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本試卷分卷Ⅰ和卷Ⅱ兩部分; 卷Ⅰ為選擇題,卷Ⅱ為非選擇題。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卷Ⅰ (選擇題, 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本卷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將答案填寫在上面答案欄內1.暑假期間,人們在城市街巷尋景尋味,在秀美鄉村望山看水,走進博物館、紀念館觸摸歷史,來到公園郊野親近自然、陶冶身心……這表明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能A.獲得一定的物質支持 B.解決衣食住行C.獲得必要的精神滋養 D.擴大自身的影響力2.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青少年要主動融入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這是因為①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②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 ③異彩紛呈的社會實踐決定我們飛的高度 ④投身于社會的過程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過程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某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發生了很多變化:冷漠的變熱情了,脆弱的變堅強了,自理能力差的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了。這說明①參與社會實踐一定會改變性格 ②我們應該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③我們可以盡早走上工作崗位 ④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4.親社會行為通常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需要我們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下列同學的行為不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A.銘銘抽空照顧小區里的空巢老人 B.堯堯積極關注新聞,了解社會發展C.東東獨立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 D.莉莉主動承擔責任,打掃教室衛生5.王亞平是中國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是中國首位太空教師、是孩子的媽媽,還是中共二十大代表……王亞平擁有的多重身份說明A.社會可以離開個人 B.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C.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相同身份 D.個人的成長可以離開社會6.國慶期間,莉莉與父母到海南旅游。莉莉一家通過網絡買機票、預訂酒店,預先把要去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還了解了旅行的注意事項,她們的海南之旅非常順利愉快。這說明①傳統生活已不適應人們的需求 ②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③網絡無所不能,可以事事依賴網絡 ④通過網絡可以獲取實用的信息和知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 ②③7. “農產品直播帶貨”讓電商成為一個參與鄉村發展中的重要角色,祖國大地紛紛出現了“田間地頭賣貨忙”的景象。農產品直播帶貨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A.農產品直播帶貨——增加農產品銷售——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B.農產品直播帶貨——為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擴大農產品的影響力C.農產品直播帶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D.農產品直播帶貨——根除農產品銷售難題——助力鄉村振興8.如今,互聯網深深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從線上辦公、視頻會議、網上購物到網上“云游”博物館——“數字紅利”在城市生活和城市治理中不斷釋放。材料體現的主題是A.網絡是把雙刃劍 B.網絡讓生活更美好 C.制度創新步伐加快 D.經濟促進社會變革9.兒歌《花園種花》火遍全網,企業版也紛紛亮相,“在月球的表面上挖呀挖呀挖,表取和鉆取一步都不落,1731 克的月壤帶回了家”; “在貧瘠的沙戈荒挖呀挖呀挖,建多多的新能源造福千萬家”………這些改編版體現了①通過網絡傳播正能量 ②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③簡單地模仿網絡熱點 ④網絡為發展建言獻策A. 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 ②④10.雷鋒曾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边@告訴我們①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②個人的努力是集體發展的動力 ③個人在集體中獲得力量 ④集體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奉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一名高三學生因百日誓師大會上的勵志言行遭受網暴,杭州女孩鄭某因粉色頭發遭遇大規模網暴……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多家網站平臺也集中發布防網暴指南手冊。以下是部分同學跟帖,對此,你認為正確的是①會飛的魚: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實”,實質是一種違法行為 ②海星寶寶:《通知》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要進一步落實 ③暖暖陽光:大快人心,總算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暴力問題④人在旅途:自由是有邊界的,要做負責任的網絡參與者A. ①④ B.①② C. ②③ D. ③④12.下列行為屬于遵守規則、維護秩序的是①小林課上認真記筆記 ②小巖在廣場的噴泉內洗衣服 ③小付為趕時間插隊取票④小強按照市場準入原則,誠信買賣A. 