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年天水一中高一第一學期期中學業質量檢測卷
歷 史
時長:75分鐘 總分:100分
第I 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
1.北京出土的青銅器“克盉(hé)”(如圖)記載: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區)的諸侯,管理羌族、馭族……克進駐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動亂。此記載印證的分封制的內容是
A.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諸侯向周天子繳納貢品
C.諸侯在戰時須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D.諸侯定期覲見周天子
2.考古學證明,距今約5000年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文化時期,萬邦林立,有些邦國都城規模較大,如陶寺遺址中有宮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種禮器。這反映了
A.中華文明起源多元化特點 B.祭祀之禮源于龍山文化時
C.古代中國天文學非常發達 D.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趨勢
3.商、西周、春秋時期,“士”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歷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士階層的分化
A.推動官僚政治的形成 B.導致土地私有的出現
C.成為百家爭鳴的根源 D.有利于推動社會轉型
4.《史記》記載,黃歇(春申君)對楚王說:“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又說:“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拒)秦。”據此可知當時
A.以郡統邑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郡一級的行政區劃已成為定制
C.楚王善于納諫確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條件下的地方體制
5.從文獻記載來看,秦朝軍功爵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其對軍功的強調與獎賞,也在于其作為區分華夏與非華夏族群政治層級衡量“一般等價物”的標示。實際上,這就涉及了秦在非華夏地區的政治統治。從歷史深遠影響的角度看,秦朝的這種做法體現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傾向 B.中央集權制度對民族融合的推動
C.貴族等級特權被政府廢除 D.軍功爵提高了秦國士兵的戰斗力
6.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之所以被漢武帝接受,主要是因為它( )
A.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B.有利于加強民族關系
C.有利于學術思想的開放 D.有利于鞏固統一和加強專制統治
7.漢代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如圖反映了當時
A.統治區域的擴大 B.民族關系的概況 C.地方制度的演變 D.絲綢之路的開辟
8.下列四個朝代,按時間順序先后排列,正確的次序應是
A.魏、北魏、東魏、西晉 B.魏、西晉、北魏、東魏
C.東魏、西晉、魏、北魏 D.西晉、魏、北魏、東魏
9.一說“china”的發音源出唐朝時期的昌南(今景德鎮)。唐朝昌南除出產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還有
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
10.“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
A.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
11.北宋仁宗無子,在討論預立儲君(太子)時,大臣希望后宮能提出些建議,仁宗卻說:“這些事怎么能讓婦人知道呢?讓中書決定就行了”。這說明了宋代
A. 程朱理學已成為當時官方哲學
B. 中書掌握了最高決策權
C. 后宮妃嬪對政治決策幾無影響
D. 綱常思想影響政治運行
12. 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 ( )
A. 經濟嚴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調整
C. 坊市制度崩潰 D. 政府管理失控
13.后人評價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話”。這主要是因為元曲
A. 以市民自然本色為主流 B. 以文人雅士抒情寫意為主流
C. 體現凝重與沉郁的特征 D. 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14.明代經常發生皇帝不理政務,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這是因為
A. 宦官專權 B. 內閣的作用 C. 外戚干政 D. 六部掌握實權
15.東南沿海人民紀念戚繼光,在他戰斗過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繼光抗倭最偉大的意義在于(  )
A. 掃平了浙江、福建、廣東倭寇
B. 取得了抗倭斗爭的勝利
C. 使東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D. 維護了朝廷的尊嚴
16. 西漢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針對上述經濟狀況,漢初采取了怎樣的統治思想
A. 法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17.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下列從西域傳入中原的物產或技術有( )
A. 絲綢、鐵 B. 葡萄、石榴 C. 香料、鑄鐵 D. 開渠、鑿井
18. 有學者統計,漢武帝時,在全國27個郡國設立了36處鹽官,置鐵官令和鐵官丞具體負責。這反映了西漢
A. 政府加強干預操控經濟
B. 鹽鐵行業發展迅速
C. 民間私營工商業的滯后
D. 重視解決民生問題
19. 光武帝鑒于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故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于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即“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此舉措
A. 削弱了地方權力
B. 使得臺閣至上
C. 利于加強皇權
D. 能抑制外戚干政
20. 從下面的“人口遷徙示意圖”可以看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 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
C. 中原人民大量遷往江南
