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第15課 兩次鴉片戰爭教科書 書 名:普通高中教科書 歷史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利用歷史文獻,將兩次鴉片戰爭置于19世紀中西方社會發展趨勢的雙重時空下進行分析、比較、歸納,認識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唯物史觀、時空觀念) 2.解讀條約內容,科學認識鴉片戰爭性質和影響;客觀評價早期知識分子的“開眼看世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3.客觀深刻反思鴉片戰爭的歷史,認識鴉片戰爭既是近代屈辱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鴉片戰爭的原因、性質、影響。教學難點: 1. 鴉片戰爭的原因、性質、影響;2. 客觀評價早期知識分子的“開眼看世界”。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播放話劇《林則徐》節選林則徐夫婦離別的視頻。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欣賞話劇節選《林則徐夫婦離別》,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疑問,進入本課學習。 學生活動:產生情感共鳴和疑問,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思考。 【設計意圖:話劇導入,引起共鳴和思考。】 戰前鼓動,首相演講(戰爭原因) 探究一:英國與清朝為什么會爆發戰爭?請情景模擬英國首相的戰前鼓動演講! 1.利益需求 材料一 1640年英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逐步建立君主立憲制。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并于19世紀40年代結束。 材料二 從17世紀開始,英國就從中國采購茶葉、絲綢和瓷器,之后還從中國采購土布。然而,英國產品在中國并不受歡迎,英國也拿不出多少商品與中國交換…英國進口多于出口,形成巨大的貿易逆差。英國起初是從國內運白銀到中國平衡逆差。18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商人找到了鴉片作為平衡逆差的工具。 ——摘編自蕭致治《鴉片戰爭史》 2.國情對比 材料三 英國清朝政治先進的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衰落的封建主義專制國家經濟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思想人文主義,科學精神理學僵化,科技落后外交海外貿易,殖民擴張朝貢貿易,閉關鎖國軍事船堅炮利,作戰力強軍備廢弛,戰力低下綜合先進的工業文明落后的農業文明3.其他原因 材料四 鴉片是戰爭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對國際關系、貿易和司法管轄的觀念大相徑庭,即使沒有鴉片,雙方之間的沖突也照樣會爆發。比鴉片問題遠為深刻的是幾個概念的沖突:中國自稱天下宗主的角色和西方國家主權觀念之間的不兼容;中國朝貢關系體制與西方的外交往來體制之間的沖突;以及中國農業的自給自足與英國工業的擴張之間的對抗。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學生活動:根據上述英國和清朝相關材料,聯系所學知識,對比分析、歸納總結19世紀中西方國情,然后情景模擬英國首相的戰前鼓動演講。 教師活動:在同學演講基礎上,總結歸納鴉片戰爭原因。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煉信息、橫向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針鋒相對,中英談判(戰爭影響) 探究二:梳理戰后條約內容及影響 時間條約名稱主要內容影響1842年中英 《南京條約》割香港島、賠款、 五口通商、協定關稅中國的領土完整、獨立、主權遭到嚴重侵犯,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客觀看待西方侵略的雙重影響。1843年中英 《虎門條約》協定關稅、 領事裁判權、 片面最惠國待遇、 通商口岸傳教、 兵船港口“巡查貿易”1844年中美 《望夏條約》中法 《黃埔條約》1858年中英、中法 《天津條約》各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十處通商口岸、賠款、 外國商船自由航行長江各口岸1860年中英、中法 《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商埠、 準許華工出國 賠款、割九龍司給英國1858年中俄 《璦琿條約》搶占中國東北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將俄方提出的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0年中俄 《北京條約》學生活動:根據所學知識,回顧鴉片戰爭的進程,分析戰后簽訂條約的主要內容,深刻認識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教師活動:展示兩次鴉片戰爭簽訂的條約內容,引導學生突破歷史概念“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等,總結兩次鴉片戰爭的雙重影響:一方面使得中國領土、關稅、司法等主權遭破壞,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另一方面開啟了中國近代史。 【設計意圖:培養歷史分析、歷史解釋的能力。】 戰后反應,各方言論(戰后反思) 探究三:戰后社會各階層反應如何?請從士大夫和普通民眾的立場話劇表演,發表觀點。 材料五:在整個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雖有一時的供應不足之弊之虞,但在總體上不覺困難。一些民眾向他們出售糧食、畜禽、淡水,以圖獲利,另一些民眾為他們充當苦力,從事運輸,以求工值。這些被清方文獻斥為“漢奸”的民眾,在交戰地區幾乎無處不有。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材料六:和議之后,都門仍復恬嬉,大有雨過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轉喉觸諱,絕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書“免談時事”四字,儼有詩書偶雨之禁。 ——社科院《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鴉片戰爭》 材料七:《南京條約》初步達成一致后,愉悅之情就蔓延開了,中國官員大笑著說話。英方請客時,兩江總督牛鑒忙著享用櫻桃白蘭地。中方請客時,欽差大臣耆英堅持要往英國人嘴里投糖果。條約討論時,英國代表璞鼎查說耆英“熱情擁抱了我,對我很滿意,認為我是個友好、正直的人”。正式簽約時“眾情欣喜”。 ——(英)藍詩玲《鴉片戰爭》 材料八:祁頃于1842年11月因仿造火輪船,“內地匠役往往不得其法”,提議從澳門雇覓“夷匠”。這能讓這些危險的“夷匠”入境,連忙下旨阻止。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材料九:他們從一個封閉的容器中探頭出來,開眼看世界,并能放下“天朝”的架子,平靜地看待另一種文明,已是石破天驚之舉。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學生活動:戰后社會各階層反應如何?從士大夫和普通民眾立場角色扮演,發表觀點! 教師活動:探究了兩次鴉片戰爭的背景、原因,深刻認識了兩次鴉片戰爭的雙重影響,了解了戰后社會各階層的反應,我們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設計意圖:培養歷史分析、歷史解釋能力。】 回歸現實,鑒古知今(現實啟示) 學生活動:結合所學,談感受和啟示。 教師活動:回望屈辱的百年歷史,我們深刻認識到弱國無外交,引導出壯大綜合國力永不過時;反思戰爭造成的巨大災難,我們更要銘記國際道義,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設計意圖:培養家國情懷。】教學評價設計國家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評估辦法難易 程度教學設計項目認識兩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運用文獻史料和兩次鴉片戰爭形勢圖等資料,了解和掌握兩次鴉片戰爭的時代背景、過程,客觀認識其重大影響。(1)提煉信息、橫向對比、歸納總結兩次鴉片戰爭背景; (2)繪制兩次鴉片戰爭的路線圖; (3)形成對兩次鴉片戰爭重大影響的客觀認識。較難提供史料和地圖,安排任務。時代的產物概述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閱讀教材梳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事跡,歸納其性質和意義。依據教材,制作斗爭事跡表格; 結合背景和戰爭造成的結果,理解其性質和意義。容易提供表格模板。非正義戰爭認識地主階級抵抗派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其存在的局限性。搜集整理兩次鴉片戰爭后各階級反應的史料,穿越歷史,身臨其境,模仿演講。能恰當表達相應階級當時的反應; 能深刻認識其歷史局限性。較難提供史料和安排任務,充分動員,激發積極性。歷史責任感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他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文檔字體請使用“黑色,宋體,五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