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一、學習目標教材分析本課通過四個子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人民政權的鞏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概括歸納新中國初期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及實踐,分析其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概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內容、地位和性質,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認識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培養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二、學習過程【自學測評】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籌備工作有哪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1)時間、地點: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2)主要內容:①大會一致決定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②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③大會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1)時間:1949年10月1日(2)主要內容①決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②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過程與歷史意義?(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時,盛大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2)歷史意義①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②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③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3.新中國成立后面臨怎樣的國內、國際環境?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如何?歷史背景:(1)國內:新中國成立時,國民黨殘余軍隊還盤踞在華南、西南地區,人民解放軍仍在進行人民解放戰爭的后期作戰。(2)國際:美國發動侵朝戰爭,給國家帶來安全危害。重要措施: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尚有約占總數2/3的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概況①1950年夏,②到1952年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3)意義①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農村生產力得到大解放,糧食產量大幅提高。②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穩定物價(1)背景①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財政困難,投機商人趁機搶購物資囤積居奇,拒用人民幣,倒賣銀元,加劇物價飛速上漲。②為制止投機資本制造的市場混亂,鞏固人民政權。(2)舉措:“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3)影響①全國物價趨于穩定,結束了連續十幾年物價暴漲的局面,人民政府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②政務院通過采取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③到1952年年底,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抗美援朝(1)背景: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擴大侵朝戰爭,嚴重威脅到中國國家安全。(2)概況①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②經過五次戰役,中朝軍隊把美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3)結果: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4)意義: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志愿軍涌現出30多萬英雄模范和功臣,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匯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極大地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而團結奮斗。4.新中國初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有哪些表現?成就如何?外交方針(1)新中國奉行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針。(2)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按照“一邊倒”方針,先后與蘇聯等十個人民民主國家建交。(2)按照“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方針,先談判再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一次建交高潮。(3)參加日內瓦會議①參加:1954年4 月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這次討論國際問題的重要會議。②成果:由于中國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顯示了新中國在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提出:(2)確認:1954年6月,中印、中緬聯合聲明正式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3)參加亞非會議①參加:1955 年4 月,亞非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這是戰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②成果:③影響:為中國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推動中國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等國建交及同英國、荷蘭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5.過渡時期總路線是如何提出和實踐的?提出:1953年,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內經濟、政治條件及國際形勢的變化,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內容:(1)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2)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踐:(1)“一五”計劃建設:經過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6.新中國初期的民主法制、思想建設有何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頒布:1954 年9 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性質及原則: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政治制度體系的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它們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中國共產黨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毛澤東思想的作用和地位(1)作用: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毛澤東發揮了獨特的作用。(2)地位: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合作探究】1.探究一 中華人民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材料1 新中國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它宣告二十多年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歷史、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幾千年來少數剝削者對廣大勞動人民統治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同時,它把中國的歷史帶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中,“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毛澤東選集》第4卷問題:中華人民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1)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2)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3)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2.【探究與拓展】 史料見課件問題:結合史料,理解:剿匪鎮反、土地改革、穩定物價、抗美援朝,是鞏固人民政權緊迫而又必要的重大決策,是整套的政策和策略。①將剿匪鎮反、土地改革、穩定物價、抗美援朝等緊迫而又必要的重大事件有機結合,全面鞏固人民政權,為國家向社會主義轉變,實現工業化準備條件。②鎮反運動,鞏固了社會治安,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為抗美援朝提供了穩定的國內環境。③土地改革提高了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抗美援朝戰爭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④穩定物價,物資自由流動,為抗美援朝提供了物資流通的便利。三、本節精練1.(2022河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觀看蘇聯電影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據統計,1949—1959年國內放映的蘇聯電影達750多部,如《列寧在十月》《科學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觀眾約19億人次。這一現象說明A.“一邊倒”方針推動中蘇全面交流 B.國家重視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C.“雙百”方針的貫徹豐富人民生活 D.“一五”計劃促進了文化事業繁榮2.(2021湖北)1957年,外國專家沙博理參觀西安時,獲悉城市人口從解放初不足50萬增加到150萬。在訪問已建成的六家國營紡織廠中的一家時,他得知“該廠使用的每一件機器都是中國自造的”。他由此感到這座古城“重新興盛起來了”。這說明A.“一五”計劃初步改變社會面貌 B.西安成為內地省會開放城市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全建立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3.(2022廣東)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周恩來匯報參加日內瓦會議和出訪印度、緬甸情況時,毛澤指出:“門要關死已經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種有利的局勢,需要我們走出去。緩和國際緊張局勢,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相處。”這說明A.國內建設需要調整“一邊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運動提升中國影響力C.“求同存異”促進亞非各國了解中國 D.不結盟運動興起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4.(2022浙江)20世紀50年代中期,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某國際會議上強調“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會議最終通過了《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這次會議上,周恩來作出的重要貢獻有A.鮮明地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B.就印度支那停止敵對行動提出六點建設性意見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闡述了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5.(2022海南)1952年,以反細菌戰為目的的愛國衛生運動在全國展開;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蟲害)成為該運動的新內容。在整個過程中,群眾是主體力量,既是參與者也是服務對象。這充分反映了A.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B.群眾運動取得了成效C.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D.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6.(2022北京)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廢除政治上的反動課程”,開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課程;1956年,“馬列主義基礎”和“中國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課。這些高校課程的調整A.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方針B.標志著國家“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形成C.成為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礎D.推行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7.(2021山東)1954年8月,毛澤東在接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指出:“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強調中國A.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驗 B.經濟建設要堅持自力更生C.應逐步放棄“一邊倒”政策 D.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8.(2021浙江)一次國際會議的公報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 言等七部分。公報聲明:“確認人民遭受外國的征服、統治和剝削是對基本人權的否定,是對聯合國憲章的違反,是對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種障礙。”這次會議是A.萬隆會議 B.巴黎和會C.日內瓦會議 D.第26屆聯合國大會答案:1.B 2.A 3.B 4.A 59.C 6.A 7.D 8.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