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作文模擬寫作:“容錯率”寫作指導及范文2篇原題呈現(xiàn)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家Ellen Langer 曾做過一項研究,探索對出錯的開放態(tài)度如何影響公眾演講焦慮,他們將參與實驗者隨機分成三組,讓他們進行演講:A組的參與者被告知“出錯是糟糕的”;B組的參與者被告知“出錯是難免的”;而C組的參與者被告知“演講需要出一個錯誤,而且還可以出更多意外錯誤”。結果,C組的參與者在演講中感到最不焦慮,他們組得到的觀眾評分最高。作為一個即將進入高三的學生,以上材料會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結合你的見聞感受,寫一篇作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寫作指導本題的審題立意并不多元,也難度不大,著重要考查的是學生的論證分析能力。寫作時,要抓住核心概念——“容錯率”(對“出錯”所持有的態(tài)度)做文章,重點分析為什么要對“出錯”保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容錯率”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焦慮水平,進而影響我們的表現(xiàn)的。在寫作時可以綜合運用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假設論證等論證方法,進行充分有力的說理。可以舉的事例有歷史人物所走的“彎路”,科學實驗中的不斷“試錯”過程,還有最近的奧運健兒賽場表現(xiàn)等。佳作展示2篇不求完滿,但求無愧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行走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你我都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我們不必拘泥于錯誤的圖圄中。正如王爾德有言;“每個圣人都會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會有未來。”倘若一時錯誤止步不前,才是真的大錯特錯。以次優(yōu)之翼,綻自我無愧之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設想一種情景:假若一個人一味的追求完美,追求最好,一心只向著最高的山峰前進,但是他真的可以抵達最高處嗎?換句話說,高山是被群山環(huán)繞著的,想要登上最高處就必須要從小處著手,登上的每一座山峰都不會白費,都會成為我們通向群山之巔的階梯,這就是次優(yōu)理論——追求最好得從出錯開始。核物理學家貝德克勤在研究鈾的放射性時耗費了好幾年的時間卻無法證明鈾的放射性與外界無關,這使他感覺到自己似乎是走錯了道路,但是在一個陰雨天的下午他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鈾在黑膠底片上留下了底影。于是便有了后來在核物理研究中大放異彩的暗室。試問貝德克勒如果在一開始就追求實驗的圓滿,那么他能抱著對看似錯誤的結果的堅守嗎?眾人只知真理向前一步便是謬誤,卻不知錯誤向前一步也可為真理奠基。所以我們不必憂慮于當下的錯誤,無須證得圓滿,只需問心無愧地前進罷了。“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曾有詩里如此言說。美好的事總是吸引我們追求并心向往之,可是我們卻往往忽視了通向美好所需要的努力和一步步看起來錯誤的實踐,這樣就會導致好物不堅,彩云易散的結果。貝多芬在有一次演出時將樂曲中的一個音改成了不合弦的,卻使得演出效果變得更好,他有一位學生也效仿他如此做,卻被貝多芬告知;我可以,你不可以。細究這背后的原因,無非是貝多芬的樂曲是他經(jīng)過苦難與錯誤的磨礪之后寫出來的,而那位學生卻僅僅只是對美好事物的照搬,殊不知沒有經(jīng)過錯誤和磨礪打磨過的事物終究只會好物不堅,彩云易散。正如白居易曾在另一詩首中寫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想要真正地成才,我們必須放下對錯誤的偏見,寬容地接納自己的錯誤,然后向更好的方向奮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正如王安石所說:“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盡吾力而不得至者,可以無悔矣。”對待錯誤,我們要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守,才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長河入海,亦經(jīng)曲流每一條河流都將匯入大海,但海與河之間從來不會是一條筆直的直線,入海的漫長旅途中,它會留下一輪又一輪的曲流。每一個人也都想把事情做好,但世上也從沒有過十全十美之事,我們總是會不可避免地出一些差錯。然而,長河入海,亦經(jīng)曲流,河流不會因它迂繞的曲流而彷徨,因此它終能抵達汪洋,我們也不必過分糾結于犯下的錯誤,以開放之心前進,也終將抵達彼岸。向上向好之心固然人人有之,但犯錯也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一味地追求盡善盡美,眼里容不得一丁點兒差錯,讓自己淪為完美主義之下的奴隸,最后只會讓自己深陷焦慮與不安的泥潭,從而釀成更多的錯誤,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因此,追求“完美主義”是萬萬不可取的,著力于避免錯誤最終會導致無法專注于所做之事,殊不知這世上卻從來沒有過十全十美之事。且看那些所謂“完美”之物,那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之最,它的涂改潦草之字竟遍布全文,卻仍然享有如此美譽,只因它并不是王羲之所精心打磨的一件藝術品,而是記錄浣洗而有感的一篇抒發(fā)真情之文。那被整個藝術界所稱道的斷臂維納斯雕像,作為人體雕塑的它竟缺少雙臂,但也正是由于這一看似不合常理的“錯誤”形成了獨屬于它的“殘缺美”。世上沒有無瑕之玉,沒有錯誤便沒有特點與靈魂,藝術品是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如此。我們喜歡看由人所進行的一場場比賽,而非電腦所擬的完美對決,因為“人”的比賽中會有錯誤,錯誤使比賽變得更加精彩。我們翻開這新中國百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她的發(fā)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先烈們在探索出路的過程中也誤入過不少歧途,但這也正讓這歷史更加刻骨銘心。每一件偉大的事業(yè)都是在錯誤中不斷前進而誕生的,真正會導致失敗的從來不是錯誤,而是沒有一顆能夠接受錯誤與不完美的心。錯誤是我們?nèi)松飞系淖兞浚鳛楦呷膶W生,我們更應學會以開放之心對待這些變量,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