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百家姓》編者所處的朝代應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后金
【答案】B
16.宋代時“坊市制”已經瓦解,商民們競相開設商鋪,各種“違章建筑”層出不窮,面對城市秩序混亂,宋朝政府專門設立“街道司”;為適應蓬勃發展起來的街市,宋政府還在街道兩旁測量距離,豎立“表木”;徽宗時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錢”。這說明宋朝
A.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管理的變化 B.市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C.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雜稅 D.商業發展不再受重農抑商政策限制
【答案】A
17.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書于漢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藥學的發展
A.源于大一統的政治體制 B.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經濟繁榮的結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學的推動
【答案】B
18.《孟子·離婁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薄抖Y記·大學》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是維護封建統治者利益的工具 B.注重倫理和政治的緊密結合
C.認為獲得知識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D.強調治國是治家的重要基礎
【答案】B
19.明萬歷十五年,顧憲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內閣擬票重罰。內閣首輔申時行等只擬罰俸,神宗震怒,令“還改票來!”申時行只得遵旨。這說明,明代內閣大學士
A.僅作為侍從顧問,不參決政事 B.萬歷年間開始參與軍國大事決策
C.按照皇帝的傳諭來票擬和批紅 D.掌握票擬權力,但仍需服從君權
【答案】D
20.明太祖廢除丞相后的事實表明,沒有大臣的輔弼,皇權體系是不可能正常運行的。為此,明太祖欲尋求一種既可以防止大臣專權,又足以充分輔佐皇權的丞相替代機構。由此可見,明初
A.國家中樞行政體系遭到破壞 B.皇權體系受到了制度化的制約
C.內閣參與決策呈現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終得到了變相復興
【答案】A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二、非選擇題:包括第13題~第15題3個大題,共55分。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成為當下中國的國家戰略和外交戰略。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絲綢之路”始通于西漢張騫“鑿空”、在西域設置行政管理機構之時。當時的道路由東而西:自長安經河西走廊通向中亞。經這條路運往西方的商品有蠶絲、絲織品、鐵器等,從西方輸進中國的商品有良馬、葡萄、石榴等。漢代絲綢之路引發了各國互相接觸的強烈愿望。
——摘編自《中華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絲綢之路暢通,“伊吾之右,波斯以東,職貢不絕,商旅相繼”的局面形成后,絲綢大量輸往許多國家,外來物品也紛紛涌入。絲綢是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禮物,唐初贈帛與彩緞予突厥,穩定邊疆形勢。“秦漢以來,唐馬最盛”,“絹馬貿易”滿足了西域各國渴望得到的絲綢,西域駿馬也極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軍隊裝備,成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來物品如金銀帶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傳入中原,激發了唐朝工匠的仿制興趣和創新熱情,工藝技術的模仿和審美情趣的啟示,最終使唐代手工業品的制作風格發生了改變。
商貿活動帶來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樂、舞蹈、繪畫,給傳統文化注入清新的氣息,以外來樂舞為參照,中國古代“功成作樂”的禮儀制度進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畫描繪出只交納商稅、不承擔政府義務、定居唐朝境內創業的外國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門經文,以及融合西方藝術創造出嶄新東方美的造像,將人類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經過潛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藝術形式再現出來。在不同文明的碰撞過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和發展,并匯集為開創新時代的動力,最終形成了以唐為核心向四周輻射的文化圈。
——摘編自《中華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漢、唐絲綢之路的變化。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唐朝絲綢之路對中外文明發展的影響。(8分)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唐絲綢之路綿延不衰的原因。(6分)
【答案】(1)變化:
①從地域(范圍)上看,漢朝絲路從中國出發,主要通向中亞;唐朝絲路覆蓋了西亞、南亞乃至非洲東海岸。
②從內容上看,漢代以商業貿易為主;唐代從商業貿易擴展到文化、民俗、政治、軍事、手工業工藝等領域。
③從對象上看,漢代以西域和中亞地區國家為主;唐朝擴大到南亞、西亞等國
影響:
①穩定了唐朝西北邊疆形勢,壯大了唐軍實力;
②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③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
④推動了唐朝手工業工藝的創新與發展;
⑤引領了周邊國家地區的發展,形成了中華文化圈
(2)原因:
①國家統一,國力強盛;
②國家重視發展對外(絲路)貿易;
③古代中華文明的先進性與開放包容特性對周邊國家地區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④中外商人對絲路貿易的推動;
⑤海陸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
22.(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付門下。或有未當,則門下繳駁,又上中書,中書又將上,得者再下中書,中書又下門下。若事可行,門下即下尚書省,尚書省但主書填“奉行”而已。
——《朱子語類》
材料二 據史料記載,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內平均每天批閱奏章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無輔臣”。
(1)根據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門的意見,試評述此舉的意義。
(2)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達皇宮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答案】(1)部門:皇帝、中書省、門下省。
意義:分割相權,互相牽制;分工明確,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了皇權。
(2)原因:朱元璋廢丞相,直接領導六部。
明成祖設內閣,作為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
23.(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瓩C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胸敳恍猩?,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
——白居易《朱陳村》
材料二 明代隆慶、萬歷年間,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聯姻為親戚……增強了其商業競爭實力?!谟H緣集團的基礎上,晉商又逐漸發展為地緣組織。
——張正明《明清時期的山西鹽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間,地方志資料顯示這是一段市鎮穩定成長時期,尤其在正德、萬歷年間以迄清代乾隆時代,市鎮的數量平均增加一兩倍以上,而且有許多市鎮達到空前的繁榮。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勸導,使民知本業之為貴,崇尚樸實,不為華巧。
——《清世宗實錄》卷57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傳統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其相對應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據材料二、三歸納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狀況。(4分)
(3)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經濟政策是什么?這些經濟政策有何消極影響?(6分)
【答案】(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幫出現;工商業城鎮興起。
(3)重農抑商、海禁和閉關鎖國。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陇西县| 九龙县| 青川县| 南岸区| 岳阳市| 苗栗市| 黑龙江省| 聂拉木县| 佛教| 普格县| 许昌县| 宣威市| 郴州市| 师宗县| 九江县| 彭水| 射阳县| 民勤县| 湾仔区| 莱州市| 秀山| 永丰县| 甘洛县| 吉林市| 南漳县| 甘谷县| 北宁市| 鱼台县| 乡城县| 开江县| 资中县| 英德市| 梓潼县| 玛纳斯县| 兴隆县| 邹平县| 仁寿县| 武威市| SHOW|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