D. 北方民族大量遷往中原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非選擇題:
2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的流動,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地區流徙,也有中原地區的漢族人口紛紛外遷。據《晉書·文帝紀》記載,當時“歸附”的少數民族人口達“八百七十余萬口”之多。西晉時,在全國設21個州,有20個州遍布著流動人口的足跡。見于記載的兩晉流動人口約150萬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占人口輸出區總數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區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總額的1/3;從并州遷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總額的2/3。史書中關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的記載很多。十六國以來,許多少數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對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
——據曹文柱、趙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眾生》整理
(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主要特點。
(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對隋唐的影響。
22.(16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大規模融合,使這一時期的文化更趨于多元走向。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與中國壤斷土隔”的文化生態環境的疆域線,進入了與漢文化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一種低勢能文化,……與此反觀照,漢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高勢能文化,并充分展現出其優勝性。胡漢文化之間的“社會距離”,產生了胡漢文化質的不相容性。……文化沖突中的對立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沖突中潛下改變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結構,從對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質,從而在調整、適應的過程中趨于一體化。
——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材料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在對傳統文化造成劇烈沖擊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別是得益于突破國家、民族、地域限制的“絲綢之路”的暢通,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
——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的漢化措施;并指出這些措施產生的影響。(8分)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4分)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五十多國,總稱為“海南諸國”。中國過去的海外貿易,主要為統治階層帶來珍貴的奢侈品,整體經濟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模上遠超過前朝,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
——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
材料二: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貿易經濟,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店鋪、朝廷辦事機構與居民住宅錯落相間,朝著大街幾乎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坊市制度的崩潰,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當時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二萬多戶,其中640家資本雄厚的商戶,號稱“正店”的大酒樓有170家,兼具飲食與商品貿易的多種功能,作為商人驗看商品質量、商定商品價格、簽訂契約的場所。……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與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
——馮天瑜主編《中華文化史》
材料三: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發達的松江、陶瓷業發達景德鎮、冶鐵業發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絲織巨鎮盛澤鎮,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織機逾百張”繁阜喧盛。
(1)宋代以前,中國的海外貿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從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貿易呈現哪些新特點?(4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宋代東京出現“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有什么新特點;根據材料二,三簡述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4分)2024年天水一中高一第一學期期中學業質量檢測卷
歷 史
時長:75分鐘 總分:100分
第I 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60分)
1.北京出土的青銅器“克盉(hé)”(如圖)記載: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區)的諸侯,管理羌族、馭族……克進駐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動亂。此記載印證的分封制的內容是
A.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諸侯向周天子繳納貢品
C.諸侯在戰時須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D.諸侯定期覲見周天子
【答案】A
2.考古學證明,距今約5000年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文化時期,萬邦林立,有些邦國都城規模較大,如陶寺遺址中有宮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種禮器。這反映了