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3.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隨地吐痰; 有警察時遵守交通規則,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 在自己熟悉的團體內謙恭有禮,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環境就缺乏公德意識……面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種種情形,小明想選用以下古語、名言作為警示語加以提示,你認為最恰當的是A.人而無禮,焉以為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慎獨自律,表里如一 D.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14.根據國家通知要求,各市對騎摩托車、電動車不戴安全頭盔及開車不使用安全帶的行為進行嚴查。這提醒我們青少年A.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B.自覺遵守規則,維護規則唯他律C.要增強法治意識,懲處違法行為 D.社會規則靠強制性手段保證實施15.近年來,隨著“網紅打卡地”逐漸增多,直播行業的快速興起,人們的拍照欲望和熱情也一再被點燃。為了追求新奇、時尚、個性化的拍照效果,逼停火車者有之,高空玩自拍者有之,甚至有人因此喪命。材料警示我們A.維護良好秩序必須限制人們的自由 B.公民可隨意行使權利和自由C.遵守社會規則就是做到他律 D.公民要自覺遵守社會規則16.敬人者,人恒敬之。下列關于尊重的說法,你不認同的是A.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 B.生活中,我們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權利等C.違法犯罪者沒有得到尊重的需要 D.尊重,不僅是對人的尊敬,還需要尊重自然1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鬃拥拿越o我們的啟示是A.要舍己為人 B.要一視同仁 C.要學會換位思考 D.要助人為樂18.作為好友的小楊應小楊:你今天一直眉頭緊鎖,下課發呆,問你也不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我很擔心。小江:你不要再問了,我不想說。A.尊重對方,給予空間 B.持續行動,繼續追問C.保持冷靜,結束友誼 D.不辨是非,指責埋怨19.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杭州亞運會開幕式迎賓表演中使用“水玉琮”敲擊出激昂鼓聲,以水為禮,擊鼓迎賓,玉鳥飛旋,時空流轉,春華秋實,開拓豐收。 “以水為禮,擊鼓迎賓”說明A.文明有禮更容易贏得他人尊重 B.為人處世應該舉止端莊C.文明有禮體現國家形象 D.文明有禮有利于建設文明社會20.中華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下列情境中用語恰當的是①向人祝賀說“恭喜”,請人指點說“賜教 ②起身作別說“久違”,托人辦事說“拜托 ③探望別人說“拜訪”,請人赴約說“賞光 ④麻煩別人說“打擾”中途先走說“留步A. 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 ②④21.某媒體播報了這樣一則新聞:某小學生放學回家路上撿到價值 16 萬元的黃金首飾,打電話報警后,在警方幫助下全部還給失主。這則新聞的標題應該是A.人間真情,大愛無疆 B.少年擔當,踐行誠信C.關愛他人,溫暖自己 D.文明祥和,與人為善22.無規矩不成方圓,有敬畏才知行止。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對下列行為的性質,判斷正確的是①朱某在商場拾到他人丟失的手機,拒絕歸還----行政違法行為 ②周某等人多次搶劫未成年人財物,被判處有期徒刑---刑事違法行為 ③王某非法收購走私國家野生保護動物,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刑事違法行為 ④李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移走了路段上的一處施工指示標志----民事違法行為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3.《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顯示,絕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許多惡習,其中吸煙、曠課、逃學、不良交友和夜不歸宿的比例很高。這警示我們A.抓好大事,做到有禮有節 B.預防犯罪,杜絕不良行為C.依法維權,提升維權能力 D.態度謙和,不說粗話臟話24. 退出共享單車會員,押金難以要回;商店倒閉關門,充值卡退款無門:團購訂單后,進店消費卻被要求額外加錢……面對種種侵權現象,下列做法正確的是①圍堵涉事商家,表達自身訴求 ②求助法律機構,維護合法權益 ③尋求法律救濟,訴至人民法院 ④學會寬容理解,不必費力交涉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5.某景區兩名男子裝扮成孫悟空,拉著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強行收費。游客對此感到氣憤,于是報了警。民警經調查取證認定兩人行為違法,對其予以行政拘留處罰。該案例啟示我們①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②要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③報警是維權的最后屏障④犯罪行為會受到刑罰處罰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第II部分 非選擇題(共50分)26.走進社會生活(共10分)社會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絢麗的社會生活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們去探究、去參與。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接觸、融入社會,擴大交往范圍,扮演社會角色,承擔社會責任。八年級(2)班全體同學在道德與法治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一次主題實踐活動。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 [活動一 走近社會]活動的目的是要我們做一個融入社會的人,請你就“人的生存和發展為什么離不開社會”設計一個簡單的發言提綱。 (4分)[活動二 服務社會] 社區內寵物傷人和隨地大小便的問題引發了小冀和同學們的思考。