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威寧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本試卷命題范圍:湘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二章。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圖,完成1~2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J的公轉周期為67年B.太陽系直徑為10萬光年C.D比C更容易遭受隕石襲擊的原因是D比C更靠近小行星帶D.金星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2.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其運動特征為( )A.同向性、共圓性、近面性 B.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C.同向性、共圓性、共面性 D.同向性、近圓性、近面性2023年6月,太陽物理學家基斯·斯特朗發現,太陽黑子數達到了163個,這是二十多年來最高的一次,可能會發生災害性很強的太陽風暴。完成3~4題。3.下列有關太陽黑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發生在太陽色球層中 B.標志太陽活動的強弱C.比周圍區域的溫度高 D.與耀斑活動周期不同4.有關太陽風暴對地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可信的是( )A.保障在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B.兩極及赤道地區會出現極光C.許多地區降水量有異常變化 D.黑龍江漠河會出現極夜現象下圖為“地質年代表示意圖”,圖中數字表示距今時間(單位:億年)。據此完成5~6題。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顯生宙前寒武紀 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 哺乳動物人類5.地球上大量生物出現并持續演化的地質年代是( )A.冥古宙 B.太古宙C.元古宙 D.顯生宙6.關于恐龍(爬行動物)繁盛地質年代的地理環境,敘述正確的是( )A.巖漿活動為主 B.海陸反復變遷C.陸地面積逐漸擴大并趨于穩定 D.現代造山運動下圖是合肥市某中學生在暑假地理實踐活動中拍攝的4幅景觀照片。據此完成7~8題。① ② ③ ④(干旱地區)7.關于圖中自然景觀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形如折扇,頂厚緣薄 B.②地上寬下窄,形似蘑菇C.③地谷寬岸緩,水流緩慢 D.④地山坡陡峭,遠望如林8.關于④地景觀描述正確的是( )A.地表河流眾多 B.海浪侵蝕基巖C.巖石層理明顯 D.風力沉積形成2024年9月16日凌晨,游客王先生在四川臥龍特區夜宿時遇強降雨,附近河水水流突然增大,水流中央雜較多泥沙、柴草、樹枝等,溝谷中傳出沉悶的轟鳴聲,當地政府立即組織游客撤離。據此完成9~10題。9.王先生遇到的自然災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C.滑坡 D.火山噴發10.在野外遇到該自然災害時的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A.躲到溝谷中的大樹上 B.找齊貴重物品順溝往下跑C.抓住漂浮物以助漂浮 D.就近逃往平整安全的高地運用等高線地形圖是分析地貌的常見方法,如圖為我國某地區典型地貌等高線示意圖,圖中等高距為0.2m,虛線表示2021年情況,實線表示2022年情況。據此完成11~12題。11.根據圖示信息判斷該地貌為( )A.沙丘 B.沖積扇C.三角洲 D.風蝕柱12.該地區最可能位于我國( )A.西南地區 B.新疆C.青藏高原 D.華北平原我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泛、發育最充分、類型最齊全的國家。如圖為我國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觀示意圖。完成13—14題。13.影響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巖石、水文 B.地形、植被C.土壤、地形 D.氣候、植被14.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觀演變順序是( )A.峰叢、孤峰、峰林 B.孤峰、峰叢、峰林C.峰叢、峰林、孤峰 D.孤峰、峰林、峰叢下圖為我國某海岸地區地貌景觀圖。完成15~16 題。15.甲圖地貌為( )A.海蝕柱 B.海蝕平臺C.海蝕崖 D.沙堤16.甲、乙兩地貌景觀分別屬于( )A.海蝕地貌、海積地貌 B.海積地貌、河流地貌C.風蝕地貌、海積地貌 D.河流地貌、海蝕地貌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52分)17.(20分)讀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分布圖和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上圖中讀出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最豐富的地形區,并說明原因。(4分)(2)讀下圖A、B、C共同組成地球的 圈層,其中A為 圈,C為 圈。圖中D層是 ,其平均厚度約 。(10分)(3)地球內部圈層是依據 劃分的,其中橫波的波速 (填“大于”或“小于")縱波。(4分)(4)地震發生時,在游輪上的人會感到 。(2分)A.左右搖晃 B.先搖晃后顛簸C.先顛簸后搖晃 D.上下顛簸18.(1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下圖為黃淮海平原地形圖和地形圖中A、B兩點間沖積扇剖面圖。(1)描述圖示區域沖積扇的分布位置,并描述該地貌景觀的特點。(8分)(2)黃河沖積扇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河流沖積扇,該地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有學者研究發現,農耕文明時期黃河沖積扇的形成速度明顯加快,試分析其原因。(6分)19.(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喀斯特地貌又稱巖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下圖為我國南方某處喀斯特景觀圖。(1)分析我國西南地區多發育喀斯特地貌的原因。(4分)(2)說出甲地貌的名稱,簡要說明其形成過程。(8分)(3)簡述喀斯特地貌對當地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