A.中華文明起源多元化特點 B.祭祀之禮源于龍山文化時
C.古代中國天文學非常發達 D.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趨勢
【答案】D
3.商、西周、春秋時期,“士”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歷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士階層的分化
A.推動官僚政治的形成 B.導致土地私有的出現
C.成為百家爭鳴的根源 D.有利于推動社會轉型
【答案】D
4.《史記》記載,黃歇(春申君)對楚王說:“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又說:“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為郡,距(拒)秦。”據此可知當時
A.以郡統邑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郡一級的行政區劃已成為定制
C.楚王善于納諫確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條件下的地方體制
【答案】D
5.從文獻記載來看,秦朝軍功爵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其對軍功的強調與獎賞,也在于其作為區分華夏與非華夏族群政治層級衡量“一般等價物”的標示。實際上,這就涉及了秦在非華夏地區的政治統治。從歷史深遠影響的角度看,秦朝的這種做法體現出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傾向 B.中央集權制度對民族融合的推動
C.貴族等級特權被政府廢除 D.軍功爵提高了秦國士兵的戰斗力
【答案】B
6.董仲舒的新儒學體系之所以被漢武帝接受,主要是因為它( )
A.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B.有利于加強民族關系
C.有利于學術思想的開放 D.有利于鞏固統一和加強專制統治
【答案】D
7.漢代是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如圖反映了當時
A.統治區域的擴大 B.民族關系的概況 C.地方制度的演變 D.絲綢之路的開辟
【答案】D
8.下列四個朝代,按時間順序先后排列,正確的次序應是
A.魏、北魏、東魏、西晉 B.魏、西晉、北魏、東魏
C.東魏、西晉、魏、北魏 D.西晉、魏、北魏、東魏
【答案】B
9.一說“china”的發音源出唐朝時期的昌南(今景德鎮)。唐朝昌南除出產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還有
A.粉彩瓷 B.黑瓷 C.青花瓷 D.白瓷
【答案】D
10.“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與材料相關的制度是
A.世襲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度
【答案】C
11.北宋仁宗無子,在討論預立儲君(太子)時,大臣希望后宮能提出些建議,仁宗卻說:“這些事怎么能讓婦人知道呢?讓中書決定就行了”。這說明了宋代
A. 程朱理學已成為當時官方哲學
B. 中書掌握了最高決策權
C. 后宮妃嬪對政治決策幾無影響
D. 綱常思想影響政治運行
【答案】D
12. 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 ( )
A. 經濟嚴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調整
C. 坊市制度崩潰 D. 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13.后人評價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話”。這主要是因為元曲
A. 以市民自然本色為主流 B. 以文人雅士抒情寫意為主流
C. 體現凝重與沉郁的特征 D. 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答案】A
14.明代經常發生皇帝不理政務,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這是因為
A. 宦官專權 B. 內閣的作用 C. 外戚干政 D. 六部掌握實權
【答案】B
15.東南沿海人民紀念戚繼光,在他戰斗過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繼光抗倭最偉大的意義在于(  )
A. 掃平了浙江、福建、廣東倭寇
B. 取得了抗倭斗爭的勝利
C. 使東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D. 維護了朝廷的尊嚴
【答案】C
16. 西漢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針對上述經濟狀況,漢初采取了怎樣的統治思想
A. 法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D
17.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下列從西域傳入中原的物產或技術有( )
A. 絲綢、鐵 B. 葡萄、石榴 C. 香料、鑄鐵 D. 開渠、鑿井
【答案】B
18. 有學者統計,漢武帝時,在全國27個郡國設立了36處鹽官,置鐵官令和鐵官丞具體負責。這反映了西漢
A. 政府加強干預操控經濟
B. 鹽鐵行業發展迅速
C. 民間私營工商業的滯后
D. 重視解決民生問題
【答案】A
19. 光武帝鑒于西漢前期三公權重、權柄下移,故雖設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權歸之于設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臺,即“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此舉措
A. 削弱了地方權力
B. 使得臺閣至上
C. 利于加強皇權
D. 能抑制外戚干政
【答案】C
20. 從下面的“人口遷徙示意圖”可以看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 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
C. 中原人民大量遷往江南
D. 北方民族大量遷往中原
【答案】C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二、非選擇題:
21.(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的流動,既有居住在邊地的少數民族向中原地區流徙,也有中原地區的漢族人口紛紛外遷。據《晉書·文帝紀》記載,當時“歸附”的少數民族人口達“八百七十余萬口”之多。西晉時,在全國設21個州,有20個州遍布著流動人口的足跡。見于記載的兩晉流動人口約150萬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占人口輸出區總數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區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總額的1/3;從并州遷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總額的2/3。史書中關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的記載很多。十六國以來,許多少數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對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
