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部編版)(2024)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小點兒聲》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我們小點兒聲》是統編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本單元以“校園生活真快樂”為主題,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生活,遵守學校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旨在讓學生知道在不同的場合應該保持適當的音量,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不打擾他人,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和公共意識。教材以“教室里面有點吵”“做個小小‘調音師’”“這里也要小點兒聲”三個板塊呈現。“教室里面有點吵”通過展示教室中各種嘈雜的聲音,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到大聲喧嘩會影響他人。“做個小小‘調音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降低音量,提出具體的方法和建議。“這里也要小點兒聲”則將范圍從教室擴展到校園和其他公共場所,讓學生明白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控制聲音。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圖片、兒歌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認識到在不同場合應該保持適當的音量,知道大聲喧嘩會影響他人。2.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掌握一些降低音量的方法。3.了解在校園和其他公共場所也需要小點兒聲。(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討論、體驗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學會傾聽和表達。(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和公共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2.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三、教學重點1.認識到在不同場合應該保持適當的音量,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2.掌握一些降低音量的方法。四、教學難點1.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小點兒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2.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和公共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圖片、兒歌視頻、音量測試器等。2.學生準備:課前觀察校園和生活中的聲音情況,準備一些與聲音有關的物品。六、教學策略1.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習效果。2.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3.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大聲喧嘩和小點兒聲的不同效果,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4.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多媒體課件、視頻等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播放一段嘈雜的聲音錄音,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嘈雜的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受到大聲喧嘩帶來的不舒服感,為引出課題做鋪墊。2.提問:同學們,聽到這段聲音,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很吵、不舒服、心煩等。3.教師引導:是啊,這么吵的聲音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聲音太大了會影響到別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一起探討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不打擾他人。(二)新課講授1.教室里面有點吵(1)展示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教室中的各種嘈雜的聲音,如同學們大聲說話、打鬧、挪動桌椅等。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教室中的吵鬧情況,認識到大聲喧嘩會影響他人學習和休息。(2)提問:同學們,你們在教室里聽到過這些聲音嗎?這些聲音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呢?學生回答:聽到過,這些聲音會讓人聽不清老師講課、影響我們學習、讓人心情煩躁等。(3)教師引導:看來,教室里的這些嘈雜聲音確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教室安靜下來呢?2.做個小小“調音師”(1)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如何降低教室里的音量。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討論中提出各種降低音量的方法。(2)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可能提出的方法有:說話小聲點、走路輕一點、挪動桌椅要輕拿輕放、不在教室里打鬧等。(3)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并補充一些其他的方法,如使用手勢代替大聲說話、在教室里設置“安靜區”等。(4)播放兒歌視頻《小點兒聲》,讓學生跟著一起唱。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兒歌視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如何小點兒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5)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在教室里大聲說話的同學和提醒他們小點兒聲的同學。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不打擾他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3.這里也要小點兒聲(1)展示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校園中的其他地方,如圖書館、走廊、操場等,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些地方也需要小點兒聲。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將小點兒聲的范圍從教室擴展到校園的其他地方,讓學生明白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控制聲音。(2)提問:同學們,你們在這些地方聽到過哪些聲音呢?這些聲音合適嗎?如果不合適,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回答:在圖書館聽到過說話聲、在走廊聽到過打鬧聲、在操場聽到過大聲喊叫等。這些聲音不合適,我們應該小點兒聲,不打擾別人。(3)教師引導:同學們說得很對。在校園里的這些地方,我們也需要小點兒聲,尊重他人,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那么,在其他公共場所,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小點兒聲呢?4.公共場所也要小點兒聲(1)展示一些公共場所的圖片,如電影院、醫院、公交車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在這些地方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公共場所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公共場所也需要小點兒聲,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和公共意識。(2)提問:同學們,你們在這些公共場所看到過哪些不文明的行為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回答:在電影院里大聲說話、在醫院里哭鬧、在公交車上大聲打電話等。我們應該小點兒聲,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3)教師引導: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在公共場所,我們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打擾他人,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三)鞏固練習1.組織學生進行“聲音分貝測試”活動,讓學生用音量測試器測量不同場合的聲音分貝,并判斷聲音是否合適。設計意圖:通過聲音分貝測試活動,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不同場合的聲音大小,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2.讓學生制作“小點兒聲”提示卡,寫上在不同場合應該注意的事項,如在教室里要說話小聲點、在圖書館要保持安靜等。然后將提示卡貼在相應的地方,提醒自己和他人小點兒聲。設計意圖:通過制作提示卡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責任感。(四)課堂總結1.提問: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回答:知道了在不同場合應該小點兒聲,學會了一些降低音量的方法,明白了要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等。2.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知道了在不同場合應該保持適當的音量,不打擾他人。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時刻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做一個文明、有素質的好孩子。八、板書設計我們小點兒聲教室里面有點吵做個小小“調音師”這里也要小點兒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