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試題(卷)地理說明:1.本試卷滿分為 100分,考試時間為 60分鐘。2.書寫認真,字跡工整,答題規范,卷面整潔不扣分。否則,將酌情扣分,書寫與卷面扣分最多不得超 10分。第Ⅰ卷 選擇題(共 40 分)下列各題都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涂黑。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位于黔東南州雷山縣境內的西江千戶苗寨是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99.5%的原住民都是苗族。這里四面環山,重巒疊嶂,寨內吊腳樓層層疊疊,依山而建,氣勢恢宏,圖 1 示意該區吊腳樓景觀。據此完成 1~3題。圖 11.西江千戶苗寨位于我國( )A.云南省 B.四川省 C.貴州省 D.福建省2.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區域屬于( )A.溫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3.吊腳樓底層用木柱支撐的架空結構主要目的是( )A.防澇且通風透氣 B.營造室內冬暖夏涼 C.獲得更多的光照 D.節約更多建筑材料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圖 2 為黃河流域示意圖。讀圖完成 4~6 題。圖 24.黃河( )A.是內流河 B.發源于青藏高原 C.注入黃海 D.下游的支流眾多5.黃河沿岸景觀壯美,下列景觀位于黃河中游河段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為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上游大規模放牧,增大載畜量 ②中游保持水土,推進生態修復③流域內節水優先,保護水資源 ④上游固堤分流,防范“地上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各具特色。天山南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多戴色彩、花紋各異的花帽(圖 3)。某少數民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稱為禮拜帽(圖 4),他們在做禮拜時,前額和鼻尖著地,帶無檐帽更為方便而發展成為一種服飾習俗。據此完成 7、8題。圖 3 圖 47.圖 3所示頭戴花帽的少數民族聚居于我國( )A.內蒙古 B.西藏 C.新疆 D.寧夏8.圖 4所示頭戴禮拜帽的少數民族是( )A.回族 B.蒙古族 C.壯族 D.滿族為保障糧食安全我國三大育種基地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優勢打造農作物“種業芯片”。圖 5 為中國三大育種基地分布和不同區域水資源與耕地資源占全國比重示意圖。讀圖完成 9~11 題。圖 59.圖中熱量條件最好的育種基地及影響因素是( )A.海南育種基地緯度位置 B.四川育種基地地形因素C.甘肅育種基地天氣狀況 D.甘肅育種基地海陸位置10.圖中四個區域發展農業生產,水土資源配合較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丁區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兩熟到三熟每年我國東部雨帶有規律的南北移動,一般 4 月在華南登陸后向北移動,9月迅速南撤,10 月退出大陸。讀圖 6,完成 12~14 題。圖 612.圖中分界線處①山脈的名稱是( )A.大興安嶺 B.秦嶺山脈 C.太行山脈 D.小興安嶺13.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是( )A.西北風 B.東北風 C.東南風 D.西南風14.7、8月雨帶推移到了我國( )A.珠江流域 B.華北平原 C.長江流域 D.東北地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藏糧于地”的主要目標是提升耕地質量,耕地質量直接關系到糧食生產效益。我國耕地按照地力水平、土壤健康狀況、農田配套設施等,由高到低劃分為一至十等。圖 7為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圖 8 為 2019 年我國不同等級耕地面積比重統計圖。讀圖完成 15~18 題。圖 7 圖 815.下列土地利用類型中屬于耕地的是( )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 )A.季風區 B.亞熱帶 C.濕潤區 D.干旱半干旱區17.我國耕地的特點是( )A.分布比較均勻 B.優等地占比較多 C.人均占有量多 D.中低等地比重大18.我國實施“藏糧于地”戰略的關鍵是( )A.擴大種植面積 B.培育優良品種 C.提高耕地質量 D.退耕還林還草幾位游客以體驗和探索地理景觀為目的,從沈陽出發,沿國道自駕前往拉薩旅游,圖 9 為行程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 19、20 題。圖 919.途經的城市蘭州所在省區是( )A.陜西 B.甘肅 C.青海 D.寧夏20.從沈陽去往拉薩( )A.逐級跨越第一二三級階梯 B.穿越了秦嶺——淮河一線C.沿途可領略黃土高原景觀 D.依次穿越暖溫帶和亞熱帶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 50 分)21.【向綠向新能源轉型】(14分)資料一:國際能源署發布 2024 年《可再生能源報告》顯示中國綠色電力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圖 10 為2023 年我國不同能源消費占比統計圖,圖 11 為 2016~2023 年我國煤炭、石油、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統計圖。