為此,小冀和同學們組成了社區調查小組,利用周末時間進行了社區調查,之后,他們寫成調查報告向居委會和其他相關部門反映了這個問題。(2)請你概括材料畫線內容體現的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 (2分)我們應該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 請你向同學們提出幾點建議。(4分)27. (11分) 社會問題, 出謀劃策。材料一 直播“帶貨”---在河北鹽山縣,蘋果、紅薯等特色農產品喜獲豐收,該縣利用網絡開展“家鄉的味道---我們為鹽山品牌農產品代言”志愿者服務活動。電視主播變身志愿者,跨界當網絡“主播”,通過產地貨源免費直播帶貨的方式,線上宣傳家鄉,推介家鄉的優質農產品,讓更多農民搭上直播快車。材料二 直播“帶禍”---某地法院對被告人郭某銷售有毒有害的假冒偽劣商品一案進行了公開審理。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郭某明知銷售的減肥類食品中添加了一種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但仍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的方式大肆銷售,甚至誘導未成年人購買,從中牟取暴利。(1)結合材料,聯系所學,說說網絡直播會帶來哪些“獲”與“禍”。(4分)材料三2023年8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看到這則新聞,小冀圍繞該報告查找到以下兩幅漫畫:(2) 請你用-句話概括上面兩幅漫畫共同說明了什么 (3分)(3)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做理性的網絡參與者,你有哪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4分)28.(共15分)遵守社會規則某校八年級同學圍繞“社會規則、社會道德開展以下學習活動活動一 了解社會規則為了了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同學們收集到以下兩則名言: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R蒙特 秩序意味著光明和安寧, 意味著內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 秩序是人類最 大的需要, 是真正的幸福所在?!⒚谞?br/>(1)體味兩則名人名言,談談你對社會秩序重要性的理解。(4分)活動二 說規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社會規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八年級(2)班同學展示了校園中一些常見的規則:校規校紀 規則內容課堂規則課間規則 不許追逐打鬧;不許大聲喧嘩餐廳規則宿舍規則 按時作息;禁止使用違規電器(2)根據上表,請你為表格中所缺規則內容各補充一點。 (4分)活動三 典例學習典例一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夏衍,在臨終前感到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秘書開門欲出時,夏衍突然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不是叫,是請。”典例二 一名失去雙手的顧客前往餐廳就餐,他請求餐廳服務生給予幫助。一名年輕男服務生立即坐到他的對面,面帶微笑地細心喂食,全程超過半小時。典例三 音樂課上,小利唱的一首《我和我的祖國》贏得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同桌小茵對小利說:“你唱得太好了!”小茵一句平常的贊美,卻給小利帶來了一天的好心情。(3)結合以上典例,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尊重他人。(3分)典例四 古語云:“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蹦承猿謩摻ㄐ@誠信環境廣泛開展誠信宣傳,積極推介誠信典型,建立健全學生誠信檔案,將學生個人誠信作為升學、畢業、評先評優、鑒定推薦等環節的重要考量因素。針對考試舞弊等不誠信行為進行誠信教育,讓“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誠信之風吹遍整個校園。(4)請你從個人和社會角度談談誠信的意義(4分29. (14分) [警惕違法我慎行)材料一 某校八年級同學進行模擬法庭活動,模擬審理了如下案件:15歲中學生陳某為了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竟和另外兩個“朋友”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作案多起,還把他人打成重傷。小李作為審判長,對陳某作出如下判決:①陳某的行為觸犯了民法。②陳某應當受到罰款、有期徒刑等刑事處罰。③未成年人陳某需要承擔刑事責任。(1)小李的判決有兩處錯誤,請你指出錯誤并改正。(2分)材料二 經過大家的詳細了解,對中學生陳某的成長軌跡繪制如下:(2)我們從陳某的事件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4分)材料三 初中生小明和同學小亮騎著自行車同行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一輛轎車為躲避前方來車拐進自行車道,將小明撞倒在地,轎車司機下車后發現撞倒的是一名學生,便駕車飛奔逃走。經診斷,轎車碰撞造成小明的小臂骨折。交警通過查看監控視頻,找到了肇事司機。肇事司機私下找到小明的家人,提出和解。小明的家人同意由交警調解,雙方協商解決。但在賠償金額方面,雙方產生分歧小明及家人在律師的幫助下,將肇事司機告到法院。最終,肇事司機按法院判決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3)材料中小明及家人運用了哪些法律手段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4分)材料四 韓某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引誘搜集黨政機關涉密文件,觸犯了刑法,被依法制裁。X X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摘選)X X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摘選) 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韓某犯間諜罪, 判處有期徒刑 11年6個月, 剝奪政治權利 4年, 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5萬元。(4)請你指出本案中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別是什么。