——據曹文柱、趙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眾生》整理
(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主要特點。
(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對隋唐的影響。
【答案】(1)特點:由北向南遷徙;遷徙規模大,參與人口多;遷徙活動范圍廣;遷徙涉及階層廣;民族成分繁雜。
(2)影響:開創了民族交融的氛圍,營造了隋唐開放的民族觀和文化觀;人口大量南遷,加速了南方的開發和發展;南北經濟發展趨于平衡,為隋唐統一和經濟繁榮奠定基礎;民族文化交融催生了制度創新,為隋唐的繁榮奠定了制度基礎。
22.(16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大規模融合,使這一時期的文化更趨于多元走向。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與中國壤斷土隔”的文化生態環境的疆域線,進入了與漢文化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一種低勢能文化,……與此反觀照,漢文化理所當然地成為高勢能文化,并充分展現出其優勝性。胡漢文化之間的“社會距離”,產生了胡漢文化質的不相容性。……文化沖突中的對立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沖突中潛下改變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結構,從對方吸收于已用的文化質,從而在調整、適應的過程中趨于一體化。
——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材料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在對傳統文化造成劇烈沖擊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別是得益于突破國家、民族、地域限制的“絲綢之路”的暢通,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
——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的漢化措施;并指出這些措施產生的影響。(8分)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文化融合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4分)
【答案】(1)北方由畜牧業變為農業,或從游牧文明到農耕文明
(2)措施:去胡服著漢裝,三十歲以下官員不得說鮮卑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改漢姓,同漢族通婚,宣布與漢族同祖同源;
影響: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北魏封建化進程,加快了民族融合,推動了中華民族
大家庭的形成,提高了漢族文化圈的影響
(3)為國家統一奠定基礎,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五十多國,總稱為“海南諸國”。中國過去的海外貿易,主要為統治階層帶來珍貴的奢侈品,整體經濟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模上遠超過前朝,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
——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
材料二: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貿易經濟,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店鋪、朝廷辦事機構與居民住宅錯落相間,朝著大街幾乎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坊市制度的崩潰,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當時開封以經商為業的有二萬多戶,其中640家資本雄厚的商戶,號稱“正店”的大酒樓有170家,兼具飲食與商品貿易的多種功能,作為商人驗看商品質量、商定商品價格、簽訂契約的場所。……酒樓、茶坊適應商業大潮,與娛樂場所瓦子,都通宵營業。
——馮天瑜主編《中華文化史》
材料三: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發達的松江、陶瓷業發達景德鎮、冶鐵業發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地。絲織巨鎮盛澤鎮,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間倍之,以綾綢為業,始稱為市”。因“絲綢之利日擴”,到乾隆時,“居民百倍于昔,綾綢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織機逾百張”繁阜喧盛。
(1)宋代以前,中國的海外貿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從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貿易呈現哪些新特點?(4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宋代東京出現“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有什么新特點;根據材料二,三簡述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趨勢。(4分)
【答案】(1)漢代開通了陸上絲綢之路;唐代絲綢之路呈海路并行之局;
集中在海路進行;規模空前;經濟效益明顯;設立專門管理機構。
(2)經濟功能增強,商業貿易繁榮;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出現了比較完善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主要原因:農業經濟的發展,農產品豐富;政府商業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響;東京處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
(3)新特點:專業化城市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商業城市發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衡阳市| 合肥市| 尚义县| 增城市| 盈江县| 扎鲁特旗| 马关县| 南澳县| 黑河市| 哈尔滨市| 安西县| 达拉特旗| 牙克石市| 靖西县| 印江| 安仁县| 洪洞县| 塔城市| 扬州市| 淮阳县| 麻江县| 留坝县| 白朗县| 泾源县| 鄂尔多斯市| 泾阳县| 碌曲县| 来凤县| 全南县| 元氏县| 桃园市| 于田县| 广宁县| 铜鼓县| 广汉市| 甘肃省| 青冈县| 化德县| 浮梁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