圖 10 圖 11(1)列舉三例我國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3分)(2)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______占比最多,其次是______。(2分)(3)據圖 11,說明 2016~2023年我國煤炭、石油、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變化特點。(3分)資料二:近年來我國的能源生產量穩步增加,但每年仍存在比較大的缺口,主要靠進口的化石能源補充。圖 12 為 2016~2023 年我國能源消費量柱狀統計圖。圖 12(4)近年來我國能源生產量穩步增加,但依然需從國外進口化石能源,簡要說明原因。(2分)(5)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出兩點建議。(4分)22.【探究中國人口分布】(16分)資料:下表為我國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省級行政 指標(人 省級行政 指標(人 省級行政 指標(人 省級行政 指標(人單位 /km2) 單位 /km2) 單位 /km2) 單位 /km2)澳門 20704 浙江 612 海南 285 云南 120香港 6709 河南 595 江西 271 寧夏 108上海 3923 安徽 436 山西 223 黑龍江 67北京 1333 河北 395 貴州 219 甘肅 59天津 1162 重慶 389 廣西 212 內蒙古 20江蘇 791 福建 335 陜西 192 新疆 16廣東 701 湖南 314 四川 172 青海 8臺灣 654 湖北 311 吉林 128 西藏 3山東 652 遼寧 288 — — — —圖 13(1)根據下列步驟,完成繪圖要求。第一步:確定指標。在圖 13的圖例上方橫線處填寫該指標名稱。(1分)第二步:數據分級。若將數據分為五級,請在圖例中補充填寫第④層級的數據范圍。(1分)第三步:繪制圖案。將“浙、青”兩省區的人口數據對應的圖案填繪到圖 13中。(4分)第四步:繪制界線。在圖 13的“A、B、C、D”四點中選擇合適的兩點,畫出人口地理分界線,并標注分界線兩個端點的地理名稱。(3分)(2)描述我國人口分布特點。(3分)我國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有顯著的影響,圖 14 為我國地形圖,圖 15 示意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 14 圖 15(3)結合圖 14、圖 15說明我國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4分)23.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20分)資料: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出群山、納萬川,匯聚成波濤滾滾的大江,造就綺麗風光,澆灌延綿良田,滋養城市鄉村,孕育中華文明,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圖 16 為長江流域示意圖。圖 16【源流概況】(1)指出長江從源頭到入海口流經的地形區名稱。(4分)【水能寶庫】(2)據圖 16指出長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的河段并分析原因。(3分)【黃金水道】長江中下游四季可以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達 7 萬多千米,約占全國內河航運總里程的三分之二。(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提示:可從流速、通航期長短、航運需求量、通航里程等角度作答)(4分)【防洪抗旱】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中上游水庫群發揮防洪抗旱功能,有利于緩解中下游防洪壓力及水資源短缺。(4)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長江流域水庫群是如何發揮防洪抗旱的功能來緩解中下游地區的自然災害。(4分)【十年禁漁】長江流域大約有 1000 多種生物,包含魚類 424 種,其中特有魚類 183 種,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河流之一。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水土流失、工業污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導致長江部分水系生態功能退化,自 2021 年 1 月 1 日零時起,在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實行為期 10 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圖 17 示意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聯合執法。圖 17(5)圖 17“十年禁漁”聯合執法的省份中江西省的簡稱是______、重慶市的簡稱是______,安徽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3分)(6)簡要說明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意義。(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