(4分)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道德與法治試題參考答案卷Ⅰ (選擇題, 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D D C B C C B A B A B C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A D C C A C B B C B B A卷Ⅱ (非選擇題, 共50分)26.(1) ①社會為個人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②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③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2) 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或參與社會調查) 、行使監督權 (或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 。建議: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③我們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27.(1) “獲” ①網絡直播為農產品銷售拓寬了渠道,促進了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加收入。②網絡直播為宣傳家鄉、推廣產品提供了新平臺,有利于促進文化傳播和交流。“禍”:①部分不良商家利用網絡直播銷售有毒有害的假冒偽劣商品,損害消費者健康,侵害消費者權益。②一些網絡直播行為可能誘導未成年人進行不理性消費,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2) 兩幅漫畫共同說明:網絡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我們應合理利用網絡,趨利避害,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3) 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學會“信息節食”,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沉溺于網絡。③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8.(1) 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每個社會成員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據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避免混亂、減少障礙、化解矛盾,從而的發展機遇,從而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情。(2) 課堂規則: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 尊重老師,遵守課堂紀律等。餐廳規則:文明就餐,節約糧食; 排隊取餐,保持餐廳衛生等。(3) 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們考慮他人的感受,認真對待他人,給予他人應有的、適當的關注,而不冷落、忽視他人。我們應該重視他人,對他人的疑惑給予細致耐心的解答,對他人的請求給予熱情的幫助。②平等對待他人。我們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③學會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 應該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④學會欣賞他人。我們要善于發現他人的潛質和特長,真誠地欣賞和贊美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給予他人積極的評價。讓我們學會彼此欣賞,共同進步。(4) 個人角度:①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誠信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一個人真誠老實、篤守諾言,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贏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虛作假、口是心非,就會處處碰壁,甚至無法立身處世。②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客戶; 才能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社會角度:①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國無信則衰,社會成員之間以誠相待、以信為本,能夠增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 能夠降低社會交往和市場交易成本,積累社會資本; 能夠提高國家的形象和聲譽,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②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一個價值準則,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F代社會注重信用體系和制度建設,民法意義上的誠信原則,更強調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講信用、守諾言、誠實不欺。29.(1) 錯誤一:陳某的行為觸犯了民法。改正:陳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錯誤二:陳某應當受到罰款、有期徒刑等刑事處罰。改正:陳某應當受到有期徒刑等刑事處罰 (罰款屬于行政處罰,不是刑事處罰)。(2) ①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③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我們要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3) ①與侵權者協商 (或和解)。②請求有關部門調解 (或交警調解)。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4) 主刑: 有期徒刑11年6個月。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4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5萬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